科學技術史(浙江大學建設的慕課)

科學技術史(浙江大學建設的慕課)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科學技術史是浙江大學建設的慕課。首次開課時間為2021年4月27日,授課教師為王淼、李磊、陳勃杭。截至2021年6月,據中國大學MOOC官網顯示,該課程正第一次開課。

該課程分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個歷史時期,以專題形式從總體上展示科學技術的主要發展脈絡。學習這門課,可以了解科學技術發展歷程的概貌,增進對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的理解,體會科學精神對科學技術自身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增進對科學技術與政治、經濟、文化、哲學、宗教等各個領域之間互動關係的理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科學技術史
  • 類別:慕課
  • 授課老師:王淼、李磊、陳勃杭
  • 授課平台:中國大學MOOC
  • 首開時間:2021年4月27日
  • 建設院校:浙江大學
課程性質,課程大綱,開課信息,教學目標,學習預備,教師簡介,

課程性質

科學技術史是一門溝通科技與人文的交叉學科。它描述和解釋科學技術的產生和發展的歷程,並對科學技術與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之間的互動關係進行探討。正如該學科的主要創建者喬治·薩頓(George Sarton, 1884-1956)所言,它致力於“在科學和人文學科之間建造起橋樑”。學習科學技術史對於培育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都具有重要意義。由於科學技術在世界不同地域和國家都經歷了崎嶇曲折的發展歷程,我們不可能做到全面展示科學技術發展歷程的全貌。

課程大綱

1 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
1.1 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和數學
1.2 中國古代的農學、醫學和地學
1.3 “四大發明”及其影響
1.4 古代中國的生產製造技術
1.5 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特點
1.6 李約瑟及“李約瑟難題”
2 古希臘的科學與哲學
2.1 希臘科學興起的背景
2.2 希臘自然哲學的開端
2.3 從柏拉圖到亞里士多德
2.4 希臘的數學和物理學
2.5 希臘的天文學
2.6 希臘的生物學和醫學
3 科學革命
3.1 簡介:走出中世紀
3.2 自然哲學大背景
3.3 物料科學和生命科學
3.4 科學革命的社會文化背景
3.5 科學和宗教
4 啟蒙的時代
4.1 啟蒙:敢於運用自己的理性4.2 機械論的衰落和多樣的牛頓主義4.3 物料科學和生命科學4.4 康德哲學的綜合4.5 科學在啟蒙時代
5 實證科學的全面興起
5.1 簡介:分化和綜合
5.2 哲學的沒落
5.3 物料科學
5.4 生命科學
5.5 科學、技術與社會
5.6 科學的建制化
5.7 對科學的看法
6 現代物理學革命
6.1 現代物理學革命的序幕
6.2 相對論的建立
6.3 量子力學的建立
7 現代科學與技術
7.1 系統科學的興起(一):控制論、資訊理論、系統論
7.2 系統科學的興起(一):耗散結構論、協同論、突變論
7.3 20世紀四大基本模型(一)
7.4 20世紀四大基本模型(二)
7.5 20世紀的技術革命(一)
7.6 20世紀的技術革命(二)
7.7 20世紀的技術革命(三)
7.8 現代科學技術的特點與趨勢
8 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
8.1 明末清初西方科學技術的傳入
8.2 晚清時期的科技引進
中國現代科學的奠基
8.4 新中國成立後科學技術的規劃與發展
8.5 改革開放與科學技術的全面發展

開課信息

開課次數
開課時間
學時安排
參與人數
第1次開課
2021年04月27日 ~ 2021年06月30日
1-2小時每周
待定
授課老師為王淼、李磊、陳勃杭。

教學目標

1.從總體上展示科學技術的主要發展脈絡,加深對科學技術史的理解和認識;
2.感悟科學精神,增進對科學思想科學技術研究方法的理解;
3.拓展視野,增進對科學技術與政治、經濟、文化、哲學、宗教等各個領域之間互動關係的理解;
4.以史為鑑,培養和提高創新能力,提升人文素養,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學習預備

[1] 張子文主編. 科學技術史概論.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2] 劉兵,鮑鷗,游戰洪,楊艦主編. 新編科學技術史教程.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3] 王鴻生. 科學技術史.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4] 路甬祥等. 科學之旅. 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
[5] 吳國盛. 科學的歷程(第4版). 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6] 江曉原主編. 科學史十五講(第2版).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7] 石雲里. 科學簡史. 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0.
[8] 姜振寰. 科學技術史.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9.
[9] 張密生. 科學技術史(第3版).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5.
[10] 陳吉明主編. 科學技術簡史.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
[11] [英]W. C. 丹皮爾. 科學史及其與哲學和宗教的關係. 李珩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12] [英]史蒂芬·F. 梅森. 自然科學史. 上海外國自然科學哲學著作編譯組譯. 上海:上海人民出社,1977.
[13] [美]喬治·薩頓. 科學的歷史研究. 劉兵,陳恆六,仲維光編譯.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14] [英]羅伊·波特主編. 劍橋科學史(第4卷):18世紀科學. 方在慶譯. 鄭州:大象出版社,2010.
[15] [美]瑪麗·喬·奈主編. 劍橋科學史(第5卷):近代物理科學與數學科學. 劉兵,江曉原,楊艦主譯. 鄭州:大象出版社,2014.
[16] [美]詹姆斯·E.麥克萊倫第三,[美]哈羅德·多恩. 世界科學技術通史.王鳴陽,陳多雨譯,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20.
[17] [英]李約瑟原著,[英]柯林·羅南改編. 中華科學文明史. 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系譯.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18] 杜石然,范楚玉,陳美東等. 中國科學技術史稿(修訂版).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19] 董光璧主編. 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20] 中國科學院. 科技強國建設之路:中國與世界.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

教師簡介

王淼,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科技與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從事科技史與科技哲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李磊,漢族,浙江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科技哲學專業碩士生導師。
陳勃杭,浙江大學哲學系教師,主攻科學的歷史和邏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