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書過程
編寫背景
中國是一個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歲月中,
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和光輝的古代科學技術,出現了眾多令世人矚目的科學發現、技術發明與創造,亦有不少值得總結的經驗和教訓。
中國科學技術史的研究,已有近一個世紀的歷史,由於
李儼(1892~1963)與
錢寶琮(1892~1974)等前輩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以後,無論從投入的人力、物力,發表的論著,還是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來看,都是空前的繁榮。在中國傳統科學技術史的各個分支,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些研究所涉獵的範圍之廣、程度之深,也都是前所未有的。這些累累碩果使人們對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傳統的形成和演變有了比較系統的理解。
如何將這些紛繁龐雜的、新的研究成果匯聚一冊,以提綱挈領的方式,讓人們領略傳統中國科技發展的概貌,編制一份綜合性的“年表”,無疑是一個合適的選擇。
編寫情況
編委會邀請到許多中國科學技術研究領域的資深專家和部分青年學者為該書撰稿。他們不僅匯總了自己的重要研究成果,而且較為全面地吸收了相關領域中重要和新的研究成果,從而為該書成為高水平的權威工具書奠定了基礎。該書各部分主要由下列先生負責撰稿:
編委會約請到中國國內科學史界的學者為該書相關學科審稿,他們是:戴念祖、郭書春、廖育群、蘇榮譽、孫關龍、譚徐明、武家璧、趙承澤、趙匡華、曾雄生等先生。此外,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的羅鳳河錄入數十萬字的文稿,張九辰博士曾幫助核對部分內容。
出版工作
2006年11月,《中國科學技術史(年表卷)》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內容說明
內容簡介
該書以時間為序,以事件為主體,力求全面、系統地展示幾千年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生和發展歷程。
這部簡明扼要和檢索方便的大型科學技術史工具書,收錄中國上古至中華民國成立之前的與科學技術史發展相關的事實,所涉及內容涵蓋自然科學和技術的各個方面,諸如:數學、天文、物理學、化學、地質學、地理學、地圖與測量學、海洋學、生物學、農學、醫學、水利、建築、橋樑、礦冶、金工、機械、紡織、造船與航海、陶瓷、計量以及軍事技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