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史·水利卷》是2002年12月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盧嘉錫、周魁一。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科學技術史·水利卷
- 作者:周魁一、盧嘉錫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ISBN:703009999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科學技術史:水利卷》是我國第1部系統的水利科技史專著。全書採用以水利基礎科學為經(包括水文學、水力學、土力學、泥沙運動學、水利測量學以及水利規劃、設計、施工、管理中包容的基礎科學理論),以傳統技術為緯(包括防洪治河、農田灌溉、運河、海塘、城市水利和水力機械等專業技術門類)的寫作結構。
zhua曲子白渡白顆
《中國科學技術史:水利卷》以水利科技為主要內容,範圍涉及歷史、地理、經濟、文化等領域,是一部很有特色的水利科技史著作。
《中國科學技術史:水利卷》可供圖書、博物、文物工作者,科學史、考古工作者及有關專業的大專院校師生閱讀參考。
圖書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中國傳統水利發展的歷史進程及其特點
一 水利的起源與第一次建設高潮
二 水利建設蓬勃發展與傳統水利技術的成熟期
三 水利建設的普及和傳統水利技術總結期
四 傳統水利科技的特點與不足
第二節 水利事業發展的自然與社會背景
一 自然地理背景下的多種水利類型
二 社會進步與水利發展的相互影響
三 科技和文化進步與水利發展
第三節 興水利除水害的歷史體驗與哲學思考
一 歷史的啟示——自然反作用於社會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一 人類與自然相互關係的哲學思考
三 水利史研究的歷程和使命
基礎科學編
第二章 水利基礎科學
第一節 水文、水文測驗與洪水預報
一 地表水與地下水
二 水文測驗
三 洪水與洪水預報
第二節 水力學原理及其套用
一 水靜力學知識與套用
二 動能與勢能轉換和明渠水力學
三 有壓管道水力學與水工實踐
四 對大氣壓的認識與負壓利用
五 水工消能
第三節 河流泥沙運動力學的理論與實踐
一 泥沙運動力學的起源與張戎的貢獻
二 北宋年間河流泥沙運動理論的進展
三 潘季馴"束水攻沙"和"蓄清刷黃"的理論貢獻
四 河流動力學理論的套用
第四節 土力學原理與套用
一 對土料工程特性的認識
二 水工建築物施工中的土力學知識
第五節 水利測量
一 水準概念和原始水準測量
二 水準儀的發明和套用
三 唐宋以降的水準儀和水準測量
四 不用水的水準儀——旱平
五 高深、距離和方位的測量計算
第六節 田間灌溉與作物生理
一 渠系均衡灌溉用水的規定
二 作物灌溉制度的制定
三 調節土壤溫度的灌溉技術
第三章 水資源與水環境治理規劃
第一節 水土資源的利用和改良
一 水土資源的分布與治理原則
二 水土資源區劃與田制
三 水土資源的調節與改良
四 水土資源的勘測與規劃
第二節 水土保持與放淤規劃
一 水土流失的演進及其影響
二 水土保持規劃思想與技術措施
三 流失水土資源的再利用——淤灌和放淤
第三節 流域水利規劃——以海河為例
一 海河農田水利規劃與水土資源利用
二 海河防洪除澇規劃與治理途徑
第四節 湖泊水利規劃——以洞庭湖為例
一 洞庭湖的歷史演變及其對荊江防洪的影響
二 保護湖泊水體和圍湖墾殖利弊之比較
三 荊江和洞庭湖防洪減災規劃思想評述
第五節 河流治理規劃——以明清黃河下游為例
一 黃河河床的淤積演變
二 明代後期黃河下遊河床淤積抬升的影響及潘季馴的治理規劃
三 清代靳輔的治理與黃淮運舊格局的瓦解
四 解除黃淮運相互干擾的其他規劃方案
第六節 治河方略的演變
一 以工程手段為主的治河方略
二 工程防洪與社會化減災並舉的防洪方略
第七節 灌溉工程規劃
一 溝洫與井田制渠系規劃
二 渠系工程規劃——以鄭國渠為例
三 無壩引水工程——以都江堰為例
四 陂塘及湖泊水利
五 東南沿海御鹹蓄淡工程——以它山堰為例
第八節 排水工程、圩垸和鹽鹼地治理規劃
一 排水工程
二 圩(圍)垸水利
三 鹽鹼地治理
四 淤灌和放淤改土
第九節 大運河及其供水防沙樞紐工程規劃
一 區間運河
二 越嶺運河
三 運河的供水、配水和防沙工程規劃及實踐——以會通河、通惠河為例
第十節 城市水利規劃
一 營國制度下的城市水利規劃及實踐
二 取水之利、避水之害的城市規劃思想及其實踐
工程技術編
第四章 水利工程的設計與施工
第一節 土方施工技術
一 土方開挖與疏浚
二 土方填築施工技術與規範
第二節 石方施工技術
一 石方開挖
二 砌石建築的樁基
三 砌石與砌磚技術
四 灰土防滲體做法
五 籠石和卵石的施工
六 水工膠結材料
七 水工建築物的膠結技術
第三節 施工導流工程
一 早期大江截流失敗的例證
二 施工導流圍堰技術
三 圍堰工程形式
四 施工導流技術的變通套用
第四節 攔水和溢流堰壩的設計與施工
一 攔河蓄水堰壩的設計與施工
二 溢流堰閘的設計與施工
第五節 配水和輸水建築物的設計與施工
一 配水閘門和涵洞的設計與施工
二 輸水隧洞、倒虹吸和渡槽的設計與施工
第六節 堤防與埽工
一 堤防沿革及早期的技術成就
二 系統堤防體系的設計與實施
三 堤防維修制度與放淤固堤
四 埽工技術的起源與演進
五 埽工製作與特點
第七節 河流制導工程與護灘工程
一 護岸工程
二 河流制導工程
三 護灘工程
第八節 堵口和搶險技術
一 堵口工程
二 防汛搶險
第九節 地下水利用工程
一 引泉灌溉工程
二 井灌
三 坎兒井
第十節 運河供水與通航工程
一 堰埭
二 潮閘
三 復閘
四 明清黃淮運清口工程
第十一節 魚鱗大石塘工程技術
一 砌石海塘的演進
二 魚鱗大石塘
三 海塘護岸工程
第十二節 水力套用與提水機械
一 水力套用的起源與發展
二 提水機械
第五章 水利管理與法規
第一節 水利機構和職官
一 統一的水行政管理及職官建立
二 條塊結合的水行政與專業管理體系
三 明清內閣及六部制下的水利與河漕機構
四 水利管理的稽查與獎罰
第二節 水利法規的制定
一 國家大法中的水利條款
二 綜合性國家水利法規
三 不同水利門類的單項法規
第三節 技術分工與水利定額計算
一 水利專業人員的分工與培訓
二 施工定額管理
三 工程計算的進步
第四節 經費的籌集與使用
一 河工經費及勞役
二 農田水利工程經費籌集、工料及勞動力組織
第五節 水資源稅之徵收
一 漢代水稅的考證
二 唐以後各代之灌溉水稅
三 新疆地區灌溉水稅
四 水力加工機械用水也有收取水稅的記載
第六章 水利史的套用研究與歷史模型方法
第一節 江河洪水與大型岩崩滑坡歷史研究在水利建設中的套用
一 1870年長江洪水研究成為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設計的依據
二 黃河小浪底大壩設計與黃河1843年洪水復原研究
三 歷史時期三峽大型岩崩滑坡研究
第二節 治水思想的歷史研究與建議
一 自然災害的雙重屬性與完善防洪方針的建議
二 水沙資源統一利用的歷史啟示
第三節 環境變遷的歷史研究對水利規劃工作的啟示
一 黃河中游環境歷史演變對下游防洪影響的研究
二 黃河下遊河道還能維持多久的歷史論證
三 鑑湖圍墾的歷史啟示
第四節 歷史模型研究方法的理論認識——以水利的歷史研究為例
一 歷史模型研究方法的提出——科學發展對歷史研究的呼喚
二 歷史模型的優勢
三 歷史模型研究的特點和套用前景
參考文獻
人物索引
詞語索引
後記
總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