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公處事》是2008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潛、欒傳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秉公處事
- 作者:徐潛、欒傳大
-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6月
- 頁數:84 頁
- 定價:8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807028109
《秉公處事》是2008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潛、欒傳大。
《秉公處事》是2008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潛、欒傳大。內容簡介 《秉公處事》是“中華傳統美德和修養文庫”的其中一本。這是一套為新農村文化建設編輯出版的“中華傳統美德和修養文庫”,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對美德和人格修養的各個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動的闡釋。中華傳統美德和人格修養必將紮根於現實生活的...
秉公任直 秉公任直,漢語成語,拼音是bǐng gōng rèn zhí,意思是持心公正,處事正直。出自《答鄭范溪》。成語解釋 指持心公正,處事正直。成語出處 明·張居正《答鄭范溪》:“公但自信此心,秉公任直,紛紛之言,不足為意。”成語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人很正直。
一秉大公,漢語成語,拼音是yī bǐng dà gōng,意思是指言論行事全秉公心。出自明·張居正《答工部郎中劉公伯燮言用人毀譽》。成語出處 明·張居正《答工部郎中劉公伯燮言用人毀譽》:“仆近來用人處事,一秉大公。”詞語辨析 【近義詞】:一秉至公 成語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大公無私 示例 那裡有好人?本縣為...
不徇私情,漢語成語,拼音是bù xùn sī qíng,意思是指不曲從私人交情,比喻為人公正,秉公處事。出自《你不是一個俗人》。成語解釋 徇:曲從。成語出處 王朔《你不是一個俗人》:“我們是好朋友,可是你能不徇私情,這才說明你是真正愛護我。”成語用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處事。示例 共產黨員處理問題時應...
公正是幾千年來為人所稱道的職業道德,人是有尊嚴的,人們都希望自己與別人一樣受到同等的對待,企盼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古就有“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說法。因此人們一直歌頌那些秉公辦事,不徇私情的清官明主。如宋朝的包拯,家喻戶曉,老少皆知。古人云 : “治世之道為在平、暢、正、節。天下為公,眾生...
廉潔文化是提倡廉潔自律,秉公辦事,不徇私情,不謀私利,為人民服務,清白做人的精神。這是中華傳統美德,是一種值得學習的精神。它可以有力地促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在構築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過程中,應高度重視廉潔文化的建設。文化內容 廉潔文化具有豐富內涵。廉潔,即公正不貪,清白無污。廉潔文化是廉潔的...
大公無私(拼音:dà gōng wú sī)是一個成語,出自《管子·形勢解》。大公無私比喻一心為公,毫無私心;常用來歌頌人的優良品質和秉公處理事情。並列結構;含有褒義;一般作賓語、定語、狀語。成語出處 最早出處 春秋·管仲《管子·形勢解》:“風雨至公而無私。”衍生典故 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去私》:“...
賈政任學政期間“秉公辦事,凡屬生童,俱心服之至”,因此回京後得到吳巡撫保舉,皇上擢升他為工部郎中 [9]。賈元春、王子騰去世後,工部將賈政保列一等,皇上念賈政勤儉謹慎,即放了江西糧道,於寶玉大婚次日起身赴任 [10]。此次出差將近一年,於次年正月初以“不諳吏治,被屬員蒙蔽”的罪名被參回京 [11]。 獲罪抄家...
劉瑀(1431年5月23日—1503年3月23日),字汝器,號靜庵,北直隸保定府蠡縣(今河北省保定市蠡縣蠡吾鎮北忠衛村)人,祖籍北直隸順天府昌平縣(今北京市昌平區),明朝中期官員。劉瑀是成化二年(1466年)進士,授陝西道 監察御史。成化十一年(1475年),升任蘇州府知府,在任上,劉瑀秉公處事,不畏權貴...
大公至正 大公至正,漢語成語,拼音是dà gōng zhì zhèng,意思是完全秉公辦理,毫不偏心。出自《中國近代史》。成語注釋 至:最;正:公正。成語出處 范文瀾《中國近代史》上冊第一章:“來懲辦林、鄧,表示自己的‘大公至正’。”成語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處事等。
在古縣任職期間,高登秉公處事,疾惡如仇。古縣有個大富豪,名叫秦琥,在鄉里橫行霸道,號稱“秦大蟲”。高登上任時,秦大蟲有意迎合高登,倡議搬遷學館。高登初以為他有改惡從善之意,給他補學官之缺,並逐漸誘導他重新做人,誰知秦琥並非真心從善。有一次,秦琥有所託付,欲通關節,高登辭卻了。秦琥散布惡言...
曾懷為官,秉公處事,盡忠效力,推賢揚善。每當建言的同僚受貶謫,不無婉言向孝宗建言:“勿以一人嘉之而用。亦勿以一人謗之而去”。可是不久,連他自己也受台官詹元宗、李棠言事所論劾。曾懷對此,感觸沉重,立即求退。後來,經查三司言無實跡,孝宗皇帝才頓然大悟,責元宗、李棠等之罪,恢復曾懷老病交並...
意思是:官吏不害怕我的嚴厲而是害怕我廉潔,百姓不是對我的才能心服而是對我的公正心服;做人廉潔,那么官吏不敢有所怠慢;處事公正,那么百姓不敢有所欺騙。處事公正就能夠明辨是非,能夠做到秉公辦事,能夠獲取民眾的信任。做人廉潔就能夠形成威力,能夠讓人心服,能夠得到百姓的厚愛。詞語概述 在西漢董仲舒所著《...
《中華傳統美德修養文庫》是2009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鋼、趙雲龍。內容簡介 《中華傳統美德修養文庫》從中國傳統文化角度出發,選取農民喜聞樂見的小故事,對中華傳統美德和人格修養等各個方面作了生動形象的闡釋。圖書目錄 孝敬父母 剛正不阿 熱愛祖國 尊師重道 秉公處事 勤勞節儉 團結友愛 誠實守信 ...
“公生明,廉生威”——秉公辦事不馬虎 公開公正——自覺接受各方監督 牢記“警戒線”,築牢“防守線”,遠離“高壓線”“老實做人,乾淨做事”第七章 養浩然正氣,做有境界官員 “正”乃立身之本,處事之道,為官之基 “循禮無私”——堅守正道,大公無私 “其身正,不令而行”——保持本色,光明磊落 “子...
孫德令擔任村長後,堅持原則,不徇私情,秉公處事。在反奸清算、減租減息鬥爭中,他的一個親屬為自家和別人減粗的事找他給以照顧,被他嚴詞拒絕。派車出戰勤時,屯中有個李姓富農,家有騾馬、膠車,托人找他想少出或不出戰勤,他不但給予嚴肅批評,而且還在民眾大會上點了名。他立場堅定,無私無畏,團結民眾...
一是用吏治民,要以教化為本,雖用刑而民知親近;要秉公處事,就能察賢佞而保持清明。二是個人修習,既堅持文武之學,珍愛時光,而在休閒娛樂之時,要把握尺度,則能增益自己的涵養。他說,倘若能這樣去做,或許就能達到孔夫子所言的“寡悔”之境了。在叮囑的同時,又加以勉勵。如果站在從鎰一面來看李煜,他...
李開第 (1683--1761),字明一,號敏齋,清康熙舉人,工詩文,好書法,曾任知縣、知州、同知。後因秉公處事得罪朝中權貴,而看破仕途,屏跡湖山,以翰墨自娛,有《敏齋文集》傳世。李開第系官賾李氏後代,其兄弟李及第、李連第皆為當時文人名仕。其墓碑現位於河南省周口市沈丘縣老城鎮李墳村官賾李氏陵園。近...
秉公執法 天福二年(937年),後晉高祖前往大梁(今河南開封),洛陽巡檢使張從賓抗命叛亂,控扼虎牢關。已故齊王張全義的兒子張繼祚參與謀反,高祖將要族滅張氏。李濤上疏力陳張全義的功勳,請求只降罪於張繼祚一家。高祖同意。李濤曾經奉詔擔任宋州括田使,前任雄州刺史袁正辭送給他束帛(古代的一種贈禮),求他...
恪盡職守,秉公辦事,陳制軍確實無愧於清官稱號。藝術特色 該書寫鬼神怪異的篇幅並不多,但大都表現了不信鬼神、敢於鬥爭的精神,而寫到輪迴業報的故事,則體現了作者勸善懲惡的初衷。書中的武俠傳奇大都塑造了身懷絕技的俠客,故事情節也跌宕起伏,有較強的可讀性。該書作者在藝術構思上追求“命意新而措詞淺”(...
張度平生為人清謹,持大體,為官清廉,秉公辦事,有崔清獻遺風,“譽望為時所推仰”。其事跡見於《廣州人物傳》《粵大記》《一統志》及《增城縣誌》等。生平 亂世隱居 心繫蒼生 張度生於元朝末年廣東番禺縣的一個讀書人家庭。他的祖先張飛一是番禺黃岐角人,薈萃各家學說於一身,尤其精通《周易》,由此得到當時...
第六章 廉潔奉公,塑造秉公辦事的好品格 1. 公生明,廉生威 2.秉公辦事,不為私利廢公道 3.公私分明,絕不拿自己的崗位作交易 4.以公對事,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回扣 5.堂堂正正做人,乾乾淨淨做事 6.大公無私,做一個廉潔奉公的好員工 第七章 不貪小利,培養細節處的廉潔習慣 1.廉潔從業從不貪小便宜做起...
· 根據批准的採購計畫,按時按量購進貨品,要求貨比三家、降低成本、秉公辦事、不謀私利。· 負責公司信紙、信封、名片、業務禮品和企業形象所需印刷的定製工作,確保質量和時間要求。· 對購進物品保存質保書、保修單,對使用中的問題負責,並及時與廠商聯繫解決。· 對購進物品做好移交驗收工作,提供合法齊全的原始...
卞寶書忠正剛烈、德高望重、秉公為國、光明磊落,不與貪腐之官同流合污,而勢不兩立,得罪了權貴。慈禧以莫須有的名義,將卞寶書以道員罷歸。卞寶書卸官回揚州後,參與教會育嬰堂的死嬰事件,即揚州教會案件。主要功績 查得記載著卞寶書向朝廷稟告、奏議的國史資料鏈及地方志、卞氏家譜可知,卞寶書一生的...
卞士雲先祖東晉尚書令卞壼(卞忠貞公),累事三朝,為人剛正不阿,秉公辦事,不畏權勢,仗義執言,維護朝廷綱紀不遺餘力,兢兢業業,勤於吏事,欲軌正督世,以匡風正俗為已任,不肯隨波逐流,苟同時俗,為國事任勞任怨,乾實為官,以褒貶為己任,對權貴違紀違法,秉公斷事,使舉朝震肅。公元327年,蘇峻...
其不趨炎附勢、秉公處事、胸懷坦蕩可見一斑。萬曆十一年(1583)進詹事府,兼任翰林侍讀學士。次年家屏擢升為禮部右侍郎,旋即改任吏部左侍郎,後受命兼東閣大學士,為內閣成員。在閣期間,直言進諫,不植私交,正色立朝,風節為人稱道。作為輔相,恪盡職守,嘗曰:“天下治亂在朝廷,朝廷輕重在輔相”。自己不...
高柔作為魏國重臣,歷經太祖、文帝、明帝三代,雖身居要職,但卻秉公執法,不徇私情。他反對歪曲法律,主張施仁義,寬刑罰。他為人寬容大度,任管長時,不因佐吏有過過失而棄用;他處事溫婉仁讓,反對通過加重刑罰制止士卒逃亡,反對“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輒賞”的不仁義做法;他性格正直無私,反對皇帝濫殺無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