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建制沿革,境域變遷,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地勢,氣候,資源,人口,交通,經濟,文化,概述,客家文化,紅色文化,民間文學,民間藝術,宗教文化,民居建築,名優特產,概述,特色菜,小吃,旅遊,概述,景點,名人,榮譽,
歷史
建制沿革
“
汀州”之由來,“
汀江”曰鄞江,在府東南,一名正溪,發源寧化縣,歷湘洪峽,至東莊潭分為二派,一自惠政橋入,一自太平橋入,至高灘角複合為一,南流至杭,達潮以入于海。宋蔣之奇有“鄞江一丈水,清可照人心”之句。按天下水皆東,惟汀獨南。南,丁位也,郡名汀州取此。
長汀是福建新石器文化發祥地之一,全縣有200多處新石器遺址。
282年(西晉太康三年)為
新羅縣境。“新羅城”,一雲在龍巖。《漳志》雲在汀州境。《一統志》雲,開元末於新羅故城東,置長汀為汀州府治。《寰宇記》:開元末,新羅令孫奉先,晝假寐於廳事,見神曰:“吾新羅山之神,從府主,求一牛食。”按此則新羅乃山名,當在長汀之西,晉唐因之以名縣,非今之龍巖城。即古之新羅城也。(摘自《清·汀州府志》)
736年(唐開元二十四年),福建
經略使開福、撫二州山洞置
汀州,於九龍水源長汀村置長汀縣,屬汀州。742年(天寶元年),改汀州為
臨汀郡,758年(
乾元元年),復名汀州,時縣治已附於州郭,後隨州治遷至東方口(宋名縣基嶺)縣治仍附州郭。769年(大曆四年)。又隨州治遷
白石村,即今縣治所在。
893年(景福二年),
王潮克福州,稱
留後,長汀縣屬王潮。909年(後梁開平三年),潮弟審之為
閩王,933年(後唐長興四年),閩王
王延鈞稱帝,改元
龍啟,長汀縣仍屬閩。943年(閩
永隆五年),閩富沙王王延政於建州稱帝,國號殷,改元
天德,944年(天德二年),長汀縣屬殷,945年(天德三年),殷亡,長汀縣屬
南唐。975年(宋開寶八年),南唐亡。縣入宋版圖。985年(雍熙二年),長汀縣屬福建路。
1278年(元至元十五年),改汀州為
汀州路,長汀縣屬福建行中書省。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為囊加真公主賜地。1282年(元至元十九年),福建、江西二行中書省合併,置福建宣慰使司,長汀縣屬福建宣慰使司。1368年(明洪武元年),改汀州路為
汀州府,1369年(明洪武二年),置福建行中書省,長汀縣屬福建行中書省。1376年(明洪武九年),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長汀縣屬
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清代沿用明代制度。長汀縣始終為汀州、郡、路、府屬縣。
1913年(民國二年),廢府建置,長汀縣屬
汀漳道,隸福建省。1919年八年(民國八年),閩軍與
護法軍協定,長汀縣屬護法區。公元1925年(民國十四年),復隸福建省。
1929年3月,紅軍入長汀,建長汀縣革命委員會,為閩西、贛南第一個紅色縣級政權,
蘇維埃政府於
塗坊,屬閩西蘇維埃政府。1931年10月,建立汀州市蘇維埃政府於城關。12月,以南陽、才溪、通賢、畲心、塗坊、中屋村、水口、三洲、濯田等區建新汀縣,縣治設於濯田。以河田、四都、古城、長汀附城、汀東、童坊、張地等地為長汀縣,縣治設於河田。市、縣均屬西蘇維埃政府。1932年3月,建立福建省蘇維埃政府於汀州市;與此同時,撤銷新汀縣。才溪、通賢劃歸
上杭縣,南陽劃歸新泉縣,其餘各區並長汀縣。10月,分長汀縣東北部分地建立汀東縣於館前;1933年9月,分長汀縣近汀州市部分地區建立兆征縣,縣治設省蘇維埃政府內,均屬福建省蘇維埃政府。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11月,紅軍作戰略轉移,撤離
中央蘇區。長汀復由國民政府統轄,改用民國紀年,仍合稱長汀縣,隸福建省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專員駐汀。翌年改隸省第七區解放軍接管長汀縣。18日,成立長汀縣人民政府,隸福建省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1年至1997年,隸
龍巖地區專員公署。
境域變遷
北宋淳化五年(994),劃南境地益上杭場、西南境地益武平場分別置上杭、武平二縣。元符元年(1098),又劃東北境地。寧化的麻倉團里置
清流縣。
南宋紹興三年(1133),劃蓮城堡、古田鄉六團里置蓮城縣(今名連城)。縣境東西距145里,南北距235里。東至寧化縣150里,以杉木堠(今名恩坊)80里為界;西至江西省
瑞金縣80里,以新路嶺(又名隘嶺)60里為界;南至上杭縣240里,以桑溪嶺(今名張屋鋪)140里為界;北至江西省瑞金縣80里,以黃竹嶺50里為界;東南至連城縣140里;以野狐壠130里為界。西南至武平縣255里,以黃公嶺(今名黃溫嶺)105里為界;西北至江西省瑞金 縣80里,以石腦嶺(今名溜凸)60里為界。西北至江西省石城縣,以鐵長鄉雞公過峰凹為界,距汀於53里。歷經元、明、清均無變動。民國二十八年(1939)劃出縣東南飛地貼長鄉縱19公里,橫32公里屬上杭縣。隨即土地編查,測定全縣東西距60公里,南北距86公里,周320公里。面積3934.9公里。面積居全省第一。
建國後,1951年4月,劃
四堡區及羅坊屬連城縣,計面積144.6平方公里。1956年3月,劃
宣和區屬連城縣,計面積100.42平方公里。1958年1月,劃三平區分屬上杭、連城縣,計東西寬15公里,南北距47.5公里。現縣境東部童坊鄉白沙嶺、南山鄉松毛嶺、
馬當山、
觀音石與連城縣交界;西部四都鄉梅子嶺與江西省瑞金縣交界;南部宣成鄉龍山頂與上杭縣交界;北部庵傑鄉大悲山與寧化縣交界;東南部塗坊鄉大歐與上杭縣交界;西南部紅山鄉石水牛與江西省瑞金縣交界,赤土村大乾凹與江西省會昌縣交界;東北部館前吊子岩與寧化縣交界;西北部古城鄉與江西省瑞金
石城縣交界。全縣東西寬66里,南北長80公里,面積3099平方公里,為全省第五大縣。
行政區劃
1998年,汀州鎮新設商業城居委會;大同鎮新設黃麻畲村委會;河田鎮新設黃坑村委會。年底,長汀縣轄13個鎮、5個鄉,9個居委會、290村委會。
地理環境
位置
長汀縣位於北緯25°18′40″~26°02′05″之間,東經116°00′45″~116°39′20″,地處
武夷山南麓,南與廣東近鄰,西與江西接壤。這裡千山競秀,群巒疊嶂,是閩、粵、贛三省的邊陲要衝,是福建的邊遠山區。
地勢
長汀屬
武夷山南段,區內支脈縱橫交錯向腹地延伸,形成東、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自北向南傾斜的地勢。西部以低山為主,東部、北部以中山為主,
山峰連綿,構成東、北部屏障。千米高峰有19座。全縣最高點是白砂嶺,海拔1459米,最低點是汀江河口,海拔238米,兩者高差達1221米。
根據地貌劃分基本原則,按海拔高度和形態特徵,全縣地貌可分為中山、低山、丘陵、盆地、階地五個類型。以低山為主,
低山、
丘陵占全縣總面積71.11%。地勢北高南低,周圍高,中間低;地形破碎,嶺谷相間;山中有丘,丘內有山,平地狹,盆谷相間。
氣候
長汀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平均氣溫18.3℃,年降水量1685.6毫米,無霜期年均260天,四季分明。夏季盛吹偏南風,冬季盛吹偏北風。隨著冬夏季風環流的轉換,形成夏長冬短、春秋對峙,垂直氣候明顯,乾濕兩季分明。
境內氣候垂直分異明顯,海拔200~400米為溫暖區,年均氣溫18~19.5℃,年雨量1550~1750毫米。常年2月下旬始回暖,霜雪少,增溫快。大霧、大暴雨少,日照充足。海拔400~600米為溫和區,年均氣溫17~18℃。年雨量1700~1800毫米。回暖比溫暖區偏遲10~15天。霜多雪少,雨量充足,大暴雨次於溫涼區,強度大,日照不足。海拔600~800米為溫涼區,年均氣溫15~17℃,回暖比溫暖區偏遲15~20天。年雨量1800~2000毫米。霜多、雪多、雨量充沛,常見大雨暴雨,強度大。雲霧多,日照少。
資源
長汀主要礦產資源:金屬礦有稀土、
鎢、鐵、錫、金、銀等,其中稀土儲備量居全省之首;非金屬礦有石灰石、
白雲石、大理石、輝綠石、玄武石、高嶺土、葉蠟石,鉀長石、矽質石、黃鐵石、磷礦、煤、礦泉水、溫泉等,其中高嶺土、花崗岩、輝綠石、玄武石、鎢礦等資源較為豐富,有較好的開採和利用價值。
林地面積17.8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4%,林木蓄積量1000多萬立方米。
全縣可開發水資源10萬千瓦,截止2008年,已開發4.2萬千瓦,水資源開發潛力大。
境內地下水資源和地熱資源豐富,河田溫泉屬國內罕見,溫度高達80℃,日流量達4000噸以上。
人口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03121人,其中: 汀州鎮 55780、 大同鎮 47178 、古城鎮 14215、 新橋鎮 23444 、館前鎮 14009 、童坊鎮 22719 、河田鎮 50926 、南山鎮 31903 、濯田鎮 39803 、四都鎮 13865 、塗坊鎮 20694 、
策武鎮 21608 、鐵長鄉 4708 、庵傑鄉 7203 、三洲鄉 10646、 宣成鄉 9070 、紅山鄉 7841人、羊牯鄉 7509人。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2003年末,戶籍人口49.2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01萬人。
2011年末,全縣轄13個鎮5個鄉,299個行政村(其中有9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52萬人。
交通
長汀陸路交通由唐代古道發展為近代民間大道(石砌路)和現代公路,歷時一千餘年。建國前,縣內僅有公路1條,全長84.75公里。建國後,公路建設不斷發展,至1987年,全縣有各類公路128條,總長1040.51公里,為建國前的12倍。
陸路運輸由人畜力運輸發展為非機動車和機動車運輸。1949年,縣內有汽車22輛,年汽車客運量29萬人次,貨運量4730噸。1987年,全縣共有客車120輛、貨車294輛,年客運量達316萬人次,貨運量達33.95萬噸。
汀江水運歷史悠久,自古以來便有舟楫之利。20世紀50年代前,汀江為長汀通往上杭、永定、潮州、汕頭等地的主要交通運輸線,縣內通船河道達121.5公里。60年代後,因公路交通運輸的迅速發展和汀江沿河築有3處欄河壩,未顧及通船配套設施建設,致使水上運輸逐年萎縮,至1987年,縣內僅剩水口至上杭回龍30公里通船。
民國時期,長汀建有飛機場。民國三十三年(1944)至抗日戰爭勝利時,長汀飛機場為內地重要空軍基地之一,除軍事用外,兼負空運軍需民用緊缺物資和郵件運輸任務。
截至1987年,長汀交通落後狀況基本改變。但全縣255個行政村仍有133個占52.16%的村未能通公路。
進入21世紀,龍贛鐵路、
龍長高速公路、
319國道、
534國道和205省道在城區交匯,直達贛、湘、鄂、川和福建各地,承西啟東的交通樞紐作用日益突出。長汀至
廈門港350公里,距
連城機場81公里,長汀至廣州、深圳當天可達,特別是長汀至
京九鐵路140公里,龍贛鐵路與京九鐵路相接,已開通“鐵海聯運”,2006開通了龍巖直達北京的“
海西號”,長汀至北京只要23個小時。龍長高速公路與福、廈、漳、泉相通,2012年龍廈鐵路的通車,2015年贛龍鐵路複線(渝長廈高鐵)的通車,使長汀進入了動車時代,前往廈門、福州等沿海發達城市更為便捷。長汀成為
閩南、
粵北與內陸省份
商品流通和經濟走向的“黃金通道”。
2017年5月24號,在福建省辦公廳下發《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閩政辦〔2017〕54號)中提出,十三五期間將加快建設長汀基地通用機場。2017年6月7號,長汀縣與陝西祥躍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就長汀航空裝備製造基地項目簽署投資框架協定,該項目總投資近45億元,由陝西祥躍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牽頭,聯合神龍航空器研發設計(江蘇)有限公司等共5家企業,在長汀縣投資軍民融合裝備製造基地項目(通用航空產業園),占地面積約1500畝,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多功能直升機總裝製造項目、長汀通用機場項目等。
經濟
2017年,全縣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增長,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增長。全縣地區生產總值209.39億元(現價,下同),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9%,增速全市第五。
一、經濟運行基本態勢
(一)三次產業保持增長,一產比重下降
第一產業增加值31.92億元,同比增長3.4%,增速全市第一;第二產業增加值101.29億元,同比增長7.0%,增速全市第四;第三產業增加值76.18億元,同比增長11.1%,增速全市第六。三次產業結構為15.2:48.4:36.4,一產比重下降1.4個百分點,二、三產業比重分別提升0.9、0.5個百分點。
1、農業生產較好發展。2017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4.77億元,同比增長3.5%,增幅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6個百分點,增速全市第一。其中,林業產值7.21億元,比上年增長7.0%,增幅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8個百分點,增速全市第一。
2、工業生產保持發展。2017年,全縣工業增加值75.33億元,同比增長7.9%,增速全市第四。全縣工業中,規模工業總產值205.22億元,現價增長20.3%;增加值60.89億元,可比增長8.9%,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8個百分點,增速全市第四。
3、建築業增速提升。2017年,全縣建築業增加值25.96億元,同比增長4.7%,增幅比1-3季度提升3.1個百分點,增速全市第二。建築業中,資質建築業完成產值50.65億元,同比增長36.7%,增速全市第三。其中,在地產值36.67億元,同比增長51.7%,增速全市第二。
4、第三產業增速提升。2017年,全縣第三產業增加值76.18億元,同比增長11.1%,增幅比上年提升1.5個百分點。主要是營利性服務業較快增長,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8.2%,有效拉動第三產業的增長。
(二)投資平穩、消費穩定
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平穩。2017年,全縣城鄉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72.94億元,同比增長17.7%,增幅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6個百分點,增速全市第四。固定資產投資中,工業投資124.08億元,同比增長22.1%,增幅比全市平均高5.0個百分點,增速全市第四;房地產投資8.38億元,同比增長20.1%,增幅比全市平均高17.4個百分點,增速全市第二。按三次產業分,一產投資22.26億元,同比增長-27.4%;二產投資124.09億元,同比增長21.6%;三產投資126.59億元,同比增長27.6%。
2、社會消費步伐穩定。2017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78.77億元,同比增長13.3%,增幅比全市平均高1.8個百分點,增速全市第四。全縣批發零售業商品銷售額131.16億元,同比增長17.6%,增速全市第四;住宿餐飲業營業額9.12億元,同比增長19.1,增速全市第一。全縣商品房銷售面積20.0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3.4%,增幅比全市平均高9.7個百分點,增速全市第二。
(三)企業效益穩定,經濟運行質量平穩
1、企業經濟效益平穩。至11月止,全縣規模工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為342.76%,同比提升70.7個百分點。截止11月,全縣規模工業中,虧損企業7家,企業虧損額0.04億元,同比下降80.15%;實現利潤總額15.52億元,同比增長49.0%。
2、財政收入提速增長。2017年,全縣財政總收入10.91億元,同比增長16.1%,增幅比上年提升7.4個百分點,增速全市第一。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22億元,同比增長11.4%,增幅比上年提升7.6個百分點,增速全市第一。財政總支出37.10億元,同比增長12.7%。
3、銀行存貸款增長穩健。2017年,全縣人民幣存貸款餘額295.56億元,同比增長10.4%。其中,存款餘額176.10億元,同比增長10.0%;貸款餘額119.46億元,同比增長10.9%。
4、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2017年,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24元,同比增長9.6%,增幅比全市高0.8個百分點,增速全市第一。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30元,同比增長9.7%,增幅比全市高1.1個百分點,增速全市第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91元,同比增長9.6%,增幅比全市高0.8個百分點,增速全市第三。
二、2017年經濟發展主要亮點
1、GDP突破兩百億大關。2017年全縣經濟穩定發展,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兩百億大關,達209.39億元。尤其是第四季度經濟發展實現逆轉,全年GDP增長7.9%,增速比1-3季度提升0.3個百分點。
2、規模工業產值破兩百億。2017年,全縣規模工業產值突破兩百億大關,達205.22億元,比上年增長20.3%;銷售產值202.79億元,比上年增長21.4%,全年產銷銜接良好,產銷率達98.8%。
3、稀土產業持續拉動規模工業增長。2017年,全縣規模工業中,稀土產業實現產值80.09億元,比上年增長66.1%,高於全縣平均增長45.8個百分點,占全縣規模工業產值的39.0%,拉動全縣規模工業產值增長15.5個百分點,占規模工業產值的比重由2016年的28.7%提升到39.0%。
4、財政收入重上十億台階。2017年,全縣財政收入完成10.91億元,比上年增加1.51億元,增長16.1%,這是繼2015年跌落後重新邁上十億台階。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22億元,比上年增加0.74億元,增長11.4%。
5、城鄉居民收入增幅加快。2017年,全縣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步伐加快。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7%,增幅比上年提升2.0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6%,增幅比上年提升0.1個百分點。
三、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經濟成長持續下滑。從2009年開始,全縣經濟發展由快速發展期進入調整期,經濟發展逐年減緩,GDP增速連續9年呈下滑趨勢,由2008年的15.1%下降到2017年的7.9%,年均下降0.8個百分點。
2、農業發展步伐減慢。2017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3.5%,增速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一是農業產值降幅較大。全年農業產值25.48億元,增長3.6%,增速比上年下降0.9個百分點。主要是糧食產量比上年下降3.1%,影響農業增長。二是牧業生產超低速增長。全年牧業產值18.26億元,僅比上年增長1.6%。主要是全年生豬出欄僅比上年增長0.5%。
3、紡織產業增長持續低速。紡織產業全年實現產值86.43億元,僅比上年增長2.0%,自2016年以來持續呈低速增長趨勢。占全縣規模工業產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0.5%下降到42.1%,下降了8.4個百分點。紡織產業發展狀況,影響了全縣規模工業的增長步伐。
4、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靠後。2017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雖比上年提升1.5個百分點,但增速比全市低0.8個百分點,僅居全市第六。主要是由於財政預算支出中八項支出增幅不快,全年支出總額25.75億元,增長16.2%,增速比全市低0.4個百分點,增速僅居全市第五,導致非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增速下滑。全年非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15.96億元,增長5.5%,增速比上年下降5.1個百分點,而非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20.9%,為此影響全縣第三產業發展的提速。
三、加快發展的建議對策
1、千方百計提振工業發展。一是把發展稀土產業作為提振我縣工業發展的重頭戲來抓,要圍繞發展目標,以金龍稀土為龍頭,做精、做深、做強、做大稀土產業;二是以提升紡織產業運行質量為先導,以走內涵式發展為重點,加大對現有紡織企業的轉型升級,爭取在擴大規模和做大總量的同時,努力提高質量和增加對財政的貢獻;三是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四是以引進技術高的企業為著力點,高起點、高標準謀劃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
2、規範發展畜牧業。畜牧業在農林牧漁業中占有重要地位,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強,建議利用生豬整治和創建生態文明縣城之機,對全縣生豬養殖進行規範發展,劃定養殖區域,配套環保措施,確保我縣生豬養殖的健康發展。
3、關注房地產市場。一是加快新項目開工,確保投資保持可持續增長;二是要加大去庫存力度,特別是要想方設法對城區周邊樓盤、商業用房的去庫存;三是要圍繞二孩政策的實施,規劃新樓盤,以應對新一輪住房需求。
4、加快服務業發展。一是加快餐飲業發展。結合做大文化旅遊產業,設計發展美食旅遊線路,突顯汀州美食,推動我縣餐飲業的發展。二是營利性服務業企業的入庫入統,重點圍繞電子商務產業和健康養老產業,培育新企業,改變我縣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規模小的局面。
文化
概述
長汀是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漢代置縣,唐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設定汀州,是唐代福建著名的五大州之一。至宋代,汀州府與省內其它七府構成了福建八閩。從唐代至清代的一千多年間,汀州一直是歷朝歷代州、郡、路、府的治所。悠久的歷史留下了許多文物,1994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長汀是著名的唐宋古城。眾多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蹟成為汀州古城景觀的一大特色,巍峨聳立的唐代城樓汀州三元閣,唐代大曆四年修建的
汀州古城牆,宋明時期大規模擴建至4119米,城牆像一串璀璨的寶珠,從臥龍山頂分東西蜿蜒而下,合抱於汀江之濱,素有“觀音掛珠”之稱,把汀州城裝綴得獨具一格,分外美麗,現保存下來的古城牆將古城門及其古城樓-朝天門、五通門、惠吉門、寶珠門聯結在一起,全長1500米,近幾年長汀已修復汀州古城牆2100米,使其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汀的標誌性建築。還有風格獨特的的汀州府城隍廟、汀州雲驤閣、汀州南禪寺、汀州劉氏家廟、汀州李氏家廟等眾多古蹟見證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厚重的文化內涵。
唐代宰相
張九齡,法醫鼻祖宋代長汀知縣
宋慈,宋代民族英雄
文天祥,宋代詩詞大家陸游,明代《天工開物》著者宋應星,清代著名大學者《四庫全書》總篡紀曉嵐和長汀籍清代著名畫家上官周等一大批文人志士都在長汀留下了足跡,為這座千年古城增添了文化色彩。作為古汀州所在地,歷代文人墨客留連吟誦,唐代的張九齡,宋代的陸游、宋慈、陳軒、王捷,明代的馬馴、郝鳳升、宋應星,清代的上官周、黃慎、楊瀾、紀曉嵐、黎士弘、康泳、江瀚等,都以如椽巨筆為長汀的山川風物寫下不朽的詩篇、著作,流傳於世。
客家文化
長汀是歷史上
客家人聚居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繞城而過的汀江被喻為客家人的
母親河。客家人以堅韌、開拓、革新的精神創建了汀州,帶來汀州的繁榮和發展,以後又發展到廣東梅州,並擴展到東南亞和世界各地。汀州成為中國客家的大本營和客家的首府。 汀州古城深深地烙上了客家的印痕,洋溢著客家人吃苦耐勞、奮鬥不止、開拓革新的氣息。悠久的歷史給長汀留下蜚聲中外的
客家文化:至今,長汀還保留了獨具魅力的、有客家特色的客家民俗文化、客家服飾文化、客家建築文化、客家飲食文化、客家宗教文化和濃郁的客家風土人情。客家山歌、客家美食、客家傳統花燈、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如船燈、馬燈、龍燈、十番、鼓吹、台閣、花鼓等構成長汀客家傳統藝術文化的寶庫。2008年1月長汀被評為“中國文化旅遊大縣”。每年都有大量海內外客家鄉親返汀尋根謁祖,每年秋天舉行世界客屬公祭客家母親河大典。
據統計,台灣至少有六十多個常見姓氏的三百多萬人口源於汀州,香港有兩百多萬客家人傳自汀州,明末輔佐鄭成功收復台灣的重要將領劉國軒是汀州人,清代畫壇巨匠
上官周是汀州人,孫中山的祖先曾在汀州定居,著名愛國人士江庸的祖籍地也在汀州,郭沫若在《我的童年》中寫道“五百年前,我的祖先是福建汀州人”。截止2009年7月,客家人已達一億人之多,遍布世界各地,他們的祖先大多在汀州留下過生存與奮鬥的足跡。
汀的傳統文化由於中原文化的播衍輸入,歷代外來文化的滲透以及與本土文化的交融,形成了長汀客家傳統文化的鮮明特色。
紅色文化
長汀為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是紅軍故鄉、紅色土地、紅旗不倒的地方。長汀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長汀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央蘇區的經濟文化中心,被譽為“紅色小上海”。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長汀從事過偉大的革命實踐。黨的早期領導人
瞿秋白、
何叔衡在長汀就義。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長汀2萬多名優秀兒女參加了紅軍,湧現出了老將軍13名,是紅軍長征出發地之一。1932年,第一個福建省蘇維埃政府、中共福建省委、福建軍區等機構在長汀成立,長汀成為福建革命運動的政治、軍事中心。全縣有全國重點保護的革命遺址7處,還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與省級革命建築物3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7處。
民間文學
長汀民間故事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結構完整,情節生動,詼諧有趣,語言流暢,性格明朗。神話傳說故事主要有《河龍布雨》、《牛的傳說》、《水鬼朋友》等;人物故事主要有《解晉的故事》、《定光伏虎故事》、《胡瞎哩的傳說》、《九斗冇的故事》等;地方故事主要有《水漫天一樓》、《錢財與人意》、《太平軍在汀州》等;寓言笑話主要有《人為財死》、《三個傻哥》等;革命故事主要有《毛委員的故事》、《老伙夫》、《商人不是敵探》、《槍的故事》等。
長汀民間歌謠品種繁多,內容豐富,朗朗上口,具有鮮明的長汀客家語言色彩和風格。主要有長篇敘事歌《趙玉林與梁四珍》、《孟姜女》等;中短歌有《手提燈籠送郎歸》、《十二月長工》、《苦情歌》、《怨娘歌》、《長工苦》、《講了要戀就要戀》等,以及大量的革命歌謠。
長汀民間諺語大致可分為外來諺語和本地諺語兩類。外來諺語大多與各地通用。本地諺語是長汀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經世代流傳下來的,具有典型的長汀地方文化特點。
民間藝術
長汀民間藝術豐富多彩。主要有
舞龍燈、踩船燈、高蹺、
抬閣、打花鼓、花燈、角子燈、十番、長鑼鼓、公嫲吹、南詞北調、
客家山歌、漢劇、楚劇、採茶劇、木偶戲、民間剪紙、根雕、竹編、鐵畫等。這些民間藝術秉承中原漢族遺風,融合地方色彩,形成特有風格,深受客家人的喜愛。
客家山歌是長汀最廣泛流行的民間音樂,是汀州客家文化藝術的結晶。它既融和了粵東、贛南等地山歌的特點,又富於閩西特有的風格,歌詞明白曉暢,樸實無華,大多採用比興手法。客家山歌,用客家方言對唱,在山野田園間一唱一和、一問一答,或抒情、悠揚、纏綿,回味無窮,或敘事、高吭、激越,一泄無遺。愛情是客家山歌永恆的主題,但情歌不是客家山歌的全部,勞動、歷史、傳說、兒歌、童謠等等都是山歌表達的對象。公嫲吹是一首著名的長汀民間器樂曲。它是以演奏樂器中其中二件樂器“公吹”和“嫲吹”命名的。樂器形似嗩吶,但比嗩吶長三倍左右。“公吹”音色低沉,渾厚,音域寬廣;“嫲吹”音色柔和,圓潤,清亮。“公吹”和“嫲吹”之間的關係是純五度的復調關係。演奏中以“公吹”和“嫲吹”為主要樂器,配以二胡、揚琴、三弦、中胡、大堂鼓、大堂鑼、小鑼、鬧鈸等樂器。
“公嫲吹”曲調扣人心弦,振憾人心。時而旋律舒展優揚,似一對老夫妻在回憶過去的美好歲月;時而交替吹奏,互問互答,象這對老夫妻在傾訴各自的心聲;時而緩慢低沉,緩緩吹來,象這對老夫妻在撫摸自己的白髮,嘆息歲月的無情;突然樂器齊鳴,震人魂魄,分明是相依相伴幾十年的親人突然去世後悲憤交加、撕心裂肺的哭聲;轉而嗚咽聲聲……
“公嫲吹”的作者和創作年代無從查考,由民間藝人歷代相傳保留下來。“公嫲吹”的曲調內涵及吹奏水平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1985年由長汀民間藝人赴省演奏,被評為優秀節目。
宗教文化
長汀客家人的宗教信仰,主要是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4種,而大多數客家人信仰佛教。
佛教傳入長汀有千餘年歷史。第一座佛寺開元寺創於736年(唐開元二十四年),公元907年—公元960年(五代時)為長汀佛教鼎盛時期,北宋時先後有兩名高僧伏虎和定光來汀傳教。定光、伏虎圓寂後,僧眾尊崇為神佛,與觀音合稱“三太祖師”,信徒遍布汀州各縣,後傳至台灣,今彰化有定光圖佛廟,淡水有鄞山寺,均由汀州移民創建。長汀近百年來每年農曆正月十三,農曆九月十四日為迎送定光、伏虎的會期,頗為隆重。1937年汀人本湛和尚創建八寶山峻峰寺,剃度40餘名僧尼,接收500餘名在家弟子,閩西各縣僧尼多屬本湛徒嗣。截止2009年7月,全縣有寺廟100多座。
道教傳入始於唐代,在唐宋兩代頗為盛行,清初頓衰,到清末縣內已無正式出家道士。截止2009年7月,僅有少數民間道士活動。
天主教兩次傳入長汀。首次為明末
崇禎年間,活動10年後停頓。第二次於清光緒年間傳入,一直延續,截止2009年7月,存教堂1座。
基督教於清光緒年間傳入,至2009年已有90多年歷史。1941—1945年教會最盛。截止2009年7月,存教堂1座。
此外,長汀還有許多民間信仰,大約可分為四類:一是自然神,二是英雄神,三是宗教神,四是家族神。汀城東門外的
汀州天后宮,初建何時未詳,公元1825年(清道光五年)重建,殿宇巍峨規模宏大,在海外頗有影響。
民居建築
長汀的傳統民居建築是客家建築文化的另一特色,它繼承了中原的宗族府第式的建築風格,沿中軸線兩邊展開,層層遞進,前後左右對稱,布局嚴謹。這種民居規模大的可容納一個家族幾十戶人居住。有的前設門樓,後有閨閣繡花樓,並建有“美人靠”弧形欄座椅,典雅別致。這類客家民居建築,以長汀圍屋最為典型,它和客家土樓一樣,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家族城寨”。
名優特產
概述
長汀物產資源豐富,世界五大名雞之一的
河田雞肥嫩鮮美,善斗稱雄,唐代曾選送長安,列為鬥雞之一;“汀州八乾”之首的豆腐乾,加工精細,代代相傳;圓金柑甘甜可口,被列為優質水果;玉扣紙聞名遐邇,遠銷海內外;具有500多年歷史,被譽為“濟世聖品”的“驚風化痰丸”遠銷東南亞;紅娘酒、毛邊紙、紅菇、香菇、筍乾、板栗、鹹梅、柿餅、蚊香等特產,更是名不虛傳。
特色菜
客家菜有“無雞不清,無肉不鮮,無鴨不香,無肘不濃”的說法,因此,早已形成的菜餚特色乃得以保留和延續,此外,還與東江封閉的交通環境有關,閩西屬山區,交通不便而少受外界影響,從而使客家菜在較長的時間裡自我成型,自我演變而自成一家。
長汀的
客家美食,種類繁多,製作技藝精湛,獨具地方特色:鹹鮮辛辣,原汁原味;主題新穎,構思嚴謹;造型脫俗,色調和諧;雕工精細,圖案清晰。長期以來,長汀人把傳統方法與現代科學結合,繼承與發揚相輔相成,烹調出風味獨特的“地方菜”、“客家菜”,並自成一種系列。
三角豆腐餃
三角豆腐餃是明清以來長汀筵席中的佳肴。此菜製作頗為考究,是用豆腐做皮,瘦肉、香菇、冬筍、蔥白等做餡,精工製作而成。汀州廚師製成的三角豆腐餃,皮白肉香,鮮嫩甜美,在豆腐菜餚中獨具一格,別有風味。
擂茶
擂茶是客家人獨特的風味食品,在汀州同樣廣泛流傳,世代相襲,至今仍在許多鄉村保留。擂茶是將適量的大米加進芝麻、黃豆、花生、茶葉以及桔皮等擂制後,熬煮而成由於長汀客家喜歡將大米加進擂茶中,所以又叫擂米茶。擂茶風味獨特,清香,微苦,呈灰綠色,稀糊渾濁,喝起來卻十分可口。因擂茶中有部分的中草藥,能起到解毒通氣的功效,所以客家人不論大人小孩,都以喝擂茶為習俗。
白斬河田雞
長汀民間烹雞的方法多式多樣,以白斬河田雞最為著名。它以其香、脆、爽、嫩、滑和易脫骨而深受讚譽,為汀州自古以來之名特優佳肴,向來被列為閩西客家菜之首。其雞頭、雞爪、雞翅尖更是下酒好料,俗有“一個雞頭七杯酒,一對雞爪喝一壺”之說。1986年省閩菜評比中,“白斬河田雞”榮獲地方特殊風味菜點稱號。
麒麟脫胎
麒麟脫胎又名“麒麟鑽象肚”,為長汀清代官席中之上乘珍品。相傳很早以前長汀司前街有個鄭姓富戶,其家婦女為求多子,常在豬肚內逐層填入小狗和烏雞媛、白鴿、麻雀、野山參等清蒸服用。此後做為一種飲食療法,一直在富戶中流傳。清朝末年汀郡總鎮肖芝美興辦慶壽筵宴時,曾把“麒麟脫胎”列為首菜。1985年麒麟脫胎在福建省閩菜評比中獲得“優質菜點”稱號,《福建日報》於1986年5月2日曾予報導。
(特色)狗頭外露者為麒麟脫胎狀,全包者為小象臥產狀。味香肉嫩,另有風味;壯陽補腎,祛風濕,健脾胃。
皺紗肉
皺紗肉俗稱“燒大塊”,是長汀傳統菜餚,歷史悠久,早在清朝就已列入官席菜譜。皺紗肉皮似皺紗,綜紅晶亮,色香味俱佳。
荔枝肉
荔枝肉是盤菜,據說它來源於“糖醋炸松丸”和“楊梅肉”。早在清朝時,宴席中就已有“糖醋炸松丸”的盤菜,至民國初,幾乎每席必備。後來,經過廚師不斷改進刀工等烹調技巧,入盤菜型宛如嶺南荔枝,即造型美觀,香脆酸甜,風味獨特。食之,不免使人想到“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古詩名句。
鳳凰醉酒
據《中國菜譜》載:“河田雞起源於福建長汀縣河田鎮”。據民間傳說,唐開元年間河田雞選送到長安,每每取勝,列為鬥雞之雄。
長汀米酒娘,素以民間精工釀製,純天然原料,含有20多種胺基酸,營養豐富。酒娘、雞是長汀食文化園地的兩朵奇葩。融雞酒於一體烹製菜餚,深為來賓青睞。[特色]雞似醉臥缸中,雞皮金黃油亮,酒香撲鼻,令人讒涎欲滴。
燒肝花
燒肝花盤菜是長汀傳統菜餚。因其味道香脆,為下酒妙品,故流傳久遠。(特色)色澤金黃,外酥內軟,食而不膩。
生燜草魚
長汀城鄉池溏、水庫大多放養鯇(草魚)、鱅(大頭鰱)、鰱、鯉等,每日都有鮮魚上市。而人們最愛吃草魚,因其湯鮮肉嫩,老少皆宜。
《長汀縣誌·物產志》記載:鯇,即草魚,似鱒而大,形長身圓,肉厚而松,其種來自九江,邑人蓄之池塘,以草飼之,故俗稱草魚。
生燜草魚自清末以來為婚喜賀慶、華廈落成等宴席的主菜。
溫水魚
河田溫水魚以肥、鮮、嫩著名。相傳溫水魚起自明代,里人發現溫泉下游有一種魚,圓扁無鱗,肥大色美。釣上岸來在地上蹦跳片刻,全身即顯出絲絲血痕,在鍋中稍煮即熟,鮮嫩無比。於是人們便在溫泉下游挖池,試放魚苗養殖。細心觀察,多數幼苗適應環境,發育正常,半年中竟長成肥美大魚。後又養殖鯇(草魚)、鯉、鰱等,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小吃
長汀豆腐乾
長汀豆腐乾是閩西“八大幹”之首,始於唐開元年間,採用傳統工藝科學方法加工製作,配以肉桂、公丁、大小回香等十餘種中草藥材,滷製而成。是一種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的綠色食品。它有3個品種:五香豆腐乾、醬油豆腐乾、黃色豆腐乾。
糍粑
相傳宋朝長汀滿嵐嶺寶珠峰有座龍廟,天旱求雨時,城鄉民眾多以糍粑供奉。後來廟內住持也製作糍粑出售。因糍粑柔韌甜美、價廉耐飽,來往旅客至此多爭相品嘗,致使滿嵐嶺的糍粑子無人不曉。
(特色)形圓質白,柔韌甜美。
米果
米果和糍粑一樣,都是汀州客家傳統風味食品。米果用大米製作,取材便當,工藝簡單,物美價廉,因而在汀州城鄉食用米果相當普及。
米果製作很簡單,將糯米在水中浸泡後磨成漿,裝入布袋壓去水分,再取出蒸熟,然後將蒸熟的米粉倒入臼中舂勻成粘狀,搓成圓長條即成。由於色澤潔白,故又叫“白米果”。在鄉村還盛行將灌木燒成灰,然後將柴灰澆上開水瀝出灰水,把做米果的粳米浸泡於灰水中,製成米果,由於色澤金黃,稱為“黃米果”。黃米果因為摻和進灰水,因而散發獨特鹼香,別具風味。吃法可沾上白糖即食,也可將米果切成丁塊狀或細條狀,加上韭菜、肉絲、筍絲,細鹽炒食,香氣誘人可口。
仙人凍
仙人凍,在廣東梅州客家地區又叫“仙人板”,是閩、贛、粵客家地區十分流行的應時小吃。
製作仙人凍主要顏料是仙人草,這是汀州山區盛產的草本類小葉綠色植物。用曬乾的仙人草製作的仙人凍呈黑褐色,而用鮮仙人草製作的仙人凍呈綠色。
芋子餃
芋子餃是長汀著名的風味小吃,在許多客家社區也有流傳,客家人大多住山區,有“無山不客客住山”之說。番薯、芋仔都是山區的主要雜糧,長汀客家人吃雜糧時不斷變換口味,製作出許多獨特小吃,“芋子餃”就是其中一種。
燈盞糕
即油炸糕,是用大米、黃豆磨成稠漿經油炸而成,形扁圓,中空而隆起,形似兩個舊式燈盞吻合一起,故稱“燈盞糕”。
籠床糈
又名“簸箕糈”,為長汀城鄉傳統食品。籠床餳蒸好後,切成片條曬乾,加佐料煮食者稱“米粉條”,蒸好後整張包入炒熟的瘦豬肉絲、韭菜段、豆芽等捲成筒狀,淋上花生油、醬油者稱“籠床卷”。
卷餅
卷餅(春餅):在長汀歷史悠久,是客家人保持中原風俗的名點。每逢元宵佳節,家家戶戶都炰制。
燒麥
自明代以來,燒麥即為長汀著名的風味小吃。燒麥狀似石榴,以皮薄餡爽,芳香撲鼻,令人垂涎而得名為:“三特石榴果”、“三里香”。後人因燒麥皮為麵粉製成,吃時又要“趕燒”(趁熱吃),便叫“燒麥”。“燒麥”有葷素兩種。
板栗糕
明《永樂大典》在記述汀州府的貢品中曾有“栗”的記載。汀江兩岸沙灘多種栗樹。板栗、毛栗為長汀特產。清代暢銷沿海商埠,民國初年產品已遠銷海外,深受歡迎。板栗糕為秋令食品,因系全部採用熟果鮮制(外地風乾板栗不能使用),故其味特佳。
兜湯哩
兜湯哩是長汀的熱湯類傳統小吃,有豬肉兜湯、魚肉兜湯、雞肉兜湯等。長汀方言“兜湯哩”是“端肉湯”的意思。
扁食
扁食(餛飩),有史記載在2000年前就已成為中國通食,長汀通稱為“扁食”。長汀的“扁食”是以極薄的麵皮包餡製成,餡如小指頭大,薄皮圍邊,餡心多種多樣,可用豬、牛、雞、魚各種肉類或蝦仁等分別制茸成餡,但以精豬肉為多。
炸雪薯
炸雪薯(炰薯包):又名“炰薯包”,在清末民初就已上了筵席。1941年,國際友人路易·艾黎來長汀時,工業合作社百餘人,曾在霹靂岩公園“中南旅運社”舉行盛大歡迎酒會。席間,炰薯包一菜受到艾黎讚美。亦受到美籍汀人
陳鼓應讚美。
旅遊
概述
長汀紅色旅遊線路被列入國家30條精品旅遊線路之一,省蘇維埃舊址等7個景點被列入國家100個
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獲得了“中國
客家菜之鄉”稱號。
2012年1月1日,參加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聯合國教科文民間藝術國際組織、中央電視台等單位聯合舉辦的首屆《鄉土盛典》活動評選。長汀和雲南麗江古城、湖南鳳凰古城等10個古城古鎮同列榜中,同獲“中國十大最具人文底蘊古城古鎮”稱號。
景點
長汀縣博物館
1995年,
長汀縣博物館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館內設有“汀州客家博物館陳列展覽”、“長汀革命歷史陳列”、“瞿秋白被囚處”、“汀州試院舊址”和唐代古柏等參觀遊覽內容。汀州客家博物館整個展館占地700平方米,共分四個展室,展覽分為五個部份,第一部份“享譽中華的客家首府”;第二部份“燦爛繽紛的人文景觀”;“源遠流長的客家文化”;“世界客屬一家親”;“崛起奮進的長汀”。
汀州試院
汀州試院始建於宋代,庭院式結構,占地面積萬餘平方米,由門樓、空坪、大堂、後廳、廂房和數幢平房相接組成。該址宋代為汀州禁軍署地,元代為汀州衛署址,明、清兩代闢為試院,是汀屬八縣八邑科舉應試秀才的場所。清代著名大學者、《四庫全書》總纂紀曉嵐曾來汀主考下榻於此。院內兩棵珍稀罕見的唐代雙柏,參天繁茂,蔚為奇觀。汀州試院,設有《汀州客家歷史陳列》、《福建蘇區首府—長汀革命歷史陳列》、《瞿秋白光輝業績陳列》等固定陳列,還適時舉辦各種專題展覽。
雲驤閣
客家人創建了汀州,也創造了獨特的客家文化。走進長汀,只要留意一下這裡的建築、飲食、民風,就不難感受以它獨特的魅力。
雲驤閣,是典型的南方古代樓閣建築。它建於唐大曆年間,集奇山、碧水、古木、橋樑、樓閣於一體,充分體現了當時汀州先民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築藝術。
類似這樣保存完好的古建築在長汀幾乎抬眼就見,隨處可及。唐、宋、明、清的古城門,氣勢恢宏的文廟,雕樑畫棟的天后宮,金碧輝煌的廟宇,奇特的雙陰塔,唐宋古街區。
汀州古城牆
始建於唐大曆四年,至明清時期,汀州古城牆總長為5000多米,設有12個城門,“枕山臨溪為城”,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及“佛掛珠”的獨特格局。高超的建築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卓越才能 。現在保存完好的城牆近3000米,將朝天門、五通門、惠吉門、寶珠門聯結在一起。1996年汀州城牆被列為第四批省級文保單位,2013年被列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城牆已有1200多年歷史,始建於唐大曆四年。保留下來的城牆將古城門朝天門、五通門、惠吉門、寶珠門聯結在一起,全長一千五百多米,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元閣
廣儲門又名
三元閣,建於唐代,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城牆基礎由花崗石所砌築,青磚斗拱,三重遞進,總長8.55米,拱門高3.4米,遺有唐代八角復盆式礎柱。
雙陰塔
雙陰塔是唐代古井“八卦龍泉”和宋代古井“學府陰塔”的合稱。與地面的塔正好相反,倒置於地底,故稱“陰塔”,是中國罕見的古井。1984年12月16日和12月19日,《人民日報》兩次發出新華社記者專稿,報導長汀文物工作者發現“雙陰塔”。1989年公布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雲驤閣建於唐大曆年間,是座典型的南方古代樓閣建築。它集奇山、碧水、古木、橋樑、樓閣於一體,具有中國園林建築的鮮明特徵,是著名的汀州八景之一“雲驤風月”。1929年3月,毛澤東親手締造的中央蘇區第一個縣級
紅色政權——長汀縣革命委員會機關設在這裡。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臥龍山風景區
臥龍山位於城區,坐落城北,所以又叫北山。因“四面平田,一山突起,不與群峰相屬,如龍盤屈而臥,中分九支,故名臥龍”。是著名的汀州八景之一“龍山白雲”。臥龍山巔的北極樓、金沙寺建於宋代,樓內還保存“雄鎮閩西”四字大匾額。1989年公布北極樓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孔廟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汀州府文廟建於宋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占地1550平方米。大成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重檐歇山頂,抬梁穿斗,明間為龍鳳藻井,次間為井口天花,屋頂為桔黃琉璃瓦封蓋,地面鋪方形青磚。
汀州天后宮
汀州天后宮始建於宋代,供奉護海女神媽祖神像。前後殿檐兩側為石雕龍柱。前殿明間三間,進深三間,平面呈長方形,占地面積5580平方米。後殿明間正廳為方形藻井,使用雙層如意斗拱承托,四角有垂球雕飾。1989年公布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朝斗岩風景區
朝斗岩風景區位於縣城南郊,與臥龍山遙遙相對。山上大雄寶殿內塑有罕見的反坐面壁菩薩,兩邊對聯為:“問菩薩為何反坐,笑世人不肯回頭”。是汀州八景之一“朝斗煙霞”。1933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大雄寶殿召開第四次反“圍剿”緊急會議。1961年該址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32年3月18日,福建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這裡隆重召開,大會通過了一系列重要決議和宣言,宣告成立“福建省蘇維埃政府”,張鼎丞任主席,政府機關設於此。省蘇的成立,標誌著福建蘇區建設進入了全盛時期。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共福建省委舊址(周恩來舊居)1932年春,中共閩粵贛省委(福建省委)機關設在這裡,內設組織、宣傳、婦女等部。羅明、劉曉、陳潭秋、劉少奇等先後任省委書記。周恩來同志來到長汀後居住在這裡。4月初,毛澤東、周恩來等在這裡召開攻打漳州軍事會議。該址原為中華基督教會,由禮拜堂、後樓房組成,磚木結構,座西向東,建築面積644平方米。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音醫院
中央紅色醫院前身——
福音醫院舊址福音醫院原為英國教會醫院。由門房、禮拜堂、病房、醫療室、手術室等六幢平房組成,土木結構,占地面積1655平方米。“八一”南昌起義後,福音醫院院長傅連暲為南昌起義軍和紅軍醫治傷病員。毛澤東、陳賡、徐特立、周以粟、伍修權、賀子珍等曾在福音醫院休養所治病療養。1933年醫院遷往瑞金,正式命名為中央紅色醫院。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辛耕別墅
紅四軍司令部、政治部舊址——
辛耕別墅(毛澤東、朱德舊居)1929年3月14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首次入閩,解放長汀城,司令部、政治部駐在這裡。毛澤東、朱德同志也居住在這裡。毛澤東同志在大廳主持召開了調查會和紅四軍前委擴大會議,在擴大會議上確立了開創
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偉大戰略計畫。該址為庭院式的民居建築,坐北朝南,土木結構,占地面積523平方米。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建省職工聯合會舊址
福建省職工聯合會舊址——
張家祠(劉少奇舊居)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福建省總工會在此設立。劉少奇同志到長汀視察工作時住在這裡,陳雲同志在此召開過工人大會。該址由前廳、後廳及後樓組成,土木結構,建築面積537平方米。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瞿秋白烈士紀念碑
瞿秋白烈士紀念碑位於縣城羅漢嶺。1935年春,瞿秋白在轉移中經長汀水口小逕村遭敵包圍不幸被捕,被囚於汀州試院。同年6月18日秋白在中山公園涼亭(秋白亭)里飲酒後,從容走向刑場,英勇就義於羅漢嶺。1953年在羅漢嶺立瞿秋白紀念碑。1985年修碑時,陸定一為紀念碑題字:“瞿秋白烈士紀念碑”;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為紀念碑立碑文。1985年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公布為
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名人
榮譽
獲得時間 | 榮譽名稱 |
---|
1994年1月 |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2018年3月 | 第一批通過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驗收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