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2009年3月31日,贛龍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日前正式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立項;12月27日,贛龍鐵路擴能改造工程項目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批覆,在龍巖市長汀縣規劃設站。
2010年6月29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批覆贛龍鐵路複線擴能工程初步設計“標誌”著該項目正式動工建設,在龍巖市長汀縣規劃設定長汀南站。
2014年3月,長汀南站開工建設。
2015年10月,長汀南站牽引220千伏供電工程竣工;12月26日,贛瑞龍鐵路正式開通,長汀南站投入運營。
建築規模
建築設計
長汀南站借用當地傳統元素融入其中的時代建築,站房仿汀洲古城牆“濟川門”,又觸到現代都市建築硬線條的質感,大體塊上兩個四稜台加一個長方體,較規整的左右對稱式,檐線的疊加錯層和開窗的秩序井然。
長汀南站站前廣場的景觀設計緊靠建築風:豎向上主打一塊題詞置石、四個景觀亭和一個大體量電子顯示屏,平面上沿建築近身方向軸線呈硬線條式的左右對稱,亭子是古時二層六角亭的簡化版,保留了優雅的“美人靠”;種植池和模紋布局俯瞰應該是古時傳統圖案的簡約版,大方之中亦不乏典雅,整體景觀設計就像建築風一樣,將長汀當地傳統元素滲入時代景觀,植物配植上選用了楓樹、櫻花、石楠球等較易出效果和後期維管的品種。
截至2015年12月,長汀南站總建築面積5933.97平方米,建築高度14.7米,建築平面尺寸約87.0米×22.5米,雨棚面積12150平方米,候車廳設有候車位700個。
整體布局
截至2015年12月,長汀南站站房為線側平式,設有出站廳、售票廳、候車大廳以及四電設備用房等,站房主體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候車廳屋面為網架結構,地上一層,局部兩層,雨棚採用鋼管柱壓型鋼板混凝土組合屋蓋,站房內有兩處旅客購票和往返的通道候車廳和售票口,一處旅客地下通道,地下通道內設有扶梯和電梯兩個便行通道。
站台線路
截至2015年12月,長汀南站線路為3台6線,每個站台外鋪設的雙線鐵軌,4個站台牆、設定44.8×9×1.225米的側式站台兩座,八米跨線地道一座,設到發線兩條(含一條正線)基本站台一座,是贛瑞龍鐵路的中間站。
運營情況
自助購票
截至2015年12月,長汀南站站房右邊一側售票廳內設有4個人工服務視窗、2台自助售票機和2台取票機。
便民設施
●公安制證
截至2015年12月,長汀南站售票廳內設有臨時制證視窗。
交通換乘
公交線路
截至2015年12月,長汀南站設有公交停靠站,共有2條公交線路。
序號 | 公交線路 | 起點站 | 首末班時間 | 終點站 | 首末班時間 | 票價 |
1 | 長汀公交3路 | 長汀西客站 | 06:30-19:30 | 長汀火車南站 | 06:30-19:30 | 全程2元 |
2 | 長汀公交5路 | 長汀西客站 | 06:30-19:00 | 長汀火車南站 | 06:30-19:00 | 全程2元 |
參考資料: |
社會車輛
截至2019年5月,長汀南站站前廣場設有停車場。
價值意義
長汀南站開通運營後,從長汀出發到龍巖只需50分鐘,到廈門只需2個小時多一點,拉近長汀縣與沿海周邊城市的距離,推動長汀縣紅色、名城、客家與生態旅遊發展,推動長汀縣經濟社會文化各項事業快速發展;長汀南站為線平式車站,動車開通以後,對長汀縣的旅遊事業發展帶來積極的作用,對長汀的物流,人流,信息流以及經濟發展,交通等各項事業帶來方便。
(長汀縣新聞中心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