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
辛亥革命後,
福建地方政權為舊官僚和
立憲派分子所把持。
民國3年(1914年)後,又為
北洋軍閥所控制,直到民國15年(1926年)10月
北伐軍進入福建以後。同年12月上旬,
國民革命軍攻克福建全境,結束北洋軍閥在福建的統治。12月25日,福建省政務委員會成立。
民國16年(1927年)1月3日,國民革命軍東路軍在福建成立福建臨時政治會議,政權實際落入
國民黨右派手中。同年4月,以
蔣介石為首的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國民政府福建省政府也於5月正式成立。
民國22年(1933年)11月22日,抗日反蔣的
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亦稱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在
福州成立,
李濟深任主席。不久,在蔣介石軍隊的圍攻下即告解體。國民黨福建省政府延續到民國38年(1949年)8月17日
福州解放為止。
台灣時期
1949年,
國民黨當局敗退
台灣,原來在
中國大陸的國民黨下屬“福建省政府”也一併從
大陸遷出,並設址於福建省
金門縣,管轄台灣當局實際控制的
金門、
馬祖等島嶼。這也是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的省級行政機構中唯一“撤退”到
台灣的,該機構的保留,是歷史原因形成的結果。
1956年7月,台灣當局“
行政院”頒布“金門馬祖地區戰地政務實驗辦法”,於金門、馬祖分別成立“戰地政務委員會”,實施軍政一元化體制,對
金馬地區實施“軍事管制”,“福建省政府”受命遷往位於台灣本島的
台北縣新店鎮辦公。
長期以來,台灣當局設定“福建省政府”的政治意義大於實質意義,除負責轄區內的一般行政工作外,還負責研究“光復大陸”成功以後的所謂“福建省重建計畫”、“人才儲備”,“閩籍海外
僑胞的聯繫與服務”,以及“對大陸地區的
心理戰”等事務。
1992年11月7日,金馬地區戰地政務終止,實施
地方自治,金門、馬祖回歸所謂“
民主憲政”。暌違40年,“福建省政府”又奉命於1996年1月15日從
台北縣
新店市(原新店鎮)遷回金門縣辦公。
同年,在台灣當局舉辦的“國發會”中,國民黨與
民主進步黨達成廢除“省級機構”的共識,並於當年進行的第四次“修憲”中,將“省級政府組織”加以凍結。
1999年,台灣當局通過了“地方制度法”,將“省縣自治法”和“直轄市自治法”一併納入,
台灣地區的行政架構變成了“
中央”、
直轄市和縣、鄉三級,省級機構徹底虛化。
在這種背景下,“行政院”於1999年8月25日制定“福建省政府組織規程”並發布施行。規程確定,“省政府”為“行政院”派出機關,受“行政院”指揮監督,辦理監督縣、市自治等事項,其主席和副主席均由“行政院長”提請
台灣地區領導人任命。本來地位就低的“福建省政府”,此後更不受重視。
省府概況
“福建省政府”自民國38年(1949年)8月隨“國軍”遷駐金門,推行地方政務,並督導所屬金門縣和
莆田縣、連江縣、
羅源縣、
長樂縣(今
長樂市)等縣實際轄區推行縣政,並將莆田縣所屬
烏丘嶼(今
莆田市秀嶼區烏丘村)暫歸金門縣代管,羅源縣所屬
東引島(舊稱東涌島,實際已於1936年12月12日劃歸連江縣)、西引島及長樂縣(今
長樂市)所屬
白犬列島(屬
東沙鄉,1958年撤銷,現屬連江縣
馬祖鄉,包括
東犬島[台灣稱為“
東莒島”]、
西犬島[台灣稱為“
西莒島”]等)等島嶼劃歸連江縣(馬祖)管轄。
1956年7月,台灣當局為適應戰時需要,統一戰地軍政指揮,實施金門、馬祖地區“戰地政務實驗辦法”,令“福建省政府”移駐台灣,負責研究有關“收復”福建地區之“重建計畫方案”及對大陸福建地區廣播、閩籍
華僑聯繫、人才儲備與不屬“戰地政務”之一般省政工作。1992年11月7日
金馬地區“戰地政務”終止,實施“地方自治”,金門縣、連江縣回歸所謂“
民主憲政”,“福建省政府奉”命於1996年1月15日從台北縣
新店市遷回金門辦公。
目前,“福建省政府”受“行政院”指揮監督,為“行政院”的派出機關,其職責是監督縣
自治事項,執行“省府”行政事務以及其它法令授權以及“行政院”交辦事項,以“維繫省政持續運作及扮演台灣當局與地方政府之橋樑”,協助建設
金馬地區,開創和平。目前“福建省政府”機構
編制為30人。實際有效管轄金門縣、連江縣(限於馬祖地區)兩縣。“省政府”辦公地址位於福建省金門縣
金城鎮民權路34號。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行政區劃
台灣當局“福建省政府”現下轄
金門縣、
連江縣(限
馬祖地區)2縣,共3鎮、7鄉。總面積180.46平方公里,總人口11萬餘人。
台灣地區福建省金馬地區情況一覽表:
縣 | 面積 | 政府駐地 | 下轄鄉鎮 | 轄區島嶼 |
金門縣 | 150.145平方公里 | | | |
連江縣 | 29.52平方公里 | | | |
組織機構
建制沿革
(一)北洋政府時期
辛亥革命後,福建仿效外省設閩省都督府,領導全省
軍政。省設
都督,其下設:
護軍使(隸軍務司、參謀司)、民政長(隸內務司、財政司、教育司、
實業司)、司法司長(隸外交司、高等審判廳、高等檢察廳)、
閩海關監督、廈門關監督。
民國3年(1914年),都督改稱護軍使,民政長改為
巡按使。隨即內務司改政務廳,財政司改
財政廳,教育司改
教育廳,實業司改實業廳,外交司改特派交涉員。
民國5年(1916年),護軍使改稱
督軍,巡按使改稱
省長。隨後增設全省
警務處。福州護軍使改為福州鎮守使。
民國7年(1918年),增設廈門鎮守使、汀漳鎮守使。
民國12年(1923年),督軍改稱
督理,增設軍務幫辦、漳廈護軍使、
建安護軍使、
閩北護軍使。
民國14年(1925年),督理改稱
督辦,增設
福寧鎮守使、興泉鎮守使,閩北護軍使改為閩北鎮守使,汀漳鎮守使改稱汀杭鎮守使。
(二)國民政府時期
民國15年(1926年),
北伐軍占領福州,結束北洋軍閥在福建的統治。同年12月25日,福建省政務委員會成立,主任委員
張貞。同時設立福建省財務委員會,由北伐軍政治部主任
何玉書兼任。
民國16年(1927年)1月3日,福建臨時政治會議成立,為全省最高權力機關,軍、民、財三政均由會議決議實行。7月1日,福建省第一屆國民政府成立,設政府主席和政府委員,政府機構設有
民政廳、
財政廳、
建設廳、
教育廳、軍事廳、農工廳、菸酒事務局、禁菸局、印花稅務處。
民國17年(1928年),裁撤軍事廳、農工廳、禁菸局、菸酒事務局、印花稅務處。
民國23年(1934年)1月,“
閩變”失敗後,重組福建省政府,增設保全處。
福建
蘇區淪陷後,又增設
反省院,隸屬福建省高等法院。
此後,省政府又多次調整機構。到民國38年(1949年)8月,先後設立地政局、衛生處、圖書雜誌審查處、驛運管理處、
主計處(先後內設統計室、會計室)、糧政局、漁業管理局、田賦糧食管理處、社會處、農業改進處、水利局、警保處、縣長考試典試委員會、訓練團、新聞處等政府職能部門。
(三)台灣當局時期
“撤退”台灣後資料暫略
機構設定
台當局“福建省政府”內設機構為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及人事室、會計室、政風室等共3組3室。
第一組:
監督縣
民政、勞工行政、
地政、役政、
警政、
消防、文教、衛生醫療、環保、社會福利、人民團體、民俗古蹟及福建
僑民事務、新聞等工作。
第二組:
監督縣
財政、
稅務、經濟建設、工商、交通、
觀光、水資源、農、林、漁牧、公共工程、國民住宅、都市計畫、研考、考核管制、各項會議記錄等工作。
第三組:
1、一般綜合事務、資訊管理、文書檔案管理、總務、
出納事務;
2、不屬其他各組事項。
人事室:
1、人事管理事項;
會計室:
政風室:
1、政風人員任免與考核;
2、政風法令宣導與法紀教育;
3、防貪肅貪與行政革新;
4、維護公務機密與安全措施;
5、糾舉違常與協助疏處陳青請願事件。
歷任首長
北洋政府時期
(一)北洋政府時期(1911年至1926年12月)福建省首長名錄:
都督:
護軍使:
督軍:
督理:
督辦:
周蔭人(1925年至1926年12月)
(二)北洋政府時期(1911年至1926年12月)福建省軍政長官名錄:
司法司長:高種
閩海關監督:林穎啟、劉鴻壽、段承彬、黃瑞琪
省警察廳長:陳承昭、龔方朗、吳炳文、俞紹瀛、史廷、胡桂高
閩海關監督:黃瑞琪、祝流元、孫啟太、林炳章、陳兆鏘、林永謨、王君秀
廈門關監督:陳恩壽、
羅昌、胡維賢、唐柯三、李厚棋、李維源、楊敬修、
王鴻、王君秀
巡按使:許世英(1914年)
省長(註:辛亥革命後,省設都督,其下設民政長等職。1914年,民政長改稱巡按使,1916年,巡按使改稱省長,實際上省長僅是內務廳、財政廳、教育廳、實業廳4廳長官):
胡瑞霖、
李厚基、
薩鎮冰、
林森政務廳長:王家儉、姜可欽、璩珩、
徐名世、王善基、許逢時、蔡鳳璣
財政廳長:陳之麟、
朱照、王家儉、林炳章、費毓楷、陳培錕
實業廳長:張景光、李厚恩、歐陽鈞、林鼎華
教育廳長:蔡鳳梧、王述增、王孝緝、黃翼雲
省警務處長:俞紹瀛、史廷、胡桂高
福建鹽運使:劉鴻壽、劉孝祚、馮固勤、吳用威、趙毓煊、侯蔭培、劉鎬
高等檢察廳檢察長:許逢時、劉豫瑤、李炳年
國民政府時期
(一)國民政府時期(1926年12月至1949年8月)福建省政府主席名錄:
(1926年12月,福建省成立政務委員會,統管全省政務。1927年7月1日,正式改組為省政府。1949年8月省會福州解放,政府解散。)
福建省政府主席:
第1任:
楊樹莊(1927.5.2~1932.12.7免)(楊樹莊因病長期未到職)
第2任:
蔣光鼐(1932.12.7~1933.12.20)
第3任:
陳儀(1934.1.12~1941.8.28)
第4任:
劉建緒(1941.8.28~1948.9.16)
(二)國民政府時期(1926年12月至1949年8月)福建省政府主要官員名錄:
福建省政府秘書長:
李章達(1932.12.7~1934.1.24)、高登艇(1934.4.7~1935.5.25)、
陳景烈(1936.1.7~1941.8.29)、
張開璉(1941.12.2~1943.5.22)(1947.5.28~?)、張翰儀(1947.5.28~1948.11.14)、萬成渠(1949.3.1~?)、曾少菁(1949.3.1~?)
民政廳廳長:鄭寶菁(1927.5.2~1928.8.27)、
陳乃光(1928.8.27)(未到任)、楊樹莊(代陳乃光職,至1931.2.16)、鄭寶菁(1931.2.16~1932.5.4)、
劉通(1932.5.4~1932.12.7)、蔣光鼐(1932.12.7~1933.7.18)、戴戟(1933.7.18~1934.1.24)、
陳儀(1934.1.24~1934.2.8)、李祖虞(1934.2.8~1935.5.25)、高登艇(1935.5.25~1946.10)、
鄭傑民(1946.10~1948.11.14)、袁國欽(1948.11.14~?)
財政廳廳長:陳培錕(1927.5.2~1928.8.27)、徐桴(1928.8.27~1929.5.13)、高漢秋(1929.5.13~1929.8.16)、李承翼(1929.8.16~1931.2.16)、何公敢(1931.2.16~1932.12.7)、范其務(1932.12.7~1933.7.18)、許錫清(1933.7.18~1934.1.24)、孫家哲(1934.1.24~1934.3.8)、徐桴(1934.2.8~1936.3.6)、陳體誠(1936.3.6~1936.7.2)、斯烈(1936.7.2~1937.8.20)、張果為(1937.8.20~1939.8.11)、嚴家淦(1939.8.11~1945.1.29)、丘漢平(1945.2.16~1947.8.6)、
黃金濤(1947.8.6~1947.9.29)、
方東(1947.9.29~1948.6.22)、
石磊(1948.6.22~1948.11.14)、
陳東生(1948.11.14~?)
建設廳廳長:丁超五(1927.5.2~1928.8.27)、
許顯時(1928.8.27~1932.12.7)、
孫希文(1932.12.7~1934.1.24)、
劉民傑(1932.12.7代理~?)、孫希文(1934.1.24~1934.2.8)、陳體誠(1934.2.8~1936.3.6)(代理)、胡嘉詔(1936.3.6~1936.7.2)、陳體誠(1936.7.2~1937.12.17)、沈百先(1937.12.23~1938.1.28)、徐學禹(1938.1.28~1938.12.3)、嚴家淦(1938.12.3~1939.8.11)、包可永(1939.8.11~1941.6.9)、陸桂祥(1941.6.9~1942.12.26)、陳體榮(1942.12.26~1943.10.14)、朱久瑩(1943.10.14~1945.2.16)、朱代傑(1945.2.16~1947.9.29)、黃金濤(1947.9.29~?)
教育廳廳長:
黃琬(1927.5.2~1928.8.27)、程時煃(1928.8.27~1932.12.7)、
鄭貞文(1932.12.7~1943.11.11)、徐箴(1943.11.11~1945.9.11)、李黎洲(1945.9.11~1947.7.23)、梁龍光(1947.7.23~?)
軍事廳廳長:方聲濤(1927.5.2~1928.8.27)
農工廳廳長:
黃展雲(1927.8.15~1928.6.18)
菸酒事務局局長:盧家駒(1927.7.25~?)
禁菸局長:徐希齡(1927.8.25~?)
反省院院長(隸屬福建高等法院):
趙偉民(1935.8.10~?)
印花稅務處處長:江屏藩(1927.7.23~?)
地政局局長:王雍皞(1927.7.25~?)、張果為(1939.2.18~1941.12.13)、林欽辰(1942.5.4~1943.9.8)、趙鉅恩(1948.10.9~?)
福建省漁業管理局局長:黃文禮(1944.6.1~?)
福建省政府水利局局長:章錫綬(1947.1~1947.8)、林友龍(1947.8~?)
福建省驛運管理處處長:包可永(1941.4.17~1941.11.8)、
陸桂祥(1941.11.8~1942.12.26)、丘漢平(1942.12.26~?)
縣長考試典試委員長:劉建緒(1947.10~?)
衛生處處長:陸滌寰(1940.11.23署~?)、陸滌寰(1943.7.27~1943.11.15)、尤濟華(1947.2.18~?)
訓練團教育長:劉季伯(1948.12.13~?)
圖書雜誌審查處處長:周世輔(1941.6.9~1942.10.20)、
周世輔(1942.10.20~1943.11.17)
新聞處處長:李由農 1948.9.11~?
社會處處長:鄭傑民(1943.9.2~1946.11.21)、曹挺光(1947.4.17~?)
警保處處長:嚴澤元(1947.7~?)
田賦糧食管理處處長:嚴家淦(1942.10.21)、嚴家淦(1943.9.7~1946.2.18)、林學淵(1946.2.18~1947.5.16)、吳長濤(1948.1.13~1948.7.28)、陳拱北(1949.1.8~?)
農業改進處處長:宋增渠(1945.11.6~?)、宋增渠(1947.1~?)、鄭庚(1948.7.20~?)
福建省政府會計長:林和成(1937.7~1938.11)、
蕭貞昌(1938.11~1942.3)、林楨(1944.1.21~?)、林楨(1945.6.18~?)
福建省政府統計長:杜俊東(1941.1~1947.7)、
賴文清(1947.7~?)
台灣當局時期
台灣當局時期(1949年10月至今)“福建省政府”主席名錄:
職位 | 任屆 | 姓名 | 任期 | 籍貫 | 備註 |
“省主席” | 第6任 | | 1949年1月21日至1949年11月23日 | 福建福州 | 陸軍一級上將 |
第7任 | | 1949年11月23日至1955年2月1日 | | |
第8任 | | 1955年2月1日至1986年5月21日 | | 縣長、少將逝於任 |
第9任 | | 1986年6月20日至1998年2月20日 | 福建金門 | “立法委員” |
第10任 | | 1998年2月10日至2007年5月21日 | 福建金門 | 金門防衛部司令官 |
代理 | 楊誠璽 | 2007年5月21日至2007年11月28日 | 福建金門 | 以“省政府”第一組組長兼代“省主席” |
第11任 | | 2007年11月28日至2008年5月20日 | 台灣台北縣 | 以“行政院”秘書長兼任“福建省主席” |
第12任 | | 2008年5月20日至2009年9月10日 | | 以“行政院”秘書長兼任“福建省主席” |
第13任 | | 2009年9月10日至今 | 福建金門 | 以“行政院”政務委員兼任“福建省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