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嶼鄉

烈嶼鄉

烈嶼鄉,又稱“小金門”,是福建省金門縣下轄的一個鄉,現由台灣當局有效管轄。烈嶼位於福建省東南隅的九龍江口外、廈門灣內,金門島西南西方,居於廈門金門之間。除小金門本島外,並包括大膽島、二膽島、復興嶼、猛虎嶼、獅嶼等諸小島。距離中國大陸最近的島嶼僅約0.5公里,在戰略位置上可以說是“外島中的外島,前線中的前線”。烈嶼鄉隸屬福建省金門縣管轄,現由台灣當局控制。全鄉幅員面積14.85平方公里,轄5村里97鄰,總2082戶,總人口5894人,民意機關為烈嶼鄉民代表會。烈嶼鄉共劃分為五村,分別為林湖村、上岐村、西口村、黃埔村、上林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烈嶼鄉
  • 外文名稱:Lieyu Township
  • 別名:小金門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中國福建,台灣地區
  • 下轄地區:5村97鄰
  • 郵政區碼:894
  • 地理位置:福建廈門灣內,廈門與金門之間
  • 面積:16.0030平方公里
  • 人口:12,416人(2015年11月)
  • 方言:閩南語
  • 機場金門機場
  • 火車站:無
  • 車牌代碼:閩C(待統一)
  • 民意機關:烈嶼鄉民代表會
  • 戶數:3,069戶
地理位置,由來,地烈說,交通,金門大橋,水路船舶,煙火施放,特色及景點,風雞,北風爺,傳統閩南聚落,吳秀才厝,宗祠,八達樓子,烈嶼戰史館,陵水湖,海岸風光,教育,國民中學,國民國小,地方特產,

地理位置

烈嶼,又稱小金門,位於金門本島西南西方,東經118.14度 北緯24.26度,居於金門與廈門之間。位處於中國福建省東南隅的九龍江口外、廈門灣內,並包括大膽島、二膽島、復興嶼猛虎嶼獅嶼等諸小島。距離中國大陸最近的島嶼僅約0.5公里,在戰略位置上可以說是“外島中的外島,前線中的前線”。
烈嶼鄉(小金門島)地圖
山多平地少的烈嶼,總面積約15平方公里,山巒多分布於東北方,地勢東北寬而高聳,西南狹而平緩,宛若“彪顧猛虎之勢,再加上扼制閩海,屏障台澎的地理位置,自古即為兵家必爭之地。

由來

烈嶼又被稱做“小金門”,島上的先民來自中原,從隋唐時代即來此開發繁衍。唐代閩觀察使柳冕,在島上紅石山上設有牧馬寨做為牧馬之用,宋元兩代在島上設鹽場,明代烈嶼設巡檢司,清代為防倭寇,立塞置汛。另外,南明鄭成功也於1646年在島上吳山會文武群臣,曾派鄉籍俊彥林習山駐守烈嶼,以此島做為反清復明根據地。

地烈說

相傳烈嶼和金門島原來是相連的,但“宋朝末年,帝昺為躲避元兵的追擊而行船至金門海面,正在這後有追兵,前方又無路可進之際,忽然天崩地裂,烈嶼與金門裂成兩半,為帝昺開了生機,遂因而脫險,從此烈嶼就被賜名為“烈嶼”。
在清中葉的古契約書上,地名還是稱為裂嶼,後來才漸漸轉變成烈嶼,但地裂之說應是一個傳說。烈嶼自古在漲潮時海水便會從西倉口進入,可從東林灣出去,而把烈嶼分成南嶼北嶼,烈嶼地形就是個分裂的島。

交通

金門大橋

2011年1月9日,聯絡大小金門島(烈嶼至本島)的金門大橋開始動工,預計將於2016年完工。這座跨海大橋,將可以有效改善小金門交通、水電、醫療問題,過去兩岸烽火連天的年代,前線的金門實施戰地政務,以致許多建設無法推動,人民生活相當不便,尤其與大金門一水之隔的小金門(烈嶼),醫療等資源匱乏,如有一座橋樑連結大、小金門,則金門的建設將可迎頭趕上廈門。
金門大橋從大金門湖下到小金門後頭,全長約5.4公里,其中跨海部分約4.8公里,主橋為五塔連續的脊背橋,完工後將是全世界最長跨徑的脊背橋。這條海上長龍,將縮短大、小金門的交通距離,並帶動觀光的便利及地方的發展。

水路船舶

金門有料羅與水頭商港,水頭商港同時為小三通指定港口,與廈門東渡碼頭及廈門五通碼頭間有定期航線,亦為烈嶼鄉(小金門)與金門本島間定期航線對口。2006年6月8日另闢與泉州石井港的航線,成為第三條小三通航線。
小金門的九宮碼頭及大金門的水頭碼頭之間每天從早到晚每半小時各有兩艘渡輪來回,每次搭乘需付全票60元新台幣,半票30元新台幣,船隻可載運機車或腳踏車等小型車輛,每次載運機車需付50元新台幣或腳踏車等小型車輛20元新台幣(擁有戶籍之縣民,金門縣政府有補助)。
金門地區的居民於搭乘公共車船時,可持金門縣公共車船管理處發行的金門交通卡,在上下車船時於電子感應器前感應刷卡,即可免費搭乘。搭乘地區公共運輸船則需另付保險費用。其交通費用由金門縣議會撥款補助。

煙火施放

2011年2月3日(農曆正月初一)晚上,金門和廈門將隔海同步施放煙火,共同慶祝農曆新年到來。
金門縣政府表示,廈門市台商投資企業協會將於春節晚上8時,在小金門上林出海口施放高空煙火,時間40分鐘。此次施放煙火由廈門市台商協會斥資200萬元新台幣舉辦,預計施放2000發煙火彈,其中,1400發為高空煙火彈,600發為特效煙火彈。而在小金門春節煙火施放同時,廈門市也將在國際會展中心一帶施放煙火,兩岸將以繽紛花火照亮金廈海域,慶祝新春到來。

特色及景點

風雞

烈嶼過去和金門一樣同受風災之苦,在金門本島是以風獅爺為精神寄託,但在烈嶼各村落,情況就顯得相當不同。在這裡,風雞不是佇立在村口,不然就是在屋頂上。泥塑的公雞,因身漆白色,村民遂暱稱為“白雞”或“風雞”。相傳風雞能鎮風煞、克蟻害、護古宅、保平安。

北風爺

北風爺坐落在烈嶼西方社區與後宅村之間的道路旁,是一座黑面手持寶塔的塑像,由於北風強勁又有落山風,村民就以此塑像與“風雞”同立,祈求鎮風止煞。

傳統閩南聚落

傳統聚落與建築是烈嶼最豐富的文化資產之一,大部分仍維持漳泉式樣的傳統閩南式建築,不論是磚石材料的運用、建築裝飾的表現、或是平面的布局皆變化多端,深具獨特的地方風格與豐沛的藝術生命力。另有俗稱“番仔樓”的西式洋樓建築,其中又以中西合璧的洋樓最具特色。本地宗族觀念深厚,慎終追遠不忘根本、重視血緣濃情的情感民風也正是最樸實最珍貴的文化資產。

吳秀才厝

烈嶼鄉最大的古厝,即上庫村的“吳秀才厝”。是清末秀才吳文長的故居。雙落雙護龍,門有院牆環護,占地寬廣,格局宏偉。此宅創建於清道光年間,距今約有160年歷史。

宗祠

烈嶼各地皆有宗祠,大多已有百年歷史,遷徙來金門的子孫為祭祀祖先而建。宗祠建築古樸細膩,祠堂內外有許多對聯,敘述世世代代的故事,建築裝飾玲瓏典雅,不落俗套。
宗祠是維繫家族的重地,冬至祭祖,除夕要到祠堂迎神、送神,正月初一要上香祭祀,每年春分秋分也會到宗祠祭掃一番。

八達樓子

雄踞烈嶼西宅社區前一座巍峨的城堡矗立路旁。
1933年,日軍突襲長城口的國軍部隊,為了誘敵,國軍留下一班步兵死守古北口的八達樓子以掩護轉進。雖然任務圓滿達成,但七位戰士皆壯烈成仁。為紀念這七位勇士,在1966年於西宅社區前,仿建當年八達樓子,並塑出當年其英勇姿態,以表英烈。“八達樓子”有數丈高,拱型的大門上面嵌有“古北口”漆紅的大字,樓內有樓梯通往樓頂。七勇士塑像栩栩如生的英姿,正表現出烈嶼的戰鬥精神。

烈嶼戰史館

座落於湖井頭村,這是一座記錄了烈嶼過去幾場戰役傷痕的史料館。詳細記錄了大二膽、九三、八二三等戰役中,烈嶼軍民勇敢抗敵的史跡,豐富完整的保留了文字和圖像記錄。館外兩側牆上刻有八二三炮戰實況。戰史館的設計散發出執著且堅忍的軍人氣息,充分訴說了烈嶼的抗戰精神。

陵水湖

陵水湖寬三里、長二里,是烈嶼最大的人造湖泊。湖面波光瀲灩,湖畔綠茵如蔭,許多鳥類棲息在此。若將過境的鳥類也算進去,來往陵水湖的鳥類可多達百餘種。

海岸風光

小金門島磬皆由花崗片麻岩構成,大部分的土地多為紅土所覆蓋,地勢平緩。各區海岸都有被海水侵蝕的花岡片麻岩與金黃色沙灘,交錯構成一幅特殊地形景觀。

教育

國民中學

國民國小

金門縣烈嶼鄉卓環國民國小
金門縣烈嶼鄉上岐國民國小
金門縣烈嶼鄉西口國民國小

地方特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