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培松

黃培松

黃培松(1855-1925),字賢禮,號菊三。福建南安市洪梅鎮山溪人,武狀元出身。精通武藝。清光緒、宣統年間以瓊州鎮總兵,記名提督駐廣東,曾率兵多次鎮壓同盟會發動的武裝起義。1913年被袁世凱任為福建護軍使,授陸軍中將。1922年授北洋政府將軍府將軍-培威將軍,加上將銜,1926年追授陸軍上將。

基本介紹

  • 本名:黃培松
  • 字號:字賢禮,號菊三
  • 出生時間:1855
  • 去世時間:1925
人物簡介,人物故居,人物事跡,

人物簡介

黃培松清鹹豐五年(1855年)出生於福建南安市洪梅鎮山溪,少時習文,應泉州府試,屢試不中。因身體魁梧,臂力過人,便棄文習武,拜晉江羅溪(今屬鯉城)武舉人黃紀堂為師。光緒二年(1876年)丙子科武舉,培松獲鄉試第二名,武舉人光緒六年(1880年)庚辰科武科會試,獲第一名,武會元;殿試欽點武進士一甲第一名,武狀元及第。相傳黃培松殿試時,使用兵器是大刀,舞弄中突然失手,大刀幾乎著地時,他靈機一動,用腳踢起,繼續飛舞。事後,考試官召問此法,他回答“魁星踢斗”。考試官認為其武藝有獨創,狀元便為他所得。
黃培松
官職
黃培松初授一等侍衛正三品),在大門當差行走(按例漢侍衛只準在外廷任職,大門即大清門)。三年任滿後,兵部請補參將,光緒十四年授任廣西鬱林營參將(正三品)、後任廣東南雄協副將(從二品),廣州協副將,光緒三十年,升瓊州鎮總兵(正二品),記名提督從一品),光緒末年曾署高州鎮水陸總兵,宣統末年改署廣州協副將
帶兵
宣統三年(1911年)三月二十九日,中國同盟會根據孫中山主持制定的計畫,由黃興率領革命黨人在廣州多處舉行起義,其中一路進攻兩廣總督衙門。起義事前敗露,兩廣總督張鳴岐破牆遁逃,水陸提督李準調集早已準備好的清軍前來鎮壓。革命黨人與清兵展開鏖戰,因力量懸殊,犧牲和被俘100餘人。黃培松當日則率兵前往關帝廟解救外出開會後滯留的司道等官員,並追捕潰散的革命黨人。黃花崗起義失敗後,被俘的革命黨人受審時,培松以協督職務參與審判,並受命為監斬官。
同年五月,清廷以軍功賞黃培松名號“卓勇巴圖魯”,賞頭品頂戴。清末廣東官場內斗持續不斷,水陸提督李準被指權力過大,引起兩廣總督張鳴岐的猜忌,引發了鬥爭。時署廣州協副將的黃培松也參與在其中,支持張鳴岐對抗李準。黃花崗起義發生的時候,李準部將候補道員吳宗禹曾趁機搶掠督府,此事令張很惱火。所以事平之後,張將李準所屬的巡防營交付黃培松接管,並禁止李準所部駐札於省城之內,此舉也加深了兩者間的敵對。
清末戰亂不斷,朝廷財政入不敷支,前任兩廣總督岑春煊的廣西軍費無法報銷,黃培松也代為增開賭規籌募軍費,並指派部將庇賭。此舉引起了廣東鄉紳的不滿,廣東布政使陳夔麟遂上奏參劾,但隨著清政府在幾個月後倒台,彈劾之事不了了之。
培松會審革命烈士,引起泉州革命黨人的憤慨。武昌起義後,泉州革命黨人發動民眾將泉州開元寺前為培松中狀元樹立的狀元牌坊拆毀。民國建立後,黃培松被袁世凱召入北京任參軍一職。民國2年(1913年),培松為福建護軍使,陸軍中將銜,駐福州。不久,護軍使一職被裁撤。黃培松的權力也漸被時任鎮守使的李厚基超越。
民國4年,廈門革命黨人組織反袁起義失敗,培松時任福建漳泉總司令,駐廈,加強鎮壓革命黨人,並與廈門豪紳、商會總理黃世金勾結,破壞革命,時稱“二黃”。革命黨人為密除“二黃”,遂派楊子熙行刺黃世金,又派莊漢民利用黃培松來泉之機,途中攔截,但均未成功。
民國5年6月,北洋軍閥上台執政引起了南方各省的不滿。
民國六年,孫中山在廣州組建軍政府出兵討伐,護法戰爭爆發。
民國七年,北軍和南軍在粵閩交界上發生戰鬥,黃培松所部閩軍在彰廈一線防守。初期雙方形勢頗為僵持,其後北軍的形勢急轉直下,部份北軍軍官投向南軍。漳州,廈門等地相繼失陷。黃培松所部退守在泉州一線。閩,浙軍各部節節敗退。十月,黃培松率第十二混成旅南下再戰,督軍李厚基也再向北洋政府求援。段祺瑞派往支援的北軍也被陳炯明和蔣介石率領的粵軍擊敗。其後,南北在外國勢力的調停下進行停戰議和,戰事才告消弭。而福建進入南北共治的局面。之後北洋政府委派薩鎮冰福建清鄉督辦,薩是培松的舊交,同為前清將領,所以舉薦培松為會辦,負責清剿土匪,規管民團,並調停各軍的矛盾。培松目睹革命黨人為國捐軀的壯舉、清政府的腐敗、袁世凱的賣國、南北軍閥的混戰,對時局的認識有所提高。由此凡事持重,不濫施刑殺。北洋政府為此授以將軍府將軍。民國11年9月,授以培威將軍,陸軍中將加上將銜。
民國12年,培松解甲,隱居廈門,倡建廈門江廈祠。民國14年夏病卒於福州。民國15年,北洋政府追贈黃培松為陸軍上將。

人物故居

現於福建安溪尚卿鄉科名村台中存故居一座,福州故居一座及狀元樓一座。

人物事跡

黃培松的二三事
老福州人說起清末最後一個武狀元黃培松的府第是中平路172號(原田壋泉泰茶行),門上掛著“黃培松故居”,市人民政府立牌子的二直三進房屋。殊不知黃培松在七十歲前後時還修建了另一個宅院,即今中平路省航管局所在地———屬原狀元府範圍。該房屋範圍東起市汽車運輸第二公司西牆,西至支前路,南至荔枝樹下(現稱荔枝弄),清末時中平路未拓寬前僅是一條田壋小道相隔。
暮年建造宅院
黃培松為何在暮年還建造宅院呢?事出有因。
據黃培松的孫女黃智通和外孫女楊智賢、孫媳婦楊整潔追憶:是時廈門原菽莊花園的主人與當地的一名人因房產發生糾紛,故請他們共同的朋友黃培松赴廈門調停。黃培松經深入了解,充分協調,雙方和好如初,同意將此產業贈予黃培松。當時黃看中廈門的一座洋房,叫人依樣畫葫蘆。之後把贈予的房產賣了,令自己的兩個兒子主持修建事宜。兄弟倆在父親泉泰茶行的舊房和空地上蓋起了一座磚石結構的大樓,大樓南側和東側各有一口池塘,塘邊建有亭台樓閣。在原泉泰茶行正門的兩側原來還建有兩根狀元旗桿。旗桿的底座是直徑3.5米寬的六角型雕花的花崗石座,石座上還有四角型四塊石板組成旗桿,插在石孔柱上,孔中配有鐵栓固定狀元旗桿,便於插狀元旗。故老福州人稱之為狀元埕,黃家後代人都把那座樓叫“洋樓”。
黃培松父親原是南安縣一個小農商。憑著多年的種茶挑賣,勤奮努力,後來逐漸發跡並修建了泉泰茶行(舊中平路69號、70號、71號)及省航管局範圍內的房產和地皮,共七進三直的房屋,這才是狀元府的全部範圍。房內居住著黃培松父親的各房兄弟及後代,院內各進均有內門相通。現大部分房產仍是黃家後代居住。省航管局大院的產權早在黃培松的兒子時代,由於家道中落就被變賣了。
勇繳八旗子弟的槍
黃培松少時習文,應泉州府試,屢試不中。因身體魁梧,膂力過人,便棄文習武,拜晉江羅溪(今屬鯉城)武舉人黃紀堂為師。光緒二年(1876年)丙子科武舉,培松獲鄉試第二名;光緒六年庚辰科武科會試,獲第一名;殿試欽點狀元及第。
與黃培松晚年熟悉的人都知道他的右手無名指僵硬有點殘疾。據在赤橋新店靜心堂尼姑庵修心的黃培松第三小妾張善保追憶,黃培松為人正直、疾惡如仇。一天他在家,忽聞家人來報有一八旗子弟仗勢欺人,用槍對著小孩,嚇唬眾人。黃聞訊後立即沖至狀元府門前,眼明手快地奪過手槍。不料,槍子彈已上膛,打傷了他的無名指。黃不顧傷痛,狠狠教訓了這個八旗子弟一頓,將槍上繳當地政府,老百姓拍手稱快。
浩浩蕩蕩迎娶孫媳婦
黃培松的孫子黃和楨到了談婚論娶的年齡。經人說媒與在中平路(現市日雜站招待所)開恆春茶行的同鄉(晉江後洋人)的女兒楊整潔成親。事前,黃培松聽報姑娘家擬在送親時抬出十大彩槓,配有南音、十番樂隊,到時金鼓喧天、笙管弦樂齊鳴,將十分熱鬧。原不想為孫子大操大辦婚事的黃培松被這陣勢搞得有點尷尬。一不作、二不休,他請薩鎮冰派出海軍軍樂隊,在黃和楨迎娶楊整潔時,從中平路、隆平路一路演奏到中亭街。當時市民極少見到西洋樂隊,一路上圍觀者人山人海。接了新娘後,西洋樂與民樂隊的樂聲此起彼伏,中平路更是被圍得水泄不通,一時傳為佳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