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

2013年9月2日,福建省人民政府以閩政〔2013〕38號印發《關於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該《意見》分主要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3部分。

保障措施是:加強分工協作;加快組織實施;提升服務水平;及時征遷供地;拓展籌資渠道;擴大民間投資;抓好安全質量;強化考核督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建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
  • 印發機關:福建省人民政府
  • 文號:閩政〔2013〕38號
  • 印發時間:2013年9月2日
意見
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
閩政〔2013〕38號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為有效擴大投資和消費需求、提升城鄉綜合承載能力、改善民生福祉,推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現就加強我省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主要目標
以實施“三規劃兩方案”為契機,以改善交通、能源、市政、水利、信息、環保等城鄉基礎設施薄弱環節為重點,強化項目帶動、投資拉動,千方百計加快建設、加快前期、加快審批、加強儲備,力爭到2015年全省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到30%,比2012年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加快構建適度超前、功能配套、管理科學、安全高效的現代化城鄉基礎設施體系。
——基本建成綜合交通運輸網路。初步形成“三縱八橫”高速公路網,全省高速公路通車裡程突破5000公里,出省通道增至16個;普通公路網通車總里程突破10萬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鎮鎮有幹線、村村通客車。建成“三縱六橫九環”鐵路網主框架,鐵路運營里程超過3393公里,進出省通道增至9個。加快建設海西港口群,重點推進廈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5億噸,貨櫃吞吐量力爭達到1500萬標箱。形成以福州、廈門國際機場為主的乾支結合的空港布局,全省民航旅客吞吐量超過4000萬人次。
——顯著增強能源供應保障能力。能源結構和布局不斷最佳化,能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形成以500千伏超高壓為主幹,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結構合理、技術先進、經濟高效的海西智慧型電網,農網供電可靠率達99.75%。煤電、核電、風電、抽蓄電站等重點電源建設有序推進,全省發電總裝機容量達5200萬千瓦,清潔能源比重提高到47.8%。建成西氣東輸三線天然氣幹線工程福建段和海西天然氣二期管網福州—羅源段,實現全省90%縣區用上天然氣。
——加速提高市政基礎設施水平。建成福州捷運1號線,力爭全省建成和在建城市(際)軌道交通里程約200公里;城市道路突破12800公里。提升城市排水防澇能力,福州、廈門中心城區能有效應對不低於50年一遇的暴雨,其他設區市中心城區能有效應對不低於30年一遇以上,縣級城市中心城區能有效應對不低於20年一遇以上。全省城市供水能力達到920萬噸/日,設市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達95%以上、縣城達90%以上。
——加快構建城鄉水利保障體系。防洪(潮)標準省會城市城區達到200年一遇,其他設區市城區達到50-100年一遇,縣級城區達到20-50年一遇,重點鄉鎮達到10-20年一遇。北水南調平潭及閩江口水資源配置工程等引調水重大項目基本建成。基本完成長泰枋洋、尤溪興頭、德化彭村、長汀榮豐等一批大中型水庫建設,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 1649項,解決農村1255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
——初步形成信息化支撐架構。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初步建成,城市、農村寬頻接入能力分別超過20Mbps和4Mbps;基本建成全省電子政務公共平台,市縣電子政務主要業務信息化率超過50%,全面實現數位化城市管理;初步建成智慧城市基礎平台,在交通、物流、市政、環保、資源、食品、生產等重點領域核心環節實現智慧化套用,智慧化覆蓋率達到30%,“數字福建”建設水平顯著提升。
——有效提升城鄉環境保護質量。基本形成覆蓋全面、指標完整的環境空氣品質和地表水自動監測網路, 逐步實現實時監控重點城市、重點流域、重點河段。全省建成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193座,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能力達566萬噸/日,市縣生活污水處理率達85%以上;建成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92座,生活垃圾處理能力達3.72萬噸/日,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5%以上。完成植樹造林綠化面積39.87萬公頃,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加快推進。
二、重點任務
為實現上述目標,“十二五”後三年我省將重點實施“交通、能源、市政、水利、信息、環保”六項提升工程,爭取完成投資超過9700億元,“十二五”預計完成投資超過14000億元,力爭更多更好。
(一)交通提升工程。後三年交通基礎設施力爭完成投資3000億元,“十二五”預計完成投資突破5000億元,實現規劃目標。
1.鐵路。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570億元。重點加快推進向莆、廈深、合福、贛龍、漳州港尾5條續建幹線鐵路以及江陰、可門、湄洲灣北岸、湄洲灣南岸、寧德白馬、羅源灣北岸等6條港口鐵路支線建設,力爭2015年前陸續建成通車;新開工福州至平潭、南三龍鐵路擴能、衢州至寧德等3條幹線鐵路和松下港等鐵路支線;積極推進浦建龍梅、長泉(吉永泉)以及沿海貨運專線等鐵路項目前期工作,三年新增鐵路運營里程1085公里、出省通道4個。
2.公路。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 1600億元。
——高速公路方面,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1050億元。重點實施沈海複線漳州段、莆田段、廈蓉高速漳州段、莆永高速泉州段等43個高速公路項目,其中續建湄洲灣至重慶通道建寧至泰寧連線線、沈海複線莆田(仙遊)至南安(金淘)莆田段等37個項目,新開工廈蓉線漳州天寶至龍巖蛟洋擴容工程、沈海複線福鼎(貫嶺)至柘榮段等6個項目,建成沈海複線漳州(平和)至詔安、京台線建甌至福州等37個項目,三年新增高速公路通車裡程超過1460公里、出省通道9個。
——國省幹線公路方面,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300億元。推進普通國省幹線公路建設,提高客貨集散運輸功能。加快制約規模效益發揮的節點及連線線建設,重點打通影響通道貫通和網路形成的斷頭路,提升技術等級,消除瓶頸路段,重點建設高速公路應急替代線路、連通鄉(鎮)及重要旅遊區公路、連通樞紐站場和重要港區公路、國省道三級及以下公路提級改造等。三年新建成國省幹線公路1500公里,其中二級公路約1200公里(國道約700公里),新規劃國省幹線二級公路比例由目前的56%提升至70%(國道二級公路比例達75%),建設國省道“美麗交通生態公路”約2800公里。
——農村公路方面,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200億元。推進“鎮鎮有幹線”公路建設,加快縣鄉路網連通完善和提級改造;著力改善通建制村腳踏車道公路的通行條件,基本實現有條件的較大自然村通硬化公路以及邊遠山村通達公路;具備建設條件的海島內部交通線路基本建成,陸島碼頭接線全線硬化,改善海島居民出行條件;推進實施年萬里農村公路安保工程、危橋改造和渡改橋工程。三年累計建設改造鎮鎮有幹線公路2000公里、農村公路7500公里,新增204個鄉(鎮)通達三級及以上公路,實現全省95%鄉(鎮)通達三級及以上幹線公路。
3.港航。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300億元。加快廈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提升貨櫃幹線港地位,推進區域性郵輪母港建設,促進區域航運要素集聚。推動以貨櫃、大型散貨為主的重點港區建設,打造羅源灣、湄洲灣大宗散貨集散中心、福州江陰現代化貨櫃碼頭和整車物流進口港區、泉州石湖貨櫃商貿物流中心。推進古雷石化基地配套碼頭、圍頭港區南安石井石材物流集散中心、寧德中海油原油儲備基地和灣塢工貿集中區配套碼頭,以及莆田石門澳、涵江作業區陸域填海工程等項目建設。重點建設國投湄洲灣煤炭碼頭一期工程、廈門後石港區3#泊位等重要港區的43個港口項目,加快實施廈門灣主航道擴建四期、三都澳深水航道一期、湄洲灣航道三期等重點港灣航道工程。三年新增港口吞吐能力8600萬噸,基本形成貨櫃、煤炭、鐵礦石、原油和對台客貨運輸系統。
4.機場。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150億元。抓緊完成廈門高崎機場三期擴建、泉州晉江機場改擴建工程;加快建設三明沙縣機場,爭取2014年基本建成;開工建設福州機場第二輪擴能工程、福州機場二期工程、廈門翔安機場和部分規劃布局的通用機場等項目;推進武夷山機場遷建、泉州新機場、莆田機場、漳州機場軍民合用等項目前期工作。
5.綜合樞紐。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50億元。堅持統籌規劃、有效銜接、一體化發展原則,加快推進福州、廈門、泉州等綜合客運樞紐、多式聯運及公共服務性物流園區建設,建成一批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樞紐站場,不斷提高科技和信息化管理水平,逐步形成客運“零換乘”、貨運“無縫銜接”的運輸站場體系。
(二)能源提升工程。後三年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完成投資1650億元以上,“十二五”預計完成投資2500億元,比規劃預期增長16%。
1.電源工程。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900億元。積極推進寧德核電2~4號機組、福清核電1~4號機組建設,爭取“十二五”末投產7台機組約756萬千瓦;新開工建設福清核電5、6號機組和寧德核電5、6號機組,爭取漳州核電儘早實施,積極推進三明核電前期工作。推動仙遊抽蓄電站3、4號機在2013年底全部建成投產,開工建設廈門抽蓄電站。加快鴻山熱電廠二期建設,2014年6月底前建成投產,滿足迎峰度夏新增電力需求;新開工建設神華羅源灣電廠、國投湄洲灣第二發電廠、華能羅源灣電廠等火電項目,積極推進已規劃建設的火電項目前期工作;爭取三年新投產火電裝機632萬千瓦。有序推進莆田、福清等地陸上風電項目規模化發展,力爭“十二五”末全省陸上風電裝機超過200萬千瓦;積極推進漳浦六鰲、莆田平海灣、莆田南日島等海上風電項目,力爭“十二五”末部分建成投產。
2.電網工程。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527億元。加快1000千伏浙北--福州特高壓輸變電工程建設,力爭2014年底建成投產;繼續推動福建與廣東聯網工程,爭取“十二五”末實施。建成投產廈門東崗、泉州紫嶺、福州洋中變二期擴建、莆田變二期擴建等一批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成沿海雙廊500千伏超高壓電網,保障福建“北電南送”需求。後三年新增主幹電網變電容量約3641萬千伏安、線路4490公里。進一步提升城市電網的可靠供電水平,最佳化配電網路,提高配電自動化覆蓋面,按高標準、高起點、高定位的要求,推進廈門島智慧型電網等工程建設,2015年城市電網用戶年均停電時間低於1.75小時。後三年新增城市電網變電容量約1133萬千伏安、線路11604公里。繼續全面實施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基本解決供電設施過載、“卡脖子”和“低電壓”問題,全面提升農村電網供電質量、可靠性和抵禦自然災害能力,2015年農村電網用戶年均停電時間低於10.5小時。後三年新增農村電網變電容量1353萬千伏安、29606公里。
3.油氣管網工程。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250億元。加快中海油秀嶼LNG接收站5#、6#罐、中海油漳州LNG接收站、中石油福清LNG接收站等天然氣接收站,西氣東輸三線天然氣幹線工程福建段和海西天然氣管網二期等輸氣管網,以及汽車加氣站等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做好中海油、中石油之間及與下游城市燃氣間氣源對接和輸氣設施的互聯互通,保障我省天然氣供應。
(三)市政提升工程。後三年市政基礎設施力爭完成投資3430億元,“十二五”預計完成投資4600億元,比規劃預期增長20%。
1.城市交通設施。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2941億元。
——軌道交通方面,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350億元。加快推進城市(際)軌道交通建設,強化兩大都市區城際聯繫,做好城市(際)軌道交通與鐵路、機場、綜合運輸樞紐、城市公共運輸等交通方式的緊密銜接。加快福州捷運1號線(一期)建設,2015年建成投入運營;開工建設福州捷運2號線、廈門捷運1號線一期和南平武夷新區快速通道軌道交通等項目;加快推進泉州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以及福莆寧城際軌道網福馬線、長樂機場線、廈漳泉城際軌道網1號線等項目前期工作。
——城市道路方面,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2455億元。最佳化城市路網結構,新建一批道路項目,新增城市道路1800公里。注重完善城市幹道與高速公路、國省幹線的聯繫,打通斷頭路,拓寬小街巷,提高道路網密度。做好城市橋樑安全檢測和加固改造,實現全省所有城市橋樑均完成一輪結構定期檢測,全面完成病害城市橋樑除險加固和啟動危橋重建,確保通行安全。
——公交系統方面,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25億元。推進公交優先發展,最佳化完善公交線網和樞紐站、首末站、出租汽車綜合服務站等場站布局,合理配置公共運輸優先車道、專用車道,提高公交出行占機動化出行比例。至2015年,福州、廈門兩大城市公交出行占機動化出行比例分別達到30%、36%,其他設區市達到18%。
——步行、腳踏車交通系統方面,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57億元。至2015年,各市所有新建及改擴建的城市主、次幹道設定具有足夠通行能力的步行和腳踏車道,其中應增設、完善行人過街設施,並與綠道網建設有效銜接,形成適應慢行的步行、腳踏車交通系統。
——公共停車場方面,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39億元。提高公共停車設施配建指標,新建一批公共停車場,推廣建設機械式立體停車樓,充分利用市政廣場、公園綠地的地下空間建設地下停車庫。至2015年,各市、縣百輛汽車社會公共停車泊位數超過20個。
——城市綠色照明設施方面,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15億元。加快改造路燈照明和最佳化城市夜景照明工程,新建城市道路照明全部使用LED節能產品。至2015年,各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完成主次幹道路燈節能改造,各縣(市)完成主幹道路燈節能改造。
2.城市供水設施。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205億元。改造市政供水老舊管網2800公里,加快城市自來水廠和配套管網建設,新建、擴建一批城市自來水廠,實施一批備用水源、應急水源和蓄引調水工程,提高城市供水保障和水質檢測能力,完成老舊溫泉管道改造。
3.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125億元。建立監測系統和完善雨水蓄滯、收儲系統,增加下凹式綠地、植草溝、人工濕地、可滲透路面、砂石地面和自然地面,以及透水性停車場和廣場,新建城區可滲透地面面積比例不低於40%。
4.城鎮燃氣設施。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90億元。推進縣城燃氣管網建設,未建設管道燃氣的市、縣啟動LNG氣化站建設。至2015年,新建2800公里燃氣管網,新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中心城區和10個縣(市)供應天然氣,基本完成超過15年的老舊燃氣管道改造和管道違章占壓整改,城市管道燃氣應急保障能力滿足主城區居民用氣使用7天以上。
5.城市地下管廊。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44億元。推進各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城區主次幹道、重點區域各類架空纜線下地。具備條件的城市在新區建設、舊城連片改造中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其中,廈門、漳州、平潭綜合實驗區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共約50公里。
(四)水利提升工程。後三年水利基礎設施確保完成投資544億元,力爭完成650億元(其中重大水利工程410億元),“十二五”預計完成投資954億元,比規劃預期增長11.3%。
1.防洪防潮工程。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170億元。加強“五江一溪”防洪工程建設,加快推進閩江防洪工程福州段、三明段、南平段(一期),晉江防洪工程(一期)、九龍江北溪中游華安段二期防洪工程、龍巖汀江防洪工程(一期)、木蘭溪防洪工程仙榜段、賽江流域防洪二期工程和平潭綜合實驗區防洪防潮工程等重點堤段防洪治理,治理堤長272公里;完成規劃300公里的海堤強化加固。
2.蓄水工程。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110億元。加快推進5座大型水庫,2013年底前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大壩主體工程開工建設;推進羅源霍口、寧德上白石、南平茶富、泉州白瀨等4座大型水庫前期工作,爭取早日獲批進入實施階段。重點推進28座中型水庫,加快尤溪興頭、莆田烏溪水庫等在建項目建設進度,促進寧德官昌、長汀榮豐、德化彭村、閩清葫蘆門等中型水庫項目儘早開工建設。
3.引調水工程。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80億元。推動金鐘水利樞紐引水配套工程、晉江市引水第二通道工程、古雷區域引水工程、平潭綜合實驗區引調水一期工程等在建工程建設,爭取儘早完工;加快北水南調平潭及閩江口水資源配置工程等項目前期和建設進度,抓緊做好福安市穆陽溪引水(一期)工程、惠女水庫引調水工程等項目前期工作。
4.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37億元。按照保障水源、改善水質、保證水量、提高標準的總體要求,繼續加強農村供水水源、配水管網和淨化消毒設施等建設。2013-2015年共解決農村居民飲水不安全人口755.18萬人、農村學校師生飲水31.87萬人,爭取提前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
5.流域綜合整治工程。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96億元。繼續推進永春桃溪流域綜合治理、長樂蓮柄港河道整治、洛陽江流域綜合整治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莆田市城涵河道綜合治理、尤溪小流域治理等項目前期工作,爭取早日開工。至2015年底全面完成列入國家專項規劃的184條河流337個項目建設任務。
(五)信息提升工程。後三年信息基礎設施力爭完成投資160億元,“十二五”預計完成投資245億元,比規劃預期增長16%。
1.信息網路工程。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116億元。推動落實“寬頻中國”戰略,進一步實施數字福建·寬頻工程,推進下一代網際網路建設,建成海峽西岸國際通信關口局,將寬頻網路建設納入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推進全省三網融合工程和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建設,實現雙向網路覆蓋。持續擴大3G網路覆蓋範圍和套用深度,加快4G網路建設,推動TD-LTE規模化商用。推進電子政務區域網路和外網提升改造工程,完善黨政專用紅網建設,建設涉密視頻會議和黨政通信應急系統。建設福建省應急通信協同交換平台,構建天空地一體化應急通信保障體系。
2.公共服務平台。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22億元。加強省級公共資源、服務匯流排、服務體系,以及市縣平台建設,推進服務集成。加快數字福建產業園建設,提升擴容政務雲計算平台,推進超算二期建設,建設平潭“離岸雲計算中心”。建設物聯網能力基礎平台,為識別、位置、視頻、環境等多種物聯網感知信息提供標準化接入和共享平台。加快北斗位置信息服務平台建設,構建覆蓋城鄉位置感知體系。整合建設統一視頻接入平台和圖像處理平台,構建視頻感知體系。建設大數據服務平台,構建新一代數據環境,推進空間地理信息服務平台建設。建設統一的水資源環境監測平台。
3.重點套用工程。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11億元。加快民生領域和市縣政務信息化集成建設,推進金字工程深化套用和全省電子招投標平台等工程建設。實施基礎數據空間化改造,推進檔案證照、政法信息、決策信息、共享工程;整合城管、綜治、衛生、計生等格線資源,推行大格線協同管理。推進城市公用設備設施智慧型化改造,加快實施智慧型電網、智慧型交通、智慧型水務等智慧城市套用工程。開展智慧物流建設,建成東南區域國際化智慧型物流中心。建設兩岸經貿與口岸信息交換共享平台和兩岸電子商務廈門、平潭專區,建成一批垂直細分類行業電子商務平台。推進基於網際網路的控制系統設計與仿真協同服務平台建設。
4.消費服務工程。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8億元。實施信息主動服務工程,向公眾開通個性化信息服務主頁,整合推送各類信息。建設教育資源、公共就業、公交智慧型服務等公共服務平台,拓展鄉、村一體化基層衛生信息系統建設。推進建築智慧型化工程,建設樓宇管理、辦公、通信自動化系統。推進數字家庭示範工程,開發智慧型家居(中央)控制管理系統以及家居照明、安防、多媒體、環境控制系統。促進開展手機關聯社保卡套用。實施信息服務業振興工程,大力開發開展個性化、定製化信息服務,豐富信息產品。建立全國性“數字出版平台”,促進兩岸數字媒體合作。
5.信息安全工程。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2億元。建設政務外網統一監控和保障平台,以及網際網路入口技術防範系統。推進電子政務區域網路安全支撐平台、雲平台安全監控和服務平台建設。完善省網路與信息安全應急處置平台、信息系統安全測評平台建設。建設重要檔案和數據加密存儲系統,開發終端接入安全產品,推廣電子認證和簽章技術。
(六)環保提升工程。後三年環保基礎設施力爭完成投資835億元,“十二五”預計完成投資1140億元,比規劃預期增長20%。
1.城鄉污水處理設施。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142億元。新建、擴建80個城鎮污水處理廠,2014年上半年前全省43個省級試點鎮建成污水處理廠,其他列入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十二五”規劃的建制鎮2014年開工、2015年建成。新建3750公里污水管網,加快老城區雨污分流改造,至2015年,全省設區市老城區超過50%的面積實現雨污分流;行政村開展生活污水處理比例達70%以上;實現污泥安全處理處置。
2.城鄉垃圾處理設施。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91億元。加快推進城鄉垃圾統籌處理,進一步完善環衛配套設施。抓緊建設平潭、南平、三明垃圾焚燒處理廠。至2015年全省所有設市城市建成1座以上餐廚垃圾處理廠,市區生活垃圾轉運站超過1座/萬人;所有建制鎮建成1座以上壓縮式生活垃圾轉運站,超過60%的村鎮實現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
3.重點流域水環境整治。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47億元。重點推進新羅區養殖業污染綜合治理、古田縣石材集中區整治、福州市水源保護、延平區中小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九龍江小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等項目的實施。力爭到2015年,閩江、九龍江、敖江流域地表水環境功能達標率分別達95%、90%和95%。
4.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40億元。重點實施長汀等22個重點縣、100個重點鄉鎮等省級重點水土流失治理項目;組織開展寧化等16個原中央蘇區縣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安溪等5個縣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項目建設,三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670萬畝,“十二五”期間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00萬畝,超規劃完成200萬畝。
5.城鄉生態環境整治。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393億元。加快整治城區內河(湖),通過沿岸截污工程、河道清淤和拓寬、建設生態緩坡、引水補水等綜合治理措施,改善內河水質,打造水清、河暢、路通、景美的內河水系。強化城區內山體保護,劃定城市一重山保護控制範圍,加強生態修復。保護和恢復濕地生態系統,劃定濕地自然保護區、保護小區,建設城市濕地公園,重點加強對閩江口、九龍江口、漳江口和泉州灣等濕地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重點開展村莊環境“五整治、五提升”,逐步實現雨污分流、人畜分離、垃圾分揀、路無浮土、牆無殘壁,改善村莊環境面貌。
6.“四綠”工程。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110億元。綠色城市重點推進城市和縣城建成區內綠化、開發區綠化、校園綠化、軍營綠化、立體綠化及城市片林、城市綠道等建設; 綠色村鎮重點結合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開展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和宜林荒山荒地、低質低效林地、坡耕地的綠化美化等; 綠色通道重點推進鐵路、高速公路、國省道、縣鄉道沿線綠化美化; 綠色屏障重點加快“三沿一環”一重山造林綠化、礦區植被恢復和“青山掛白”治理等。力爭到2015年,城市(含縣城)建成區綠化面積1.77萬公頃,鄉(鎮)村建成區綠化3.47萬公頃,高速公路、國省道、鐵路等通道綠化長度達1萬公里,沿海基幹林帶達3.23萬公頃,重點流域一重山和高速公路、鐵路兩側可綠化宜林地綠化率達100%。
7.環境監管設施。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8億元。加快推進全省環境空氣和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在重點流域、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大中型水庫和行政區交界斷面新建水質自動監測站48座;新建3座區域環境空氣自動站和1座大氣超級站;新建15座、更新改造57座城市環境空氣自動站,完善農村環境空氣子站;建設10個環境監測站質控實驗室和環境空氣監測綜合管理平台。推動市、縣級環境監測監察能力設施建設。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分工協作。交通提升工程由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分別牽頭推進,能源提升工程由省發展改革委牽頭推進,市政提升工程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分別牽頭推進,水利提升工程由省水利廳牽頭推進,信息提升工程由省數字辦、省通信管理局、省信息化局、省網安辦、省廣電網路集團分別牽頭推進,環保提升工程由省環保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林業廳分別牽頭推進。各牽頭部門要根據本實施意見抓緊研究制定相關領域分年度、分地區投資及項目建設具體工作方案,並認真組織實施。省直有關部門要立足職能,全力支持配合推動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各設區市、平潭綜合實驗區要充分發揮基礎設施建設主體作用,細化落實各牽頭部門安排下達的建設任務,及時抓好項目存在問題的調度推進,確保各項目標任務的全面完成。
(二)加快組織實施。抓好項目分類推進、重點攻堅,推行“五個一”工作機制,督促項目業主配強項目工作班子,選好領軍人物,落實工作經費,明確工作計畫。在建項目促進度、保全全、控質量、增效益,力爭早建成早投產;前期項目抓前置、促審批、保征遷、上配套,力爭早開工多開工。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梳理“十二五”規劃的基礎設施項目,能快則快、適度超前推進,推動具備條件的儘快開工,暫不具備條件的力爭在前期環節取得突破。凡列入“十二五”規劃開工但尚未實施的基礎設施項目必須在2014年上半年前全部啟動前期工作,確保“十二五”期間如期開工。同時統籌銜接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導向和“三規劃兩方案”,結合我省發展需要,在規劃外超前謀劃生成一批符合科學發展要求、關係長遠、關乎民生的基礎設施項目,增加項目儲備,拓展項目來源,抓緊啟動相關前期工作。
(三)提升服務水平。各級各部門要結合正在開展的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帶頭落實“一線工作法”,工作重心下移,服務視窗前移。項目審批主管部門要進一步精簡審批事項,最佳化操作流程,加快審批進度,對屬省內審批的事項,在依法依規前提下儘可能簡化審批手續,開通綠色審批通道,縮短審批時間,超常規不違規加快推進;對需報請國家審批的事項,及時審核轉報,做好匯報溝通和跟蹤促批工作,爭取儘快獲批。經貿、建設、國土、林業、海洋、環保、水利、公安等部門要做好服務,提前介入,指導幫助項目單位落實用地、用林、用海、環境容量、建築材料、火工油品等,有效保障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資源要素需求。
(四)及時征遷供地。項目所在地政府要落實征遷交地、民眾安置的主體責任,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注重選派責任心強、作風正派、善做民眾工作的幹部充實到征遷一線,堅持依法依規、先安置後搬遷、先補償後用地,抓緊破解征遷難題,加快推進和諧征遷、無障礙施工。同時要結合小城鎮、新農村、美麗鄉村建設和造福工程、三舊改造等,統籌安排用地指標,節約集約用地,既要把握好用地指標使用的重點、節奏、布局、投向,提高土地利用率,把有限的指標用好用到位,又要讓民眾從征遷中真正獲益,切實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實現安居樂業。
(五)拓展籌資渠道。一要發揮財政性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用好用足中央賦予福建的優惠政策,積極爭取國家更多資金支持,各級政府要加大對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二要發揮投融資平台作用,有效盤活存量資產、整合國有資產收益、抓好土地收儲,探索設立水利、高速公路、鐵路、林業等投資基金,借鑑港鐵實體化、公司化運作開發利用建設項目周邊土地增值效益,填補相關領域建設資金缺口。三要發揮金融信貸主渠道作用,通過擴大信貸規模、創新金融產品、引入保險資金等,加大對城鄉基礎設施的支持力度。
(六)擴大民間投資。進一步落實國家和我省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有關政策措施,按照“非禁即入”原則,大力吸引民間資本進入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按照“一項一策”要求,在鐵路、高速公路、機場、港口、軌道交通、城市道路、綜合樞紐、電源點、引調水工程、排水管線、鄉鎮污水處理、餐廚垃圾處理、垃圾轉運站等領域抓緊研究推出一批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向社會公開推介,吸引有投資實力的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通過獨資、合資或控股參股以及BOT等方式參與建設和運營;引導電信和廣電運營企業、網際網路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數字福建”建設。配套推進城鄉基礎設施領域市場化改革, 建立健全與投資主體多元化、經營方式市場化相適應的特許經營制度、價格形成機制、財政補貼機制。
(七)抓好安全質量。加強城鄉基礎設施項目社會穩定風險防控工作,堅持安全第一、質量優先,速度服從安全質量。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全面施行標準化管理,擴大覆蓋面,省各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要牽頭加快本領域相關專項標準化的制定和組織實施,以標準管安全控質量。各項目建設單位要切實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健全完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確保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
(八)強化考核督查。各提升工程牽頭部門按年度分解下達的各行業、各地區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目標任務加強跟蹤督促,定期通報進展,年底組織考核。省效能、督查等部門定期組織督查,對有關單位因工作不落實嚴重影響項目進度的,下發督辦通知和通報批評;對推進有力、目標任務完成好的相關單位予以通報表彰。
各地要高度重視本地區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根據本實施意見,抓緊研究制定本地區具體工作計畫或方案,落實目標責任,加快推進相關項目建設,切實改善發展環境和民眾生產生活條件,促進地區經濟持續平穩發展。各地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有關情況及時上報省政府和各提升工程牽頭部門。
附屬檔案:福建省2013—2015年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六項提升工程”重大項目匯總表(略)
福建省人民政府
2013年9月2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