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2014年11月2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實施意見》。
意見
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實施意見
閩政〔2014〕57 號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
企業:
一、明確目標任務
全面實施宜居環境建設行動計畫,推動城鄉環境整治“點線面”攻堅,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重點,在農村社區規劃整治建設“七好”要求基礎上,拓展美麗鄉村建設內涵,加快推進美麗鄉村特色景觀帶建設,形成串點連線成片的規模效應,全面提升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努力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
——2015年,實施新一輪“千村整治、百村示範”工程,整治改善1000個村莊人居環境,創建100個美麗宜居村莊(美麗鄉村示範村),打造30條以上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景觀帶。完成合福鐵路沿線景觀整治,實施造福工程危房改造5萬戶、20萬人,全面完成“十二五”農村飲水安全建設任務。
——到2016年,全省完成3000個村莊人居環境整治,創建300個美麗宜居村莊(美麗鄉村示範村),打造90條以上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景觀帶。完成福廈、溫福、廈深鐵路沿線景觀整治,實施造福工程危房改造15萬戶、60萬人,完成存欄5000頭以上生豬規模養殖場標準化改造任務,基本實現病死豬無害化處理。
——到2018年,完成5000個村莊人居環境整治,創建500個美麗宜居村莊(美麗鄉村示範村),打造150條以上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景觀帶。基本完成公路鐵路沿線整治提升,實施造福工程危房改造25萬戶、100萬人,全面完成存欄250~5000頭的生豬規模養殖場標準化改造任務,全省轄區內生豬養殖場基本實現排放達標。建設改造村道8000公里,全省80%以上的2000人以上建制村實現通達雙車道公路。
——到2020年,全省建設改造村道10000公里,符合運營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基本完成現有農村危房改造任務,農村居民住房、飲水和出行等基本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人居環境基本實現乾淨、整潔、便捷,建成800個以上美麗宜居村莊(美麗鄉村示範村)。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住建廳牽頭,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二、規劃先行,分類指導推進
(一)強化規劃引領。不斷完善村莊規劃,增強規劃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推進規劃落實到位。
1.分層面完善規劃。要在縣城(城市)規劃修編時進一步完善縣域村鎮體系規劃,明確包括重點鎮、中心村在內的鎮村整體布局,合理確定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項目和建設標準,提出不同區位、不同條件村莊環境改善的類型和時序。要抓緊修編或重新編制時間較長已不適應發展需要、或者編制不到位甚至“套圖”的村莊規劃;嚴格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編制要求》和《傳統村落保護髮展規劃編制基本要求》,加快組織推進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保護規劃的編制,科學指導保護和建設工作。
2.最佳化規劃內容。村莊規劃要深入實地調查,堅持問題導向,發動農民充分參與,做到符合村情村貌,滿足村民需求,並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規劃相銜接;要保護農村的自然生態、田園風光;加大普查力度,挖掘認定歷史建築、特色建築,明確切實可行的保護措施,做到“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要明確公共項目的實施方案,提出加強危房改造、村民建房質量和風貌管控的要求,合理區分生產生活區域,統籌安排生產性基礎設施;規劃成果要通俗易懂、簡單管用,主要項目要達到可直接實施的深度,並履行法定報批程式。
3.提高規劃執行力。村民是規劃實施的主體,要組織規劃編制人員和基層村鎮建設管理人員,進村入戶宣講村莊規劃,讓村民了解規劃、熟悉規劃、看懂規劃、認同規劃。要把規劃實施的相關規定寫入村規民約,將規劃轉化為村民自覺的行動,實現村民對規劃要求的自我約束、自我維護、自我管理。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住建廳、文化廳、國土廳、民政廳
(二)分類指導推動。各地要結合實際,按照三個層面分類指導村莊人居環境治理,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1.基本整治村。對於經濟基礎比較薄弱、區位比較偏遠、基本生活條件尚未完善的村莊,按基本整治村來改善村莊人居環境,重點做好水電路氣房改廁等基礎設施建設,整治舊房裸房和環境衛生,做到村容整潔、環境乾淨。
2.重點整治村。對於有一定經濟基礎、基本生活條件比較完善的村莊,按重點整治村來改善村莊人居環境,著重圍繞舊房裸房、垃圾處理、污水治理、村道硬化、村莊綠化(房前宅後菜地化)、河塘溝渠疏通改善等內容開展環境整治,並推進畜禽糞污綜合治理、秸稈和沼氣綜合利用、農村戶廁改造、生產性設施和公共場所建設、亂堆亂放亂搭建清理以及土地整治,明顯改善村莊人居環境質量。
3.美麗鄉村示範村。對於區位條件比較優越、經濟基礎比較好、村民積極性比較高的村莊,按美麗宜居村莊來改善村莊人居環境,引導其按照“三整治、三提升”的整治建設內容開展整治,努力打造美麗鄉村示範村。旅遊資源豐富、基礎設施和交通條件較好的村莊,特別是古鎮名村,在創建美麗宜居村莊(美麗鄉村示範村)的同時,應按照我省鄉村旅遊休閒集鎮(村)標準,科學規劃,注重保護,充分融入旅遊要素,建設美麗鄉村的升級版——鄉村旅遊特色村,打造美麗鄉村精品項目。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住建廳、農業廳(農辦)、環保廳、國土廳、旅遊局
三、突出重點,深化整治建設
(一)抓好村莊整治建設。在改善村莊人居環境過程中,儘可能遵循“六不六多”的原則,即: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樹,不搞村裡的寬馬路,不過多使用水泥鋼筋,不在門前屋後搞過度硬化;多依山就勢、多因地制宜、多做庭院菜地、多搞村莊綠化、多用鄉土材料、多搞地方特色的建築。各地可按分類推進的要求,合理確定整治重點和建設內容。
1.整治生活環境。深化農村“家園清潔”行動,推動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對金屬、瓶罐、紙張、塑膠等可再生垃圾進行回收利用;對瓜果蔬菜、易腐垃圾等進行作肥農用;其餘垃圾按照“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方式集中處理。健全村莊保潔制度,完善處理設施,按2人/千人以上標準配足保潔人員,市、縣、鎮、村四級要共同做好衛生保潔資金投入的保障工作。梳理規範各種線路桿線,引導村民使用環保天然氣、液化氣,規範曬衣架,有序堆放柴火等雜物,整治占用鄉村道路晾曬、堆放等現象。在環境可承載範圍內,依規劃建設水沖式生態環保家禽家畜圈養場所,推進規模化畜禽養殖區和居民生活區的科學分離,做好畜禽糞污綜合治理和利用。合理處置病死動物、農藥包裝物、農膜等廢棄物。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住建廳、農業廳(農辦)、環保廳、通信管理局、新聞出版廣電局、電力公司
2.整治農村生活污水。城鎮周邊的村莊,通過延伸管網納入現有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較大、有條件的村莊可集中處理;其他村莊可採取幾戶合併或單戶分散處理。對居住集中、管網施工條件較好的村莊,可建設生活污水管網收集處理;對污染程度小、人口分散的村莊,按“旱季零排放、中雨小雨小溢流、大雨暴雨衝著走”的原則,改造現有溝渠用於生活污水收集。要選擇生活污水處理適用技術。一般採用整體式糞池、三格式糞池、氧化塘等簡易處理技術,處理後向田間排放;對排放水質要求更高的區域,可採用化糞池加人工濕地、或微動力生態處理、或生物濾池等處理後向田間排放。加快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或改造步伐,合理配建水沖式公廁。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住建廳、環保廳
3.整治舊房裸房。舊房裸房外牆可採取個性化裝飾或統一簡易裝飾,屋頂可進行“平改坡”或挑檐等改造,與傳統瓦屋面相銜接,突出地域特色;維修和保護歷史建築、特色建築,形成整體風貌和地域特色。結合土地整治、“兩違”清理和村民合理的建房需求,加強公共空間治理,整治農房院落、廢棄住房、臨時搭蓋、閒置宅基地及閒置用地,制定農村危房改造規劃,加快危改步伐,建立健全農村基本住房安全保障長效機制。推進農村建築工匠認證,加強農房建設質量安全和抗震監管,做好地質災害點房屋搬遷,出台綠色農房建設技術細則,提升農房節能性能。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住建廳、農業廳(農辦)、國土廳、文化廳
4.提升公用設施建設水平。改善村莊內部道路,地面鋪裝優先考慮砂石路面等,不行車的可選擇透水磚等生態材料,嚴禁利用水泥過度硬化;村道走向應順應地形,保留原始形態。加強鄉村水源水質監測和飲用水源周邊企業監管,完成全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規劃任務,加快解決飲水安全問題。鄉鎮政府要加強村莊防災避災場所、防洪和消防設施建設,推進小城鎮基礎設施以及商業服務設施向鄉村延伸,加快農村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寬頻網路全面覆蓋。同時,發展戶用沼氣,促進鄉村養殖業發展,引導農民開展秸稈還田和秸稈養畜等綜合利用,支持秸稈能源化利用設施建設。要考慮種養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化生產的實際需求,統籌規劃建設晾曬場、農機棚等生產性公用設施。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住建廳、交通運輸廳、農業廳(農辦)、水利廳、民政廳、經信委、通信管理局
5.提升生態保護修復水平。縣(市、區)要加強鄉村水土流失區綜合治理,治理修復轄區內水流域和旅遊景區;鄉鎮要大力開展水保生態村和綠色村莊創建活動,加固山體邊坡,採取生態手法整治、疏通和修復水塘溝渠;村莊要加強風水林和古樹名木保護,推進“四旁四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質低效林地、坡耕地、坡荒地)和裸露地塊綠化或四季種菜,多種鄉土喬木、花灌木,少種大草坪和造型植物,儘可能做到黃土不露天,並做好農田菜地之間的隔離帶綠化美化,提升田園景觀風貌。通過上下聯動,保護山水田林、水鄉風韻和山村風貌,使村莊整體風貌與自然環境相協調。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農業廳(農辦)、水利廳、林業廳、住建廳
6.提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培育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文化創意等產業,分類引導產業發展。美麗鄉村示範村要注重打造特色產業,樹立“一村一品”;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要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引導發展鄉村文化體驗游;其他村莊要因勢利導推進鄉村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推進鄉村社會建設,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樹立文明新風,保護傳承建築文化、民間文化、農耕文化等鄉村文明。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農業廳(農辦)、旅遊局、住建廳、文化廳
(二)建設美麗鄉村景觀帶。景觀帶建設要做到“四個到位”:一是整體規模到位,景觀帶長度一般不小於10公里,能凸顯環境整治連線成片效果;二是村莊整治到位,景觀帶兩側各300米範圍內村莊要按美麗鄉村三個層面分類整治建設;三是綠化美化到位,景觀帶沿線兩側開展生態林和經濟林建設,按要求在公路鐵路沿線因地制宜建設綠化帶,形成有序和富有特色的綠色生態景觀;四是生態修復到位,治理沿線亂采亂挖,保護和清潔湖泊、河流、魚塘等水系水域,恢復因公路、鐵路施工遭破壞的山體、地表、水面等原有自然環境景觀,沿線山水、田林等環境要素比較自然生態,體現比較濃郁的鄉村風貌和田園風光。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住建廳、林業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環保廳、農業廳(農辦)
(三)加快公路鐵路沿線整治綠化。要以“三整治二構建一建立”(整治城鄉結合部、整治沿線村莊、整治企業環境、構建綠色通道、構建生態環境、建立長效機制)為主要整治內容,以高鐵沿線、高速公路互通口至城區、鐵路車站至城區、城鎮連線新區和風景名勝區、國道省道、省級綠道、福廈泉繞城高速公路及快速通道等為重點整治區域,加快推進沿線兩側城鄉結合部、村莊、企業廠房的環境整治,大力開展植樹綠化,恢復和保護自然生態,進一步改善和提升公路鐵路沿線環境景觀面貌。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住建廳、交通運輸廳、林業廳、經信委、農業廳(農辦)、水利廳、國土廳、環保廳、鐵辦
(四)深化流域治理。擴大整治面,推進水流域綜合整治由小流域向“六江兩溪”、旅遊景區拓展,形成重點景觀區域、小流域和重要流域全面推進的治理格局,整體提升環境保護整治水平。要突出生態修復,提升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水平,加強生態護坡、駁岸及岸線景觀建設,重塑溪流河道的彎曲岸線,營造自然深潭淺灘和泛洪漫灘,為生物提供多樣化的生態環境。要加快推進“六江兩溪”流域1公里範圍內和土樓保護區範圍內292個鄉鎮、3080個建制村的污水處理設施和管網建設。2015年前,292個鄉鎮建成污水處理設施和垃圾轉運站,實現污水有效處理;2016年前,1500個建制村實現污水有效處理;2018年前,3080個建制村全部實現污水有效處理。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水利廳、住建廳、環保廳、農業廳(農辦)、林業廳、財政廳、旅遊局、發改委、國土廳
四、加強保障,完善體制機制
(一)創新投入方式。加大各級資金投入,建立政府主導、村民參與、社會支持的投入機制。省級安排專項資金,實施“以獎代補”。以縣級為主加強涉農資金整合,做到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安排、形成合力。鄉鎮和村集體要積極籌集整治建設資金,進一步完善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機制。引導農民通過投工投勞等方式,參與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發動鄉賢通過贊助、冠名等模式,支持鄉村人居環境改善。引入社會資本,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旅遊開發,保護和開發利用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同時,研究、推動政府通過委託、承包、採購等方式向社會購買村莊規劃建設、垃圾收運處理、污水處理、河道管護等公共服務。各地可根據自身實際,參照泉州市按村莊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少於30元標準安排保潔經費的做法,採取市、縣(區)、鄉鎮各承擔10元的籌資方式,建立健全保潔經費保障長效機制。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財政廳、住建廳、農業廳(農辦)、水利廳、文化廳、民政廳、交通運輸廳、林業廳、旅遊局
(二)建立共管長效機制。推進鄉村規劃師選拔培訓試點工作,從村民中選拔培訓鄉村規劃師,協助鄉鎮村建站和村兩委落實美麗鄉村規劃。強化農民主體地位,村兩委要指導成立人居環境改善或美麗鄉村建設治理村民理事會,制定村規民約,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治理自下而上的民主決策機制,以多數民眾的共同需求為導向,不搞形象工程,推行村內事“村民議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治理機制,防止政府大包大攬,並引導村民全過程參與項目規劃、建設、管理和監督,不得強制或變相攤派,增加農民負擔。完善村務公開制度,推行項目公開、契約公開、投資額公開,接受村民監督和評議。縣、鄉鎮兩級要抓好村民建房圖集推廣等技術服務,推進“兩違”綜合治理,建立污水垃圾、村道河道、供水等公用設施長效管護制度,把管理責任落實到人。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住建廳、農業廳(農辦)、財政廳、民政廳
(三)加強領導和督查。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和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重要載體和重大舉措,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宣傳發動,統籌考慮、同步推進農村整治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市、縣(區)政府要加強鄉鎮村建站機構建設,充實專業技術人員,統籌人居環境改善和美麗鄉村建設,科學編制和實施規劃,合理安排年度建設任務。省政府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納入省宜居環境建設行動計畫統一督查考核,省宜居環境建設指揮部辦公室要牽頭加強協調督促、統籌推進,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要按職能分工主動作為,強化指導,形成合力,抓好落實。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住建廳、農業廳(農辦)、財政廳、編辦
福建省人民政府
2014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