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坊橫巷位於廈門市思明輪渡,總計房屋1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坊橫巷
- 城市:廈門市
- 城區:思明
- 板塊:輪渡
- 樓盤地址:石坊橫巷
- 總戶數:1 戶
- 產權類型:商品房
- 產權年限:70年
石坊橫巷位於廈門市思明輪渡,總計房屋1戶。
石坊橫巷位於廈門市思明輪渡,總計房屋1戶。周邊配套醫療廈門市婦幼保健院,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廈門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疾病篩查分中心,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七四醫院,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思明分院,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醫院...
許國石坊,又名大學士坊,俗稱“八腳牌樓”。位於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城內陽和門東側,跨街而立。立於明萬曆十二年十月(公元1584年)。許國石坊是許氏衣錦還鄉時在家鄉歙縣立此坊。許國石坊,其不是通常的四柱而是八柱,形成四面圍合,全國僅此一例牌坊是封建社會為旌表功勳、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築...
萬曆進士第),彭姓(彭韶、彭聖培,分別登明天順、清順治進士第)等等,朝廷賜建的石坊比比皆是,故民間俗稱此巷名為“坊巷”,乃莆陽文化之發祥地。二十世紀50年代起曾組建縣竹編社於此,產品遠銷國內外,90年代後解體。現在,坊巷西段兩側店鋪延伸至大度兩邊,全部出租經銷服裝鞋帽及古玩飾物等小商品。店面窄...
石海螺石坊位於自貢市富順縣童寺鎮墨香村,建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為縣境貢生嚴啟祥之妻郭氏節孝坊。石坊由條石砌築,四柱三通,三重檐歇山式構造,十二飛檐翅角火焰寶珠頂,三重石脊立鰲魚螭紋,高10米、寬6.9米。正門匾刻“聖旨”,下額坊刻“光緒十年十二月十二日奉旨旌表”。石坊通身雕刻龍鳳、花草...
街東西舊有“道冠古今”、“德配天地”兩坊,民國以後被拆除。廣場左右原有“聚星”、“思樂”二亭。聚星亭重檐六角,夫子廟於1983年復建;思樂亭今移建於東市小廣場。欞星門由三座單間石牌坊組成,石坊之間牆上嵌有牡丹圖案的浮雕,中間石坊橫楣刻有“欞星門”三個篆字,造型樸實無華。入欞星門,東西兩側各...
今天的黃陂區前川街文教巷,是一條不顯山不露水的老巷,巷長不過數百米,寬不足兩三米。在小巷中段,一戶普通人家門牆上嵌立著一面石碑,碑上刻有“程鄉坊,二程故居遺址。北宋理學家程顥、程頤出生地”字樣。“程鄉坊遺址”石碑所立,此處原有一座老牌坊,四柱三門,高六米、寬八米,用紅礫砂石建成,頂...
近樓的欄心板鐫有精緻的圖案,梢間橫坊各刻三攢斗拱,摟刻通明,下有高浮雕獅子滾球飄帶紋飾的月梁。四柱的嗓墩,安放在較高的台基上。整座牌坊典雅厚重。慈孝里坊旌表宋末處士鮑宗岩、鮑壽孫父子,建於1501年,1777年重修。坊闊8.57米,進深2.53米,高9.60米。明間額枋較低,平板枋以上為枋木結構的一排...
上層橫坊刻:“十八學士登瀛州圖”。再上是石匾,刻“陵京鎖鑰”四個大字。明間檐下置一豎匾,上刻“恩榮”二字,兩邊刻“雙鳳朝陽圖”。頂部出檐刻斗栱式廡殿頂。次間下檐正脊置雕花立柱,承接上檐。石牌坊群 隆昌石牌坊 位於中國四川省隆昌市境內,現存清代時期的石刻牌坊群堪稱中國石牌坊之冠。現存石牌坊...
楓林掩映中的范文正公祠,為紀念北宋傑出政治家范仲淹所建,祠前的石坊上刻有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虹飲山房 虹飲山房位於嚴家花園東200米處,是清代乾隆年間蘇州近郊著名園林,因為門對香溪,背靠靈岩,“溪山風月之美,池亭花木之勝”遠過於其它園林,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遊木瀆...
漳潭村位於歙縣新安江畔,在瀹潭村尾的大樹下,有一塊巨岩拔地而立,人們叫它“發音石”。人民音樂家張曙童年常在這塊岩石上練嗓音,所以人們給它取了個名字叫“發音石”。漳潭村裡有一棵千年古樟樹,樹高26米,樹身周長9.2米,需要十餘人才能合抱。特色小吃 徽州毛豆腐 徽州毛豆腐是安徽古徽州一道傳統名菜,由...
為表彰蔡靉興建書院,真定府知府在書院門口為之修建了一座石牌坊,牌坊橫額匾書“洨濱書院”四字。書院門往西路北一字擺開還有五座牌坊,分別是“正誼明道”“敦義崇道”“有道之士”“德學耆儒”“清朝耆碩”坊。書院大門口是瓦門樓,上覆青瓦。一副黑漆大門,門楣榜書四個大字“洨濱書院”。大門走進去不...
臨江高數米、長1000餘米的護岸,用紅砂岩石砌成,為濱水區提供了堅實的建築基礎。由水體、古水埠碼頭、古橋、岸線的內凹、外凸、濱河古建築及渡口、渡船等共同構成萬安秀麗宜人的濱河水景觀。以商業功能為主的“街”和以交通功能為主的“巷”,構成了鎮區內部頗具特色的街巷空間。萬安街兩側原有大小商號、店鋪...
胡文光牌坊造型莊 重、典雅,石刻技藝出眾,是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篤誼庭 篤誼庭又稱枕石小築,建於清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原為江南六大首富胡貫三之子,清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宰相曹振鏞之婿胡元熙的故居。庭院大門為磚砌八字門樓,上嵌 磚雕“紫氣東來”橫額,大門裡向門亭嵌有畫軸形石雕門額...
相隔一巷之地的是現台灣國民黨要員許村玉的舊宅。過高陽橋沿小溪北面而下,有尼姑庵和許氏大祠堂。再往前便可見到聞名中外的唐模小西湖。越過小西湖,即見全國罕見的"同胞翰林"碑坊。八角亭、蜈蚣橋深深掩藏在郁蔥的樟樹林中。唐模村堪稱為一座園林式古建築物館。 唐模歷史 播報 編輯 唐模唐 模始建於唐,始稱檀...
5.汪氏節孝坊:位於村東側水口外,為三樓四通天柱式,茶源石質地,系著名鹽商葉天賜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為其母(葉熙鼎繼妻汪氏)請旌,二十七年(1762)建造,坊之中額正面鐫“松虬雪古”,背而鐫“梅冷冰香”,中頂樓為聖旨龍亭。6.亞守第牌坊:在銀屏巷,屬於官宦功名坊,由廣東化州同知葉弘始建於明...
上細下粗,開始是非中空的形石坊,後來才分出外殼和核心,變成了塔。佛教完成中國化改造以後,中國寺廟的塔在結構、用材、配置及裝飾上都帶上了濃重的中國色彩。塔的形制多樣,可登臨的空心塔、樓閣式木塔以及密檐式、金剛寶座式、花式、過街式、門式、多頂式、圓桶式、鐘式、球式、高台式、等相繼出現。審美...
據《黃氏五集》載,系十六世孫黃泰修築並建石坊。是墓現有羅城、拜台、石級、墓道、牌坊等。墓冢為單穴,石碑為花崗石,鐫刻“元高士黃公—峰之墓”,邊鐫“清嘉慶二十二年歲次丁丑重修”,“十六世孫泰敬立”。墓坊在環山公路東,為單間沖天式石坊(原坊毀於1958年,70年代重立)。坊額鐫“元高士黃大痴...
錦溪古鎮境內湖盪密布,河巷縱橫。南有五保湖,澱山湖,西北有陳湖。古鎮的內河道長達6公里,形成了錦溪河湖相通、澤浸環鎮、街巷依水,橋巷相連的典型江南水鄉風貌。錦溪古鎮現存的民居大部分是明清和民國時期建造的,大多數居民因水而築,臨水而建,房屋多為一、二層的磚木結構,青瓦白牆,臨水開門窗或建築...
此外,現大門東首臨巷尚存石庫門座,上有磚額,題"有唐故址"四字,亦為范義莊遺蹟。門前石坊 范義莊門前原來還有一座雕刻、構造精緻的四柱三間五樓石坊,高約8米,建於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修。額題"世濟忠直",枋間刻范仲淹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
書院位於泉州市鯉城區開元街道北門模範巷,不二祠旁,與泉山書院、石井書院、歐陽書院並稱“四大書院”。書院東西寬40-80米,南北長約100米,占地總面積6000餘平方米,北臨執節巷,東抵銅蓮寺,南與府城隍廟一牆之隔,西距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都督第百米之遙,有一小巷相連。小山叢竹石坊1983年1月被列為市級文...
據相關資料統計,舊時梅城的牌坊共有20多座,除卻老梅城兩側的攀桂坊和望杏坊外,還有德澤坊、童魁坊、五馬坊、登雲坊、凌雲坊、朝天坊、文魁坊、古梅州郡坊、東社學坊、欞星門、聖域坊(太史開天坊)、賢關坊(元魁接武坊)、大成文廟坊、人文秀區、古程鄉邑、繡衣坊、鑄屋巷節孝牌坊、山川亭節孝牌坊,...
在青州城南門裡西側,被稱為“西皇城”的地面上,聳立著兩座宏偉壯觀的石坊,當地民眾稱它為“午朝門”。午朝門往東,還有個地方叫“東華門”:往西,有個地方叫“西華門”;往北,有個地方叫“後宰門”。假如以這四個“門”為中心,各向左右延伸取一條直線,四條直線所構成的一個東西略長、南北稍短的長方形...
1951年,興建新皋橋,拆除殘破城牆,鑿公井3口,添路燈50餘盞,設菜場1處,大修水倉數處,修文德、武定等橋樑8座,修下水道數處,修公井4口,修道路340多米,並開闢西南城門、疏浚城河等,拆卸北門外石坊。7月,縣政府因城牆多處傾塌,且城門隘窄,阻礙交通,報經蘇北行政公署批准,拆除城垣,僅保留東水關...
橫坊上斗拱承托大梁,大梁天花板上飾錦紋彩繪。外牆檐下亦用斗拱承托檐坊翹角。第二層有外廊,靠檐里坐凳和柱桿,內柱間置方格隔扉,天花上有鳳戲牡丹彩繪。第三層為虛閣,亭外觀造型別致,翼角飛翹,風鈴叮噹。有《大觀亭記》傳世。清光緒年間,許炳勛重修大觀亭,徐開富負責了大觀亭的油漆和彩繪工作。仁祠...
狀元坊 位於鋪巷口。眾多的牌坊中,坐落於大街鋪巷口的“狀元坊”可以說是最著名的了。“狀元坊”與其它坊相比,在外觀上有很大的區別——它的第一層承載全亭上部的坊梁是整條的,有“國家棟樑”的象徵,而其它牌坊則不是整條橫石。“狀元坊”是為明嘉靖壬辰科狀元林大欽建。林大欽,字敬夫,海陽東莆都(今...
靜修堂,三開間四合式二層樓房,大門朝東,有磚雕門罩,門前有一青石板鋪就的小院,幽雅寬綽。小院與一南北向高深大巷相連,院南端有高台階通后街,巷北端臨前街。巷兩邊原有房十四間、天井七個。靜修堂是棠樾保存完好的僅有的兩座的白果廳之一。文物價值 棠樾村東的7座石坊和祠堂等宗族建築,加上七星墩、...
大紅門前有石牌坊和下馬碑。牌坊為五間六柱,廡殿頂,東西通寬33.6米,高10.5米,為中國最大石坊。大紅門南向,券門三洞,無木架,全部磚石結構。單檐,廡殿頂,頂覆黃瓦,紅牆,白石基礎,東西長37.6米,南北寬11.4米。門南兩側各有下馬石碑。門東北部為拂塵殿,為皇帝祭陵更衣所在,今僅存遺蹟。門北...
盧鏜父子抗倭有功,麗水裡人除在盧鏜故居旁建有石坊予以紀念外,後來又將倉前街改名為盧鏜街,以表麗水人民對他的敬仰。高井弄86號,為清末建築麗水清真寺,位於市水利局宿舍大門前,市人民醫院後面,坐西朝東。清真寺原北廂房己裝修間隔成一間間出租房,供缺房者租用,內殿結構依舊保持完整原樣,整個寺殿占地面積...
王家宗祠位於高家崖、紅門堡南坡下臨街處,占地2100平方米。道北為祠堂主體,建有石牌坊、獻亭、正廳;道南有馬棚、旗桿、石牌坊、戲台等。道路兩端分別建有木牌坊一座,規模宏大,氣勢壯觀,原建築今僅存戲樓一座。孝義祠堂 孝義祠堂位於王家宗祠東北角,高家崖、紅門堡兩大建築群下。由孝義石坊和孝義家祠兩部分...
閣高17米,分上下兩層,四周原築垣牆,現改為石欄桿。南端有雲鶴紋石坊,下有石級,為出入通道。坊額刻“天衢要道”四字,有明崇禎時題款;兩旁石柱楹聯為“道有源頭,立言立功立德;工無駐足,希賢希聖希天”。閣前院落原植紅梅翠竹,被稱作“常郡之巨麗”,“擬仙都之仿佛”。歷代題詠頗多,閣內外壁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