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村(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溪頭鎮藍田村)

藍田村(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溪頭鎮藍田村)

藍田村隸屬於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溪頭鎮,位於歙縣正北16千米,是一個具有豐富歷史文化沉澱的典型的徽州千年文化古村落。這裡山川秀麗,人才輩出。藍田歷史上一直為行政村,轄藍田、石榴村、半嶺三個自然村,其中藍田是歙縣溪頭中學與中心學校的所在地。2008年,藍田行政村併入溪頭鎮所在地溪頭村。

2010年,藍田自然村有村民219戶,常駐農戶人口792人。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擬將藍田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藍田村
  • 外文名稱:Lantian 
  • 別名:種玉里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溪頭鎮
  • 下轄地區:石榴村、半嶺
  • 政府駐地:溪頭村
  • 電話區號:0559
  • 郵政區碼:245291
  • 地理位置:北緯30度線上
  • 面積:10平方公里
  • 人口:792人+學校500人
  • 方言:歙東方言
  • 氣候條件:亞熱帶
  • 著名景點:文昌閣和松谷亭
  • 機場:屯溪國際機場
  • 火車站:績溪高鐵站、歙縣高鐵站
  • 車牌代碼:J
歷史概況,人文古蹟,壩首,文昌閣和松谷亭,明清古建築,重要歷史古蹟,自然景觀,鐘鼓旗山來龍山,石佛仙洞,龜蛇鎮口,獅象峙門,歷史名人,美麗鄉村文化建設,地圖位置,

歷史概況

安徽省歙縣藍田村是一個具有1400多年歷史的徽州古村落。藍田地處歙縣東鄉腹地,位於徽州府歙縣城正北偏東方向16千米,疆域面積10平方公里。
椐藍田葉氏族譜《四老支譜》載:村原名潺田,原居吳、楊二姓。藍田葉氏始遷祖葉孟後梁(西梁)(公元562~587)時曾官拜大司農,為戶部尚書,守祖墓居於城,因游石佛洞,經歷是鄉,見其“龍神卓越,局度寬敞,五星具備,各鎮其垣,九曲入明堂,獅象捍水口,大小墩阜棋布星羅,秀矅明拖,貴沙暗拱,溯發源來自黃山,論同支聯于飛布”,“深足其意,遂遷居焉”。時值天下紛亂,先於後梁天保末(576—580)將夫人梁武帝蕭衍之後蕭公主(西梁王蕭巋之姐妹,西梁最後一代皇帝蕭琮的姑姑)以及眷屬避居與此,己仍入朝為官,後於唐貞觀元年(627)告老回鄉定居,葉氏族旺後,吳楊姓日退。
藍田葉氏尊春秋楚國葉公沈諸梁為始祖,自葉公始,至今已有80多代。葉氏入住藍田後,為紀念先祖葉敷澤(藍田葉氏始祖孟公的祖父)曾任陝西藍田縣尹,並以舊名“潺”字“淺俗不韻”,遂易村名“潺田”為“藍田”,村的附名叫種玉里,亦因陝西藍田縣出藍田玉而得名。自葉氏入住藍田至今已越1420餘年。北宋神宗時分上、中、下三門,依次位於村之北、中、南,上、中門支祖為裕(17世祖),下門支祖為禮(亦17世祖)。
1974年和1982年,因農田生產建設的兩次發現,把藍(潺)田村的居住歷史再向前推至東西漢之交甚而至奴隸社會時期。1982年6月藍田村民汪成夏、汪成亮、汪銀芝等人在藍田村下游一千米的“東瓜園”發現並掘得古銅錢“更始五銖”,“五銖錢”共45斤多。當時除留少數作樣品觀賞外,其餘都賣給了溪頭供銷社廢品收購站。
藍田村是江南“葉氏起源地”之一,有著悠久深厚的歷史文化沉澱,歷代人才輩出。村莊西倚來龍山腳而建,玉屏山旭日東望,潺溪水繞村而行,村落古街道錯落有致,自然與人文景觀相映成趣。南宋時,杭州為帝都,距離杭州不遠的徽州商賈快速發達。南宋以來,徽商日盛,馳名天下。徽州形成了家家“少男外出從商,老來榮歸故里”的傳統文化。
蘭田村村落街道沿來龍山布局,街巷縱橫,上水、下水、明渠、暗溝,錯落有致。馬頭牆下,木樓別致,白牆黛瓦,庭院深深。史傳鼎盛時期藍田曾達到“千戶萬丁”規模,建有多個當鋪錢莊、診所藥店和很多社稷活動場所。但因歷史上多次戰亂,特別是太平天國後期戰亂,村落大部被燒毀,居民四處遷徙,遷徙到外地的後人主要有江西、安徽六安葉集、以及江蘇鎮江與揚州各支。
到20世紀末,藍田所保留的建築占地不到鼎盛時期規模(火燒牆遺蹟)的一半。現存人文古蹟主要有古壩首(類似於古城牆)、明清徽派建築(群)、古橋、塘庫(古水利系統)、古戲台、古學堂、古墓祠、古亭閣、古石坊,以及千年石板古道和巷道。
藍田原屬於一個完整的行政村,其包括藍田本村、石榴村(南距藍田1千米)和半嶺(西北距藍田3千米)3個自然村。2008年併入溪頭鎮所在地溪頭村。

人文古蹟

壩首

藍田村東出口處有三道人工屏障壩首,分別稱為里壩首、中壩首、外壩首。里壩首緊貼村邊,呈弧形包圍狀,壩首高1-2米,長300餘米,現存200齡以上的古樹20餘株,其中400年以上古樹10株。1990年以來,補植冬青、梧桐等樹100多株。中壩首距里壩首300米。外壩首距中壩首100米。另外南北村口,各有一道壩首。北壩首位於高鐵線之下200餘米,存200年以上古樹17株,現已闢為鄉村公園。村四周山巒有百年以上古樹400餘株,古樹環繞整個村莊。樹種大部為櫟樹(亦稱橡樹),其次為黃蓮木、沙棠梓等。

文昌閣和松谷亭

村東文昌閣為塔形亭式建築,兩層四面八角,主體為磚木結構,長11.8米,寬10.8米,清乾隆時由時任揚州鹽綱總商的藍田人葉天賜於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首倡建造,並資助貧寒子弟在此念書。該閣為兩層亭台式,石砌基腳高約3米,周徑約11米,偏長方形。亭閣主體為6.6米正方,四周為迴廊,高12米,葫蘆頂直刺蒼穹。亭住相對,閣梁描金,蓮花檐托,美輪美奐。八隻鱷魚尾翹角上下呼應,各懸鐵馬,鐵馬叮噹,氣勢恢宏。閣內半是粉牆半是窗扉,畫棟朱梁,陽光閃射。登斜梯,到二層如凌山頂。遠峰近水,一覽無餘。閣南閣北榫接壩塍,時屆好春,青簾出樹,花影臨窗。閣東是黃綠交錯的阡陌田園;西望藍田村,則是新樓舊屋迤邐起伏。當年,歙縣翰林許承堯曾書“覽勝”一匾懸於閣北。
文昌閣曾於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復修。首倡者也是一位以商助學的藍田村雅士,姓葉,名德欽,字峙亭,二十歲考中秀才後,便接受祖業從商,以善經營而富甲一鄉。宣統元年(1909年),葉峙亭獨資在藍田村創辦正誼學堂,招收貧家子弟入學。他還是抗戰時期歙縣中學倡辦者之一。曾主持過歙杭公路建設與民國歙縣誌編修,掩護過共產黨人杜維佑(安徽省原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新中國第一任歙縣縣長)。
緊靠文昌閣之建築為松谷亭,為二層路亭式建築,門楣鐫有“種玉里”三字,為藍田副村名。
歙縣藍田村松谷亭、石坊與壩首歙縣藍田村松谷亭、石坊與壩首
據傳,葉天賜為遺腹子。母子二人,家貧如洗。他六歲那年,看著夥伴進了蒙童館,便在家裡發獃。一天母親把書包遞給他,他哭了。“娘,俺家出不起束脩,別念書了。”母親說:“家再貧,娘也要供你念書。”為了那束脩,母親為人作傭,夜夜漿洗縫補到五更,二十幾歲的人瘦得象四、五十歲的老太婆。作兒子的好心痛,便爬樹摸鳥蛋給母親補養,不料被族長公看見,用那塊刻有“遊手好閒不用功念書者,罰”的督學竹板狠打了一頓屁股,還連累母親擔個“教子不嚴”的罪名,罰在下門禮公祠堂門外跪了一天。葉天賜哭了,在村口松谷亭包起一包家鄉土,連夜跟人下了揚州。他後來經商致富,不忘自己過去的身世和經歷,同情讀不起書的窮孩子。這是他倡建文昌閣的緣起。
下門鳥瞰一隅下門鳥瞰一隅
下門禮公祠堂周邊古建築鳥瞰下門禮公祠堂周邊古建築鳥瞰
上門水口(北壩首)與油菜花開上門水口(北壩首)與油菜花開

明清古建築

梓樹巷(下門)梓樹巷(下門)
1.梓樹巷古建築群:位於下門,長約80米,寬60米,呈弓子形。其中葉天賜故居為明朝嘉靖年間建造,清朝翻修,正屋和側屋各為三進;清末(1905年前後)建造的葉峙亭故居在葉天賜故居南側,正屋四進,後門在梓樹巷裡後花園,大門朝正誼學堂前廣場。
2.上新屋建築群:位於上門,為一排三進連通民宅。三幢民居兩幢為通轉屋又稱上下對堂、一幢為明三桁(樓梯設在照壁後)。
上新屋上新屋
3.下新屋(五福巷)建築群:位於上門,為兩幢三桁兩閣廂,相對而立,各有天井,中以牆隔開,有門通行。
古巷弄古巷弄
4.正誼學堂舊址:本村民國前創辦國小,國小初名藍田正誼學堂,系本村紳士儒商葉峙亭(又名葉德欽)於清宣統元年(1909)獨資創辦,舊址在葉峙亭故居和禮公祠對面,有4間教室。葉元龍葉以群曾在本學堂就學。民國後學校先後易名為:縣立第一國民學校、縣立第一初級國小、藍田保國民學校(抗日戰爭中後期共產黨人杜維佑曾在本校以教師身份掩護,發展組織),歙縣藍田國小(1980年遷新址),溪頭中心學校(現已與溪頭初級中學合併)。
葉寺亭故居與正誼學堂葉寺亭故居與正誼學堂
5.汪氏節孝坊:位於村東側水口外,為三樓四通天柱式,茶源石質地,系著名鹽商葉天賜乾隆二十二年(1757)為其母(葉熙鼎繼妻汪氏)請旌,二十七年(1762)建造,坊之中額正面鐫“松虬雪古”,背而鐫“梅冷冰香”,中頂樓為聖旨龍亭。
6.亞守第牌坊:在銀屏巷,屬於官宦功名坊,由廣東化州同知葉弘始建於明弘治戊申年(1488),為花崗岩質地,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坊傾圮,葉氏遷潔湖川支裔拆坊重建,易以磚柱,坊為四柱三樓式,上鐫九名官員功名錄
7.古戲台:位於上門,建於明代,戲台寬10米,深7米,並備有台板向前並接,可演滿台戲,台前有平坦,可供千人看戲。已毀,現作為花園和停車場。

重要歷史古蹟

1.王姬葉母墓:為藍田葉氏始遷祖葉孟與夫人蕭氏合葬墓,位於村中王家坦,建於唐開元年間。據藍田葉氏族譜《四老支譜》載:"葉孟官拜大司農為戶部尚書,夫人蕭氏乃蕭衍之女(玄孫女)也,(葉)公年八十有三,夫人百零一歲而卒,合墓王家坦"。
藍田村(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溪頭鎮藍田村)
2.如來佛柱:立於村口作鎮邪之物,柱呈八稜體,八面分塑八個菩薩,下有圓鼓形柱礎,上有寶蓋,總長三米許。
3.郡主湯沐所:是一口泉水井,又稱古大井,據宗譜載,是井為梁王御賜給葉孟夫人蕭氏汲水作湯沐浴之用。
4.接王殿:在村北三里許路側,始建於唐貞觀年間。蕭氏下嫁之後,皇太孫自嶺北而來看姑姑,在此受迎接,後人遂建殿紀念之,內塑有梁王太子及隨從主要軍校像數尊。
5.還金亭:亭脊呈元寶形結構,下為通道,明正德時,藍田人葉社遇在考塘畈看田水,於途拾得巨金,坐等失主,失主績溪某回覓,分金而不受,村人義之,遂建亭紀念。
6.司馬坊:北宋熙寧三年(1070)恩賜建造,坊主人為北宋神宗朝狀元葉椿(葉芝美之子,出生福建),因其終官大司馬,故稱司馬坊,坊上鐫有“文耀”二字。
7.梁王上馬石:在村上水口,當年西梁王遣太子(蕭琮)來藍田看姑,在此下馬進村,返回時,太子亦在此上馬,故稱上馬石。
8.古橋:藍田古橋繁多,現存主要有柏樹橋、橫路橋、石堨橋(又名皇孫橋)、黃堨橋、野堨橋(又名中心路橋)、茶堨橋、貴金橋、四梯橋(河中立一橋墩,兩空間各並排鋪兩塊石條)、永安橋(1958年加固成公路橋)、新橋(為橋亭共建),除四梯橋外,均為單孔石拱橋。
藍田村(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溪頭鎮藍田村)
9.路亭:路亭為村人提供人們躲雨休息和路客歇腳的場所,也是江南重要傳統文化之一。徽州一代,古代基本上百米左右置一亭。但上世紀中後期大都被毀。藍田現有(及恢復)有:松谷亭(村口文昌閣旁)、十里茶亭(在大嶺上,從此往大谷運、西坑、黃村均為十里路)、新路嶺亭(在新路嶺腳)、接王亭(在接王殿下首)、野堨亭、嘉義亭、新亭(與橋共建)、永福亭(在潺溪水注入桃溪後下游150米處)、對家嶺亭(下門,已恢復)、南門亭(下門,重修)、佛嶺亭(下門通往梓川分水嶺,遺蹟)。
10.古塘和水庫:乃古水利設施。無論是村中間還是村外,藍田古塘甚多,星羅棋布,分別承擔灌溉、浣洗(洗菜、洗衣服、洗農具分開)、防洪、防火、抗旱等功能,展現葉氏先輩們的聰明智慧。據原籍藍田的北京葉教授初步勘察,藍田村及周圍有40口以上古塘。其中從佛嶺亭到松谷亭一線有大小古塘18口(現存蓄水塘10口)。由於年久缺乏保護,村中的防洪防火塘大都被填埋,只剩為數不多的幾口。村口下壩首里原來的一口水塘占地約5畝,文革中被垃圾填埋為菜地,後作為鋸板廠,現已闢為遊客集散中心和停車場。
現仍完好的塘主要分布在下門,有大水塢塘(現仍可以灌溉近百畝稻田)、荷花塘、蘆葦塘、上下石禾塘、腳盆塘、中塘、深塘。
解放後,在村正北3公里通往半嶺的八仗山旁建有歙縣紅旗水庫,庫容量在70萬方以上,可以灌溉千畝稻田。紅旗水庫周邊,秋冬綠水青山,春季繁花似錦,特別是每年4-6月滿山的杜鵑花,在無數蘭花點綴下,紅黃紫白,幽香四溢,令人流連忘返。
11.古井:過去吃水主要靠井水。藍田古井甚多,大戶人家屋內一般有口吃或用的水井。隨著新中國後的建設,大多數古井被填埋,現尚存十多口,最著名的為位於上門的郡主湯沐所。
藍田村(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溪頭鎮藍田村)
12.古祠堂:藍田村內曾有八座古祠,其中葉氏七座,程氏一座。因歷史原因,大多被毀,有的成為學校校園,有的成為公共場所。現較為完整的有上門承德祠和完整的下門禮公寺遺蹟。
禮公墓祠:即下門葉敘倫祠,四進。因在上進(高出其它部分2.5米)神龕後有下門支祖葉禮墳墓,故稱為墓祠。在祠內行祭拜之事,均要兼向下門葉氏支祖禮公膜拜。新中國後,敘倫祠常年作為生產隊倉庫,上進及樓上兼作為蠶室,外進作為國小1年級和幼兒班的課堂。改革開放土地承包後,由於常年放雜物,甚至圈養牛羊,疏於管理,年久失修,石雕木雕部分散失。2006年禮公祠主體構架被徹底拆除,上進部分木雕磚雕等變賣到本縣唐模新修祠堂,禮公祠只剩下遺址和部分斷壁殘垣。
承德祠:是藍田葉氏32世葉顯章於明弘治、正德年間,在世德祠之後分立建造。新中國後,作為大隊部和文化活動中心,建有戲台,兼作為生產隊倉庫。後進寢殿經過修繕完整,前進和中進外牆近年經過修繕,也逐步恢復原貌。
藍田村(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溪頭鎮藍田村)
承德祠內景承德祠內景

自然景觀

鐘鼓旗山來龍山

鐘山:即貴金山南崗頂,形似覆鐘;
鼓山:在大石禾塘口,孤立一碩大圓山丘,形肖如一面大鼓,又稱果盒山;
旗山:在鼓山後,是藍田村東南之屏障,又名玉屏山,今稱東山,山形起伏皺摺,巍峨挺拔。似一面迎風飄展之旗;
來龍山:位於村後,婉約一條龍盤踞,秋高氣爽的時候登頂可以看到黃山

石佛仙洞

石佛洞為石灰岩溶洞,因昔時上層洞壁岩紋酷似一座佛而得名,今岩紋風化,佛像脫落。洞有直洞和橫洞,直洞從山頂呈六十度斜坡而下,洞共五進,洞內有洗眼泉、石涼傘、擎天佛柱、一線天、碰頭得子石等勝跡。清代在洞口建有石坊徽州府學政沈祖懋曾題“亦洞天”。
根據近年的考察,石佛洞的外觀景觀酷為陰石特徵,洞內有一陽石與之呼應,維俏維妙,反映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石佛洞陽石石佛洞陽石
石佛洞口石佛洞口

龜蛇鎮口

亦名龜蛇朝佛。村南水口之外有嶺,因唐時在嶺上建有佛廟而得名佛嶺,登嶺山道如一條長蛇,蜿蜒而上,嶺下小山塢有積水小盆地,葉氏遂整修上山道路,並將數塊小盆地拓成十三口小水塘(現大部尚存),以符龜甲十三格之義,定名“龜蛇鎮口”,與北水口“獅象捍門”形勝相對。

獅象峙門

在村北兩公里許,兩座酷似獅象的山峰隔潺溪相峙,先民視作天賜祥瑞、造化奇功。

歷史名人

葉孟:為歙縣藍田村葉姓始祖,官至西梁戶部尚書西梁宣帝蕭詧駙馬
葉逑:藍田葉姓八世,官至唐朝工部員外郎
葉芝美:藍田葉姓十二世,官至北宋邵武縣令;
葉椿:諱名葉祖洽,葉芝美之子,北宋狀元,出生在福建泰寧,祖籍藍田人,官至大司馬。因北宋熙寧三年中狀元,藍田為其建有其狀元坊;
葉天士:清代名醫,生於江蘇吳縣(今蘇州),其高祖葉封山從藍田村遷居蘇州;
葉天賜:男,著名徽商。出生藍田下門梓樹巷,年幼時在家鄉讀蒙館,少年揚州經商,清乾隆年間任揚州鹽綱總商;
葉天賜故居2007葉天賜故居2007
葉元龍(1897-1967):男,近代教育家,經濟學教授,出生在藍田村,幼就讀藍田正誼學堂,早年自費留學美國、英國,獲美國斯康星大學經濟學碩士。回國後先後任南京大學金陵大學光華大學國立政治大學、上海商科大學、國立中央大學、暨南大學、重慶大學、上海大同大學等校教授。曾任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重慶行營第二廳中將廳長、重慶大學校長,曾保護過馬演初和葉以群;解放後,任上海財經學院教授、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葉峙亭(1878—1956):男,字德欽,歙著名開明紳士。清末倡導新學,集資創辦蘭田正誼兩等國小。民國23年(1934)夏秋,歙地乾旱禾枯,葉峙亭時任地方財務委員會委員長,自費往來於京、滬、蘇、浙等地募賑平糶,使荒年無飢色。皖南事變後,為新四軍游擊隊購買棉布、食鹽、藥品等。曾任歙縣商會會長;
葉以群(1911-1966):男,著名文藝評論家,左聯領導人之一,為著名文學大師巴金摯友。出生藍田村,幼就讀藍田正誼學堂,後隨父到杭州就讀並加入進步組織,早年留學日本東京法政大學經濟系。30年代曾為左聯組織部長,解放戰爭時期受周恩來派遣,在香港任著名作家茅盾的秘書。解放後歷任上海電影製片廠副廠長、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因受張春橋等的政治迫害跳樓自殺。文革結束後的追悼會上,巴金為其致悼詞。

美麗鄉村文化建設

自2014年以來,在市、縣政府大力支持下,藍田村組織開展了美麗鄉村文化建設,對古蹟包括建築、古石板驛道、古樹水口等抓緊保護,進行維修,並利用壩首(水口)古樹林開闢了鄉村公園。利用牆頭文化,對歷史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進行宣傳。修繕了江南葉氏古墓(1300多年的王姬葉母墓)、承德祠,開闢了遊客接待中心,一個美麗的千年古村正在換髮新貌。
美麗古村落美麗古村落
壩首古樹林公園壩首古樹林公園

地圖位置

西倚來龍山,東踞玉屏山(東山),南倚佛嶺,潺溪從村的東北繞村流過。北距溪頭鎮政府所在地1千米。
從歙縣城到蘭田村有兩條公路(從國道桂林鎮分道),距離分別為20和22公里。京福高鐵和徽杭高鐵從村北側300米處通過。
公路距黃(山)溧(陽)高速臨溪出入口12公里,距高鐵歙縣站和高鐵績溪站皆為25公里。
藍田種玉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