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744年,永平府知府
盧見曾向直隸總督
那蘇圖請求興辦書院,獲得批准。
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永平府
敬勝書院建立,“敬勝”二字取自《大戴禮·武王踐祚》中“敬勝怠者吉”。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敬勝書院衰落。
1872年,永平府知府
游智開重建敬勝書院,地址位於永平府盧龍縣,成為華北地區較著名的一所書院,除經史要籍外,偏重於宋元明理學。
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永平府敬勝書院奉詔改設為永平府校士館,開始增添課程、招收學員。同年10月,《直隸中學堂暫行章程》頒布後,改成永平府立中學堂,簡稱
永平府中學堂,府學教官範文號任首任監督。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後,學制變更,改學堂為學校,改監督為校長,由知府任監督。
1914年,永平府撤銷,改成直隸省立第四中學校,原
永平府管轄的州縣歸屬
津海道,但津海道所轄各縣青年學生仍到直隸省立第四中學校讀書。永平府中學堂首屆校友、
北洋大學堂畢業生費蔭棠和張延銳二位先生相繼任校長。
1928年,白崇禧部隊開進盧龍縣城,占用學校為兵營,大部分師生遷往唐山分校。
1931年,在直隸省立第四中學校舊址建盧龍鄉村師範學校,學制三年。
1934年,改為簡易師範學校,學制四年。
1938年,“盧龍縣簡易師範學校”改為“盧龍縣初級中學”,招生兩個班。
1945年,“盧龍縣初級中學”停辦,當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唐山地區十二專署在盧龍縣燕河營鎮花台村創辦了“冀東第一中學”(曾稱“灤東中學”),原“盧龍縣初級中學”師生大部分投奔到“冀東第一中學”工作和學習。
1946年,“盧龍縣初級中學”又得以恢復。
1947年,國民黨從盧龍縣城撤到青龍河西石梯子,“盧龍縣初級中學”再度停辦。
1949年,盧龍縣人民政府在“盧龍縣初級中學”舊址建“盧龍縣初級師範”,招生一個班。
1950年秋,盧龍縣開明人士薛祝華在石門鎮創辦“石門私立民辦中學”,親任校長,招生一個班,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盧龍縣第一所中學。
1951年10月,盧龍縣人民政府在縣城內西北原永平府衙北側文廟(又稱“聖人殿”)舊址建“盧龍縣初級中學”,招收兩個班,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盧龍縣第一所新型中學。
1952年底,盧龍縣人民政府接收了“石門私立民辦中學”,命名為“盧龍縣第二中學”。
1953年7月,根據唐山地區專員公署的指示,盧龍縣師範學校、盧龍縣石門中學(盧龍縣第二中學)、盧龍縣初級中學三校合併,統稱“河北省盧龍縣初級中學”,此後師範班停止招生。
1958年7月,增設高中班,發展為完全中學,學校改稱“河北盧龍中學”;同年12月,昌黎縣、盧龍縣合併,更名為“昌黎第三中學”。
1961年6月,恢復原盧龍縣制,“昌黎第三中學”改為“盧龍縣中學”;同年,為貫徹1960年全國文教工作會議提出的“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盧龍縣進行中學的調整和壓縮,確定盧龍縣中學為全日制中學。
1963年,盧龍縣確定“盧龍縣中學”為重點中學。
1967年,“盧龍縣中學”更名為“盧龍縣東方紅中學”。
1970年,“盧龍縣東方紅中學”辦起了“綜合性五七學校”。
1976年9月,“盧龍縣東方紅中學”由國辦全日制完全中學,改為城關公社辦的九年一貫制學校。
1977年2月,“盧龍縣東方紅中學”恢復為國辦全日制完全中學,並恢復“盧龍縣中學”名稱。
1978年,“盧龍縣中學”被唐山地區確定為重點中學。
1981年,“盧龍縣中學”開始招收高中三年制學生。
1986年,被確定為省級重點中學。
1989年,“盧龍縣中學”國中部停止向全縣招生,只招收城關鎮非農業戶口學生。
2004年,被認定為省級示範性高中。
2020年11月16日,入選教育部第三批國防教育特色學校。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截至2022年7月,學校有360名教職工,其中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級教育先進工作者和省級師德標兵3人,省、市、縣級骨幹教師50餘人,省、市、縣級優秀班主任40餘人,高級職稱教師140餘人,研究生學歷教師50餘人。
河北省師德標兵:王利娜
河北省德育先進工作者:崔國江、張艷
秦皇島市最美教師:田英、馬建茹
秦皇島市優秀教師:李金芳、丁貴波
秦皇島市優秀班主任:崔國江、馬建茹、管志偉、劉振平
秦皇島市骨幹教師:管志偉、劉彬、朱桂玲
秦皇島市教學能手:田秋榮
秦皇島市德育先進工作者:田英
秦皇島市教育科研先進工作者:崔國江
秦皇島市優秀中國小骨幹教師:朱桂玲
硬體設施
截至2022年7月,學校有教學樓2座,科技樓1座,圖書館1座,學生餐廳兼禮堂2座,男女生宿舍樓各1座,校舍總面積4萬平方米。
辦學規模
截至2022年7月,學校占地113畝,有54個教學班,2800多名在校生。
辦學成績
學生成績
2013年,學校學生包攬盧龍縣中學生籃球賽高中男子組、高中女子組冠軍。
2016年,學校學生在100米和200米兩個項目中取得國家一級運動員資格,在青少年田徑錦標賽中打破河北省男子200米記錄。
2020年,學校一位學生在2020年高中數學聯賽(河北賽區)中獲得二等獎。
2021年9月,學校一位學生獲評秦皇島市“新時代好少年”。同年,學校女子籃球隊在秦皇島市中學生籃球賽中獲得第一名。
截至2022年5月,學校田徑隊連續三次獲得秦皇島市中學生運動會第一名。
教師成績
1999年,學校教師張淑紅在秦皇島市“千節課堂教學優質課”競賽中執教的《變阻器》獲市二等獎。
2003年,學校教師李彩霞參加秦皇島市高中化學優質課大賽,獲得第一名。
2004年,學校教師朱桂玲在秦皇島市優質課大賽中獲得一等獎,並代表秦皇島市參加在石家莊舉行的河北省首屆高中歷史教師說課比賽並獲獎。
2006年,學校教師李彩霞獲市級優質課一等獎。
2007年8月,學校教師沈麗香的論著《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質量》獲得市政府頒發的第四屆社會科學成果獎優秀獎。
2008年,學校教師李彩霞的教學設計獲中國教育學會二等獎。
2009年,學校教師朱桂玲所撰寫的《歷史課“開放式教學模式”的創設》實驗報告在秦皇島市第八屆優秀教育科研成果評比中獲獎。同年,學校教師李彩霞獲秦皇島市高中化學實驗創新評比二等獎。
2011年5月,學校教師沈麗香獲秦皇島市教科所頒發的市級優質課二等獎;6月,在第三屆全國中國小公開課電視展示活動中獲得三等獎。同年,學校教師張淑紅執教的《牛頓第二定律的套用》獲得市級優質課二等獎。
2012年,學校教師沈麗香在全國中學英語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中獲市級二等獎。
2014年7月,學校教師沈麗香主持的課題《“少教多學”的高效英語課堂》通過河北省教育學會的結題鑑定。
學校榮譽
截至2022年5月,學校先後獲得省級文明校園、省級教育工作先進集體、省級國防教育先進學校等榮譽稱號。截至2022年7月,學校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財經大學、河北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河北農業大學、河北地質大學、河北工業大學等多所學校授予優秀(優質)生源基地稱號。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學校校徽由內外兩個同心圓構成,外圓上部為學校校訓“懷德、尚志、博學、篤行”,下部為學校中文名稱;內圓上部為“盧龍”的草書,下部為學校建校年份“1902”及書籍、毛筆等。
精神文化
懷德、尚志、博學、篤行
追求極致、創造奇蹟
現任領導
知名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