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2月置渤海道,治天津縣(今天津市),屬中國直隸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渤海道
- 行政區類別:道
- 所屬地區:華北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津海道一般指本詞條
1913年2月置渤海道,治天津縣(今天津市),屬中國直隸省。
民國三年(1914年),省下置道,景縣屬津海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直隸省改為河北省,景縣直屬河北省。翌年(1929年),改社為編鄉,景縣轄5區、323鄉。1937年,七七事變後,景縣被日偽軍占領。1938年秋,在王謙寺成立...
民國四年(1915年),安次縣屬 直隸省 津海道。 民國十七年(1928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安次屬之。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河北省設立行政督察專員區,安次縣屬第五督察區。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中共冀中區地方委員會成立...
4月,撤銷永平府,昌黎縣屬直隸省渤海道。民國3年(1914年),渤海道改稱津海道。民國13年(1924年),原永平府轄縣劃歸奉天省,昌黎縣亦屬之。民國17年(1928年),撤銷津海道,直隸省改稱河北省,昌黎縣隸屬河北省。民國22年(...
民國三年(1914年),河北區境屬直隸省津海道天津縣。民國十七年(1928年),國民政府將天津改為特別市,河北區境內分屬四區、特二區、特三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河北區境分屬四區、五區、特二區、特三區。民國三十二年(...
民國元年(1912年),縣地屬直隸省津海道灤縣。民國17年(1928年),撤銷津海道,改直隸省為河北省。民國22年(1933年),國民黨政府與侵華日軍簽定《塘沽協定》,劃冀東為非武裝區。民國24年(1935年),殷汝耕在通縣建立偽“冀東...
1912年,廢府州為道,樂亭縣直屬津海道(天津)。民國17年,撤銷津海道,改直隸省為河北省,則直屬河北省。 [1] 民國24年(1935年),成立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樂亭縣屬之。民國27年(1938年),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遷至唐山,成立“...
7月,屬津海道。1944年9月,屬冀中行署九專署。10月,屬冀中行署九專署。1945年,屬河北省第二行致專員公署,後屬河北省滄州專署。1946年,屬冀中行署八專署。9月,屬山東省渤海行署一專署。1948年,屬冀中行署八專著。1949年,屬...
民國三年(1914年),改直隸順天府為京兆獨立區,屬直隸津海道京兆獨立區。民國17年(1928年),直隸改稱河北省,廢道。河北省直轄寧河縣。民國24年(1935年),通縣設日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轄寧河縣。民國25年(1936年),設...
清代,屬直隸省永平道永平府撫寧縣。清乾隆二年(1737年),改屬永平府臨榆縣。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將北戴河海濱闢為避暑區。民國初,屬直隸省津海道臨榆縣。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6月,北戴河避暑區改稱北戴河海濱...
民國元年(1912年),仍屬河間府,次年,屬直隸省渤海道,民國三年(1914年),渤海道改稱津海道。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獻縣屬河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專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後的抗日戰爭中,獻縣為半淪陷區,淪陷部分屬河北省...
1914年,南岸地區屬津海道天津縣;北岸地區屬京兆特別區寧河縣。1922年,塘沽設里公所。1928年,直隸省改稱河北省,廢道,南北兩岸地區分屬河北省天津縣與河北省寧河縣。1930年,塘沽設分公所。1935年,塘沽改設鎮公所。北岸地區一度...
開平為直隸省津海道灤縣、豐潤縣所屬。1928年6月,直隸省改稱河北省,同時廢道,改為省、縣兩級制,開平隸屬河北省灤縣和豐潤縣。民國22年(1933年)5月,國民黨政府與日軍締結《塘沽協定》,將冀東劃分為兩個“非武裝區”。民國24...
1913年,實行省、道、縣三級行政建置。直隸省設渤海道、口北道、范陽道、冀南道等4道。渤海道治天津縣。時境內分屬渤海道天津縣、靜海縣。1914年,改渤海道為津海道。1928年,改直隸省為河北省,時境內分屬河北省天津縣、靜海縣。1...
民國二年(1913年),東光縣屬直隸省渤海道。民國三年(1914年),東光縣屬直隸省津海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東光縣直屬河北省。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劃屬河北省第八督察區。同年9月日軍侵占東光縣城,...
1913年直隸省下設四道:津海道、大名道,口北道、范陽道。深澤屬范陽道。 [6] 1914年范陽道改名保定道,深澤屬保定道。 1928年廢道制,深澤改屬河北省。 深澤縣(5張) 1938年屬晉察冀邊區冀中區第二專署。
地屬中華民國直隸省京兆區(治宛平,轄三河、香河、安次、永清、霸縣、固安、大興、宛平、武清等20縣)及直隸省津海道(駐天津,轄文安、大城、新鎮等32縣)。民國17年(1928年),中華民國直隸省改為河北省,直屬河北省。1935年11月25日...
民國二年(1913年),北洋政府決定撤府留縣,同時設定行政監察道,交河縣隸直隸省渤海道。民國三年(1914年),渤海道改為津海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交河縣隸屬河北省。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交河縣劃歸河北省第八督察區。抗日...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徐達奉命修永平、界嶺等關,在此地建關設衛,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關。清乾隆二年(1737年),撤衛置臨榆縣,為縣治所在地。1914年,屬津海道。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山海關收復。解放初期,先後...
直隸省轄津海道、保定道、大名道、口北道。1928年直隸省改稱河北省,華北地區為河北省、河南省、山東省、山西省、甘肅省、陝西省6省以及北平、天津2市。 抗戰時期,中共中央建立敵後武裝,於華北地區成立晉察冀邊區、晉冀魯豫邊區抗日...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7月,偽河北省公署劃全省為4個“道”,宛平縣分屬“津海道”;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6月改為8個道,宛平縣分屬“燕京道”。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3月30日,汪偽“國民政府”成立,臨時政府改組為“華北...
1913年,縣地屬渤海道。1914年,改屬津海道。1928年,改直隸省為河北省,鹽山縣為其所轄。1937年,鹽山縣屬第七督察專員公署轄。縣境分屬滄縣、南皮、慶雲、鹽山四縣。1938年,抗日民主政權建立,縣地屬冀南行政公署第六督察專員...
民國元年(1912年),屬直隸省津海道,民國二年(1913年),屬直隸省渤海道。民國三年(1914年),屬直隸省津海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河北省直轄。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至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中國共產黨在遷安及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