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

益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

《益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是2024年2月益陽市政府新聞辦公室發布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益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
  • 發布單位:益陽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展歷史,內容簡介,

發展歷史

2024年2月27日,益陽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益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相關情況。

內容簡介

《規劃》充分考量益陽市自然資源稟賦和經濟社會發展現狀,以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為引領,整體謀劃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和修復,全面提升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促進全市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更優、資源利用效率更高、國土空間品質更好、空間保障能力更強、空間治理水平更佳。到2035年,基本建成產業強市、教育強市、文化強市、生態強市、開放強市、健康益陽,基本實現富饒、創新、開放、綠色、幸福“五個益陽”美好願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展望到2050年,全面形成協調融合、安全高效、山水交織、現代集約、獨具魅力的國土空間發展新格局。
在農業空間安排上,《規劃》以打造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為重點,鞏固“兩帶三區、八大集群”的農業格局。強化耕地保護與糧食安全保障,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將406.44萬畝耕地保有量和365.10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足額帶位置逐級分解下達,劃定耕地後備資源25.47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3.65萬畝,切實規範耕地占補平衡,嚴格落實耕地進出平衡,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面實施田長制,健全耕地保護監管與補償機制。
在生態空間安排上,《規劃》築牢以洞庭湖為生態藍心,雪峰山為生態屏障,資江為生態藍鏈,主要河流水網為廊道的“一心一屏、一鏈十八廊”的生態保護格局。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強化生態空間管控,有效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系統提升生態空間質量,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全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2762.02平方公里。
在城鎮空間安排上,《規劃》構建益陽市城區為“核”,益沅桃城鎮群,湖區經濟翼、山區經濟翼,東、西、北部城鎮發展帶的“一核一群、兩翼三帶”的城鄉空間格局。全市劃定城鎮開發邊界規模323.21平方公里,其中市本級劃定城鎮開發邊界規模161.28平方公里,合理保障城鎮發展用地和產業集聚區用地,城鎮發展區內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管制方式。
在魅力體系安排上,《規劃》以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為引領,構建資江文化發展帶、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圈、梅山茶馬文化圈、南縣紅色文化圈的“一帶三圈”歷史文化保護空間格局,劃分西部自然山地、中部淺丘林地、東部田園濕地三個風貌分區,科學統籌保護和利用好歷史文化資源,加快促推重現精華、重塑文脈、重構活力。
在開放體系安排上,《規劃》立足“一帶一部”、長江經濟帶、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主動對接融入國省戰略布局,積極搶抓重大戰略,科學謀劃對外交通通道,完善開放平台空間布局,強化區域協同,加快建成區域現代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城市。
在基礎支撐體系安排上,《規劃》統籌協調各類基礎設施布局,保障落實國、省、市重大發展戰略的基礎設施建設。貫徹“平急兩用”理念,構建安全韌性的防災減災設施體系,提升城市防禦能力和應急回響能力。加強重大鄰避設施的區域協調與共建共享,明確防護距離與管控要求。
在中心城區空間布局安排上,《規劃》構築“一江兩岸、一主一副、多點支撐、山湖輝映”的空間結構,劃定中心城區面積231.68平方公里。加快形成“環形+放射式+網路化”城市道路格線局,形成“一江一湖、一山一環、一廊多楔”綠地系統結構。加大基本公共服務向薄弱地區的傾斜力度,提升公共服務的便利性與覆蓋度。以城市更新促進空間利用向集約緊湊、功能複合、低碳高效轉變,積極鼓勵各類舊區開展以綜合整治為主的“微更新”改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