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念珠菌病

念珠菌是一種腐物寄生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是人體正常菌群之一,平時主要生存於人體的口腔、皮膚、黏膜、消化道、陰道及其他臟器中。正常人群白色的帶菌率可高達40%;從陰道黏膜分離出來的念珠菌85%-90%為白色。而白色的致病性最強。

致病機理,影響因素,相關感染,治療藥物,

致病機理

念珠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念珠菌的致病性是相對的。侵入人體後是否發病取決於人體免疫力的高低及感染菌的數量、毒力。在正常情況下,寄生在人體內的念球菌呈酵母細胞型,一般不致病。在機體某些生理、病理因素影響下,陰道陰莖內環境改變,機體抵抗力或免疫力降低時,念珠菌就會大量繁殖發展為菌絲型,侵犯組織,達到一定量時,人體就會發病,引起臨床症狀。這些因素通常包括妊娠、糖尿病、口服避孕藥、長期套用廣譜抗生素、免疫抑制劑及皮質激素使用等使機體免疫力下降,或改變陰道內環境的情況下,婦女陰道上皮細胞糖原增加,酸性增強,白色念珠菌會繁殖引起念珠菌感染,如陰道炎,故本病常見於孕婦、糖尿病患者及接受雌激素治療的患者。此菌還可引起龜頭炎

影響因素

念珠菌的致病力和下列因素有關:①粘附力;粘附力與毒力成正比,在念珠菌屬中白念珠菌粘附力最強;②兩型性形態:當感染時,白念珠菌常呈菌絲型。菌絲型的毒力比酵母型的毒力強;③毒素:菌細胞表面的多糖毒素和另一種被稱為“念珠菌毒素”可能是致病的因素;④細胞表面成份;⑤細胞外酶:白念珠菌可產生分泌一些酶,如溶血磷脂酶、磷脂酶和細胞外酸性蛋白酶(CAP)等。其中以CAP最為重要。CAP不僅能水解蛋白質,並能水解角蛋白及膠原,具有促進白念珠菌的粘附功能。

相關感染

白念珠菌感染,首先是粘附在宿主的上皮細胞上,然後在以上所述的白念珠菌致病因素作用下形成感染灶。粘附在上皮細胞是因為宿主細胞膜表面上有白念珠菌的粘附受體,即岩藻糖和N-乙醯葡萄胺;白念珠菌胞壁上具有多種粘附介導體,其中較為重要的有甘露聚糖——蛋白質複合物(M-P)和幾丁質。幾丁質是(1-3,1-6)β-葡聚糖與N-乙醯葡萄糖受化合物而成的立體空間多聚體;白念珠菌胞壁具有纖維蛋白原,纖維連線蛋白等成分的粘著受體。而這些成分廣泛分布於血管壁、炎症和創傷癒合等部位,有極強的粘著性,與白念珠菌粘附後能橋連白念珠菌與宿主細胞間的粘附,使白念珠菌更容易粘附和侵襲宿主。

治療藥物

常用的藥物為制黴菌素、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