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念珠菌病

家禽念珠菌病

禽念珠菌病由白色念珠菌起引的禽類上消化道的一種黴菌病,特徵是在上消化道黏膜發生白色假膜和潰瘍。多不會發生大規模的死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家禽念珠菌病
  • 類別:黴菌病
  • 特徵:白色假膜和潰瘍
  • 闡述:消化道的一種黴菌病
基本介紹,病原學,流行病學,症狀,發病規律,區別,病理變化,治療,

基本介紹

家禽念珠菌病
本病又稱黴菌性口炎、白色念球菌病,俗稱鵝口瘡。由白色念球菌引起的禽類上消化道的一種黴菌病,其特徵是在上消化道黏膜發生白色假膜和潰瘍。本病是一種內源性的條件性疾病,當菌群失調或宿主抵抗力較弱時,以及飼養管理不善和飼養環境差就會發生本病。
由於念球菌病不會直接給雞群帶來大面積的死亡,所以沒有被引起足夠的重視。但本病能給禽類帶來嚴重的免疫抑制,造成免疫應答水平低下,體質消弱,抗病差。一旦條件不適易引發呼吸道、大腸桿菌、病毒等疾病,肉禽瘦弱,蛋禽產蛋下降。給養殖戶帶來巨大的損失。

病原學

白色念珠菌(Moniliaalbicans)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可在健康畜禽及人的口腔、上呼吸道和腸道等處寄居。

流行病學

本病以幼齡禽多發,成年禽亦有發生。鴿以青年鴿易發且病情嚴重。該病發生以夏秋炎熱多雨季節為甚。病禽和帶菌禽是主要傳染來源。病原通過分泌物,排泄物污染飼料、飲水經消化道感染。雛鴿感染主要是通過帶菌親鴿的“鴿乳”而傳染。本病發病率、死亡率在火雞和鴿均很高。

症狀

雞:雛雞、成年雞均可發生。病雞精神不振,食量減少或停食,消瘦,羽毛松亂。有的雞在眼瞼、口角出現痂皮樣病變,開始為基底潮紅,散在大小不一的灰白色丘疹樣,繼而擴大蔓延融合成片,高出皮膚表面凹凸不平。病雞嗉囊脹滿,但明顯鬆軟,擠壓時有痛感,並有酸臭氣體自口中排出。有的病雞下痢,糞便呈灰白色。一般1周左右死亡。
鴨:鴨發病報導較少,以雛鴨易發。雛鴨發病有明顯的呼吸道症狀,病鴨呼吸急促,頻頻伸頸張口,呈喘氣狀,叫聲嘶啞。最後抽搐而死。

發病規律

1、雛禽易感性最強,感染後易出現高死亡,2周內感染死亡率可達30%-50%。
2、育雛後期感染後,呼吸道症狀突出,同時水樣便也明顯。
3、育成期階段,呼吸道症狀明顯,但水樣糞便不甚明顯。
4、性成熟前一般臨床症狀不明顯,但如與其他疾病並發,症狀明顯。
5、性成熟後一般臨床症狀不明顯,但是會造成產蛋下降和產蛋高峰期產蛋率低。

區別

解剖症狀及與其他疾病的區別
1、嗉囔腫大,有水樣稀便,因此會誤診為腸炎。
2、有呼吸道症狀,腎臟腫脹,有少許的尿酸鹽的沉積易誤診為腎轉支。
3、引起胸腺、法氏囊等免疫器官萎縮出血,易誤診為流感、法氏囊。
4、因為呼吸道症狀明顯,有膽汁倒流,會有綠色糞便排除,易誤診為新城疫。
5、腺胃有時出現潰瘍及白色分泌物,嚴重時候分泌為黃色成褐色,肌胃和喉頭上有“白喉樣”病變,易誤診為腺胃炎。
除以上述病症外:該病雛雞的有診斷價值部位為嗉囔,內壁有白色菌落,積液腥臭嚴重時可形成樹皮狀潰瘍。

病理變化

病理變化主要集中在上消化道,可見喙喙結痂,口腔和食道有乾酪樣假膜和潰瘍。嗉囊內容物有酸臭味,嗉囊皺褶變粗,黏膜明顯增厚,被覆一層灰白色斑塊狀假膜呈典型“毛巾樣”,易刮落。假膜下可見壞死和潰瘍。少數病禽病變可波及到腺胃,引起胃黏膜腫脹、出血和潰瘍。有的報導在腺胃和肌胃交界處形成一條出血帶,肌胃角質膜下有數量不等的小出血斑。其他器官無明顯變化。據報導雛鴨病死後以氣囊混濁和肺出血為特徵。

治療

本病一旦發生,單純的治療效果往往不佳。在治療的同時應改善飼養管理條件,加強獸醫衛生措施可望收到滿意效果。
治療本病常用1:2000-3000硫酸銅溶液或在飲水中添加0.07%的硫酸銅連服1周,對大群防治有一定效果。有報導,用5×10-4-1×10-3丙酸銅或1×10-4龍膽紫也有一定療效。
制黴菌素按每公斤飼料加入50-lOOmg(預防量減半)連用1-3周,或每隻每次20mg,每天2次連餵7天。有報導認為在投服制黴菌素時,還需適量補給複合維生素B,對鴿念珠菌病有較好防治效果。
鴿群如與鴿毛滴蟲合併感染時,防治毛滴蟲病可選用二甲基硝基眯唑(達美素),以其0.05%溶液作為飲水,連用7天。或用1:1500碘液供鴿飲用,連用20天。
本病沒有特異性的防制辦法。禽場應認真貫徹獸醫綜合防制措施,加強飼養管理,減少應激因素對禽群的干擾,做好防病工作,提高禽群抗病能力。特別應注意的是防止飼料霉變,不用發霉變質飼料。搞好禽舍和飲水的衛生消毒工作,不同日齡禽只不要混養等項工作是防制本病的重要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