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疔
- 部首:病字邊
- 部首筆畫:5
- 部外筆畫:2
如生在眉心的,叫眉心疔;生在眼胞的,叫跟胞疔;生在鼻部的,叫鼻疔;生在迎香穴的叫迎香疔;生在人中的,叫人中疔;生在人中兩旁的,叫虎鬚疔;生在口角的,叫...
疔俞,經外奇穴名。出自《針灸秘方》。位於前臂屈側尺側緣,腕第2橫紋上4寸處取之。左右共2穴。淺層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貴要靜脈屬支;深層有尺動、靜脈和尺...
疔瘡是好發於顏面和手足部的外科疾患。本病開始有粟米樣小膿頭,發病迅速,根深堅硬如釘為特徵。因發病部位和形狀不同,而有“人中疔”、“虎口疔”、“紅絲疔...
癰、疽、疔、癤,是四種發生於體表各有不同病理變化和形狀特徵的外科疾患。癰是感染毒邪,氣血壅塞不通而致的局部化膿性疾病。疽是為毒邪阻滯而致的化膿性疾病...
內疔 病名。指先有全身寒熱、頭痛、體痛而後發癰疽之症者。出《證治準繩·外科》卷二。其證先發全身性寒熱、體痛、頭痛,數日之後,始見胸腹、背脅或於頭面...
足底疔,中醫病名。是指生在足掌中心者,其症狀為,初起如小瘡或小泡,根腳堅硬,四圍腫,或疼痛,或麻木,令人憎寒,頭痛發熱,或嘔吐噁心,煩躁悶亂。相當於西醫病...
疔瘡之一種--本病多發於四肢,因有細紅絲一條,迅速向上走竄,故名“紅絲疔”。紅絲疔即現代醫學所稱"急性淋巴管炎",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本病是由於細菌經...
黑疔是中醫對於黑色素瘤的稱謂,中醫認為惡性黑色素瘤的發生原因也是與機體內外多種致病因素有關。...
三十四疔,病名。按部位、形狀等分疔為三十四種之總稱。出《外科啟玄》卷二。即:一曰心疔,二曰肝疔,三曰脾疔,四曰肺疔,五曰腎疔,六曰麻子疔,七曰石疔...
舌疔症狀為 舌面上長豆形紫庖,堅硬痛劇,甚則出現寒熱等全身症狀。...... 舌疔症狀為 舌面上長豆形紫庖,堅硬痛劇,甚則出現寒熱等全身症狀。中醫病名 舌疔 ...
疔根,經外奇穴名。出自《針灸雜誌》。位於脊背部,在第7胸椎棘突左右各旁開0.5寸;讓患者將一臂舉向側方,使肩胛骨隆起,用一細繩,從肩胛骨下方橫量至近脊處0...
五疔是五種疔之總稱。...... 五疔是五種疔之總稱。歷代外科學家或各有不同內容之五疔者。如《中藏經》所稱之五疔,即白疔、赤疔、黃疔、黑疔、青疔。認...
手足疔瘡病,中醫病名。是指發生於手足部的急性化膿性疾病。由於發病部位、形態及預後不同,而有多種病名分別成為“蛇頭疔”、“沿爪疔”、“蛇眼疔”、“蛇背...
簡介 病名。《外科圖說》卷三:“白疔者,根在肺,起於右鼻。”面疔的一種,治宜審證求因,辨證用藥。 ...
病名。指疔之發於心經者。出《外科啟玄》卷二,多因風邪毒氣蘊積於心之俞募經井之端,或手之小指部位而發者。證見色赤,心煩發熱,睡眠不安,口乾舌燥,疼痛引...
牛疔,病名。出《諸病源候論》卷三十一。該疔之發,皮色不變,但見腫而頭黑,形圓而小,瘡口內無膿,皰起處掐之不破,針挑之有黃水出,其周邊色赤,赤似...
暗疔出處 編輯 《外科備要》:“未發之先,腋下忽然堅腫,散漫無頭,次腫陰囊,睪丸突兀,狀如筋頭,身發寒熱,筋脈拘急,腫處焮痛。”治不宜針刺,可用汗解。...
羊毛疔,又叫羊毛痧,羊毛疔瘤。出處:《證治準繩·外科》卷二。症狀:初起,患者即覺頭痛,全身寒熱,狀似傷寒,心腹絞痛,日夜連痛不休,尤以嘔吐為辨證特徵,凡飲食...
指疔是疔瘡疾患之一。是生在手指上的疔瘡的總稱。以其部位不同,名稱亦異。 均由破傷感染或肺腑火毒郁發所致。各種指疔,一般疼痛較劇,腫勢每可延及手背,若...
癤腫是金葡球菌自毛囊或汗腺侵入所引起的單個毛囊或皮脂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多個疔腫同時或反覆發生者,為疔病。 [診斷] 1、多發生於頭、面、頸、背及臀部。...
疔瘡疾患之一。生在足部的疔瘡的總稱。其部位不同,名稱亦異。如長在腳趾上的,叫「趾疔」;長在腳丫的,叫「足丫疔」;長在腳底湧泉穴處的,叫「湧泉疔」,長...
疔疽,指疔瘡之生於兩側頤頷部及鼻下者,多因過食高粱厚味,煎炒炙博等燥 熱食物或誤食死畜,陳腐棻蔬等,以致熱毒蘊積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