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網路

生產網路指由原材料、輔料和設備供應,生產製造運輸銷售的各環節形成的網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產網路
  • 類型:經濟術語
特徵,套用,

特徵

1.生產網路的地理尺度性
“生產網路”作為產業組織的分析方法,最明顯的優點是具有地理尺度性(geographically scalable)。按地理範圍由大至小可以劃分全球、區域、國際、國內和地方等不同尺度的生產網路。在地方觀察到的經濟現象與國家、區域和全球尺度的現象有直接的關係。全球尺度的的經濟現象也需要在地方、國家和區域的基礎上來分析。
生產網路
2.具有整合不同地域及政體的能力
國家尺度的經濟研究、產業行為的地方性集群、公司戰略等都不能理解世界經濟大尺度的跨國的經濟組織結構。“生產網路/價值鏈”方法在跨國經濟整合的研究中發揮很好的作用。雖然以企業為中心的生產網路的精確特徵會深受所嵌入的具體的社會政治背景影響,但是生產網路不僅僅能通過多種平等和非平等關係的發展來整合企業(及企業部分)使之成為傳統組織邊界模糊的結構,而且能夠通過各種具有巨大隱喻的方式,使地域邊界變得模糊,使政體趨向融合,進而整合國家經濟(或部分國家經濟)使之持續繁榮。生產網路在地域上從地方不斷向全球擴展,在組織上也不斷變得複雜,以便將更大範圍經濟整合在一體。
3.具有內部共同協作及創新能力
生產網路的特徵之一是產生於學習過程中的協作性,它可以在大量複雜的隱性因素形成過程中被展現出來的。這些隱性因素會變成網路之外的個體進入該網路的障礙,卻對發展稀缺技術、增強編碼和緘默知識的形成和傳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網路整體所帶來的競爭優勢要比單個個體功能之和強得多,產生的效用利益可以比作規模和範圍經濟之和。與市場相比,網路不需要將網路聯繫中產生的緘默知識編碼化和推廣,使用正規語言的程度比較低,作為一個協調工具還可以平衡市場的不穩定性。
4.不同產業的生產網路特點不同
某一產業的價值鏈特徵是否表明一個大的更多產業的趨向,還是僅限於所研究的那個特殊產業?不同產業需要不同的資本、技術和人力資源,是否意味著他們都會在全球範圍的經濟整合中發揮獨特貢獻?實際上,不同的產業具有不同的價值鏈和生產網路模式。生產的跨國組織模式是因產業而異的,需要針對產業行業產品的特點探討生產網路的特點。例如汽車服裝電子產品的產業鏈條是不同的,通過個別行業的研究得出一般結論會出現錯誤。比較欣慰的是現在已經有很多重要的研究用不同的方式使用了生產網路或價值鏈方法,因此綜合前人的研究,有助於我們對國際尺度多行業的組織結構有一個更清楚的認識

套用

1.“國家生產網路”——國家創新系統的依託
國家尺度的生產網路,因國土面積不同其範圍也不相同;其發展程度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產業活力及國家內部不同地區之間的生產合作程度;其運行效果決定了國家的創新能力。按照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DC)的解釋,國家創新系統是指政府、企業、大學、科研院所、中介機構、個人等創新主體,為了知識的創造和使用及技術的運用而發生連線關係,連線方式包括聯合研究、私人交換、專利交叉、設備購買等多種渠道,以達到創新技術進步的目的。國家政府的科技發展政策和鼓勵措施,如國家科學技術計畫基金、各種類型的科學園區。在提升國家創新能力的過程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企業仍是創新主體的核心,帶動和連同其它創新主體並利用創新環境,承擔著實現創新的重任。發生於國家內部的企業之間及其同大學、科研機構、中介機構的相互作用,實現了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分配消費,便構成國家生產網路。新產品或服務的提供、組織效率的提高、知識的創造和擴散都是國家生產網路運行追求的目標或有效的表現。因此國家生產網路是國家創新系統的骨架和依託,其構建是提高國家競爭能力和實現創新的必然途徑。
2.“跨國生產網路”——國際交流合作的體現
在實現國家創新的過程中,國家內部的連線是否比國際連線更加有效?Ernst用大國的異質性(heterogeneitys)很好地說明了國際聯繫的重要性。像美國、中國、印度這些面積遼闊區域差異大的國家,異質性在促進創新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例如中國各區域的異質性會導致國內合作連線的失敗。舉例來說,中國廣東因缺乏資深教育研究機構和國有企業為特徵的長期僱傭關係而難於吸引北京的工程師,只好選擇招募東南亞特別是菲律賓的工程師,進而促進了中國廣東與東南亞的交流。再如美國作為移民國家,區域內部具有很強的異質性,而矽谷的興起正與來自不同國家的移民科學家有極大的關係。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受國內競爭及政府鼓勵的影響,國際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越來越頻繁,人員、資金、技術、物質跨國的流動促進了跨國生產網路的發展。大的移民組織、跨國企業家及技術團體為知識的國際擴散和地方能力的創新升級提供了重要機制洲。
3.“區域生產網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途徑
區域內不同國家和地區通過相對優勢的指導,安排生產部門的專業化生產和裝配,形成覆蓋整個區域的生產網路,減少了生產成本,增加了在全球的競爭優勢。構建區域生產網路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優越途徑。轉包契約是跨國生產合作的基礎,已開發國家的轉包契約連線對象一部分受該國家的生產花費決定,但很大程度上受國家之間貿易摩擦影響。北美自由貿易區歐盟南方共同市場東協等區域性組織都為構建區域生產網路解除了制度枷鎖,有效推動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但在經濟整合的方式上,歐盟採用的貿易自由化方式不一定適用於其它地區,因為單純的貿易自由化不能消除市場分割,也不助於創建工業產業化發展的生產舞台。區域生產網路的運行需要各國政策管理的協調,消除人員、金融和服務的流通障礙,這是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前期必經階段。
4.“全球生產網路”——經濟全球化的診釋工具
1990s末期對跨國生產網路及區域生產網路的討論為21世紀初新的全球生產網路研究架構的提出做了鋪墊。Sturgeon認為生產網路的全球尺度應至少跨越兩個國家或貿易組織。事實上,跨國、區域及全球尺度的生產網路的討論往往交織在一起,難於分辨。全球生產網路被定義為以一定正式的規則(契約)、通過網路參與者等級層次的平行整合進程來組織跨國企業各功能環節聯繫的一種全球生產組織治理模式。全球生產網路根據全球範圍內的資源bT賦和發展優越條件進行全球範圍的生產、分配和銷售的安排,往往是根據各地的發展情況變化的,會不斷尋找更好的生產區位。Yeung將全球生產網路看作是組織的集群,並將分布在不同區位的生產形象地說成“生產足跡”(production footprints);根據產業類別和需求不同,在全球性領導廠商主導下,生產足跡在全球的分布也不同。討論全球經濟走向本質上是一個很大且難以掌控的課題;近十年來,全球生產網路在解釋全球經濟整合的形態和軌跡等全球性複雜現象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個十分有效的工具受到普遍歡迎。
5.“地方生產網路”——地方複雜經濟體的分析工具
地方生產網路是一種以成員的地理接近和社會接近為特點的特別類型的網路。在大尺度生產網路的研究基礎上,運用“地方生成網路”去分析複雜的地方經濟體是十分有效的。第一,地方生產網路將地方複雜經濟體劃分成兩塊,一是圍繞產品和服務生產的網路,另一是網路所依賴的地方環境。通過對地方生產網路內部關係及其與周圍環境的關係的探討,助於理清地方經濟內部的複雜關係。第二,地方生產網路一個顯著特點是作為更大生產網路的一部分(全球生產網路的一部分或全球價值鏈上的一個環節),助於將地方生產發展完美地嵌入到全球經濟中去理解圈。第三,創新能力是理解地方生產網路的重要維度之一,既包括技術創新也包括組織創新,涉及到知識(既有編碼知識也有默許知識)的產生、擴散和吸收;地方生產網路對創新能力的探討有助於理解地方創新能力培育過程和可持續發展路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