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數學

理解數學

《理解數學 》是張思明在 2012-2出版的圖書。《理解數學:中學數學建模課程的實踐案例與探索》是國家特級教師張思明及其團隊十八年來開展中學數學建模教學實踐的經驗總結和成果展示,既有理論綜述,又有實證分析和案例解讀,是里程碑式的中學數學教學作品。

基本介紹

  • 書名:理解數學
  • 作者:張思明
  • ISBN:9787533456382
  • 類別:教材
  • 頁數:325
  • 定價:29.80元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2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理解數學:中學數學建模課程的實踐案例與探索》是國家特級教師張思明及其團隊十八年來開展中學數學建模教學實踐的經驗總結和成果展示,既有理論綜述,又有實證分析和案例解讀,是里程碑式的中學數學教學作品。《理解數學:中學數學建模課程的實踐案例與探索》從不同側面,具有開拓意義地展現了中學數學建模課程的特色:
從課程角度,搭建了中學數學建模課程的理論框架。
從文獻學習和歷史回顧角度,證實了數學建模應該而且可以進入我國中學數學課程。
從教學模式角度,給出了中學數學建模核心操作的四個環節,說明中學數學建模的教學是可行的,也是能做好的。
從教學角度,給出了函式建模和統計建模比較詳細的教學設計和實施說明。
從建模的學習角度,分析了數學建模課程對學生學習方式的影響。
從教師專業發展角度,證明數學建模確實可以幫助教師轉變觀念,拓展教法,轉變角色,找到新的發展方向。
從課程資源發展的角度,特別提出了數學建模的課程資源觀。
從評價的角度,提出了在設計評價內容時需要關注的對象。
從建模課程發展的角度,介紹了作者及其團隊已經成功實踐的幾種建模的“延拓”形式。
相信本書能為廣大師生提供更廣闊的課題學習背景、更豐富的問題資源、可操作的教學案例、可吸取的實踐經驗。

作者介紹

張思明,北京大學附屬中學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先後被評為北京市十大傑出青年、北京市青年教師“師德之星”、全國模範教師,榮獲北京市“五四獎章”,柏寧頓中國教育基金會第四屆“孺子牛金球獎”,胡楚南優秀教學成果獎,北京市第一、第二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和數學教育的最高獎“蘇步青數學教育獎”一等獎等。主持了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重點研究課題“中學數學創新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在“導學探索、自主解決”教學模式和中學數學建模的教學研究和實踐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作品目錄

前言
第一章:中學數學建模的相關理論綜述和主題探究
1.1 數學建模走進中學的背景
1.1.1 數學套用的發展
1.1.2 社會對數學教育的要求
1.1.3 基礎數學教育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1.1.4 數學建模的教育特質
1.2 本文涉及的相關名詞的定義
1.2.1 數學建模和數學模型的定義
1.2.2 中學數學建模
1.3 中學數學建模的數學教育思想基礎
1.3.1 弗賴登塔爾對數學教育的一些看法
1.3.2 多元智慧型理論
1.3.3 後現代課程觀及其對中學數學建模課程的影響
1.4 數學建模教與學的發展歷程
1.4.1 數學建模課程在大學的開設情況
1.4.2 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的開展情況
1.4.3 數學建模及其相關課程在國外中學的發展情況
1.4.4 數學建模在國內中學的發展情況
1.5 目前中學數學建模教學存在的問題

  
第二章 中學數學建模課程的實踐模式與實施紀實
2.1 北京市幾所中學開展數學建模的模式及特色
2.1.1 北大附中模式一一課內延伸,內外結合
2.1.2首都師範大學附中模式一一課外活動中的數學建模
2.1.3 北京市第十五中學的教學模式
2.2 “雙課堂”數學建模的探索與實踐
2.2.1 “雙課堂”數學建模產生的背景及特點
2.2.2 高中數學建模“雙課堂”課程的定位、內容和總框圖
2.2.3 “運用函式知識建模”的單元教學設計
2.2.4 “運用統計知識建模”的單元教學設計和案例
2.2.5 數學建模“雙課堂”中的評價設計
2.2.6 數學建模“雙課堂”第一階段的實施過程和效果分析
2.3 實驗校的成果和經驗集錦
2.3.1 數學建模使我們的學生學會學習和創新(北大附中馮海君)
2.3.2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一一網路雙課堂“數學建模”活動中師生的成長(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學校辛華)
2.3.3 新課程新理念下的思考(北京市第十九中學高磊)第三章 中學數學建模實踐的反思和理論建構
3.1 如何發揮好教師在建模過程中的指導作用
3.1.1 如何幫助學生做好數學建模的選題
3.1.2 如何幫助學生撰寫好數學建模小論文
3.1.3 教師在學生做課題過程中的指導理念
3.2 如何控制好中學數學建模教與學的難度
3.2.1 中學數學建模素材涉及的知識維度
3.2.2 完成數學建模教與學的過程所需操作環節的維度
3.2.3 數學建模過程中學生認知參與的維度
3.3 數學建模中教與學的作用點分析
3.3.1 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3.3.2 中學數學建模中教師的角色改變
3.3.3 數學建模中的評價方式
3.4 數學建模對學生和教師發展的影響
3.4.1 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發展
3.4.2 學生的創新精神得以展現
3.4.3 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以發展
3.4.4 提高了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3.4.5 數學建模的教與學幫助教師建立了新的學習資源觀
3.4.6 開拓了教師、教研室、學校發展的新途徑和視野
3.5 中學數學建模課程理論的初步建構
3.5.1 中學數學建模課程的整體理論思考
3.5.2 中學數學建模課程的核心理念
3.5.3 對課程內容及目標的思考和定位
3.5.4 對教學的思考和定位
3.5.5 對學生學習的思考和定位
3.5.6 對評價的思考和定位
3.6 數學建模實踐中的問題和反思
3.6.1 數學建模如何更好地融人常規課程
3.6.2 有待突破的評價
3.6.3 如何在更大範圍內有效地開展數學建模
3.6.4 數學建模的資源開發和利用
3.6.5 數學建模的教學設計和學法指導的經驗提升與理論探索
3.6.6 數學建模教學的策略提升第四章 中學數學建模教學的發展
4.1 中學數學建模教學形式的變化和發展
4.1.1 數學探究性課題學習
4.1.2 學生自主的“微科研”活動
4.1.3 數學主題閱讀
4.1.4 數學實驗
4.2 將數學建模的基本思想融人常規教學
4.3 在數學建模的活動中整合德育教育結語參考文獻附錄
附錄1:課內外結合“綜合與實踐”案例——測量樓高
附錄2:課外“綜合與實踐”案例——一組與腳踏車相關的問題
附錄3:對高中數學教師開展數學建模教學情況的調查問卷
附錄4:雙課堂數學建模項目實踐中學生的部分建模論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