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
2010年 舉辦首屆理想國年度文化沙龍
2011年 舉辦第二屆理想國年度文化沙龍
2011年9月,第二屆沙龍以“打開”作為主題,於中秋之際在北京前旬判糊門23號院的天安時間舉辦,匯聚
葛兆光、
楊奎松、
白岩松、
張信剛、
楊照、
劉瑜、
許知遠、
熊培雲、
杭間、
馬世芳、
周雲蓬、
史航、
葛亮、朱濤、
朱贏椿等30餘位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最活躍文化人,活動以論壇、沙龍、講座、露天演出等多種形式穿插進行,持續三天,為青年人呈現一場文化節日。
第二屆理想國年度文化沙龍“打開”2015年 推出看理想
2015年,為拓展出版的邊界——以視頻、音頻、新媒體,乃至於物質製作的方式,推動人文素養與生活美學的養成,“理想國”邀請
梁文道出任總策劃人,邀請
陳丹青等擔任主講人,邀請
張亞東擔任音樂總監,推出“
看理想”品牌。
看理想看理想與
優酷、騰訊、
豆瓣等平台展開合作,陸續推出多檔視頻、音頻節目,內容涉及文化、藝術、音樂等諸多方面。視頻如梁文道的讀書節目《
一千零一夜》,陳丹青的藝術節目《局部》,竇文濤主持的話題類聊天節目《
圓桌派》,均有極高點擊評論量,《一千零一夜》與《局部》豆瓣評分達9分以上。音頻辨乃雄節目如梁文道《八分》,
葛兆光《從中國出發的全球史》,《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許子東20世紀中國小說》,《楊照史記百講》,
焦元溥《一聽就懂才享雄牛的古典音樂史》等,在文化的輻射力上,也都是同類節目的標高。
看理想在推出不同風格的視頻、音頻內容同時,也陸續出品不同類型的實體物,包括與
怡園酒莊合作推出了葡萄酒“
年華”。
2018年,看理想App上線,拓展文化與網際網路架接的多重可能。梁文道對看理想App的內容價值定位是:「知識的劇場」。
2017年 推出理想國LIVE
理想國LIVE,是理想拘白良國與
騰訊新聞聯合出品的文化直播節目。
節目形式以“影像紀錄片”為主,通過理想國各個領域創作者的視角,介入當今世界文化、藝術、生活的方方面面,旨在向公眾展現影像和直播的另一種可能。
2018年 舉辦室內生活節
2018年3月9日到4月1日,理想國與看理想聯合北京CHAO酒店,以“Open Day”為主題、以“室內不只是個生活的處所,它更是觀照世界的角度”為切入點,共同策劃舉辦“室內生活節”。
室內生活節由
梁文道、
李健、
賈樟柯、
馬可·穆勒聯合發起,邀請60餘位著名文藝人、民藝人、生活創意達人,舉辦40多場文藝活動及生活工作坊,結合文化活動、演出、放映,咖啡館及概念商店等形式,探索一種融生活與人文、藝術於一體的新概念藝文活動。
2018年 創辦寶珀理想國文學獎
2018年,理想國聯合瑞士腕錶品牌“寶珀”,發起“
寶珀理想國文學獎”,旨在發掘和鼓勵華語文學領域45周歲以下的優秀青年作家。榮膺首獎的青年作家可獲得人民幣30萬元的鼓勵支持。
每屆設新的主題、組建新的評審團,是該年度文學獎的最大特色。主題,既是不同代際作家的話題紐帶,也是在新一代青年作家中提煉共通性和時代性的方式。繼首屆“不悔少作”,第二屆“重構世界圖景的寫作激情”之後,2020年寶珀理想國文學獎確立年度主題是“成為同時代人”。
2018年,90後女作家王占黑憑藉《空響炮》獲得首屆首獎2020年 推出實體空間及線上播客
2020年,理想國在成立十周年之際,推出第三個品牌:Naïve理想國空間。“Naïve”寓意天真、好奇、對習慣的拒斥、對另一種可能的踐行。該空朽棕間既是理想國生活美學觀念的落地,也將實現看理想的線下體驗;它將通過對書籍內容的延伸、圍繞書籍策劃展覽等形式,引導讀者深入閱讀的世界;也將嘗試立體出版的多種可能性。
秉持“感受另一種可能”的理念,首個Naïve理想國空間將於2020年初夏在北京國貿郎園開只承蘭熱幕。
同名泛文化類播客節目《Naïve咖啡館》則在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先行上線,嘗試以線上聲音聚會的形式,超越時空的限制,擴大咖啡館的外延。該節目期待激發年輕人傾訴感受,展開文化討論,探討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理想國作者群
華語作家
非華語作家
品牌及創始人榮譽
2011年,理想國獲頒《
新周刊》新銳榜“年度品牌”。
2011年,理想國獲
搜狐讀書和
百道網首屆“出版品估謎跨牌創新機構獎”。
2012年,理想國獲《
出版廣角》頒“年度新銳編輯團隊”。
2015年,理想國獲
經濟觀察報年度盛典年度致敬品牌
2009年,劉瑞琳被新聞出版總署評為“百名有突出貢獻的新聞出版專業技術人員”。
2010年,劉瑞琳被新聞出版總署評為“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
2010年,劉瑞琳被中國書業年度評選評為首屆“出版創新人物”。
2012年,劉瑞琳獲
河北衛視和
中國圖書商報社主辦“2012讀書盛典”推介評獎的“年度影響力書業人物”
2014年,劉瑞琳被
深圳讀書月評為“年度致敬出版人”。
品牌文化
理想國是近年中國最具影響力和前瞻性的文化品牌之一。它一直保持著對一個理想社會的期待,並用開放的眼睛,看待世界的豐富性與複雜性,想像另一種可能的存在。
代表出版物
柴靜《看見》
出版於2012年12月。本書是
柴靜講述央視十年歷程的自傳性作品,既是作者個人的成長告白書,某種程度上亦可視作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
柴靜《看見》“理想國譯叢”(Mirror Series),被稱為M系列,由
梁文道、
劉瑜、
熊培雲和
許知遠擔任主編——保持開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真誠地探索世界的豐富性與複雜性。
理想國譯叢系列木心作品集
出版
木心作品18種,包括小說、散文、詩集、講稿和畫集。但仍有大量遺稿、片段和俳句待整理出版。
木心作品集陳丹青作品系列
講談社歷史系列
2014年,出版“
講談社·中國的歷史”叢書中文版(十卷),是日本講談社百周年獻禮作品。
2019年,推出講談社策劃十年的“興亡的世界史”叢書,中文版首輯九卷。
2018年 舉辦室內生活節
2018年3月9日到4月1日,理想國與看理想聯合北京CHAO酒店,以“Open Day”為主題、以“室內不只是個生活的處所,它更是觀照世界的角度”為切入點,共同策劃舉辦“室內生活節”。
室內生活節由
梁文道、
李健、
賈樟柯、
馬可·穆勒聯合發起,邀請60餘位著名文藝人、民藝人、生活創意達人,舉辦40多場文藝活動及生活工作坊,結合文化活動、演出、放映,咖啡館及概念商店等形式,探索一種融生活與人文、藝術於一體的新概念藝文活動。
2018年 創辦寶珀理想國文學獎
2018年,理想國聯合瑞士腕錶品牌“寶珀”,發起“
寶珀理想國文學獎”,旨在發掘和鼓勵華語文學領域45周歲以下的優秀青年作家。榮膺首獎的青年作家可獲得人民幣30萬元的鼓勵支持。
每屆設新的主題、組建新的評審團,是該年度文學獎的最大特色。主題,既是不同代際作家的話題紐帶,也是在新一代青年作家中提煉共通性和時代性的方式。繼首屆“不悔少作”,第二屆“重構世界圖景的寫作激情”之後,2020年寶珀理想國文學獎確立年度主題是“成為同時代人”。
2018年,90後女作家王占黑憑藉《空響炮》獲得首屆首獎2020年 推出實體空間及線上播客
2020年,理想國在成立十周年之際,推出第三個品牌:Naïve理想國空間。“Naïve”寓意天真、好奇、對習慣的拒斥、對另一種可能的踐行。該空間既是理想國生活美學觀念的落地,也將實現看理想的線下體驗;它將通過對書籍內容的延伸、圍繞書籍策劃展覽等形式,引導讀者深入閱讀的世界;也將嘗試立體出版的多種可能性。
秉持“感受另一種可能”的理念,首個Naïve理想國空間將於2020年初夏在北京國貿郎園開幕。
同名泛文化類播客節目《Naïve咖啡館》則在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先行上線,嘗試以線上聲音聚會的形式,超越時空的限制,擴大咖啡館的外延。該節目期待激發年輕人傾訴感受,展開文化討論,探討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理想國作者群
華語作家
非華語作家
品牌及創始人榮譽
2011年,理想國獲頒《
新周刊》新銳榜“年度品牌”。
2011年,理想國獲
搜狐讀書和
百道網首屆“出版品牌創新機構獎”。
2012年,理想國獲《
出版廣角》頒“年度新銳編輯團隊”。
2015年,理想國獲
經濟觀察報年度盛典年度致敬品牌
2009年,劉瑞琳被新聞出版總署評為“百名有突出貢獻的新聞出版專業技術人員”。
2010年,劉瑞琳被新聞出版總署評為“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
2010年,劉瑞琳被中國書業年度評選評為首屆“出版創新人物”。
2012年,劉瑞琳獲
河北衛視和
中國圖書商報社主辦“2012讀書盛典”推介評獎的“年度影響力書業人物”
2014年,劉瑞琳被
深圳讀書月評為“年度致敬出版人”。
品牌文化
理想國是近年中國最具影響力和前瞻性的文化品牌之一。它一直保持著對一個理想社會的期待,並用開放的眼睛,看待世界的豐富性與複雜性,想像另一種可能的存在。
代表出版物
柴靜《看見》
出版於2012年12月。本書是
柴靜講述央視十年歷程的自傳性作品,既是作者個人的成長告白書,某種程度上亦可視作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
柴靜《看見》“理想國譯叢”(Mirror Series),被稱為M系列,由
梁文道、
劉瑜、
熊培雲和
許知遠擔任主編——保持開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真誠地探索世界的豐富性與複雜性。
理想國譯叢系列木心作品集
出版
木心作品18種,包括小說、散文、詩集、講稿和畫集。但仍有大量遺稿、片段和俳句待整理出版。
木心作品集陳丹青作品系列
講談社歷史系列
2014年,出版“
講談社·中國的歷史”叢書中文版(十卷),是日本講談社百周年獻禮作品。
2019年,推出講談社策劃十年的“興亡的世界史”叢書,中文版首輯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