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瀕危野生動物

珍稀瀕危野生動物

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即是指生存於自然狀態下、非人工馴養的、數量極其稀少和珍貴的、瀕臨滅絕或具有滅絕危險的野生動物物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由於物種自身的原因,不受或受到人類活動自然災害或其它因素的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珍稀瀕危野生動物
  • 定義:自然狀態下近滅絕動物
  • 現狀:自然保護區
  • 不良後果:物種消失
定義,現狀,滅絕物種,保護措施,自然保護區,成立保護組織,健全相關法規,保護動態,

定義

野生動物,是指生存於自然狀態下、非人工馴養的動物。珍稀動物,是指數量極其稀少、奇缺和珍貴的動物物種,一般是野生動物;瀕危動物,是指所有由於物種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類活動自然災害的影響,瀕臨滅亡的野生動物物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因為瀕危,所以更加珍稀;因為珍稀,更需要人類關注和保護
從野生動物管理學角度講,瀕危動物是指《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所列動物,以及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
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具有絕對性和相對性。絕對性是指瀕危動物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野生種群數量較少,存在滅絕的危險;相對性是指某些瀕危動物野生種群的絕對數量並不太少,但相對於同一類別的其他動物物種來說卻很少;或者某些瀕危動物雖然在局部地區的野生種群數量很多,但在整個分布區內的野生種群數量卻很少。

現狀

中國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分布大國。據不完全統計,僅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的原產於中國的瀕危動物有120多種(指原產地在中國的物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有257種,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鳥類、兩棲爬行類和魚類有400種,列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還有成百上千種。
滇金絲猴滇金絲猴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進口了不少動物,如灣鱷、暹羅鱷、食蟹猴、黑猩猩、非洲象等。這些外來的瀕危動物,也受到國家的重點保護。由於我國人口眾多,活動範圍廣,使許多珍貴的野生動物被迫退縮殘存在邊遠的山區、森林、草原、沼澤、荒漠等地區,分布區極其狹窄。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中國的瀕危動物種類還會增加。
在中國,想要在野外看到這些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大多數原有的分布區已很準見到它們的蹤跡了,只能在個別原分市區或是在自然保護區內才能見到。目前自然保護區已是這些瀕危動物的最後存留地,同時也是中國瀕危動物的良好庇護所,瀕危動物的野外數量瀕危動物的種群數量稀少,而且繼續呈下降趨勢。不同種類的瀕危動物的臨危程度不同,因而種群數量有異。大型動物種群個體數少,瀕危程度高,數量減少較快;小型動物種群個體數較多,瀕危程度尚低,野外數量減少稍慢。動物分布區域或活動區域窄的,數量下降較快,分布區域或活動區域寬的,數量下低較慢。
雲豹雲豹
瀕危動物的保護:野生動物在受到人類經濟活動干擾以前,都是以它們各自特有的生存方式來適應自然界的,由於自然災害和人類經濟活動諸多影響,使得許多野生動物變為瀕危動物,如何保護它們和它們賴以生存的棲息環境是拯救瀕危動物的關鍵。根據中國瀕危動物的現狀,保護瀕危動物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麋鹿麋鹿
l、保護野生的動物種群保護瀕危動物首先是保護它們的野外種群和個體,使它們能夠在各自的分布區內滿足生存的基本要求(包括食物、水、隱蔽物、棲息環境,繁殖條件等);不得驚憂和捕殺野生瀕危動物,未經許可不能私自捕捉和飼養野生瀕危動物。保護野外的動物種群是保護瀕危動物的關鍵,它直接關係到瀕危動物能否生存和延續它們的種群。
丹頂鶴丹頂鶴
2、棲息地的保護保護瀕危動物的生存環境、取食區域、繁殖條件、求偶或遷徙通道,是恢復瀕危動物種群的重點工作。通過實踐探索建立自然保護區。尋求保護瀕危動物的最有效途徑。目前,中國已經建立了保護對象為野生動物的自然保護區100多處。這些保護區的建立,對保護瀕危動物種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建立救護和繁殖種群對很難在自然狀態條件下繁衍或是種類數量已經達不到自然擴大種群的瀕危動物,應特別批准救護繁殖單位採取人工繁殖措施和飼養的自然繁殖,為瀕危動物擴大種群創造條件。
4 、減少和消除不利因素人口的增長,糧食產地的開墾,城市的擴大,湖泊、濕地的開發.森林的減少,河流的污染,這些人為因素和經濟活動卻無時不在干擾野生動物的繁衍生息。應當採取必要和有效的措施,限制,減少和延緩這些不利因素對野生動物,特別是對瀕危動物構成的威脅,使這些瀕危動物能在昕採取措施的保護與扶助下,儘可能使瀕危動物按照自然規律去演替和發展它們的種群。
孔雀雉孔雀雉
5,加強管理,嚴懲偷獵,應當嚴格執行國家頒布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各項保護野生動物法規,採取有力措施制止偷獵行為,堅決查處和打擊各種偷獵、走私和販運國家保護動物的犯罪分子,實行對瀕危動物的重點保護。保護瀕危動物不單純是一般地保留該動物物種,更重要的是如何保護瀕危動物的生存和繁衍,它關係到野生動物這一可再生資源的財富持續利用、對正常生態系統的維持以及各種遭傳物質的長久保存,造福當今人類和我們的子孫後代。

滅絕物種

由於環境的惡化,人類的亂捕濫獵,各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生存正在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威脅。現在每天都有100多種生物從地球上消失。我國也已經有10多種哺乳類動物滅絕,還有20多種珍稀動物面臨滅絕。而它們的滅絕會導致許多可被用於製造新藥的分子歸於消失,還會導致許多有助於農作物戰勝惡劣氣候的基因歸於消失,甚至引起新的瘟疫,由此所造成的損失是我們永遠也無法挽回的。
中華秋沙鴨中華秋沙鴨
中國白臀葉猴於1882年滅亡;雲南閉殼龜於1906年滅絕;新疆虎於1916年滅絕;中國犀牛於1922年滅絕;亞洲獵豹於1948年滅絕;普氏野馬於20世紀60年代滅絕;高鼻羚羊於20世紀60年代滅絕;台灣雲豹於1972年滅絕;滇池蠑螈於1979年滅絕;直隸獼猴於20世紀80年代滅絕;白頭鸛滅絕年代不詳;中國豚鹿20於世紀70年代滅絕;小齒靈貓於20世紀80年代滅絕;鐮翅雞於2000年宣布滅絕;冠麻鴨於20世紀中葉滅絕;白暨豚於2006年宣布滅絕。
世界近代已滅絕的物種
據世界《紅皮書》統計,20世紀有110個種和亞種的哺乳動物以及139種和亞種的鳥類在地球上消失了。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種鳥、400多種獸、209種兩棲爬行動物和20000多種高等植物瀕於滅絕
渡渡鳥於1681年滅絕;白令海峽的史德拉海牛於1768年滅絕;恐鳥於1800年以後滅絕;白足澳洲林鼠於十九世紀初滅絕;西非獅於1865年滅絕;阿特拉斯棕熊於1870年滅絕;南極狼於1875年滅亡;擬斑馬於1878年絕跡;美國緬因洲海鼬於1880年滅亡;牙買加倉鼠於1880年滅絕;澳洲小兔猼於1890年滅絕;昆士蘭毛鼻袋熊於1900年滅絕;聖誕島虎頭鼠於1900年滅絕;澳米氏彈鼠於1901年滅絕;南加利福尼亞貓狐於1903年滅絕;紋兔袋鼠(澳洲大陸)於1906年滅絕;西袋狸於1910年滅絕;東袋狸於1940年滅絕;北美白狼於1911年滅絕;基奈山狼於1915年滅絕;佛羅里達黑狼於1917年滅絕;馬里恩象龜於1918年滅絕;堪查加棕熊於1920年滅絕;新墨西哥狼於1920年滅絕;澳豚足袋狸於1926年滅絕;澳花袋鼠於1927年滅絕;澳巨兔袋狸於1930年滅絕;北美旅鴿於1930年滅絕(數十億隻不到一個世紀時間絕種);新南威爾斯白袋鼠於1930年滅絕;澳洲塔斯馬尼亞狼於1933年滅絕;澳洲袋狼於1934年滅絕;塔斯曼尼亞虎於1936年滅絕;巴厘虎於1937年滅絕;巴基斯坦沙貓於1940年滅絕;大海雀於1944年滅絕;喀斯喀特棕狼於1950年滅絕;墨西哥灰熊於1964年滅絕;德克薩斯紅狼於1970年滅絕;西亞虎於1980年滅絕;爪哇虎於1980年滅絕;加拿大黑足雪貂於90年代滅絕;亞歐水貂於20世紀末滅絕。
中華鱘中華鱘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正在進行
近百年來,在人類干預下的物種滅絕比自然速度快了1000倍。
朱䴉朱䴉
全世界每天有75個物種滅絕,每小時有3個物種滅絕。
很多物種還沒來得及被科學家描述和命名就已經從地球上消失了。
英國生態學和水文學研究中心的傑里米·托馬斯領導的一支科研團隊在最近出版的《科學》雜誌上發表的英國野生動物調查報告稱,在過去40年中,英國本土的鳥類種類減少了54%,本土的野生植物種類減少了28%,而本土蝴蝶的種類更是驚人地減少了71%。一直被認為種類和數量眾多,有很強恢復能力的昆蟲也開始面臨滅絕的命運。
科學家們據此推斷,地球正面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中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蔣志剛博士也認為,從自然保護生物學的角度來說,自工業革命開始,地球就已經進入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時期。
大鯢大鯢
把調查到的英國蝴蝶情況推及英國其他昆蟲,及整個地球上的無脊椎動物,那我們顯然正在遭遇一場嚴重的生物多樣性危機。
物種是指個體間能相互交配而產生可育後代的自然群體。已經滅絕的物種是指在過去的50年裡在野外沒有被肯定地發現的物種。“大滅絕不單是一個物種滅絕,而是很多物種在相對比較短的地質歷史時期,即幾十萬年,或者是幾百萬年里滅絕了。”蔣志剛博士說。
英國科學家對過去40年英國鳥類、植物和蝴蝶的調查資料進行分析,發現了以上這種昆蟲種群數量大規模減少的現象。而且令人警醒的是,這種大規模種群數量減少的現象發生在所有主要的生態系統中,遍及英國各個地區,而不是集中在幾個生態嚴重惡化地區。托馬斯說:“昆蟲物種量占全球物種量的50%以上,因此它們的大規模滅絕對地球生物多樣性來說是個噩耗。”
白頭葉猴白頭葉猴
自工業革命以來,地球上已有冰島大海雀、北美旅鴿、南非斑驢、印尼巴厘虎、澳洲袋狼、直隸獼猴、高鼻羚羊、普氏野馬、台灣雲豹等物種不復存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布的《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表明,目前,世界上還有1/4的哺乳動物、1200多種鳥類以及3萬多種植物面臨滅絕的危險。
自從6億年前多細胞生物在地球上誕生以來,物種大滅絕現象已經發生過5次。
地球第一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距今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大約有85%的物種滅絕。
在距今約3.65億年前的泥盆紀後期,發生了第二次物種大滅絕,海洋生物遭到重創。而發生在距今約2.5億年前二疊紀末期的第三次物種大滅絕,是地球史上最大最嚴重的一次,估計地球上有96%的物種滅絕,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滅絕。
東方白鸛東方白鸛
第四次發生在1.85億年前,80%的爬行動物滅絕了。第五次發生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也是為大家所熟知的一次,統治地球達1.6億年的恐龍滅絕了。
蔣志剛博士解釋說,前五次物種大滅絕事件,主要是由於地質災難和氣候變化造成的。例如,第一次物種大滅絕是由全球氣候變冷造成的,發生在白堊紀末期的那次則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全球生態系統的崩潰。
現在進行之中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人類成為罪魁禍首。專家認為,人類是否會列入其中也很難說。
白頸長尾雉白頸長尾雉
蔣志剛博士也不否認,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物種滅絕本是自然規律,比如大熊貓種群目前就處於一種衰退的狀態。但是自從人類出現以後,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地球人口不斷地增加,需要的生活資料越來越多,人類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大,對自然的干擾越來越多。如此這般,大批的森林、草原、河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公路、農田、水庫……生物的自然棲息地被人類活動的痕跡割裂得支離破碎。“每一條道路對於動物來說都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屏障,就連分布在道路兩邊的蝴蝶種群都產生了隔離,不再像以前那樣飛來飛去進行基因交流。”蔣志剛博士痛心地說:“更不用說藏羚羊、獅子、老虎等這樣的大型動物了。”
東北虎東北虎
有科學家估計,如果沒有人類的干擾,在過去的2億年中,平均大約每100年有90種脊椎動物滅絕,平均每27年有一個高等植物滅絕。但是因為人類的干擾,使鳥類和哺乳類動物滅絕的速度提高了100倍到1000倍。
美國杜克大學著名生物學家斯圖亞特·皮姆認為,如果物種以這樣的速度減少下去,到2050年,目前的四分之一到一半的物種將會滅絕或瀕臨滅絕。
現有的物種在不斷走向衰亡,新的物種卻很難產生。
根據化石記錄,每次物種大滅絕之後,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全新的高級類群。恐龍滅絕之後哺乳動物迅速繁衍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但蔣志剛博士認為,生物總是在不斷地進化之中,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生物都是經過漫長年代進化而來的。所以,新物種的產生需要很長時間和大量空間,但是現在到處都在人的管理下,自然環境越來越差,生物失去了自然進化的環境和條件,物種在不斷地自然死亡,卻很難有新的物種產生。
就像虎一樣,如果給它足夠的生存空間,讓它自由地捕獵,它可能還會進化,產生一種類似虎的新物種,但是現在活動的空間有限,它要生存下來都很難了,就不用說進化了。
地球表層,是由動物植物微生物等所有有生命的物種和它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組成的一個巨大的生物圈,人類也是其中一員。大量生物在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中消失,卻很難像前五次那樣產生新的物種,地球生態系統遠比我們想像的脆弱,當它損害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導致我們賴以生存的體系崩潰。
如果人類由於自身的行為而造成滅頂之災最終時刻的來臨,人類會成為倖存者嗎?
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後,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以及因撞擊而形成的岩石碎片和塵埃直上雲霄,覆蓋了整個地球,同時也導致火山大量噴發,地球的溫度在短期內大幅升高。
梅花鹿梅花鹿
撞擊後數年,平流層中的二氧化硫附著在塵埃上,形成硫酸的液滴,並覆蓋整個地球,遮擋了陽光,地表植物光合作用的能力大幅減弱,氣溫大幅下降,恐龍不能適應嚴酷的氣候,開始紛紛死亡。
鹽分的大量蒸發也許破壞了保護地球的臭氧層,地表的火山爆發導致植物枯萎,天空上的硫酸液滴形成的酸雨,以及殘酷的嚴冬使得更加大量的恐龍死亡。
嚴冬終於結束了,陽光又可以普照在地球之上,但是大氣層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導致了強烈的溫室效應,地球的溫度又開始急劇升高,曾經稱霸地球達1.6億年之久的恐龍終於滅絕。
背景資料
中國虎甲(攔路虎)中國虎甲(攔路虎)
國家環境保護局的統計資料顯示,中國在20世紀就有6種大型獸類相繼滅絕:普氏野馬(1947年野生滅絕),高鼻羚羊(1920年滅絕),新疆虎(1916年滅絕),中國大獨角犀(1920年滅絕),中國小獨角犀(1922年滅絕),中國蘇門犀(1916年滅絕)。
中國被子植物有珍稀瀕危種1000種,極危種28種,已滅絕或可能滅絕的有7種;裸子植物瀕危種受威脅的有63種,極危種14種,滅絕1種;脊椎動物受威脅的有433種,滅絕或可能滅絕的有10種。

保護措施

自然保護區

成立保護組織

健全相關法規

保護動態

我國野生動物“七大拯救工程”
巨蜥巨蜥
拯救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是當今國際上十分關注的問題,也是我國野生動物保護事業中一項緊迫任務。近年來,我國在保護拯救瀕危動物方面取得很大進展,建立了14處瀕危動物拯救中心和國家保護工程,積極拯救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物種。其中七大瀕危野生動物保護工程是:大熊貓保護工程、朱䴉拯救工程、揚子鱷保護和發展工程、海南坡鹿拯救工程、野馬拯救工程、麋鹿拯救工程、高鼻羚羊拯救工程。
中國為2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建立人工種群
新華網北京2005年10月1日電:國家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至2005年10月01日,中國已為2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上千種野生植物建立了穩定的人工種群,並成功地解決了可持續繁育問題。
玳瑁玳瑁
國家林業局2001年啟動實施了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目前已建立野生動物拯救繁育基地250多處,野生植物種質資源保育或基因保存中心400多處。
相當部分瀕危物種的種群數量顯著增長。朱䴉從1981的7,發展到約750外種群和人工種群分別達到370多隻;華南虎人工種群數量發展到68隻,東北虎超過1300隻;揚子鱷從200多條發展到10000餘條。
此外,300多種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和130多種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的主要棲息地已納入自然保護區得到保護。
野化放歸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例如,成功地開展了揚子鱷放歸自然試驗,放歸個體在野外存活;野馬和麋鹿重歸故里和放歸自然取得突破,在野外成功繁殖後代並已初步建立起較為穩定的野生種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