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滅絕進程,滅絕速度,滅絕原因,自然原因,人是禍首,滅絕預計,驚人速度,高山生物,鳥類物種,蝴蝶昆蟲,歐洲地區,氣候因素,其他資料,滅絕物種,獸類,鳥類,中國物種,瀕臨滅絕,世界範圍,中國範圍,補救措施,國家保護,一級動物,二級動物,
定義 物種不復存在的想法由於與神學相悖,致使許多人難以接受。但早在十八世紀末以前,博物學家們開始一致同意,在地球歷史上,物種滅絕曾經多次出現。滅絕的走獸,特別是那些一度在地球上四處遊蕩的恐龍和其它龐大的野獸。它們遺留的化石使人們目瞪口呆。達爾文在南美洲發掘出幾個“滅絕怪物”的化石。他在《物種起源》寫道:“我想恐怕再也沒有人比我對物種滅絕更加驚奇了。”
滅絕進程 部分科學家認為,物種滅絕一直是生命進程中的一部分。
芝加哥大學 古生物學家大衛·勞普David M. Raup估計。以往存活物種的百分之九十九現在已經滅絕。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勞普和同事傑克·塞普科普斯基(Jack Sepkoski)詳細深入地研究
化石記錄 後,公布了對物種滅絕“背景”比率的研究結果,即有機體在地球生命史中滅絕的正常比例。化石記錄表明,物種至少經歷了五次大消亡或者大滅絕;從地質學角度來看,在極短的時間內。滅絕的比例急劇地上升。根據勞普的研究,規模最大的物種滅絕發生在大約 2.25~2.45億年似前,消亡的物種竟占存活物種的百分之九十六之多。所有物種的四分之三,包括最後一代恐龍,在0.65億年前的大滅絕中消失。對於這些大滅絕、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理論。有些科學家認為,起因是當
大陸板塊 從熱帶向
極地 漂移時,全球氣候發生的變化。還有一些科學家宣稱。大規模的小行星群或者彗星群與地球相撞,產生世界範圍的塵雲,遮住了陽光。致使氣溫下降,導致了物種大滅絕。地質學家和古鳥類學家仍然在為這些和其它一些理論找證據。物種滅絕和物種進化關係密切。達爾文發現,關於物種和
生命形式 更替階段之間的關係,滅絕物種的化石是絕妙的解釋。達爾文還意識到,新物種的產生與現存物種的消亡密切相關。關於物種滅絕以及它在物種形式(新物種的形成)中的作用,
進化論 生物學家不斷提供全新的思想。富有影響的思想之一來自
哈佛大學 的史蒂芬·傑伊·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和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的奈爾斯·埃爾德雷德(Niles Eldredge)。他們的斷續性
平衡理論 認為,物種進化過程中,每隔一段較長時期的穩定,就會有短期的急劇變化;其時某些物種滅絕,某些新物種出現。也就是說,在大約幾百萬年的時間裡,一定數量的物種滅絕後,劇變就會發生,物種滅絕為新物種提供足夠的進化空間。
骨骼標本 地球正處於另一次物種大消亡中,小行星絕不是此次滅絕的原因。當代的大滅絕是非常完善的物種——
智人 (
現代人 的學名)活動的結果。由於生境破壞、
環境污染 、現代工業的惡果、迅速的人口增長,致使每天都有幾十種動植物滅絕。也許在隨之而來的幾百萬年內,物種大滅絕為新物種的發展提供了餘地。但是,一個物種消逝後將決不再現。
滅絕速度 英國生態學和水文學研究中心的傑里米·托馬斯領導的一支科研團隊在最近出版的《科學》雜誌上發表的英國野生動物調查報告稱,在過去40年中,英國本土的鳥類種類減少了54%,本土的野生植物種類減少了28%,而本土蝴蝶的種類更是驚人地減少了71%。一直被認為種類和數量眾多,有很強恢復能力的昆蟲也開始面臨滅絕的命運。
據統計,全世界每天有75個物種滅絕,每小時有3個物種滅絕。
把調查到的英國蝴蝶情況推及英國其他昆蟲,及整個地球上的無脊椎動物,那我們顯然正在遭遇一場嚴重的生物多樣性危機。
物種是指個體間能相互交配而產生可育後代的自然群體。已經滅絕的物種是指在過去的50年裡在野外沒有被肯定地發現的物種。“大滅絕不單是一個物種滅絕,而是很多物種在相對比較短的
地質歷史時期 ,即幾十萬年,或者是幾百萬年里滅絕了。”蔣志剛博士說。托馬斯說:“昆蟲物種量占全球物種量的50%以上,因此它們的大規模滅絕對地球生物多樣性來說是個噩耗。” 自工業革命以來,地球上已有
冰島 大海雀、北美旅鴿、
南非 斑驢、印尼巴厘虎、澳洲袋狼、直隸獼猴、高鼻羚羊、普氏野馬等物種不復存在。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發布的《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表明,2009年,世界上還有1/4的哺乳動物、1200多種鳥類以及3萬多種植物面臨滅絕的危險。
滅絕原因 自然原因 自從6億年前多細胞生物在地球上誕生以來,物種大滅絕現象已經發生過5次。
地球
第一次物種大滅絕 發生在距今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大約有85%的物種滅絕。
在距今約3.65億年前的泥盆紀後期,發生了第二次物種大滅絕,海洋生物遭到重創。
而發生在距今約2.5億年前二疊紀末期的第三次物種大滅絕,是地球史上最大最嚴重的一次,估計地球上有96%的物種滅絕,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滅絕。三疊紀(Triassic period)始於距今2.5億年至2.03億年,延續了約5000萬年。是
中生代 的第一個紀。它位於二疊紀(Permian)和侏羅紀(Jurassic)之間,
海西運動 以後,許多地槽轉化為山系,陸地面積擴大,地台區產生了一些
內陸盆地 。這種新的古地理條件導致沉積相及生物界的變化。三疊紀是
古生代 生物群 消亡後現代生物群開始形成的過渡時期。三疊紀早期植物面貌多為一些耐旱的類型,隨著氣候由半乾熱、乾熱向溫濕轉變,植物趨向繁茂,低丘緩坡則分布有和現代相似的常綠樹,如松、蘇鐵等,而盛產於古生代的主要
植物群 幾乎全部滅絕。三疊紀時,脊椎動物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其中,
槽齒類 爬行動物出現,並從它發展出最早的恐龍,
三疊紀晚期 ,蜥臀目和
鳥臀目 都已有不少種類,恐龍已經是種類繁多的一個類群了,在
生態系統 占據了重要地位。因此,三疊紀也被稱為“恐龍世代前的黎明”。與此同時,從
獸孔類 爬行動物中演化出了最早的哺乳動物—似哺乳爬行動物,但是,在隨後從
侏羅紀 到白堊紀長達1億多年的漫長歲月里,這批
生不逢時 哺乳動物一直生活在以恐龍為主的爬行動物的陰影之下,直到
新生代 才成為地球的主宰。
恐龍——消失的地球霸主
第四次發生在1.85億年前,80%的爬行動物滅絕了。
第五次發生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也是為大家所熟知的一次,統治地球達1.6億年的恐龍滅絕了。
前五次物種大滅絕事件,主要是由於地質災難和氣候變化造成的。例如,第一次物種大滅絕是由全球氣候變冷造成的,發生在白堊紀末期的那次則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全球生態系統的崩潰。
人是禍首 現在進行之中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人類成為罪魁禍首。專家認為,人類是否會列入其中也很難說。有人也不否認,從
進化論 的角度來看,物種滅絕本是自然規律,比如
大熊貓 種群目前就處於一種衰退的狀態。但是自從人類出現以後,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地球人口不斷地增加,需要的生活資料越來越多,人類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大,對自然的干擾越來越多。如此這般,大批的森林、草原、河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公路、農田、水庫……生物的自然棲息地被人類活動的痕跡割裂得支離破碎。“每一條道路對於動物來說都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屏障,就連分布在道路兩邊的蝴蝶種群都產生了隔離,不再像以前那樣飛來飛去進行
基因交流 。”蔣志剛博士痛心地說:“更不用說藏羚羊、獅子、老虎等這樣的大型動物了。”有科學家估計,如果沒有人類的干擾,在過去的2億年中,平均大約每100年有90種脊椎動物滅絕,平均每27年有一個高等植物滅絕。但是因為人類的干擾,使鳥類和哺乳類動物滅絕的速度提高了100~1000倍。
美國杜克大學 著名生物學家斯圖亞特·皮姆認為,如果物種以這樣的速度減少下去,到2050年,目前的四分之一到一半的物種將會滅絕或瀕臨滅絕。
新物種難以產生。現有的物種在不斷走向衰亡,新的物種卻很難產生。根據化石記錄,每次物種大滅絕之後,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全新的高級類群。
恐龍滅絕 之後哺乳動物迅速繁衍就是一個典型例子。生物總是在不斷地進化之中,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生物都是經過漫長年代進化而來的。所以,新物種的產生需要很長時間和大量空間,但是現在到處都在人的管理下,自然環境越來越差,生物失去了自然進化的環境和條件,物種在不斷地自然死亡,卻很難有新的物種產生。就像虎一樣,如果給它足夠的生存空間,讓它自由地捕獵,它可能還會進化,產生一種類似虎的新物種,但是現在活動的空間有限,它要生存下來都很難了,就不用說進化了。
地球表層 ,是由動物、植物、微生物等所有有生命的物種和它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組成的一個巨大的
生物圈 ,人類也是其中一員。大量生物在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中消失,卻很難像前五次那樣產生新的物種,地球生態系統遠比想像地脆弱,當它損害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導致人類賴以生存的體系崩潰。
滅絕預計 驚人速度 來自歐洲、澳大利亞、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科學家們在對占地球表面面積20%的全球6個生物物種最豐富的地區進行了為期兩年的研究後得出了一個驚人的初步結論:由於全球
氣候變暖 ,在未來50年中,地球陸地上四分之一的動物和植物將遭到滅頂之災。他們預計,在2050年地球上將有100萬個物種滅絕。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由於氣候變暖已經是既成事實,因此在將要滅絕的物種中,有十分之一的物種的滅絕將是不可逆轉的。但是從現在起各國控制全球有害氣體排放量的努力將能夠拯救更多的物種免遭同樣的命運。
高山生物 高山生物倖存機會大。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結果,那些生活在高山地區的生物物種倖存下來的可能性要比其他地區的大一些,因為這一地區的物種在
全球氣候變暖 時,可以向更高也更涼爽的地區轉移。那些生活在地勢平緩地區的生物,比如在巴西、墨西哥和澳大利亞的生物,它們未來的生存環境將非常脆弱。這些地區的生物要想適應變化了的氣候和環境,只能向千里以外的地區轉移,而這幾乎就是不可能實現的。
物種滅絕
鳥類物種 鳥類最有希望生存。而鳥類靠著強有力的遷徙能力在理論上是最有希望倖存下來的物種之一。為了找到更適於生存的地區,鳥類可以長途飛行,但是由於森林和其他自然條件的惡化,它們並不一定能夠找到真正適合生存的自然環境。其結果就是只能面對死亡。上述科學研究小組成員之一的、來自英國
利茲大學 的
生物保護 學專家托馬斯教授表示:“當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時,他們都希望能最終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
蝴蝶昆蟲 澳12種蝴蝶要消失。科學家們的另一些驚人的發現是,在澳大利亞被納入研究的24種蝴蝶中,有一半將在未來的歲月中永遠消失。
而在南非主要生物保護區內,受保護的60%的生物物種有滅絕的危險。在占巴西總面積五分之一的巴西中西部熱帶草原地區,研究顯示,在該地區的163種樹木中將有70%以上的樹種滅絕。其中很多植物是該地區特有的稀有品種。
歐洲地區 歐洲受影響最小。歐洲是自然環境受
全球氣候變化 影響最小的地區。該地區的動植物生存幾率要大於世界其大地區的動植物。但即便如此,在氣候變暖的影響下,歐洲地區四分之一的鳥類和11%~17%的植物也將在未來逐漸滅絕。在墨西哥的研究表明,平原和乾旱地區的動植物受氣候變暖影響最大。一旦氣候有一絲的變化,這些動植物就需要遷移至很遠的地區才能找到適宜生存的新環境。在該地區接受研究的1870種動植物種,三分之一將在未來出現生存危機。
氣候因素 “性別失衡論”按照科學界流行的看法,恐龍滅絕是外來
天體撞擊 地球所致。但外來天體撞擊究竟引發了何種後果直接加速了恐龍滅亡,卻眾說紛紜。比如,英國和美國研究人員新提出的一種觀點則認為,外來天體撞擊引發的氣候變冷,有可能造成恐龍後代雄多雌少,恐龍最終因“性別失衡”而走上絕路。英國利茲大學戴維·米勒教授和同事在新一期美國《生育與不孕》雜誌上指出,哺乳動物、鳥類、蛇、絕大多數
蜥蜴 和一些魚類,其後代性別是受染色體或基因決定的。以哺乳動物為例,後代遺傳了兩個X染色體的為雌性,遺傳了一個X染色體和一個Y染色體的將是雄性。但目前在地球上生活的一些爬行動物,如
鱷魚 和烏龜等,它們下的蛋在孵化過程中所處的環境溫度將影響到後代性別。研究人員說,恐龍等一些早已滅絕的物種,後代性別很可能也受孵化時的溫度所決定。米勒等人認為,距今約6500萬年前外來天體撞擊地球,很可能使大量塵埃進入地球大氣層,全球氣候因此變冷,結果導致恐龍的後代中雄性占據了主導地位。這種性別比例的失衡可能是造成
恐龍滅絕 的一個重要因素。研究人員推測,哺乳動物雄性中的Y染色體,可能主要是為了預防與氣候變化相關的物種滅絕而進化出來的。這種通過遺傳決定性別的機制,可以保障後代中兩性比例的平衡。他們認為,目前全球正在經歷的變暖趨勢,有可能給現存一些靠環境溫度決定後代性別的物種生存構成威脅。
其他資料 保持生物多樣性
“要使地球的生物多樣性保持一種平衡狀態,適應人類的發展,這個任務是非常艱巨的,人類本身面臨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控制人類自身人口的增長,同時進行有效有序合理的生產方式。”馮偉民說,要想把物種滅絕的速率控制到一定範圍內,必須要充分意識到,過往的生產方式儘管能夠提高生產效率,但是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我們現在的地球鳥語花香,這和過去的環境是截然不同的,生命在進化過程中不斷改造著地球表面,地球環境現在呈現的多樣性,是經歷了無數災變以後不斷演化的結果。”在馮偉民看來,不僅是科學家,所有人都應該了解地球環境演變的歷史和生物多樣性的發展過程,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
轉變生產方式或許是拯救地球最重要的方法,建設一種資源發展和經濟發展保持雙贏的生產方式才是當務之急。在這個歷史過程中,我們會找到新的觀念、生產方式和經濟運作理念嗎?
滅絕物種 獸類 歐洲 原牛 美洲
Eastern Bison東部野牛 1825年
Eastern Wapiti(Elk)東部馬鹿1877年
Merriam’ s Wapiti(Elk)梅氏馬鹿 1906年
Dawson’s Caribou
道森 馴鹿(加拿大) 1908年
Greenland LTundra Reindeer
格陵蘭馴鹿 1950年
Long-Eared Kit Fox長耳敏狐(滅絕年代不詳)
Mexican Silver Grizzly
墨西哥灰熊 1964年
Arizona Jaguar
亞利桑那 豹 1905年
Steller’s Sea Cow無齒海牛 1767年
Caribbean Monk Seal
加勒比僧海豹 1952年
Newfoundland White Wolf
紐芬蘭白狼 1911年
Texas Grey Wolf
德克薩斯 灰狼 1920年
Great Plains lobo Wolf西部灰狼 1926年
New Mexican Wolf
新墨西哥狼 1920年
Southern Rocky Mountain Wolf 南部山狼1915年
Cascade Mountian Brown Wolf
喀斯喀特棕狼 1950年
Warraho or Antarctic Wolf
福島胡狼 1876年
非洲
Quagga斑驢 1883年(1860年野外滅絕,1883年在
阿姆斯特丹 滅絕)
Burchell’s Zebra 白氏斑馬 1910年
Bubal Hartebeest北非麋羚 1923年
Cape Red Hartebeest披紅麋羚 1940年
Red Gazelle安哥拉紅羚 1940年
Cape Lion西非獅 1865年
Barbary Lion北非獅 1922年
亞洲 麋鹿 Shamanu or Japanese Wolf
日本倭狼 1905年
Bali Tiger巴厘虎 1937年
Caspian Tiger西亞虎 1980年
Javan Tiger爪哇虎 1988年
Chinese Turkestan Tiger新疆虎(新疆分布的西亞虎) 1916年
Chinese Douc Langur海南白臀葉猴 1893年
Taiwan Cloud Leopard台灣雲豹 1972年
Przewalaski’s Horse普氏野馬 1947年
Saiga Antelope賽加羚羊 1950年
Pygmy Hog倭豬(滅絕年代不詳)
Schomburgk Deer熊氏鹿 1932年
Syrian Wild Ass(Ongger)
敘利亞野驢 1930年
Ramchaekan Bear堪察加棕熊 1920年
Persian Fallow Deer
波斯黇鹿 1951年
大洋洲
Gilbert’s Rat Kangaroo
吉爾伯特 長鼻袋鼠1900年
Broad Faced Bandicoot
寬臉長鼻袋狸 1908年
Pig-Footed Bandicoot豚足袋狸1907年
Eastern Barred Bandicoot東袋狸 1940年
Western Barred Bandicoot西袋狸 1910年
Southern Barred Bandicoot南袋狸 1907年
Toolach Wallaby格氏袋狸 1940年
Greater Rabbit Bandicoot巨兔袋狸 1930年
Tasmanian Wolf(Tiger)袋狼 1933年
鳥類 非洲
Elephant Bird 大象鳥 1700年
Common Dodo 普通愚鳩 1680年
Rodriguer Solitaire
模里西斯 愚鳩 1780年
Reunion Solitaire 羅島地愚鳩 1700年
white Dodo白愚鳩 1770年
Madagascar Serpent Eagle
馬達加斯加 蛇雕 1950年
vommerson’s Scops owl模里西斯角鴞 1850年
Rodrigaer Little owl模里西斯小鴞 1850年
Mauritian Red Tail模里西斯紅秧雞 1680年
Leguat’s Rail模里西斯田雞 1700年
Broad-Billed Parrot闊嘴鸚鵡 1650年
Rodriguer Parrot羅島鸚鵡 1800年
Rodriguer Righ-Nedred Parakeet 環頸鸚鵡1880年
Mascarene Parrot馬島鸚鵡 1840年
Seychelles Parakeet
塞席爾 綠鸚鵡 1881年
Reunion Crested Starling
留尼旺椋鳥 1868年
White Mascarcen Starling 馬斯卡林椋島 1840年
Delalande’s Madagascar Concal 德拉氏島鵑1930年
亞洲
Columba Jouyi銀斑黑鴿 1936年
Arabian Ostrich
阿拉伯鴕鳥 1941年
Forest Spotted Owlet印度斑林鴞 1914年
Himalayan Mountain Quail高山鶉 1870年
Pink-Headed Duck粉頭鴨(紅鴨) 1924年
Ryudyu King Fisher流球翠鳥 1887年
Jerdon’s Double Banded Courser 雙翎走鴴 1900年
Crested Sheld Duck冠麻鴨 1964年
Dicaeum Quadriwlor
菲律賓 四色啄花鳥 1906年
美洲 渡渡鳥 Passenger Pigeon旅鴿 1914年
Eskimo Curlew 愛斯基摩勺鷸 1970年
Guadalupe Storm Petrel
瓜達盧佩 海燕 1911年
Burrowing Owl 穴鴞 1900年
Cuban Red Macaw 三色𪄳鷎1765年
Yellow-Headed Macaw
黃頭 𪄳鷎1765年
Green& Yellow Macaw 綠黃𪄳鷎 1842年
Dominican Macaw
多米尼加 𪄳鷎 1800年
Labat’s Conure拉氏錐尾鸚鵡 1722年
Puerto Rican Conure
波多黎各 錐尾鸚鵡1892年
Guadeloupe Amazon瓜達盧佩綠鸚鵡 1750年
Culebra Island Amazon 庫萊布拉綠鸚鵡1899年
Kittlitis Rail啟利氏秧雞 1850年
Jamal can wood Rail or Uniform Rail 牙買加純色秧雞1881年
Sandwith Rail夏威夷薩氏田雞 1944年
Laysan Rail or Spottess Crake
夏威夷綠雀 1900年
Kioea鬢吸蜜鳥1850年
Great Amakihi夏威夷綠雀 1900年
Alauwahios 夏威夷管舌鳥1970年
Oahu Akepa猩紅管舌鳥 1900年
Akioloas長嘴導顎雀1890年
Hemignathus Procerus 亢愛島導顎雀 1969年
Nukupuns短嘴導顎雀1890年
Hawaiian Finches夏威夷海島雀 1894年
Apapane白臀蜜鳥1925年
Laysan Millerbird米爾葦鶯 1920年
Saint kitt’S Puerto Rican Bullfinch 波多黎各灰雀1900年
Guada Lupe Rufous-Sided Towhee 棕脅唧鵐1900年
Guadalupe Wren瓜達盧佩異鷯
1892年West Indian Wren
西印度群島 異鷯 1971年
Labrador Duck拉布拉多鴨 1875年
Aerican Ivory-Billed Woodpecker 象牙啄木鳥1951年
Imperial Woodpecker帝啄木鳥 1950年
Guadalupe Flicker瓜達盧佩撲動鴷 1906年
Jamaican Pauraque 小
帕拉夜鷹 1859年
澳洲 袋狼 Moas 15種恐鳥 1500~1850年
Turnagra Cepensis
紐西蘭鶇鶲 1963年
Dwarf Emu倭鴯鶓 1850年
Norfolk Island Pigeon
諾福克島 鴿 1801年
Laugnting Owls笑鴞 1900年
Psephotus Pulcherrimus 樂園鸚鵡 1927年
Norfolk Island Kaka
卡卡啄羊鸚鵡 1851年
Macquarle Island Parakeet
麥夸里島 鸚鵡1890年
Dieffenbach’s Rail呆秧雞 1840年
Chatham Island Fernbird
查塔姆蕨鶯 1895年
Stephen Island Wren紐西蘭異鷯 1894年
Macquarie Island Rail麥島斑秧雞 1880年
New Zealand Bush Wren
叢異鷯 1965年
New Zealand Quail
紐西蘭鵪鶉 1868年
Auckland island Merganser 黃嘴秋沙鴨 1910年
Chatham island Bellbird
查塔姆吸蜜鳥 1906年
Chatham Swan查塔姆天鵝 1690年
Zosterops Strenua塔斯曼繡眼 1918年
大洋及島嶼
Bonin Wood Pigeon小笠原林鴿 1900年
Choiseul Crested Pigeon
所羅門冕鴿 1910年
Tanna Dove塔納島鳩 1800年
Lord Howe Island Pigeon
豪勳爵島 鴿 1853年
Great Auk大海雀 1844年
Steller’s Spectacled Cormorant
白令 鸕鶿1852年
Bonin Night Keron博寧島夜鷺 1879年
Tahitian Sandpiper塔西提鷸 1800年
Comoro Scops 0wl喀摩羅角鴞1890年
Mauritian Barn Owl馬島倉鴞 1700年
New Caledonian Lorikeet
新島吸蜜鸚鵡 (滅絕年代不詳)
Red-Fronted Parakeet豪島紅額鸚鵡 1869年
Black-Fronted Parakeet 塔希提黑頭鸚鵡1850年
Nyctlcorax Megacephalus大頭夜鷺1730年
White Gallinule白秧雞 1830年
Wake Island Rail
威克島秧雞 1945年
Iwo Jima Rail伊沃季馬秧雞 1924年
Fiji Barred-Wing Rail斑翅秧雞 1965年
Samoan Wood Rail
西薩摩亞 水雞 1873年
Tahiti Rail塔希提秧雞 1900年
Tristan Galllmmle or Island Hen
特里斯坦 黑水雞 1890年
Lord Howe Island Vinous—Einted Black Bird 豪勳爵島烏鶇(滅絕年代不詳)
Lord Howe Island Fly Catcher豪島鶲 1920年
Lord Howe Island White Eye豪島繡眼 1923年
Lord Howe Island Fantail豪島扇尾鶲 1924年
Kitt Litz’s Thrush啟和氏地鶇 1828年
Bonin Island Grosbeak笠原臘嘴雀 1828年
Bay Thrush灣鶇 1780年
Tonga Tabu Tahiti Flycatcher
湯加 鶲 1800年
Long Lowe Island Starling綠頭輝椋鳥 1925年
Mysterious Starling太平洋輝椋鳥 1780年
Coues’Gadwall赤膀鴨 1874年
Fuica Newtoni馬斯卡林瓣蹼雞1863年
Ptilinopus Mercierii赤鬃果鳩 1922年
Alectroenas Nitidissima
馬島藍鳩 1830年
Alectroenas Rodericana
羅島藍鳩 1670年
Columba Versicoler雜色林鴿 1889年
Cyanoramphus Zealandicus紅額鸚鵡 1844年
Cyanoramphus Ulietahus反極綠鸚鵡 1774年
Lophospittscus Mauritianus
模里西斯鸚鵡 (滅絕年代不詳)
Necropsittacus Rodericanus 腐屍鸚鵡1731年
Aplonis Pelzelni暗色輝椋鳥 1935年
Fregilupus Varius留尼旺椋鳥1862年
中國物種 20世紀中國共宣布滅絕十種動物 其中部分馬上就要到達50年的期限
新疆虎 (1916年滅絕)
原產
羅布泊 和塔里木河下游,1916年由斯文見於羅布泊、
庫爾勒 。瑞典探險家斯文在其《羅布泊探險》一書中對當地人描述虎的遺骸被蟻類吞噬的情景進行了記述。
普氏野馬 (20世紀60年代滅絕)
普氏野馬,又名
蒙古野馬 。1881年,俄國的普熱爾瓦爾斯基在新疆發現,將其定名為普氏野馬。1890年,一德國人從中國捕到52匹野馬,長途販運到漢堡後,僅剩28匹,其中的8匹繁殖了後代。但真正
野馬 的最後一次觀察記錄在20世紀60年代,此後再無蹤跡。
高鼻羚羊 (20世紀60年代滅絕)
20世紀60年代以前,在新疆準噶爾盆地、
北塔山 等地區有不連續分布,此後再無蹤影。
台灣雲豹 (1972年滅絕)
台灣雲豹,又名龜文豹。上個世紀60年代尚有獵取記錄,因森林的砍伐,對皮毛、豹骨的需求,其數量直線下降。1972年始,寶島不再有豹。
直隸獼猴 (20世紀80年代滅絕)
直隸獼猴曾是中國分布最北的靈長類動物,河北霧靈山便是作為獼猴分布北限設立的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進入20世紀後,人們湧入霧靈山地區砍伐,直隸獼猴滅絕於霧靈山。
白頭鸛 (滅絕年代不詳)
白頭鸛是一種大型涉禽,集群生活在沿海及內陸沼澤、泛洪區。從上世紀50年代後就一直無野生報導,因此斷定,中國境內可能滅絕。
豚鹿 (20世紀70年代滅絕)
豚鹿,中國僅在雲南耿馬和西盟縣邊界發現過。科學家在上世紀60年代調查時僅僅發現了屈指可數的幾隻,上世紀80年代再做調查時,已絕跡。
小齒靈貓 (20世紀80年代滅絕)
小齒靈貓,國內僅分布於滇南西雙版納
勐臘 和勐養。除20世紀70年代在勐臘曾獲2個標本,在景洪、勐養收購到3張皮子外,上個世紀80年代後再無蹤影,估計已經滅絕。
鐮翅雞 (2000年宣布滅絕)
鐮翅雞分布於小興安嶺及黑龍江下游,國外見於
西伯利亞 。1986年、1987年調查時,已無蹤影。2000年新華社發布訊息,黑龍江動物所經5年調查,沒有發現鐮翅雞,當地老百姓也已幾十年沒有見到。
冠麻鴨 (20世紀中葉滅絕)
冠麻鴨,又名鳳頭麻鴨,原產中國東北、日本、朝鮮、俄羅斯。人們曾於1877年、1913年、1916年分別發現過。直到1964年5月16日,在
海參崴 出現過一雄二雌三隻,但後又神秘地消失。估計冠麻鴨已於20世紀中葉滅絕。
瀕臨滅絕 世界範圍 別名白暨、白鰭豚,屬於喙豚科,學名為LipotesvexilliferMiller,屬於鯨目(Cetacea),白暨豚科。
識別特點為:吻突狹長,長約300毫米。額部圓而隆起。背鰭三角形,位於身體的3/5處,有低皮膚脊與尾鰭相連。頭頂的偏左側有一個能啟閉自如的呼吸孔。尾鰭水平向,向緣凹入呈新月形。白暨豚種群數量很小,為中國特有的珍稀水生獸類,亟待加強保護..產於
長江 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蘇段的幹流之中。它們大約在長江生活了2500萬年,有“
活化石 ”的美稱。由於數量奇少,被列為中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蘇門答臘虎 在野生狀態下只有20隻。隨著40年代
巴厘虎 和70年代
裏海虎 的滅絕,人們預計,這一物種在不久的將來也將在地球上消失。
剛果瓜蘭巴(Garamba)
國家公園 擁有世界僅存的不足25隻的北部白犀牛,北部白犀牛將可能在地球上徹底消失。北部白犀牛與
非洲南部 的白犀牛在
基因 上存在較大差異,他們曾在
烏干達 大量繁殖,但是由於當地說什麼的疏於保護而漸漸消失。在瓜蘭巴國家公園中,它們的數目曾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達到35隻,在2003年4月為30隻,其後有6隻被殺,4隻新出生,上個月,又有2隻被獵殺,同時還有近千頭大象被殺。
奧里諾科鱷魚:南美洲體形最大的食肉動物,也是地球上12種最瀕臨滅絕的物種之一。
僧海豹(monachus-monachus ormonkseal) 據專家估計,世界上僅有500隻,生活在地中海,受到海水和海灘
生態環境 變壞的影響,被漁民大量捕殺。
小嘴狐猴(Mouse lemur) 世界最小的猴類,生活在馬達加斯加。
蘭.坎皮海龜(L. Kemp’sRidleyTurtle)目前全世界範圍內12種最瀕危動物中唯一數目成增長趨勢的動物。需經歷11~35年成長期。
奧瑞納克鱷魚(OrinocoCrocodile,學名為Crocodylusintermedius) 僅有250~700隻在野外生存。主要在古巴和
委內瑞拉 境內。
微型豬(pigmyhog,學名為Sussalvanius) 世界上最小的豬,野豬的一種,主要生活在印度東北部。60厘米長,高約25厘米,成年豬不足10公斤。曾在
喜馬拉雅山 地區大量存在,現在僅印度阿桑地區的瑪納斯國家公園擁有為數不多的幾頭。其基因與家豬的基因並無太大差別。
斯比克斯鸚鵡: 在野生狀態下,斯比克斯鸚鵡雖沒有完全滅絕但已經少得不能再少。1990年尋找這種鳥的鳥類學家僅僅找到一隻倖存的雄性鳥,生活在遙遠的巴西東北部地區。目前被人俘獲的大約31隻鳥是這種鳥能夠存續下去的唯一希望。
中國範圍 獸綱 (綱)
靈長目 Primates (目)
懶猴科 (科)
蜂猴 (所有種) Nycticebus spp.(英文名) Ⅰ(保護級別)
猴科
金絲猴 (所有種) Rhinopithecus spp. Ⅰ
猩猩科
長臂猿 (所有種) Hylobates spp. Ⅰ
鯪鯉科
中華穿山甲 Manis pentadactyla Ⅱ
食肉目
犬科
黑熊 Selenarctos thibetanus Ⅱ
馬來熊 Helarctos malayanus Ⅰ
浣熊科
大熊貓科
大熊貓 Ailuropoda melanoleuca Ⅰ
鼬科
靈貓科
斑林狸 Prionodon pardicolor Ⅱ
貓科
草原斑貓 Felis lybica (F. silvestris) Ⅱ
荒漠貓 Felis bieti Ⅱ
叢林貓 Felis chaus Ⅱ
猞猁 Felis lynx Ⅱ
兔猻 Felis manul Ⅱ
金貓 Felis temmincki Ⅱ
漁貓 Felis viverrinus Ⅱ
雲豹 Neofelis nebulosa Ⅰ
豹 Panthera pardus Ⅰ
虎 Panthera tigris Ⅰ
雪豹 Panthera uncia Ⅰ
鰭足目(所有種)Ⅱ
海牛目
儒艮科
儒艮 Dugong dugong Ⅰ
鯨目 Cetacea
喙豚科
海豚科
中華白海豚 Sousa chinensis Ⅰ
其他鯨類 (Cetacea) Ⅱ
長鼻目 Proboscidea
象科 Elephantidae
亞洲象 Elephas maximus Ⅰ
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西藏野驢 Equus kiang Ⅰ
野馬 Equus przewalskii Ⅰ
偶蹄目 Artiodactyla
駝科
鼷鹿科
麝科
鹿科
河麂 Hydropotes inermis Ⅱ
黑麂 Muntiacus crinifrons Ⅰ
白唇鹿 Cervus albirostris Ⅰ
馬鹿 Cervus elaphus Ⅱ(包括白臀鹿) (C. e. macneilli)
坡鹿 Cervus eldi Ⅰ
梅花鹿 Cervus nippon Ⅰ
豚鹿 Cervus porcinus Ⅰ
水鹿 Cervus unicolor Ⅱ
麋鹿 Elaphurus davidianus Ⅰ
駝鹿 Alces alces Ⅱ
野牛 Bos gaurus Ⅰ
野犛牛 Bos mutus (B. grunniens) Ⅰ
黃羊 Procapra gutturosa Ⅱ
普氏原羚 Procapra przewalskii Ⅰ
藏原羚 Procapra picticaudata Ⅱ
鵝喉羚 Gazella subgutturosa Ⅱ
藏羚 Pantholops hodgsoni Ⅰ
高鼻羚羊 Saiga tatarica Ⅰ
扭角羚 Budorcas taxicolor Ⅰ
鬣羚 Capricornis sumatraensis Ⅱ
台灣鬣羚 Capricornis crispus Ⅰ
赤斑羚 Naemorhedus cranbrooki Ⅰ
斑羚 Naemorhedus goral Ⅱ
塔爾 羊 Hemitragus jemlahicus Ⅰ
北山羊 Capra ibex Ⅰ
岩羊 Pseudois nayaur Ⅱ
盤羊 Ovis ammon Ⅱ
兔形目
兔科
齧齒目
松鼠科
河狸科
鳥綱
鸊鷉目
鸊鷉科
鸌形目
信天翁科
短尾信天翁 Diomedea albatrus Ⅰ
鵜形目
鵜鶘科
鰹鳥科
鸕鷀科
軍艦鳥科
鸛形目
鷺科
鸛科
彩鸛 Ibis leucocephalus Ⅱ
白鸛 Ciconia ciconia Ⅰ
黑鸛 Ciconia nigra Ⅰ
䴉科
雁形目
鴨科
紅胸黑雁 Branta ruficollis Ⅱ
鴛鴦 Aix galericulata Ⅱ
中華秋沙鴨 Mergus squamatus Ⅰ
隼形目
鷹科
金雕 Aquila chrysaetos Ⅰ
白肩雕 Aquila heliaca Ⅰ
玉帶海雕 Haliaeetus leucoryphus Ⅰ
白尾海雕 Haliaeetus albcilla Ⅰ
虎頭海雕 Haliaeetus pelagicus Ⅰ
擬兀鷲 Pseudogyps bengalensis Ⅰ
胡兀鷲 Gypaetus barbatus Ⅰ
其他鷹類 (Accipitridae) Ⅱ
隼科(所有種)Ⅱ
雞形目
松雞科
細嘴松雞 Tetrao parvirostris Ⅰ
黑琴雞 Lyrurus tetrix Ⅱ
柳雷鳥 Lagopus lagopus Ⅱ
岩雷鳥 Lagopus mutus Ⅱ
鐮翅鳥 Falcipennis falcipennis Ⅱ
花尾榛雞 Tetrastes bonasia Ⅱ
斑尾榛雞 Tetrastes sewerzowi Ⅰ
雉科
雪雞 (所有種) Tetraogallus spp. Ⅱ
雉鶉 Tetraophasis obscurus Ⅰ
四川山鷓鴣 Arborophila rufipectus Ⅰ
海南山鷓鴣 Arborophila ardens Ⅰ
血雉 Ithaginis cruentus Ⅱ
黑頭角雉 Tragopan melanocephalus Ⅰ
紅胸角雉 Tragopan satyra Ⅰ
灰腹角雉 Tragopan blythii Ⅰ
紅腹角雉 Tragopan temminckii Ⅱ
黃腹角雉 Tragopan caboti Ⅰ
虹雉(所有種) Lophophorus spp. Ⅰ
藏馬雞 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 Ⅱ
藍馬雞 Crossoptilon aurtun Ⅱ
褐馬雞 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 Ⅰ
黑鷳 Lophura leucomelana Ⅱ
白鷳 Lophura nycthemera Ⅱ
藍鷳 Lophura swinhoii Ⅰ
原雞 Gallus gallus Ⅱ
勺雞 Pucrasia macrolopha Ⅱ
黑頸長尾雉 Syrmaticus humiae Ⅰ
白冠長尾雉 Syrmaticus reevesii Ⅱ
白頸長尾雉 Syrmaticus ewllioti Ⅰ
黑長尾雉 Syrmaticus mikado Ⅰ
錦雞(所有種) Chrysolophus spp. Ⅱ
孔雀雉 Polyplectron bicalcaratum Ⅰ
綠孔雀 Pavo muticus Ⅰ
鶴形目
鶴科
灰鶴 Grus grus Ⅱ
黑頸鶴 Grus nigricollis Ⅰ
白頭鶴 Grus monacha Ⅰ
沙丘鶴 Grus canadensis Ⅱ
丹頂鶴 Grus japonensis Ⅰ
白枕鶴 Grus vipio Ⅱ
白鶴 Grus leucogeranus Ⅰ
赤頸鶴 Grus antigone Ⅰ
蓑羽鶴 Anthropoides virgo Ⅱ
秧雞科
鴇科
鴴形目 Charadriiformes
雉鴴科 Jacanidae
鷸科
小勺鷸 Numenius borealis Ⅱ
小青腳鷸 Tringa guttifer Ⅱ
燕鴴科
鷗形目
鷗科
遺鷗 Larus relictus Ⅰ
小鷗 Larus minutus Ⅱ
黑浮鷗 Chlidonias niger Ⅱ
鴿形目
沙雞科
鳩鴿科
鸚形目
鸚鵡科(所有種) Psittacidae Ⅱ
鵑形目
鴞形目(所有種)Ⅱ
雨燕目
雨燕科
灰喉針尾雨燕 Hirundapus cochinchinensis Ⅱ
鳳頭雨燕科
咬鵑目
咬鵑科
佛法僧目
翠鳥科
蜂虎科
犀鳥科(所有種)Ⅱ
鴷形目
啄木鳥科
雀形目
闊嘴鳥科(所有種)Ⅱ
爬行綱
龜鱉目
龜科
陸龜科
海龜科
棱皮龜科
鱉科
蜥蜴目
壁虎科
鱷蜥科
巨蜥科
蛇目
蟒科
鱷目
鼉科
兩棲綱
有尾目
隱鰓鯢科
蠑螈科
細痣疣螈 Tylototriton asperrimus Ⅱ
鎮海疣螈 Tylototriton chinhaiensis Ⅱ
貴州疣螈 Tylototriton kweichowensis Ⅱ
大涼疣螈 Tylototriton taliangensis Ⅱ
細瘰疣螈 Tylototriton verrucosus Ⅱ
無尾目
蛙科
魚綱
鱸形目
石首魚科
杜父魚科
海龍魚目
鯉形目
胭脂魚科
鯉科
鰻鱺目
鰻鱺科
鮭形目
鮭科
虎嘉哲羅魚 Hucho bleekeri Ⅱ
秦嶺細鱗鮭 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 Ⅱ
鱘形目
鱘科
文昌魚科
珊瑚綱
紅珊瑚科
腹足綱
中腹足目
寶貝科
冠螺科
瓣鰓綱
異柱目
珍珠貝科
真瓣鰓目
硨磲科
蚌科
頭足綱
四鰓目
鸚鵡螺科
昆蟲綱
雙尾目
[[鋏<蟲八>;科]] Japygidae
[[偉鋏<;蟲八>]] Atlasjapyx atlas Ⅱ
蜻蜓目
箭蜓科
缺翅目
缺翅蟲科
蛩蠊目
蛩蠊科
鞘翅目
步甲科
臂金龜科
犀金龜科
鱗翅目
鳳蝶科
金斑喙鳳蝶 Teinopalpus aureus Ⅰ
雙尾褐鳳蝶 Bhutanitis mansfieldi Ⅱ
三尾褐鳳蝶 Bhutanitis thaidina dongchuanensis Ⅱ
中華虎鳳蝶 Luehdorfia chinensis huashanensis Ⅱ
絹蝶科
腸鰓綱
柱頭蟲科
多鰓孔舌形蟲 Glossobalanus polybranchioporus Ⅰ
玉鉤蟲科
黃島長吻蟲 Saccoglossus hwangtauensis Ⅰ
補救措施 保持生物多樣性
“要使地球的生物多樣性保持一種平衡狀態,適應人類的發展,這個任務是非常艱巨的,人類本身面臨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控制人類自身人口的增長,同時進行有效有序合理的生產方式。”馮偉民說,要想把物種滅絕的速率控制到一定範圍內,必須要充分意識到,過往的生產方式儘管能夠提高生產效率,但是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我們現在的地球鳥語花香,這和過去的環境是截然不同的,生命在進化過程中不斷改造著地球表面,
地球環境 現在呈現的多樣性,是經歷了無數災變以後不斷演化的結果。”在馮偉民看來,不僅是科學家,所有人都應該了解地球環境演變的歷史和生物多樣性的發展過程,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
轉變生產方式或許是拯救地球最重要的方法,建設一種資源發展和經濟發展保持雙贏的生產方式才是當務之急。在這個歷史過程中,我們會找到新的觀念、生產方式和經濟運作理念嗎?
國家保護 國家一級保護
陸生 野生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長臂猿、丹頂鶴等共90多種;國家二級保護陸生野生動物有小熊貓、穿山甲、黑熊、天鵝、鸚鵡等共230多種。
一級動物 (包括所有種以及其亞種)
蜂猴、熊猴、台灣猴、豚尾猴、葉猴、金絲猴、長臂猿、麝(所有種)、馬來熊、大熊貓、紫貂、貂熊、熊狸、雲豹、豹、虎、雪豹、儒艮、白鰭豚、中華白海豚、亞洲象、蒙古野驢、西藏野驢、野馬、野駱駝、鼷鹿、黑麂、白唇鹿、坡鹿、梅花鹿、豚鹿、麋鹿、野牛、野氂牛、普氏原羚、藏羚羊、高鼻羚羊、扭角羚、台灣鬣羚、赤斑羚、塔爾羊、北山羊、河狸、短尾信天翁、白腹軍艦鳥、白鸛、黑鸛、朱䴉、中華秋沙鴨、金雕、白肩雕、玉帶海雕、白尾海雕、虎頭海雕、擬兀鷲、胡兀鷲、細嘴松雞、斑尾榛雞、雉鶉、四川山鷓鴣、海南山鷓鴣、黑頭角雉、紅胸角雉、灰腹角雉、黃腹角雉、虹雉、褐馬雞、藍鷳、黑頸長尾雉、白頸長尾雉、黑長尾雉、孔雀雉、綠孔雀、黑頸鶴、白頭鶴、丹頂鶴、白鶴、赤頸鶴、鴇、遺鷗、四爪陸龜、黿、鱷蜥、巨蜥、蟒、揚子鱷、新疆大頭魚、中華鱘、達氏鱘、白鱘、紅珊瑚、庫氏硨磲、鸚鵡螺、中華蛩蠊、金斑喙鳳蝶、多鰓孔舌形蟲、黃島長吻蟲、大鯢。
二級動物 哺乳類
短尾猴、獼猴、藏酋猴、穿山甲、豺、黑熊、棕熊(包括馬熊)、小熊貓、石貂、黃喉貂、水獺(所有種)、小爪水獺、斑林狸、大靈貓、小靈貓、草原斑貓、荒漠貓、叢林貓、猞猁、兔猻、金貓、漁貓、河麂、馬鹿(包括白臀鹿)、水鹿、駝鹿、斑羚、藏原羚、鵝喉羚、鬣羚、黃羊、盤羊、岩羊、海南兔、雪兔、塔里木兔、巨松鼠、鰭腳目(所有種) 、鯨目(除一類外其它鯨類)、野豬
爬行類
三線閉殼龜、綠海龜、凹甲陸龜、雲南閉殼龜、大壁虎、山瑞鱉、地龜、太平洋麗龜、玳瑁、棱皮龜
兩棲類
貴州疣螈、大涼疣螈、細痣疣螈、鎮海疣螈、細瘰疣螈、虎紋蛙
鳥類
角鸊鷉、赤頸鸊鷉、鵜鶘(所有種)、鰹鳥(所有種)、海鸕鶿、岩鷺、海南虎斑鳽、小葦鳽、彩鸛、白䴉、白琵鷺、黑臉琵鷺、紅胸黑雁、白額雁、天鵝(所有種) 、隼科(所有種)、鷹科其它鷹類、黑琴雞、柳雷鳥、岩雷鳥、雪雞、血雉、紅腹角雉、藏馬雞、藍馬雞、原雞、勺雞、白冠長尾雉、錦雞(所有種)、灰鶴、蓑羽鶴、長腳秧雞、姬田雞、棕背田雞、花田雞、小青腳鷸、灰燕鴴、小鷗、黑浮鷗、黃嘴河燕鷗、黑腹沙雞、綠鳩(所有種)、黑頦果鳩、皇鳩(所有種) 、斑尾林鴿、鴉鵑(所有種)、鴞形目、灰喉針尾雨燕、鳳頭雨燕、橙胸咬鵑、黑胸蜂虎、綠喉蜂虎、犀鳥科、白腹黑啄木鳥、闊嘴鳥、鶴嘴翠鳥、鸚鵡科(所有種) 、小杓鷸、白枕鶴、花尾榛雞、黃嘴白鷺、彩䴉、白鷳、黑頸鸕鶿、八色鶇科(所有種)、黑䴉、藍耳翠鳥、鵑鳩(所有種)、黑嘴端鳳頭燕鷗、銅翅水雉、沙丘鶴、黑鷳、鐮翅雞、鴛鴦
無脊椎動物
虎斑寶貝、冠螺、大珠母貝、佛耳麗蚌、偉鋏叭、尖板曦箭蜓、寬紋北箭蜓、中華缺翅蟲、墨脫缺翅蟲、拉步甲、碩步甲、彩臂金龜(所有種)、叉犀金龜、雙尾褐鳳蝶、三尾褐鳳蝶、中華虎鳳蝶、阿波羅絹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