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環(玉奴兒)

楊玉環(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玉奴兒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楊玉環(719年—756年),道號太真,蒲州永樂人(今屬山西省具體歸屬參見“人物爭議”部分)。唐玄宗李隆基寵妃、宮廷音樂家、舞蹈家、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追封齊國公楊玄琰之女,宰相楊國忠堂妹。

性格婉順,姿質豐艷,擅長歌舞,通曉音律。初嫁壽王李琩為妃。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奉命出家為女道士,後玄宗下詔讓楊玉環還俗,並接入宮中,正式冊封為貴妃,深受唐玄宗寵愛。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楊貴妃跟隨玄宗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士兵譁變,楊貴妃被賜死。

概述圖來源:元代錢選楊貴妃上馬圖》,現藏於美國弗利爾美術館

基本介紹

  • 全名:楊玉環
  • 別名:楊太真、楊貴妃、玉奴 
  • :太真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日期:719年6月22日
  • 逝世日期:756年7月15日
  • 主要成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 主要作品:《霓裳羽衣》舞蹈
  • 身份:壽王妃→道士→貴妃→舞蹈家
人物生平,宦門世家出身,被冊立壽王妃,玄宗召入後宮,貴妃漸得厚寵,貴妃得寵 ,首次出宮 ,再次出宮 ,兵禍亂世 ,人物評價,個人作品,親屬成員,軼事典故,姓名由來,玉環羞花,妃子一笑,貴妃醉酒,美容秘術,皇后之謎,貴妃畫贊,人物爭議,籍貫,墓葬,後世紀念,楊貴妃墓,楊貴妃故居,藝術形象,詩歌形象,戲劇形象,小說形象,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宦門世家出身

楊玉環於開元七年(719年)農曆六月初一(陽曆6月22日)出生於懂提宦門世家,高祖父楊汪隋朝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楊玄琰,曾擔任過蜀州司戶;叔父楊玄璬曾任河南府士曹,楊玉環的童年是在蜀州度過的。
楊玉環
明仇英《貴妃曉妝》
開元十七年,10歲左右的楊玉環因父親去世,被寄養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璬家。
楊玉環天生麗質,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在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描述其為: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被冊立壽王妃

開元二十三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鹹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也應邀參加。鹹宜公主之胞弟壽王李琩對楊玉環一見鐘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十分恩愛。

玄宗召入後宮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逝世,李琩的母親武惠妃是玄宗最為寵愛的妃子,在宮中的禮遇等同於皇后。玄宗鬱鬱寡歡,當時後宮數千,無可意者,有人進言楊玉環“姿質天挺酷應虹影,宜充掖廷”,於是唐玄宗將楊氏召入後宮之中。
楊玉環
赤峰寶山遼墓2號墓《貴妃教鸚鵡圖》楊貴妃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以為唐玄宗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敕書楊氏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

貴妃漸得厚寵

天寶四載(745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玄宗自廢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後,因此楊貴妃就相當於皇后。
玄宗親譜《霓裳羽衣曲》,召見楊貴妃時,令樂工奏此新樂,賜楊氏以金釵鈿合,並親自插在楊氏發上。玄宗對後宮人說:“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古今宮闈秘記》卷三)複製新曲《得寶子》,足見寵幸之隆。時宮中未立新皇后,宮人皆呼楊氏為“娘子”,實居後位。
楊玉環
《楊貴妃上馬圖》宋 佚名 團扇 絹本
鄭處誨講了一個故事,說在楊玉環晉為貴妃之後,嶺南貢上一隻白鸚鵡,能模仿人語,玄宗和楊貴妃十分喜歡,稱它為“雪衣女”,宮中左右則稱它為“雪衣娘”。
唐玄宗令詞臣騙巴嫌翻教以詩篇,數遍之後,這隻白鸚鵡就能吟頌出來,逗人喜愛。玄宗每與楊貴妃下棋,如果局面對玄宗不利,侍從的宦官怕玄宗輸了棋,就叫聲“雪衣娘”,這隻鸚鵡便飛入棋盤,張翼拍翅。後來這只可愛的“雪衣娘”被老鷹啄死,玄宗與楊貴妃十分傷心,將它葬於御苑中,稱為“鸚鵡冢”。玄宗對寵物白鸚鵡尚且如此珍惜,其對楊貴妃的厚寵更不待言了。

貴妃得寵

楊貴妃的大姐被封為韓國夫人,三姐封為虢國夫人,八姐封為秦國夫人。每月各贈脂粉費十萬錢。虢國夫人排行第三,以天生麗質自美,不假脂粉。張祜集靈台二首·其二》詩諷之:“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楊玉環
周潔:雲鬢花顏金步搖
由於楊貴妃得到重寵,她的兄弟均贈高官,甚至遠房兄弟楊釗,原為市井無賴,因善計籌,玄宗與楊氏諸姐妹賭博,令楊釗計算賭賬,賜名國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餘職,操縱朝政。
玄宗游幸華清池,以楊氏五家為扈從,每家一隊,穿一色衣,五家合隊,五彩繽紛。沿途掉落首飾遍地,閃閃生光,其奢侈無以復加。
楊家一族,娶了兩位公主、兩位郡主,玄宗還親為楊氏御撰和砌書家廟碑。

首次出宮

天寶五載七月,由於楊貴妃恃寵驕縱,得罪了玄宗,被玄宗譴歸娘家。貴妃出宮後,玄宗飲食不進,高力士只得又把她召回來。
《舊唐書·卷五十一》記載“五載七月,貴妃以微譴送歸楊銛宅”、“天寶九載,貴妃復忤旨,送歸外第”。
新唐書》卷七十六記載:它日,妃以譴還銛第,比中仄,帝尚不御食,笞怒左右。高力士欲驗帝意,乃白以殿中供帳、司農酒餼百餘車送妃所,帝即以御膳分賜。力士知帝旨,是夕,請召妃還,下鑰安興坊門馳入。妃見精糊背帝,伏地謝,帝釋然,撫尉良渥。
資治通鑑》記載:妃以妒悍不遜,上怒,命送歸。”這幾部正史都沒有正面地詳細說明這件事的發生過程,並異口同聲地說是楊貴妃因犯錯誤得罪了玄宗而被送歸娘家。
資治通鑑》記載的理由是“妒悍不遜”,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還是沒說。
野史《開元傳信記》記載:“太真妃常因妒媚,有語侵上,上怒甚”、“太真妃常因妒媚,有語侵上,上怒甚,召高力士以輜送還其家。
不難看出,楊貴妃此次被攆的罪名是“妒悍不遜”。楊貴妃所嫉妒的人很多人猜測是唐玄宗的另一名妃子——梅妃。根據宋人《梅妃傳》記載:“梅妃叫江采萍,比楊貴妃早19年入宮。當年,唐玄宗最寵愛的武惠妃去世,玄宗心中失落,宦官高力士便建議在全國選美。高力士來到福建,見到了江采萍,驚為天人。於是,把她帶回宮,獻給了唐玄宗。”
江采萍不僅容貌美麗,而且溫柔典雅刪榆良,很快便擄獲了玄宗的心。江采萍自影迎提小喜愛淡雅,也喜歡同樣淡雅的梅花。唐玄宗便將她封為梅妃,特地在後宮為她栽種了一片梅林。當梅花盛開之時,玄宗便攜梅妃來到這裡,賞花吟詩,恩愛無比。
後來,唐玄宗又見到了楊玉環,便為她的風韻所傾倒,因為二人同擅長音樂,很快成為了知音。唐玄宗在千方百計將玉環弄到手之後,便日日與楊妃在一起,很快就把梅妃忘卻了。梅妃擅長詩賦,一日,她寫了一首邀殼巴《一斛珠》,托人帶給玄宗。玄宗見詩,便想起了昔日與梅妃在一起的情景。於是,便召她入翠華西閣敘舊。不料,此事被楊貴妃探知,醋意大發,把玄宗和梅妃一番羞辱。李隆基畢竟是皇帝,怎能讓貴妃如此教訓,一怒之下,命人將楊貴妃送回娘家。
這件事在歷史上被傳得沸沸揚揚。但歷史上不論是《舊唐書》、《新唐書》,還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鑑》,都沒有記載有梅妃這個人,其次,我們所看到的有關梅妃的書籍,其內容是從《梅妃傳》衍化而來的。
楊玉環
林芳兵的太真造型
而《梅妃傳》一文無作者(有人認為是唐曹鄴所著,並無實據。)抄錄者也不知作者是何人,只知他是北宋南宋之交的人。《梅妃傳》是最早記載梅妃其人其事的作品。其它所有關於梅妃的記載都是晚於該文,而且大多是該文的轉抄,或者增加了傳說部分。
其三,在《梅妃傳》里有這樣幾句話,值得注意:“今世圖畫美人者,號梅妃,泛言唐明皇時人,而莫詳所自也。”其意思說,當今(宋代)仕女畫中的梅妃,人們只泛泛地說她是唐明皇時的人,而對她的身世卻不大了解。
因此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到:“《梅妃傳》一卷亦無撰人,蓋見當時有把梅美人號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時人。因造此傳……”。治學嚴謹的文學家鄭振鐸也否認梅妃的存在。
最後,查考唐代史籍,並未發現有高力士到閩粵選美的記載;《梅妃傳》所記梅妃被貶所居之上陽東宮在東都洛陽.它與長安相距數百里,而洛陽上陽東宮又無翠華殿西閣,何以會出現唐玄宗夜召梅妃,當被楊貴妃發覺後,又怎會有梅妃“步歸東宮”之事。
唐玄宗時期專門設了一個職業,叫作“花鳥使”,專管到民間搜羅美女以充實後宮。唐玄宗是個風流天子,整日和楊貴妃在一起已經玩膩了,便背著楊貴妃召幸這些女人。楊貴妃吃醋,與玄宗大吵大鬧;玄宗也生氣了,妃子竟然管起了皇帝的私生活,實在是不像話。於是,一氣之下,下令“攆回去”。楊貴妃就這樣被攆回了娘家。貴妃一走,唐玄宗突然覺得心中空落落的,很快就後悔了。當天晚上,趁著夜色,唐玄宗就派禁軍將貴妃從楊家接了回來。
經過一番折騰,二人的感情迅速升溫。不僅如此,玄宗還將楊貴妃的三個姐姐接到長安,封她們為一品夫人,準許她們隨意出入宮門。

再次出宮

天寶九載,楊貴妃又一次被遣送回了娘家。
至於楊貴妃這次被攆的原因,《舊唐書》卷五十一天寶九載,貴妃復忤旨,送歸外第。時吉溫中貴人善,溫入奏曰:“婦人智識不遠,有忤聖情,然貴妃久承恩顧,何惜宮中一席之地,使其就戮,安忍取辱於外哉。”上即令中使張韜光賜御饌,妃附韜光泣奏曰:“妾忤聖顏,罪當萬死。衣服之外,皆聖恩所賜,無可遺留,然髮膚是父母所有。”乃引刀翦發一繚附獻。玄宗見之驚惋,即使力士召還。
楊玉環
王璐瑤版楊玉環
資治通鑑》中只有六個字“楊貴妃復忤旨。”楊貴妃忤的是什麼旨呢?《楊太真外傳》記載:750年,天寶九載二月的一天,楊貴妃偷偷地吹唐玄宗大哥寧王李憲的紫玉笛,被唐玄宗看見了,以忤旨又被送出宮外。貴妃出宮後,剪下一綹青絲,托中使張韜光帶給玄宗,玄宗大駭,又令高力士把她召回。
這兩種說法都不可信,因為寧王李憲於開元二十九年十一月(742年1月5日)薨逝,天寶九載(750年),已經死了八年。楊貴妃不可能與死人有染。對於楊貴妃吃姐姐的醋的說法,也僅在《集靈台·其二》(張祜):“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中出現,不足為據。而且,在天寶年間,楊貴妃和她的姐妹們關係一直不錯,說明唐玄宗和虢國夫人之間是清白的。
這次楊貴妃被攆可能是玄宗給楊家的一個下馬威。因為楊貴妃的得寵,楊家也跟著顯赫起來。隨著地位的升高,楊家便無法無天了。楊家接受招待的規格已經超出了規定的界限;大肆收受賄賂;不僅如此,他們甚至還騎到了皇室的頭上。
楊玉環
向海嵐版楊玉環
新唐書》中記載:“出入宮掖,恩寵聲焰震天下。每命婦入班,持盈公主等皆讓不敢就位,建平、信成二公主以與妃家忤,至追內封物,駙馬都尉獨孤明失官。”皇上的親妹妹在三位夫人面前只能讓座而不敢就坐;唐玄宗的女兒信成公主因為和楊家人有矛盾,竟淪落到追回內府封贈東西,如再不處理,恐怕整個江山都成了楊家的了。玄宗生氣了,楊家就是仗著有個貴妃撐腰,於是,楊貴妃再一次被攆回了家。
楊貴妃這次被送回家,是玄宗使用殺雞給猴看的策略,就是要滅滅楊氏家族的威風。這一招果真很靈,楊家人慌了神,可又不好出面求情,楊貴妃更是終日以淚洗面。因為,這一次唐玄宗並沒有急著把貴妃接回去,而且送走之後就再沒有了訊息。
玄宗雖然沒有派人去接楊貴妃,但心中還是很想念的。一個叫吉溫的人來遊說唐玄宗,正中玄宗下懷。唐玄宗立刻派人看望貴妃,還將自己的御膳分了一半給她。楊貴妃見皇帝派人來看她了,感動地淚流滿面,馬上伏地認錯,還剪下了自己的一縷頭髮,獻給玄宗。唐玄宗一看到貴妃的青絲,派高力士將楊貴妃接回了宮。
楊貴妃知道玄宗沒有她,便寢食不安,於是更為驕縱,楊家“出入禁門不問,京師長吏為之側目”。陳鴻長恨歌傳》記載:居易歌曰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兵禍亂世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以清君側,反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兵鋒直指長安。次年,唐玄宗帶著楊貴妃與楊國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經馬嵬驛(今陝西興平市西)時,陳玄禮為首的隨駕禁軍軍士,一致要求處死楊國忠跟楊貴妃,隨即譁變,亂刀殺死了楊國忠。
楊玉環
楊玉環
唐玄宗言國忠亂朝當誅,然貴妃無罪,本欲赦免,無奈禁軍士兵皆認為貴妃乃禍國紅顏,安史之亂乃因貴妃而起,不誅難慰軍心、難振士氣,繼續包圍皇帝。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勸言,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賜死了楊貴妃。最終楊貴妃被賜白綾一條,縊死佛堂的梨樹下,時年三十八歲,這就是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之典故。
玄宗在安史之亂平定後回宮,曾派人去尋找楊貴妃的遺體,但未尋得。
新唐書》中的記載與《舊唐書》大致相同,由此可見,楊貴妃確實死於馬嵬坡。後人傳說貴妃沒死,可能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
有人說,楊玉環可能死於佛堂。
楊玉環
林芳兵,香消玉殞前的貴妃向菩薩祈禱
舊唐書·楊貴妃傳》記載:禁軍將領陳玄禮等殺了楊國忠父子之後,認為“賊本尚在”,請求再殺楊貴妃以免後患。唐玄宗無奈,與貴妃訣別,“遂縊死於佛室”。
資治通鑑·唐紀》記載:唐玄宗是命太監高力士把楊貴妃帶到佛堂縊死的。
唐國史補》記載:高力士把楊貴妃縊死於佛堂的梨樹下。
陳鴻的《長恨歌傳》記載:唐玄宗知道楊貴妃難免一死,但不忍見其死,便使人牽之而去,“倉皇輾轉,竟死於尺組之下”。
樂史的《楊太真外傳》記載:唐玄宗與楊貴妃訣別時,她“乞容禮佛”。高力士遂縊死貴妃於佛堂前的梨樹之下。
陳寅恪先生在《元白詩箋證稿》中指出:“所可注意者,樂史謂妃縊死於梨樹之下,恐是受香山(白居易)‘梨花一枝春帶雨’句之影響。果爾,則殊可笑矣。”
樂史的說法來自《唐國史補》,而李肇的說法恐怕是受《長恨歌》的影響。楊貴妃自縊死於佛堂中。陳玄禮及禁衛軍的將官看著這個過程,確認楊貴妃已死後,再出來跟禁衛軍士兵解釋,過了很久聚集的士兵才散去歸隊。
楊貴妃也可能死於亂軍之中。此說主要見於一些唐詩中的描述。
楊玉環
周潔版貴妃臨死前
杜甫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在安祿山占據的長安,作《哀江頭》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之句,暗示楊貴妃不是被縊死於馬嵬驛,因為縊死是不會見血的。
李益所作七絕《過馬嵬》和七律《過馬嵬二首》中有“托君休洗蓮花血”和“太真血染馬蹄盡”等詩句,也反映了楊貴妃為亂軍所殺,死於兵刃之下的情景。
杜牧華清宮三十韻》的“喧呼馬嵬血,零落羽林槍”;
張佑《華清宮和社舍人》的“血埋妃子艷”;
溫庭筠《馬嵬驛》的“返魂無驗表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詩句,也都認為楊貴妃血濺馬嵬驛,並非被縊而死。
楊貴妃之死也有其它的可能,比如有人說她系吞金而死。
楊玉環
楊玉環
這種說法僅見於劉禹錫所用的《馬嵬行》一詩。劉氏之詩曾寫道:“綠野扶風道,黃塵馬嵬行,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乃問里中兒,皆言幸蜀時,軍家誅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門屏,貴人牽帝衣,低迴轉美目,風日為天暉。貴人飲金屑,攸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顏色真如故。”從這首詩來看,楊貴妃是吞金而死的。
陳寅恪先生曾對這種說法頗感稀奇,並在《元白詩箋證稿》中作了考證。陳氏懷疑劉詩“貴人飲金屑”之語,是得自“里兒中”,故而才與眾說有異。然而,陳氏並不排除楊貴妃在被縊死之前,也有可能吞過金,所以“里兒中”才傳得此說。
上皇自蜀還,令中使祭奠,詔令改葬。禮部侍郎李揆曰:“龍武將士誅國忠,以其負國兆亂。今改葬故妃,恐將士疑懼,葬禮未可行。”乃止。上皇密令中使改葬於他所。初瘞時以紫褥裹之,肌膚已壞,而香囊仍在。內官以獻,上皇視之悽惋,乃令圖其形於別殿,朝夕視之。(《舊唐書·卷五十一·楊貴妃傳》)

人物評價

楊玉環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被後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雖然體態豐腴,但史書上也記載著她是一位舞蹈高手,還精通胡旋舞,身段飄搖,翻躍如風,令人眼花繚亂。
楊玉環
楊玉環
楊玉環自入宮以後,遵循封建的宮廷體制,不過問朝廷政治,不插手權力之爭,以自己的嫵媚溫順及過人的音樂才華,受到玄宗的百般寵愛,雖曾因妒而觸怒玄宗,以致兩次被送出宮,但最終玄宗還是難以割捨。
楊玉環若生在別的年代,或許成不了楊貴妃。唐朝人以豐腴為美,楊玉環則“凝脂胭華”,連“脂肪”都開始“凝集”,像“胭脂”一樣散發著“華麗”的色彩,這都是是需要一定“功力”的。

個人作品

全唐詩》的卷五收錄了楊貴妃所作之詩《贈張雲容舞》: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裊裊秋煙里。輕雲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
楊玉環
日本江戶時代礒田湖龍齋唐玄宗楊貴妃吹笛圖

親屬成員

關係
姓名
先祖
楊震、楊真、楊尚希、楊仲嗣、楊仲昌
高祖
楊汪
曾祖
楊令本
祖父
楊志謙
父親
楊玄琰,齊國公
叔父
公公
李旦(唐睿宗)
婆婆
昭成皇后竇德妃、貞順皇后武惠妃
丈夫
李琩(壽王)→李隆基(唐玄宗)
堂兄
楊國忠,本名楊釗
姐姐
大姐韓國夫人、三姐虢國夫人、八姐秦國夫人

軼事典故

姓名由來

楊玉環名字《舊唐書》與《新唐書》里沒有寫,《資治通鑑》里也沒有明確記載,《長恨歌傳》只說她是“楊玄琰女”。唐大中九年(855年),也就是楊貴妃死後大約100年,鄭處誨編撰的《明皇雜錄》里才第一次提及:“楊貴妃小字玉環”。後人沿用至今。
楊貴妃的“玉奴”、“玉娘”、“玉環”這三個名字是真實存在的,其中的奴、娘、環三個字的用語都是不同時期對楊貴妃名字的一種襯托。玉奴,是她兒時的愛稱;玉娘,是她冊封前的尊稱;玉環則是她冊封貴妃、身體發福後人們對她的戲稱。楊貴妃的真實姓名應該叫做“楊玉”。

玉環羞花

有一種小巧玲瓏的花卉,它的複葉酷似芙蓉枝,點點對稱,宛如鳥羽。植株上綴以數朵淡紅色的小花,狀若楊梅。人們用手一指,它那羽狀小葉便很快閉合,葉柄也慢慢垂下,就像初涉人世的少女,因為純潔和樸實,才那樣忸怩、嬌羞,所以人們都叫它“含羞草”。 
楊玉環
玉環羞花(今人繪)
傳說楊玉環初入宮時,因見不到君王而終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宮女們一起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著了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卷了起來。宮女們都說這是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唐玄宗聽說宮中有個“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見,封為貴妃。從此以後,“羞花”也就成了楊貴妃的雅稱了。
含羞草“羞”於見人,是由於植物電的緣故。含羞草的葉棲基部,有一個薄壁細胞組織叫做“葉褥”,平時裡面充滿了足夠的水分。當葉片受到刺激時,薄壁細胞里的水分,在植物電的指令下,立即向上部與兩側流去。由於葉片的重量增加,就產生了葉片閉合,葉柄耷垂的現象。含羞草植株纖細嬌弱,為了生存,它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中,形成了這種適應環境的特殊本領。

妃子一笑

唐玄宗的寵妃楊貴妃,有著傾城傾國之美,天生麗質,又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以致唐玄宗對她寵愛有加。
那位萬人之上的大唐皇帝為了博得楊貴妃的歡心,每逢荔枝季節總要委派專人通過每五里、十里的驛站從四川(有的說從廣東、福建)馳運帶有露水的新鮮荔枝。宮中的享受又是極其奢侈,越是難得的山珍海味、稀世奇寶越要進貢,除荔枝外,另有一美酒更是讓唐玄宗封為宮廷御酒,其釀酒用的水是高山上的清晨甘露,此酒具得天獨厚的四川興農釀酒之地利優勢,釀出來的美酒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濃而不艷。
楊玉環
一騎紅塵妃子笑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當時楊貴妃在華清宮裡品嘗荔枝時是怎樣的一番動人情景,唐玄宗每每以此美酒與其對飲,楊貴妃在唐玄宗的心目中當然更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了。從此便有這歷史上這著名的一笑。“華清笙歌霓裳醉,貴妃把酒露濃笑”。那作為貢品進入宮廷的美酒,也取名為:露濃笑

貴妃醉酒

她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而“三千寵愛在一身”,可她也曾一時失寵而借酒澆愁,醉後忘其所以,放浪形骸。
唐玄宗先一日與楊貴妃約,命其設宴百花亭,同往賞花飲酒。至次日,楊貴妃遂先赴百花亭,備齊御筵候駕,孰意遲待移時,唐玄宗車駕竟不至。遲之久,遲之又久。乃忽報皇帝已幸江妃宮,楊貴妃聞訊,懊惱欲死。
楊貴妃性本褊狹善妒,尤媚浪,且婦女於怨望之餘,本最易生反應力。遂使萬種情懷,一時竟難排遣,加以酒入愁腸,三杯亦醉,春情頓熾,忍俊不禁。於是竟忘其所以,放浪形骸,頻頻與高力士、裴力士二太監,作種種醉態,及求歡猥褻狀,乃始倦極回宮。

美容秘術

摒棄濃妝艷抹,講究淡妝輕掃,顯示人體自然美。唐代美容物,以為主要原料,長期使用,會慢性中毒,臉部留下褐斑,皮膚老化。楊玉環為女道士五六年間,遠離濃妝艷抹,不受鉛、汞危害,以後也摒棄濃妝,追求蛾眉輕掃的淡妝。
秘術之二
楊玉環
貴妃浴
溫泉沐浴和拍打之功。唐朝承襲北朝習俗,設溫泉宮,華清池是最為有名的一處。相傳溫泉有祛除邪氣,免除疫病的功效,常浴溫泉,泉水中的硫磺等礦物質可以治療皮膚病,已被今天醫學界所公認。
長恨歌》寫道:“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楊貴妃沐浴溫泉時,常把牡丹丹皮、桑葉、蕁麻等浸入水中,它們能鎮靜神經,促進肌膚再生,使之滑膩光潔。
紅樓夢》中賈寶玉寫詩說“出浴太真冰作影”。在沐浴時,楊貴妃施行拍打之功,用手輕拍全身,尤其是面部皮膚,使周身穴位受到刺激,促進血液循環,以達到強化肌膚機能的美容效果。
牡丹丹皮、杏仁、滑石、輕粉製成楊太真紅玉青。據說施之十日後,面色如紅玉,是歷代佳人美女用來美容的秘方之一,連後來的慈禧太后也天天使用。
此方中杏仁有豐富的苦杏仁油,有滋潤皮膚的特殊效果。輕粉抑菌,滑潤利竅,它們“上能利毛腠之竅,下能利清溺之竅”。三藥合用,具有去垢潤膚,迫利毛竅的作用,徹底避免傳統美容物中鉛、汞的危害。
荔枝,服人參,保健美容邀君寵。楊貴妃喜食荔枝,人人皆知。杜牧有詩說:“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玄宗為投楊貴妃之好,下令各地驛站,快速轉運閩、廣荔枝進貢長安,耗去多少人力財力,僅為楊貴妃一人歡娛快樂。荔枝,為南方熱帶水果之一,內含豐富營養,性甘平無毒,久吃荔枝,益心脾、養肝血,益人顏色。

皇后之謎

有一個疑問始終困擾著後世學人,那就是既然當時唐玄宗這么迷戀楊玉環,楊玉環卻為什麼一直是個貴妃,而沒有成為皇后呢?
關於這個問題,史書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只能從有關記載中發現和挖掘線索,進行相關論證和推測。從史書記載中的蛛絲馬跡來看,唐玄宗之所以沒有冊封楊玉環為皇后,很可能與他得到楊玉環的卑下手段有關。根據《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等史書記載,楊玉環原為唐玄宗的兒子壽王李瑁的王妃,唐玄宗是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從兒子手中搶過來的。開元二十三年七月,李瑁與楊玉環一見鐘情,在武惠妃(李瑁之母)的再三請求下,唐玄宗下詔冊立楊玉環為壽王妃,婚後,兩人甜美異常,而這時唐玄宗並沒有見到楊玉環。
五年之後,唐玄宗才看見了楊玉環,並且一見之下便被楊玉環的姿色深深迷住了,而這時她已經嫁給壽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但唐玄宗卻不管這么多,他設計了一番表面文章,先是打著孝順的旗號,說是要為自己的母親竇太后薦福,便下詔令楊玉環出家做道士,並賜道號“太真”,命令楊玉環搬出了壽王府,住進了太真宮。然後,他將大臣韋昭訓的女兒許配給壽王李瑁,並立為妃,以此來安撫壽王。五年之後楊玉環守戒期滿,唐玄宗便下詔讓楊玉環還俗,並接入宮中,正式冊封為貴妃,自己養了起來。
楊玉環
楊玉環
這件事情自然給壽王李瑁以深重的傷害,但搶走愛妃的是自己的父皇,自己只能敢怒不敢言。對此,唐朝詩人李商隱曾在詩歌《驪山有感·詠楊妃》中寫道:“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此詩說明了當時唐玄宗搶走兒媳婦後,壽王李瑁的鬱悶和唐玄宗的尷尬,然而楊玉環實在是太漂亮了,唐玄宗為了得到她這一切都不顧了,由此也可見楊貴妃的迷人之處。另外,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開放的朝代,採取了兼容並包的文化政策,各種外來風俗在大唐落地開花,封建倫理等級制度得到弱化,因此唐玄宗這樣做並沒有引來太大的反對。
但搶奪兒子王妃畢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壽王李瑁雖然表面不敢說,暗地裡肯定是耿耿於懷的,所以唐玄宗雖然極其寵愛楊貴妃,將所有的恩惠都施加到她身上,連她的親戚朋友都提拔為重要官員,由朝廷俸祿包養起來,甚至於民間有了“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風氣,但卻一直不肯加封她為皇后。
一來是從兒子手中搶來的貴妃畢竟有違倫理,雖然其時風俗開化,但倫理長情的主體還是存在的,讓這么得來的婦人做了皇后顯然無法“母儀天下”。
二來是如果封楊玉環為皇后,勢必將壽王李瑁心中壓抑的怒氣激發出來,到時候發生政變也很有可能。
其三是楊貴妃得寵後仙及雞犬,她的兄弟姐妹親戚都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已經發展成一股龐大的政治力量,如果再封她為皇后,必將引起大臣的反對和權力的傾斜,這對維護穩定是很不利的,所以唐玄宗一直不肯封楊貴妃為皇后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讓唐玄宗不能封楊貴妃為皇后,這就是楊貴妃跟隨唐玄宗後一直沒有子嗣。至於楊貴妃為什麼沒有生育無從得知,但沒有兒子肯定是封她為皇后的一大障礙,因為古代冊立皇后是件非常重要的大事,要君臣參與,詔示天下,冊立的皇后必須是懿德懿容,能起到垂範萬眾、母儀天下的作用,她所生的兒子也將被立為太子,日後繼承大統。因此皇后與太子一般應當是母以子顯或是子以母顯的,但當時太子已立多年,而且成長正常,楊貴妃又遲遲沒能生個兒子出來,所以就沒有理由封她為皇后。如果霸王硬上弓,立楊貴妃為皇后,很可能引起太子、壽王李瑁甚至朝廷大臣的反對,發生宮廷政變,那樣就得不償失了,唐玄宗斷然不會去冒這個險。
楊貴妃雖然沒有成為皇后,但她享受的待遇規格早就是皇后的標準了。她一入宮便集“三千寵愛在一身”,民間還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傳說,可見楊貴妃地位之高,承運之深,宮中的儀體規制都是為她而設了。楊貴妃雖無皇后之名,但得皇后之實,而且比一般的皇后更受尊寵。楊貴妃也比較聰明,沒有反覆請求唐玄宗立自己為皇后。既然已經達到了一個女人所達到的極致,得到了天子的萬千寵愛,何必還去在乎皇后的名號呢?她只需要發揮自己的美艷多才,把唐玄宗伺候得舒舒服服,便永遠都是實際意義上的皇后。

貴妃畫贊

王文郁畫貴妃像贊(收錄於《全唐文卷0041》)
萬物去來,陰陽反覆。百歲光陰,宛如轉轂。
悲樂疾苦,橫夭相續。盛衰榮悴,俱為不足。
憶昔宮中,爾顏類玉。助內躬蠶,傾輸素服。
有是德美,獨無五福。生平雅容,清縑半幅。
作詩背景

人物爭議

籍貫

1、弘農華陰說法
楊貴妃出自世家大族弘農楊氏,可視為名門之後。後來唐玄宗在《冊壽王楊妃文》中說:“公輔之門,清白流慶,誕鐘粹美,含章秀出。”也肯定了楊貴妃出自名門。《蒲州府志》中記載:“有在雷首山下獨頭坡唐貴妃楊氏本弘農人,其父玄琰家在蒲州之獨頭村。《新唐書·卷七十六》中記載楊貴妃家族自弘農華陰遷居蒲州永樂,此後為永樂人。弘農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為其祖籍。
2、蒲州永樂說法
《新唐書·卷七十六》明確記載:“玄宗貴妃楊氏,隋梁郡通守汪四世孫。徙籍蒲州,遂為永樂人。”家族自弘農華陰搬遷至蒲州永樂縣(今山西省運城市)。正史記其籍貫為蒲州永樂。
楊太真外傳》等古書中均記載:楊玉環,弘農華陰人,後遷至蒲州永樂之獨頭村
3、容州普寧說法
楊貴妃籍貫為容縣一說出自《容州普寧縣楊妃碑記》一文,最早見於《永樂大典》卷2344梧字的《梧州府志》所引的《元一統志》。《碑記》記載:“楊妃容州楊沖人也。”但此《碑記》存在多處與史籍記載不相符合的地方。
1、《碑記》稱楊貴妃生於容州普寧縣一戶貧窮人家,生父為楊維,第一任養父叫楊康,第二任養父為楊琰。而《新唐書》、《蒲州縣誌》等古籍均記載楊貴妃生父為楊玄琰,並無多過繼及多任養父的記錄。
2、《碑記》記載寫於唐天寶四年,內容中卻稱唐玄宗李隆基為明皇。明皇為唐玄宗李隆基的諡號。而該諡號是唐玄宗死後,在唐肅宗時期才定下的。
此外,其本地的《梧州府志》也明確記載,認為楊貴妃出自容州楊沖為無稽之談,不可信。《梧州府志》記載“此說無稽,本不是信。或因後五代時楚、南漢妃嬪中有楊姓者,遂附會其說。”
現代有學者認為《碑記》是宋元之際的偽作。
4、蜀州說法
楊貴妃出生於蜀州一說,出自明嘉靖陳節所撰《迎祥寺碑》,其中文載:“妃父玄琰,為蜀州司戶,妃生於蜀。”蜀州就是今崇州,在唐時,成都西邊的崇州被稱為蜀州。

墓葬

1、陝西鹹陽楊貴妃墓
楊貴妃墓位於陝西省鹹陽市興平市馬嵬辦西500米處的馬嵬坡。1956年被陝西省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日本山口縣楊貴妃墓
楊貴妃墓位於日本山口縣大津郡油谷町久津村的一處山坡上。墓地是由亂石砌成的一個十幾平方米的平台。台上有5座石塔,被日本人稱為五輪塔,五輪塔現為日本國家級保護文物。

後世紀念

楊貴妃墓

楊貴妃墓究竟是原來的墓還是遷葬後的墓,或者是楊貴妃的衣冠冢,尚無確征。該墓位於陝西鹹陽市興平嵬市馬鎮西500米處,距西安60公里。墓呈半球形,冢高3米,整座墓冢都用青磚包砌,墓後有一座高約6米的楊貴妃大理石塑像。
貴妃墓為一半坡上的小陵園,大門頂額橫書“楊氏貴妃之墓”園內正面一座三間的仿古式獻殿,過獻殿即是墓冢,高3米,封土四周砌以青磚。傳說婦女用貴妃墓上的土搽臉,可去掉臉上的黑斑,使面部肌肉細膩白嫩。因此,其墓土被稱為“貴妃粉”,遠近婦女爭相以土搽臉,連外地遊人也要帶包墓土回去,於是墓堆越來越小,守墓人不斷給墓堆添土,但不久又被人取光。為了保護墳墓,只好用青磚將其包砌。這樣,人們就再也無法從墓上取土了。墓前有一碑樓,上刻:“唐玄宗貴妃楊氏墓”。

楊貴妃故居

楊貴妃故居位於山西省永濟市首陽鄉獨頭村東向100米處。占地面積近百畝,建築形制為仿唐民居。楊貴妃故里,是一座類似城堡式的獨宅三進院落,它依山勢而建,南北走向,可瞰黃河。建築分堡門、下院、中院、上院、西花園、貴妃池,自下而上,建在一條中軸線上。

藝術形象

詩歌形象

詩歌形象
作者
詩名
七言樂府《清平調
七言絕句《馬嵬坡
長詩《長恨歌
楊玉環
楊玉環戲曲形象

戲劇形象

戲劇形象
作者
戲名
朝代
元朝

磨塵鑒
明朝
驚鴻記
明朝
彩毫記
明朝
長生殿
清朝




《馬嵬坡》


《唐明皇與楊貴妃》

小說形象

楊玉環
楊玉環小說
小說形象
作者
小說名

影視形象

影視形象
劇名
年代
演員
楊貴妃
1927年
楊貴妃
1939年
梅妃
1941年
楊貴妃
1947年
楊貴妃
1955年
謝家驊
楊貴妃
1955年
1956年
楊貴妃
1962年
楊貴妃
1976年
1983年
周慧娟
1987年
楊貴妃
1986年
唐明皇
1990年
1990年
楊貴妃
1992年
1994年
崑崙奴
1994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楊貴妃
2000年
2003年
2003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大明宮
2009年
李白
2010年
2010年
2013年
2016年
妖貓傳
2017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由於楊貴妃得到重寵,她的兄弟均贈高官,甚至遠房兄弟楊釗,原為市井無賴,因善計籌,玄宗與楊氏諸姐妹賭博,令楊釗計算賭賬,賜名國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餘職,操縱朝政。
玄宗游幸華清池,以楊氏五家為扈從,每家一隊,穿一色衣,五家合隊,五彩繽紛。沿途掉落首飾遍地,閃閃生光,其奢侈無以復加。
楊家一族,娶了兩位公主、兩位郡主,玄宗還親為楊氏御撰和砌書家廟碑。

首次出宮

天寶五載七月,由於楊貴妃恃寵驕縱,得罪了玄宗,被玄宗譴歸娘家。貴妃出宮後,玄宗飲食不進,高力士只得又把她召回來。
《舊唐書·卷五十一》記載“五載七月,貴妃以微譴送歸楊銛宅”、“天寶九載,貴妃復忤旨,送歸外第”。
新唐書》卷七十六記載:它日,妃以譴還銛第,比中仄,帝尚不御食,笞怒左右。高力士欲驗帝意,乃白以殿中供帳、司農酒餼百餘車送妃所,帝即以御膳分賜。力士知帝旨,是夕,請召妃還,下鑰安興坊門馳入。妃見帝,伏地謝,帝釋然,撫尉良渥。
資治通鑑》記載:妃以妒悍不遜,上怒,命送歸。”這幾部正史都沒有正面地詳細說明這件事的發生過程,並異口同聲地說是楊貴妃因犯錯誤得罪了玄宗而被送歸娘家。
資治通鑑》記載的理由是“妒悍不遜”,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還是沒說。
野史《開元傳信記》記載:“太真妃常因妒媚,有語侵上,上怒甚”、“太真妃常因妒媚,有語侵上,上怒甚,召高力士以輜送還其家。
不難看出,楊貴妃此次被攆的罪名是“妒悍不遜”。楊貴妃所嫉妒的人很多人猜測是唐玄宗的另一名妃子——梅妃。根據宋人《梅妃傳》記載:“梅妃叫江采萍,比楊貴妃早19年入宮。當年,唐玄宗最寵愛的武惠妃去世,玄宗心中失落,宦官高力士便建議在全國選美。高力士來到福建,見到了江采萍,驚為天人。於是,把她帶回宮,獻給了唐玄宗。”
江采萍不僅容貌美麗,而且溫柔典雅,很快便擄獲了玄宗的心。江采萍自小喜愛淡雅,也喜歡同樣淡雅的梅花。唐玄宗便將她封為梅妃,特地在後宮為她栽種了一片梅林。當梅花盛開之時,玄宗便攜梅妃來到這裡,賞花吟詩,恩愛無比。
後來,唐玄宗又見到了楊玉環,便為她的風韻所傾倒,因為二人同擅長音樂,很快成為了知音。唐玄宗在千方百計將玉環弄到手之後,便日日與楊妃在一起,很快就把梅妃忘卻了。梅妃擅長詩賦,一日,她寫了一首《一斛珠》,托人帶給玄宗。玄宗見詩,便想起了昔日與梅妃在一起的情景。於是,便召她入翠華西閣敘舊。不料,此事被楊貴妃探知,醋意大發,把玄宗和梅妃一番羞辱。李隆基畢竟是皇帝,怎能讓貴妃如此教訓,一怒之下,命人將楊貴妃送回娘家。
這件事在歷史上被傳得沸沸揚揚。但歷史上不論是《舊唐書》、《新唐書》,還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鑑》,都沒有記載有梅妃這個人,其次,我們所看到的有關梅妃的書籍,其內容是從《梅妃傳》衍化而來的。
楊玉環(玉奴兒)
林芳兵的太真造型
而《梅妃傳》一文無作者(有人認為是唐曹鄴所著,並無實據。)抄錄者也不知作者是何人,只知他是北宋南宋之交的人。《梅妃傳》是最早記載梅妃其人其事的作品。其它所有關於梅妃的記載都是晚於該文,而且大多是該文的轉抄,或者增加了傳說部分。
其三,在《梅妃傳》里有這樣幾句話,值得注意:“今世圖畫美人者,號梅妃,泛言唐明皇時人,而莫詳所自也。”其意思說,當今(宋代)仕女畫中的梅妃,人們只泛泛地說她是唐明皇時的人,而對她的身世卻不大了解。
因此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到:“《梅妃傳》一卷亦無撰人,蓋見當時有把梅美人號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時人。因造此傳……”。治學嚴謹的文學家鄭振鐸也否認梅妃的存在。
最後,查考唐代史籍,並未發現有高力士到閩粵選美的記載;《梅妃傳》所記梅妃被貶所居之上陽東宮在東都洛陽.它與長安相距數百里,而洛陽上陽東宮又無翠華殿西閣,何以會出現唐玄宗夜召梅妃,當被楊貴妃發覺後,又怎會有梅妃“步歸東宮”之事。
唐玄宗時期專門設了一個職業,叫作“花鳥使”,專管到民間搜羅美女以充實後宮。唐玄宗是個風流天子,整日和楊貴妃在一起已經玩膩了,便背著楊貴妃召幸這些女人。楊貴妃吃醋,與玄宗大吵大鬧;玄宗也生氣了,妃子竟然管起了皇帝的私生活,實在是不像話。於是,一氣之下,下令“攆回去”。楊貴妃就這樣被攆回了娘家。貴妃一走,唐玄宗突然覺得心中空落落的,很快就後悔了。當天晚上,趁著夜色,唐玄宗就派禁軍將貴妃從楊家接了回來。
經過一番折騰,二人的感情迅速升溫。不僅如此,玄宗還將楊貴妃的三個姐姐接到長安,封她們為一品夫人,準許她們隨意出入宮門。

再次出宮

天寶九載,楊貴妃又一次被遣送回了娘家。
至於楊貴妃這次被攆的原因,《舊唐書》卷五十一天寶九載,貴妃復忤旨,送歸外第。時吉溫中貴人善,溫入奏曰:“婦人智識不遠,有忤聖情,然貴妃久承恩顧,何惜宮中一席之地,使其就戮,安忍取辱於外哉。”上即令中使張韜光賜御饌,妃附韜光泣奏曰:“妾忤聖顏,罪當萬死。衣服之外,皆聖恩所賜,無可遺留,然髮膚是父母所有。”乃引刀翦發一繚附獻。玄宗見之驚惋,即使力士召還。
楊玉環(玉奴兒)
王璐瑤版楊玉環
資治通鑑》中只有六個字“楊貴妃復忤旨。”楊貴妃忤的是什麼旨呢?《楊太真外傳》記載:750年,天寶九載二月的一天,楊貴妃偷偷地吹唐玄宗大哥寧王李憲的紫玉笛,被唐玄宗看見了,以忤旨又被送出宮外。貴妃出宮後,剪下一綹青絲,托中使張韜光帶給玄宗,玄宗大駭,又令高力士把她召回。
這兩種說法都不可信,因為寧王李憲於開元二十九年十一月(742年1月5日)薨逝,天寶九載(750年),已經死了八年。楊貴妃不可能與死人有染。對於楊貴妃吃姐姐的醋的說法,也僅在《集靈台·其二》(張祜):“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中出現,不足為據。而且,在天寶年間,楊貴妃和她的姐妹們關係一直不錯,說明唐玄宗和虢國夫人之間是清白的。
這次楊貴妃被攆可能是玄宗給楊家的一個下馬威。因為楊貴妃的得寵,楊家也跟著顯赫起來。隨著地位的升高,楊家便無法無天了。楊家接受招待的規格已經超出了規定的界限;大肆收受賄賂;不僅如此,他們甚至還騎到了皇室的頭上。
楊玉環(玉奴兒)
向海嵐版楊玉環
新唐書》中記載:“出入宮掖,恩寵聲焰震天下。每命婦入班,持盈公主等皆讓不敢就位,建平、信成二公主以與妃家忤,至追內封物,駙馬都尉獨孤明失官。”皇上的親妹妹在三位夫人面前只能讓座而不敢就坐;唐玄宗的女兒信成公主因為和楊家人有矛盾,竟淪落到追回內府封贈東西,如再不處理,恐怕整個江山都成了楊家的了。玄宗生氣了,楊家就是仗著有個貴妃撐腰,於是,楊貴妃再一次被攆回了家。
楊貴妃這次被送回家,是玄宗使用殺雞給猴看的策略,就是要滅滅楊氏家族的威風。這一招果真很靈,楊家人慌了神,可又不好出面求情,楊貴妃更是終日以淚洗面。因為,這一次唐玄宗並沒有急著把貴妃接回去,而且送走之後就再沒有了訊息。
玄宗雖然沒有派人去接楊貴妃,但心中還是很想念的。一個叫吉溫的人來遊說唐玄宗,正中玄宗下懷。唐玄宗立刻派人看望貴妃,還將自己的御膳分了一半給她。楊貴妃見皇帝派人來看她了,感動地淚流滿面,馬上伏地認錯,還剪下了自己的一縷頭髮,獻給玄宗。唐玄宗一看到貴妃的青絲,派高力士將楊貴妃接回了宮。
楊貴妃知道玄宗沒有她,便寢食不安,於是更為驕縱,楊家“出入禁門不問,京師長吏為之側目”。陳鴻長恨歌傳》記載:居易歌曰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兵禍亂世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以清君側,反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兵鋒直指長安。次年,唐玄宗帶著楊貴妃與楊國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經馬嵬驛(今陝西興平市西)時,陳玄禮為首的隨駕禁軍軍士,一致要求處死楊國忠跟楊貴妃,隨即譁變,亂刀殺死了楊國忠。
楊玉環(玉奴兒)
楊玉環
唐玄宗言國忠亂朝當誅,然貴妃無罪,本欲赦免,無奈禁軍士兵皆認為貴妃乃禍國紅顏,安史之亂乃因貴妃而起,不誅難慰軍心、難振士氣,繼續包圍皇帝。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勸言,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賜死了楊貴妃。最終楊貴妃被賜白綾一條,縊死佛堂的梨樹下,時年三十八歲,這就是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之典故。
玄宗在安史之亂平定後回宮,曾派人去尋找楊貴妃的遺體,但未尋得。
新唐書》中的記載與《舊唐書》大致相同,由此可見,楊貴妃確實死於馬嵬坡。後人傳說貴妃沒死,可能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
有人說,楊玉環可能死於佛堂。
楊玉環(玉奴兒)
林芳兵,香消玉殞前的貴妃向菩薩祈禱
舊唐書·楊貴妃傳》記載:禁軍將領陳玄禮等殺了楊國忠父子之後,認為“賊本尚在”,請求再殺楊貴妃以免後患。唐玄宗無奈,與貴妃訣別,“遂縊死於佛室”。
資治通鑑·唐紀》記載:唐玄宗是命太監高力士把楊貴妃帶到佛堂縊死的。
唐國史補》記載:高力士把楊貴妃縊死於佛堂的梨樹下。
陳鴻的《長恨歌傳》記載:唐玄宗知道楊貴妃難免一死,但不忍見其死,便使人牽之而去,“倉皇輾轉,竟死於尺組之下”。
樂史的《楊太真外傳》記載:唐玄宗與楊貴妃訣別時,她“乞容禮佛”。高力士遂縊死貴妃於佛堂前的梨樹之下。
陳寅恪先生在《元白詩箋證稿》中指出:“所可注意者,樂史謂妃縊死於梨樹之下,恐是受香山(白居易)‘梨花一枝春帶雨’句之影響。果爾,則殊可笑矣。”
樂史的說法來自《唐國史補》,而李肇的說法恐怕是受《長恨歌》的影響。楊貴妃自縊死於佛堂中。陳玄禮及禁衛軍的將官看著這個過程,確認楊貴妃已死後,再出來跟禁衛軍士兵解釋,過了很久聚集的士兵才散去歸隊。
楊貴妃也可能死於亂軍之中。此說主要見於一些唐詩中的描述。
楊玉環(玉奴兒)
周潔版貴妃臨死前
杜甫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在安祿山占據的長安,作《哀江頭》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之句,暗示楊貴妃不是被縊死於馬嵬驛,因為縊死是不會見血的。
李益所作七絕《過馬嵬》和七律《過馬嵬二首》中有“托君休洗蓮花血”和“太真血染馬蹄盡”等詩句,也反映了楊貴妃為亂軍所殺,死於兵刃之下的情景。
杜牧華清宮三十韻》的“喧呼馬嵬血,零落羽林槍”;
張佑《華清宮和社舍人》的“血埋妃子艷”;
溫庭筠《馬嵬驛》的“返魂無驗表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詩句,也都認為楊貴妃血濺馬嵬驛,並非被縊而死。
楊貴妃之死也有其它的可能,比如有人說她系吞金而死。
楊玉環(玉奴兒)
楊玉環
這種說法僅見於劉禹錫所用的《馬嵬行》一詩。劉氏之詩曾寫道:“綠野扶風道,黃塵馬嵬行,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乃問里中兒,皆言幸蜀時,軍家誅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門屏,貴人牽帝衣,低迴轉美目,風日為天暉。貴人飲金屑,攸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顏色真如故。”從這首詩來看,楊貴妃是吞金而死的。
陳寅恪先生曾對這種說法頗感稀奇,並在《元白詩箋證稿》中作了考證。陳氏懷疑劉詩“貴人飲金屑”之語,是得自“里兒中”,故而才與眾說有異。然而,陳氏並不排除楊貴妃在被縊死之前,也有可能吞過金,所以“里兒中”才傳得此說。
上皇自蜀還,令中使祭奠,詔令改葬。禮部侍郎李揆曰:“龍武將士誅國忠,以其負國兆亂。今改葬故妃,恐將士疑懼,葬禮未可行。”乃止。上皇密令中使改葬於他所。初瘞時以紫褥裹之,肌膚已壞,而香囊仍在。內官以獻,上皇視之悽惋,乃令圖其形於別殿,朝夕視之。(《舊唐書·卷五十一·楊貴妃傳》)

人物評價

楊玉環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被後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雖然體態豐腴,但史書上也記載著她是一位舞蹈高手,還精通胡旋舞,身段飄搖,翻躍如風,令人眼花繚亂。
楊玉環(玉奴兒)
楊玉環
楊玉環自入宮以後,遵循封建的宮廷體制,不過問朝廷政治,不插手權力之爭,以自己的嫵媚溫順及過人的音樂才華,受到玄宗的百般寵愛,雖曾因妒而觸怒玄宗,以致兩次被送出宮,但最終玄宗還是難以割捨。
楊玉環若生在別的年代,或許成不了楊貴妃。唐朝人以豐腴為美,楊玉環則“凝脂胭華”,連“脂肪”都開始“凝集”,像“胭脂”一樣散發著“華麗”的色彩,這都是是需要一定“功力”的。

個人作品

全唐詩》的卷五收錄了楊貴妃所作之詩《贈張雲容舞》: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裊裊秋煙里。輕雲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
楊玉環(玉奴兒)
日本江戶時代礒田湖龍齋唐玄宗楊貴妃吹笛圖

親屬成員

關係
姓名
先祖
楊震、楊真、楊尚希、楊仲嗣、楊仲昌
高祖
楊汪
曾祖
楊令本
祖父
楊志謙
父親
楊玄琰,齊國公
叔父
公公
李旦(唐睿宗)
婆婆
昭成皇后竇德妃、貞順皇后武惠妃
丈夫
李琩(壽王)→李隆基(唐玄宗)
堂兄
楊國忠,本名楊釗
姐姐
大姐韓國夫人、三姐虢國夫人、八姐秦國夫人

軼事典故

姓名由來

楊玉環名字《舊唐書》與《新唐書》里沒有寫,《資治通鑑》里也沒有明確記載,《長恨歌傳》只說她是“楊玄琰女”。唐大中九年(855年),也就是楊貴妃死後大約100年,鄭處誨編撰的《明皇雜錄》里才第一次提及:“楊貴妃小字玉環”。後人沿用至今。
楊貴妃的“玉奴”、“玉娘”、“玉環”這三個名字是真實存在的,其中的奴、娘、環三個字的用語都是不同時期對楊貴妃名字的一種襯托。玉奴,是她兒時的愛稱;玉娘,是她冊封前的尊稱;玉環則是她冊封貴妃、身體發福後人們對她的戲稱。楊貴妃的真實姓名應該叫做“楊玉”。

玉環羞花

有一種小巧玲瓏的花卉,它的複葉酷似芙蓉枝,點點對稱,宛如鳥羽。植株上綴以數朵淡紅色的小花,狀若楊梅。人們用手一指,它那羽狀小葉便很快閉合,葉柄也慢慢垂下,就像初涉人世的少女,因為純潔和樸實,才那樣忸怩、嬌羞,所以人們都叫它“含羞草”。 
楊玉環(玉奴兒)
玉環羞花(今人繪)
傳說楊玉環初入宮時,因見不到君王而終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宮女們一起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著了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卷了起來。宮女們都說這是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唐玄宗聽說宮中有個“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見,封為貴妃。從此以後,“羞花”也就成了楊貴妃的雅稱了。
含羞草“羞”於見人,是由於植物電的緣故。含羞草的葉棲基部,有一個薄壁細胞組織叫做“葉褥”,平時裡面充滿了足夠的水分。當葉片受到刺激時,薄壁細胞里的水分,在植物電的指令下,立即向上部與兩側流去。由於葉片的重量增加,就產生了葉片閉合,葉柄耷垂的現象。含羞草植株纖細嬌弱,為了生存,它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中,形成了這種適應環境的特殊本領。

妃子一笑

唐玄宗的寵妃楊貴妃,有著傾城傾國之美,天生麗質,又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以致唐玄宗對她寵愛有加。
那位萬人之上的大唐皇帝為了博得楊貴妃的歡心,每逢荔枝季節總要委派專人通過每五里、十里的驛站從四川(有的說從廣東、福建)馳運帶有露水的新鮮荔枝。宮中的享受又是極其奢侈,越是難得的山珍海味、稀世奇寶越要進貢,除荔枝外,另有一美酒更是讓唐玄宗封為宮廷御酒,其釀酒用的水是高山上的清晨甘露,此酒具得天獨厚的四川興農釀酒之地利優勢,釀出來的美酒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濃而不艷。
楊玉環(玉奴兒)
一騎紅塵妃子笑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當時楊貴妃在華清宮裡品嘗荔枝時是怎樣的一番動人情景,唐玄宗每每以此美酒與其對飲,楊貴妃在唐玄宗的心目中當然更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了。從此便有這歷史上這著名的一笑。“華清笙歌霓裳醉,貴妃把酒露濃笑”。那作為貢品進入宮廷的美酒,也取名為:露濃笑

貴妃醉酒

她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而“三千寵愛在一身”,可她也曾一時失寵而借酒澆愁,醉後忘其所以,放浪形骸。
唐玄宗先一日與楊貴妃約,命其設宴百花亭,同往賞花飲酒。至次日,楊貴妃遂先赴百花亭,備齊御筵候駕,孰意遲待移時,唐玄宗車駕竟不至。遲之久,遲之又久。乃忽報皇帝已幸江妃宮,楊貴妃聞訊,懊惱欲死。
楊貴妃性本褊狹善妒,尤媚浪,且婦女於怨望之餘,本最易生反應力。遂使萬種情懷,一時竟難排遣,加以酒入愁腸,三杯亦醉,春情頓熾,忍俊不禁。於是竟忘其所以,放浪形骸,頻頻與高力士、裴力士二太監,作種種醉態,及求歡猥褻狀,乃始倦極回宮。

美容秘術

摒棄濃妝艷抹,講究淡妝輕掃,顯示人體自然美。唐代美容物,以為主要原料,長期使用,會慢性中毒,臉部留下褐斑,皮膚老化。楊玉環為女道士五六年間,遠離濃妝艷抹,不受鉛、汞危害,以後也摒棄濃妝,追求蛾眉輕掃的淡妝。
秘術之二
楊玉環(玉奴兒)
貴妃浴
溫泉沐浴和拍打之功。唐朝承襲北朝習俗,設溫泉宮,華清池是最為有名的一處。相傳溫泉有祛除邪氣,免除疫病的功效,常浴溫泉,泉水中的硫磺等礦物質可以治療皮膚病,已被今天醫學界所公認。
長恨歌》寫道:“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楊貴妃沐浴溫泉時,常把牡丹丹皮、桑葉、蕁麻等浸入水中,它們能鎮靜神經,促進肌膚再生,使之滑膩光潔。
紅樓夢》中賈寶玉寫詩說“出浴太真冰作影”。在沐浴時,楊貴妃施行拍打之功,用手輕拍全身,尤其是面部皮膚,使周身穴位受到刺激,促進血液循環,以達到強化肌膚機能的美容效果。
牡丹丹皮、杏仁、滑石、輕粉製成楊太真紅玉青。據說施之十日後,面色如紅玉,是歷代佳人美女用來美容的秘方之一,連後來的慈禧太后也天天使用。
此方中杏仁有豐富的苦杏仁油,有滋潤皮膚的特殊效果。輕粉抑菌,滑潤利竅,它們“上能利毛腠之竅,下能利清溺之竅”。三藥合用,具有去垢潤膚,迫利毛竅的作用,徹底避免傳統美容物中鉛、汞的危害。
荔枝,服人參,保健美容邀君寵。楊貴妃喜食荔枝,人人皆知。杜牧有詩說:“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玄宗為投楊貴妃之好,下令各地驛站,快速轉運閩、廣荔枝進貢長安,耗去多少人力財力,僅為楊貴妃一人歡娛快樂。荔枝,為南方熱帶水果之一,內含豐富營養,性甘平無毒,久吃荔枝,益心脾、養肝血,益人顏色。

皇后之謎

有一個疑問始終困擾著後世學人,那就是既然當時唐玄宗這么迷戀楊玉環,楊玉環卻為什麼一直是個貴妃,而沒有成為皇后呢?
關於這個問題,史書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只能從有關記載中發現和挖掘線索,進行相關論證和推測。從史書記載中的蛛絲馬跡來看,唐玄宗之所以沒有冊封楊玉環為皇后,很可能與他得到楊玉環的卑下手段有關。根據《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等史書記載,楊玉環原為唐玄宗的兒子壽王李瑁的王妃,唐玄宗是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從兒子手中搶過來的。開元二十三年七月,李瑁與楊玉環一見鐘情,在武惠妃(李瑁之母)的再三請求下,唐玄宗下詔冊立楊玉環為壽王妃,婚後,兩人甜美異常,而這時唐玄宗並沒有見到楊玉環。
五年之後,唐玄宗才看見了楊玉環,並且一見之下便被楊玉環的姿色深深迷住了,而這時她已經嫁給壽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但唐玄宗卻不管這么多,他設計了一番表面文章,先是打著孝順的旗號,說是要為自己的母親竇太后薦福,便下詔令楊玉環出家做道士,並賜道號“太真”,命令楊玉環搬出了壽王府,住進了太真宮。然後,他將大臣韋昭訓的女兒許配給壽王李瑁,並立為妃,以此來安撫壽王。五年之後楊玉環守戒期滿,唐玄宗便下詔讓楊玉環還俗,並接入宮中,正式冊封為貴妃,自己養了起來。
楊玉環(玉奴兒)
楊玉環
這件事情自然給壽王李瑁以深重的傷害,但搶走愛妃的是自己的父皇,自己只能敢怒不敢言。對此,唐朝詩人李商隱曾在詩歌《驪山有感·詠楊妃》中寫道:“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此詩說明了當時唐玄宗搶走兒媳婦後,壽王李瑁的鬱悶和唐玄宗的尷尬,然而楊玉環實在是太漂亮了,唐玄宗為了得到她這一切都不顧了,由此也可見楊貴妃的迷人之處。另外,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開放的朝代,採取了兼容並包的文化政策,各種外來風俗在大唐落地開花,封建倫理等級制度得到弱化,因此唐玄宗這樣做並沒有引來太大的反對。
但搶奪兒子王妃畢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壽王李瑁雖然表面不敢說,暗地裡肯定是耿耿於懷的,所以唐玄宗雖然極其寵愛楊貴妃,將所有的恩惠都施加到她身上,連她的親戚朋友都提拔為重要官員,由朝廷俸祿包養起來,甚至於民間有了“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風氣,但卻一直不肯加封她為皇后。
一來是從兒子手中搶來的貴妃畢竟有違倫理,雖然其時風俗開化,但倫理長情的主體還是存在的,讓這么得來的婦人做了皇后顯然無法“母儀天下”。
二來是如果封楊玉環為皇后,勢必將壽王李瑁心中壓抑的怒氣激發出來,到時候發生政變也很有可能。
其三是楊貴妃得寵後仙及雞犬,她的兄弟姐妹親戚都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已經發展成一股龐大的政治力量,如果再封她為皇后,必將引起大臣的反對和權力的傾斜,這對維護穩定是很不利的,所以唐玄宗一直不肯封楊貴妃為皇后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讓唐玄宗不能封楊貴妃為皇后,這就是楊貴妃跟隨唐玄宗後一直沒有子嗣。至於楊貴妃為什麼沒有生育無從得知,但沒有兒子肯定是封她為皇后的一大障礙,因為古代冊立皇后是件非常重要的大事,要君臣參與,詔示天下,冊立的皇后必須是懿德懿容,能起到垂範萬眾、母儀天下的作用,她所生的兒子也將被立為太子,日後繼承大統。因此皇后與太子一般應當是母以子顯或是子以母顯的,但當時太子已立多年,而且成長正常,楊貴妃又遲遲沒能生個兒子出來,所以就沒有理由封她為皇后。如果霸王硬上弓,立楊貴妃為皇后,很可能引起太子、壽王李瑁甚至朝廷大臣的反對,發生宮廷政變,那樣就得不償失了,唐玄宗斷然不會去冒這個險。
楊貴妃雖然沒有成為皇后,但她享受的待遇規格早就是皇后的標準了。她一入宮便集“三千寵愛在一身”,民間還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傳說,可見楊貴妃地位之高,承運之深,宮中的儀體規制都是為她而設了。楊貴妃雖無皇后之名,但得皇后之實,而且比一般的皇后更受尊寵。楊貴妃也比較聰明,沒有反覆請求唐玄宗立自己為皇后。既然已經達到了一個女人所達到的極致,得到了天子的萬千寵愛,何必還去在乎皇后的名號呢?她只需要發揮自己的美艷多才,把唐玄宗伺候得舒舒服服,便永遠都是實際意義上的皇后。

貴妃畫贊

王文郁畫貴妃像贊(收錄於《全唐文卷0041》)
萬物去來,陰陽反覆。百歲光陰,宛如轉轂。
悲樂疾苦,橫夭相續。盛衰榮悴,俱為不足。
憶昔宮中,爾顏類玉。助內躬蠶,傾輸素服。
有是德美,獨無五福。生平雅容,清縑半幅。
作詩背景

人物爭議

籍貫

1、弘農華陰說法
楊貴妃出自世家大族弘農楊氏,可視為名門之後。後來唐玄宗在《冊壽王楊妃文》中說:“公輔之門,清白流慶,誕鐘粹美,含章秀出。”也肯定了楊貴妃出自名門。《蒲州府志》中記載:“有在雷首山下獨頭坡唐貴妃楊氏本弘農人,其父玄琰家在蒲州之獨頭村。《新唐書·卷七十六》中記載楊貴妃家族自弘農華陰遷居蒲州永樂,此後為永樂人。弘農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為其祖籍。
2、蒲州永樂說法
《新唐書·卷七十六》明確記載:“玄宗貴妃楊氏,隋梁郡通守汪四世孫。徙籍蒲州,遂為永樂人。”家族自弘農華陰搬遷至蒲州永樂縣(今山西省運城市)。正史記其籍貫為蒲州永樂。
楊太真外傳》等古書中均記載:楊玉環,弘農華陰人,後遷至蒲州永樂之獨頭村
3、容州普寧說法
楊貴妃籍貫為容縣一說出自《容州普寧縣楊妃碑記》一文,最早見於《永樂大典》卷2344梧字的《梧州府志》所引的《元一統志》。《碑記》記載:“楊妃容州楊沖人也。”但此《碑記》存在多處與史籍記載不相符合的地方。
1、《碑記》稱楊貴妃生於容州普寧縣一戶貧窮人家,生父為楊維,第一任養父叫楊康,第二任養父為楊琰。而《新唐書》、《蒲州縣誌》等古籍均記載楊貴妃生父為楊玄琰,並無多過繼及多任養父的記錄。
2、《碑記》記載寫於唐天寶四年,內容中卻稱唐玄宗李隆基為明皇。明皇為唐玄宗李隆基的諡號。而該諡號是唐玄宗死後,在唐肅宗時期才定下的。
此外,其本地的《梧州府志》也明確記載,認為楊貴妃出自容州楊沖為無稽之談,不可信。《梧州府志》記載“此說無稽,本不是信。或因後五代時楚、南漢妃嬪中有楊姓者,遂附會其說。”
現代有學者認為《碑記》是宋元之際的偽作。
4、蜀州說法
楊貴妃出生於蜀州一說,出自明嘉靖陳節所撰《迎祥寺碑》,其中文載:“妃父玄琰,為蜀州司戶,妃生於蜀。”蜀州就是今崇州,在唐時,成都西邊的崇州被稱為蜀州。

墓葬

1、陝西鹹陽楊貴妃墓
楊貴妃墓位於陝西省鹹陽市興平市馬嵬辦西500米處的馬嵬坡。1956年被陝西省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日本山口縣楊貴妃墓
楊貴妃墓位於日本山口縣大津郡油谷町久津村的一處山坡上。墓地是由亂石砌成的一個十幾平方米的平台。台上有5座石塔,被日本人稱為五輪塔,五輪塔現為日本國家級保護文物。

後世紀念

楊貴妃墓

楊貴妃墓究竟是原來的墓還是遷葬後的墓,或者是楊貴妃的衣冠冢,尚無確征。該墓位於陝西鹹陽市興平嵬市馬鎮西500米處,距西安60公里。墓呈半球形,冢高3米,整座墓冢都用青磚包砌,墓後有一座高約6米的楊貴妃大理石塑像。
貴妃墓為一半坡上的小陵園,大門頂額橫書“楊氏貴妃之墓”園內正面一座三間的仿古式獻殿,過獻殿即是墓冢,高3米,封土四周砌以青磚。傳說婦女用貴妃墓上的土搽臉,可去掉臉上的黑斑,使面部肌肉細膩白嫩。因此,其墓土被稱為“貴妃粉”,遠近婦女爭相以土搽臉,連外地遊人也要帶包墓土回去,於是墓堆越來越小,守墓人不斷給墓堆添土,但不久又被人取光。為了保護墳墓,只好用青磚將其包砌。這樣,人們就再也無法從墓上取土了。墓前有一碑樓,上刻:“唐玄宗貴妃楊氏墓”。

楊貴妃故居

楊貴妃故居位於山西省永濟市首陽鄉獨頭村東向100米處。占地面積近百畝,建築形制為仿唐民居。楊貴妃故里,是一座類似城堡式的獨宅三進院落,它依山勢而建,南北走向,可瞰黃河。建築分堡門、下院、中院、上院、西花園、貴妃池,自下而上,建在一條中軸線上。

藝術形象

詩歌形象

詩歌形象
作者
詩名
七言樂府《清平調
七言絕句《馬嵬坡
長詩《長恨歌
楊玉環(玉奴兒)
楊玉環戲曲形象

戲劇形象

戲劇形象
作者
戲名
朝代
元朝

磨塵鑒
明朝
驚鴻記
明朝
彩毫記
明朝
長生殿
清朝




《馬嵬坡》


《唐明皇與楊貴妃》

小說形象

楊玉環(玉奴兒)
楊玉環小說
小說形象
作者
小說名

影視形象

影視形象
劇名
年代
演員
楊貴妃
1927年
楊貴妃
1939年
梅妃
1941年
楊貴妃
1947年
楊貴妃
1955年
謝家驊
楊貴妃
1955年
1956年
楊貴妃
1962年
楊貴妃
1976年
1983年
周慧娟
1987年
楊貴妃
1986年
唐明皇
1990年
1990年
楊貴妃
1992年
1994年
崑崙奴
1994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楊貴妃
2000年
2003年
2003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大明宮
2009年
李白
2010年
2010年
2013年
2016年
妖貓傳
2017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