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20米,胸徑達45厘米。小枝粗10毫米,乾時紫褐色,髓部周圍及中央有柱狀維管束。無托葉。小葉4-6對,紙質至革質,無毛,寬橢圓形、卵形或圓形,稀長圓形,長6-17厘米,寬2-7.5厘米,頂端急漸尖,尖頭短而鈍;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偏斜,全緣;側脈(8-)11(-15)對,網脈明顯。花序腋生,為疏散的聚傘圓錐花序(稀近總狀花序),無毛;雄花序多花,雌花序少花。
花幾無毛,雄花長約7毫米,雌花長約6毫米。
萼在雄花中長2.5毫米,明顯淺裂,在雌花中長3.5-4毫米,淺裂或近截平;花瓣在雌花中長約8毫米。雄蕊6,無毛(僅雄花花葯有兩排剛毛),在雄花中近1/2、在雌花中1/2以上合生。花盤杯狀,高0.5-1毫米,流蘇狀,邊緣及內側有剛毛,雄花中的肉質,中央有一凹穴;雌花中的薄,邊緣有6個波狀淺齒。雌蕊無毛,在雄花中不存在。
果序長8-35厘米,有果1-4個;果具長柄(長約2厘米),果萼近扁平,直徑8-10毫米,果成熟時紫黑色,狹卵圓形,長3-4厘米,直徑1.7-2厘米,橫切面圓形至不明顯的三角形;外果皮較薄,乾時有細皺紋。果核橫切面近圓形,核蓋厚約3毫米,平滑或在中間有1不明顯的肋凸。種子1-2;不育室適度退化。花期4-5月,果期5-11月。
分布範圍
產中國廣東、廣西、海南、雲南。分布於
越南、
寮國、
高棉。各地常栽培。
生長環境
烏欖生長於海拔1280米以下的雜木林內。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只要土壤深厚、疏鬆、排水良好,具有一定肥力的山地均能種植。要求酸性土壤,以
pH4.5-5.0最宜。烏欖屬熱帶性果樹,喜高溫、不耐寒,在平均溫度20-22℃之間,生長最為適宜。在冬季烏欖處於休眠狀態下,能忍耐短時間1-2℃,但對幼樹則能危害。烏欖較耐旱,
降雨量在1200-1400毫米地區可正常生長。開花時若天氣晴朗則有利於授粉。雨水過多有礙授粉。開花前若有一段較冷的天氣,則該年多是豐收年。4-5月和7-8月是果實生長期和抽梢期,此時有適量的水分,有利生長和發育。
栽培技術
園地選擇
烏欖屬於熱帶亞熱帶常綠果樹,忌凍喜暖,適宜於年平均氣溫20℃左右,而冬季絕對最低氣溫不低於2℃,在海拔高度200米以下的地域種植。欖樹對於土壤和水分要求不嚴格,凡是紅黃土壤的山坡地和江河沿岸的沖積地均可種植,以土層較為深厚、土質肥沃的沙質土壤栽植更為理想。
種植準備
由於欖樹主根發達入土深,側根分布廣,必須進行挖大穴施大肥。根據果園立地條件進行計畫密植,株行距為3米×5米或6米×5米或6米×7米,挖穴的方法是挖深寬1米×0.7米的種植穴。挖好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曬穴曬土,然後回填基肥,一般用土雜肥,每穴填10-10千克,分三層填入坑中,每層撒入石灰0.5千克,最後一層加施過磷酸鈣1.5千克,餅肥1.5千克,漚肥或動物糞便等10-20千克,有機肥料要與土壤攪拌均勻,然後堆成距地面約30厘米左右土墩,放置一段時間沉實後方種植。
種植與管理
(1)種植時間:以驚蟄至穀雨為宜,過了立夏難成活。
(2)大苗定植:先在土墩上面中心處挖坎,種植時根系與土壤要密切配合,主幹入土8厘米深後用黃泥土回填,最後用腳輕輕踩實根部,即時澆定根水,這樣可保根群鬚根濕潤,防止根系與新鮮的動物糞便直接接觸,以免引起新根腐爛。為了矮化、豐產,定植時剪除主幹,保留在30-35厘米高度,最後主幹稻草包紮,以防風吹日曬失水,稻草須離地面10厘米,不能與土壤接觸,以免招來白蟻,這樣可提高成活率。
(3)小苗定植:定植方法:同大苗定植一樣,注意:1起苗和定植必須十分小心,勿將根皮弄破,損壞根點;2及時用稀黃泥漿漿苗木根部,定植時不能再在穴內下肥;只需用容易髮根的細紅黃壤表土;3必須將土壓緊覆蓋樹盤後,即時淋定根水,這是提高成活的關鍵。
4土壤管理:中耕除草:3-4次/年,即在清明(4月上旬),小暑(7月上旬),秋分(9月下旬),霜降(10月下旬)進行。覆蓋:一般在高溫乾旱、暴熱季節以及秋冬乾旱季節進行,用各類雜草覆蓋在樹盤表面。間種:在果園裡的空間地方進行。培土:一般在冬季進行。
肥水管理
(1)幼齡樹施肥:以N肥為主,適當配合其它肥。以勤施薄施為原則,一般每兩個月1次,最好是在抽梢前後各施1次。
(2)結果樹施肥:每年施肥3次,即花前肥(3月左右),以N、P、K配合為主,果後肥(10月左右),以N促梢、壯梢為主,花芽分化肥(11-12)以P、K為主。施肥方法:在樹冠外圍滴水線,開深溝20厘米的環狀溝,或兩個月半形溝,將肥料施入溝內並覆土,如施液肥,待乾後覆土。
(3)保花保果:(1)花期放蜂,提高坐果率;(2)注意開花期的N、P、K肥配合施用;開花前後防治蝗蟲、鳳蝶幼蟲,捲葉蛾等食葉食花害蟲。
整形修剪
幼樹整形苗木定植成活後,待苗高0.7-1米時定乾,一般在0.7米處剪斷。在不同的方位上選留2-3條枝梢作為主枝,分級主枝過長時在60厘米處短截,每條枝梢留3條側枝,以後逐級處理,使其早日形成早結豐產的樹冠。結果樹修剪初投產樹原則上以輕剪為主,主要是剪除過長的枝條,促發側枝;盛產期的修剪,是以調節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比例為主。後期的修剪,主要是剪除樹冠內部的枯枝、陰枝、病蟲枝。
病蟲防治
欖樹的病害主要是
炭疽病,其防治方法為:吐芽前噴1次600倍的氧氯化銅液。吐芽後噴1次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
蟲害防治,主要是
木虱,受害葉片失綠黃化,葉面出現凹凸不平,扭曲畸形。春梢幼果期(4-6月)和秋梢(8-10月)是危害高峰期。防治方法:在春秋兩次新梢抽出時抓緊時間噴藥。可選用的藥劑有:萬靈2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等進行噴殺。
介殼蟲防治:欖樹葉片受害後出現淡黃色斑點,嫩枝受害後生長不良,甚至枯死。防治方法:適時修剪,使樹冠通風透氣。若發現害蟲,可選用以下藥劑噴殺;速撲殺乳油700倍;40%毒死蜱乳油1500-2000倍液噴霧。
主要價值
藥用
根入藥,可治風濕腰腿痛、手足麻木、胃痛、燙火傷。
烏欖果仁可以止血化痰,利水消腫。烏欖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烏欖根主治舒筋活絡,祛風去濕。
經濟
種子油供食用、制肥皂或作其他工業用油。木材灰黃褐色,材質頗堅實,用途與橄欖同。
食用
果可生食,果肉醃製“欖角”(或稱“欖豉”)作菜,欖仁為餅食及餚菜配料佳品。
植物文化
欖雕是廣東特色雕刻工藝,首創於增城新塘鎮,在明代已盛行,至清代成為歷年的貢品。歷史上最為出名的是清代鹹豐年間新塘老藝人湛谷生的《蘇東坡夜遊赤壁》花船,被稱為雕刻之王。今保存在增城文化館。2008年,
廣州欖雕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