漣水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中野戰軍在江蘇省漣水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防禦作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漣水戰役
- 外文名:Battle of Lianshui
- 其他稱謂:漣水保衛戰
- 戰役起始時間:1946年10月12月
- 國民黨主力:張靈甫的74師
- 解放軍主力:成鈞第5旅、王必成的6師
- 戰役發生地:江蘇漣水
- 戰役意義:策應野戰軍主力的作戰
戰役背景,參戰將領,戰役經過,一戰漣水,二戰漣水,
戰役背景
1946年6月底,解放戰爭全面爆發。在華東,蔣介石調集45萬大軍,向我蘇皖解放區大舉進攻。在蘇中方向上,我華中野戰軍在粟裕司令員、譚震林政委等指揮下,連續作戰,七戰七捷,共殲敵五萬餘人。然而在其他幾個方向上,我軍卻連遭挫折。7月底淮南解放區全部陷落,8月整個淮北區被敵人占領;9月又在極為被動的情況下,痛失蘇皖解放區首府兩淮(淮陰、準安)。華中戰局迅速惡化,蘇中地區也因華野主力急速北移而迅速變為敵後地區。在運河以東的蘇北地區,我軍僅控制著漣水,阜寧、鹽城、沭陽四座縣城,敵人從南北兩線對我軍的半包圍之勢已經形成,使我軍內線作戰的戰場變得十分狹窄。面對如此形勢,國民黨軍認為,華中新四軍已無力與之抗衡,“蘇北戰爭已近尾聲”。隨後,他們重新調整了部署,採取“避實擊虛”的方針,在各方向上輪番進攻,企圖割斷華中解放區與山東解放區的聯繫,徹底消滅我新四軍主力。
漣水城西南距淮陰35公里,南距淮安30餘公里,是蘇北地區的重要門戶,也是聯繫山東解放區與蘇中地區的樞紐,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參戰將領
國民革命軍整編第74師,是國民黨軍隊的“五大主力”之一,全部美械裝備,訓練有素,官兵素質高,系蔣軍頭等主力部隊,號稱蔣介石的“御林軍”、“王牌軍”。解放戰爭爆發以來,它攻淮南,奪兩淮,連戰連勝,驕橫跋扈。
張靈甫,抗日名將,陝西長安人,名鐘麟,字靈甫,黃埔四期生,林彪同窗。他身材高大,相貌堂堂,思狡詐、性勇悍。據說,一次張靈甫乘火車,忽遇土匪打劫。劫匪個個手持利刃,乘客皆噤若寒蟬,掏錢息事。張靈甫見狀怒火中燒,拍案而起。因見其雄壯魁梧又身著軍裝,氣勢不凡,群匪竟有怯意,言井水不犯河水,互不相干。喚作別人,此時收場既保了自身錢財,又平平安安地掙回臉面,可謂上策。而張靈甫早已血貫瞳仁,飛身獨斗群匪。一時間車廂內亂作一團,懾於劫匪人多且手持利刃,上百乘客竟無一人相助。一頓拳腳過後,張靈甫瞄準時機,拔槍力斃匪首,群匪作鳥獸散。
張靈甫年輕時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寫得一手好字,著名書法大家、國民黨元老于右任看張靈甫現場揮毫後,連稱:“奇才!後生可畏!”可惜張靈甫生逢亂世,因見學生運動軟弱無果,憤而投軍,考中黃埔軍校四期生。1927年3月黃埔四期開學典禮,張靈甫身著戎裝,立於學員隊中。同列者:林彪、劉志丹、胡璉、李彌......
戰役經過
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6月下旬,蔣介石調集50萬大軍對蘇皖解放區大舉進攻,其中,國民黨“五大主力”之列的整編74師、第5軍和素有“鋼軍”支撐的第7軍戰鬥力最強。開戰伊始,敵軍兵鋒甚猛,天空中戰機隆隆,地面上坦克滾滾。華中野戰軍在粟裕的指揮下,七戰七捷,殲敵5萬,逐漸控制了戰場態勢。其中王必成率領6師在一個半月內接連五戰,殲敵1.2萬人。蘇中戰場勝利在望,相鄰的淮南解放區形勢卻急劇惡化。在國民黨三支主力的強攻下,解放軍被迫撤出淮南根據地。隨後,張靈甫率領74師沿運河長驅直入,兵鋒直指淮陰。
淮陰是蘇皖解放區的首府,戰略地位重要,得失事關全局。因此,解放軍山東、華中野戰軍主力緊急馳援。粟裕一面飛調成鈞、皮定均趕往淮陰城下,阻擊74師;一面親率1師、6師從海安城下撤圍,奔赴淮陰,準備圍殲74師。
華野主力到達前,淮陰守軍頑強抵抗,使74師在城下寸步難進。眼看華野主力就要趕到,74師處境危急。千鈞一髮之時,張靈甫的狡詐與勇悍開始體現出來。他派出一支小部隊,在夜色掩護下發動偷襲,透析點就選在防線中央——從戰術角度看最難突破的地段。守城部隊未料到一向害怕夜戰的敵軍居然敢於夜襲,更想不到進攻的地點恰在防線最堅固地段。74師乘機破陣,張靈甫揮軍入城。一天后,華野主力趕到,但戰機已失,只好撤退。張靈甫乘勝揮師南進,3天后又占淮安。至此,兩淮地區完全失陷,解放軍退到蘇北根據地。
作為華中解放區心臟,兩淮地區及整個蘇中根據地的陷落,嚴重影響華中軍民的士氣。一時間人心浮動,連解放軍內部也產生了種種悲觀論調。粟裕、譚震林等華野將領們心情沉重。 應該承認,在淮陰戰役中,整編74師確實表現出了相當的戰鬥力,其火力的強大和戰術的靈活,給解放軍參戰部隊留下了難忘印象。當時很多參戰官兵都說:整編74師比抗戰中的日本軍隊還難打。尤其是一些剛從國民黨軍投誠過來的“解放戰士”,甚至出現了“恐74師症”。王必成聽到這些話,火冒三丈。他一拳砸在桌面上:得和這個張靈甫碰一碰!
一戰漣水
淮陰失守後,雙方爭奪的鋒芒,轉到了蘇北的重鎮漣水城。漣水城在淮陰東北35公里,為聯結山東、華中兩大解放區的樞紐。張靈甫率74師占領淮陰後,下一個進攻的目標便是漣水。本來,蔣介石準備調這支“御林軍”回南京休整。但是張靈甫堅決不同意。這其中還有一段傳說:張靈甫迷戀南京一名“非上將不見”的名妓,時為中將軍階的張靈甫決心憑藉戰功,在3年內使自己躋身上將之列。此時,張靈甫看到華中野戰軍主力屯集蘇北,認為這是再建大功的好機會,於是向蔣介石發電:“等打完蘇北最後一仗再回南京”。
26日大戰再起。張靈甫傾注全力,發起猛烈的進攻。這是王必成與張靈甫的首次正式大戰。直到多年以後,6師將士仍對當年這支規模大“御林軍”印象深刻:74師官兵均負於其他規模大部隊不一樣,清一色的美式服裝和墨綠色鋼盔,顯得威風神氣;74師裝備也強,炮多、機槍多、衝鋒鎗和卡賓槍多,火力之猛是關內其他國民黨軍無法相比的;74師部隊訓練有素,戰術動作純熟,善於利用地形地物;士兵體力強,衝鋒格外兇猛,且驕橫異常,自稱“天下第一師”。
這一天,74師連續發動8次突襲,卻始終無法撼動6師的防線。入夜後,6師發起反擊。夜霧迷漫的廢黃河邊,殺聲和刺刀碰嗑聲混成一片。僅僅2個小時便全殲廢黃河北岸的74師57旅2個營,許多國民黨軍官兵淹死在冰冷的河水裡。在這次戰鬥中,6師16旅一位名叫茅永年的副班長,隻身活捉了74師一個副團長及以下83名俘虜。 28日,華中野戰軍主力部隊全部趕到,粟裕下達了殲滅74師的命令。30日夜,華野全線展開進攻,陶勇的1師和王必成的6師更是勢不可當,如猛虎下山般撲向74師。張靈甫見勢頭不妙,倉皇逃匯淮陰城。
一戰漣水,張靈甫不但未能攻占,還付出了7000餘人傷亡的慘重代價。張靈甫將失敗歸咎漣水城內的一座古塔,說由於守軍占據著這個制高點,導致74師的衝鋒均告失利。他當著不下發誓:下次打漣水,要用一千發炮彈打碎這座古塔!
二戰漣水
12月3日,74師和28師在正面排開將近100門重炮,對解放軍陣地暴雨般傾瀉而下,把整個戰場犁地般的翻了一遍。隨後,坦克引導著74師步兵向解放軍陣地發動猛攻,經過兩日激戰,6師堅守的第一線村莊先後陷落。
12月5日夜,王必成發動反擊。74師的美制M1917重機槍在暗夜中織出嚴密火網,6師衝鋒受挫。反擊失利後,王必成迅速總結了經驗教訓,決心以堅守消耗敵軍。他將全師梯次展開,構築了縱深的野戰工事,節節抗擊敵軍進攻。在9天9夜的血戰中,6師官兵英勇頑強,始終將進攻之敵阻擊在漣水南面。
然而這一回,無論王必成,還是譚震林,都低估了張靈甫。張靈甫進攻漣水南面僅僅是佯攻,正當6師在漣水城南面苦戰之際,張靈甫親率74師主力繞道從西面直撲漣水。華中野戰軍的偵聽人員截聽到74師搜尋營從漣水城西面發出的無線電信號,但是沒有引起漣水城內的警覺。
中午時分,74師從漣水西門、南門先後突進城內,與解放軍展開了血戰。經受過嚴格巷戰訓練的74師,以班排為單位,充分發揮美式火焰噴射器和M1“巴祖卡”火箭筒的威力,與解放軍進行逐街逐屋的爭奪。城內鱗次櫛比的房屋,再戰防炮和迫擊炮的炮火之下紛紛倒塌;縱橫交織的街道,被火焰噴射器燒得條條焦黑......
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解放軍守城部隊在當天下午先後撤退。6師主力撤出時,虎將王必成凝視著漣水城內沖天的濃煙烈火,青筋暴露,死盯不動,最後被警衛員和參謀人員強推北去。 第二次漣水之戰,我軍共斃傷敵軍8000餘人,但自身也付出了重大代價,僅6師就有5000多名指戰員血灑疆場。在6師的作戰史上,如此的傷亡是前所未有的。尤其令王必成痛心的是,有些部隊被困在城裡未能衝出,絕大部分壯烈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