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仁寺(江蘇省漣水縣能仁寺)

能仁寺(江蘇省漣水縣能仁寺)

能仁寺位於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漣城鎮中山路西首,距周恩來紀念館北約30公里,南瀕碧波蕩漾的古黃河,東依風光旖旎的漣漪湖,西臨通貫南北的寧連高速公路,昔日譽為“漣水八大景點”之一。能仁寺始稱“文殊院”,後改“承天寺”(又名“承天院”),宋仁宗時易名為“能仁教寺”,簡稱“能仁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該寺始建於唐初,距今至少有1400年歷史;寺內妙通塔,始建於公元1023年,至今已有980多年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能仁寺
  • 位於水縣城中山路
  • 原名:承天寺
  • 建於:唐代
寺院簡介,寺院傳說,寺院建設,

寺院簡介

能仁寺位於漣水縣城中山路,原名承天寺,建於唐代,是一座千年古寺。
能仁寺能仁寺
妙通塔始建於公元1023年,至今已有970多年歷史。1948年7月寺塔毀於戰火(中共沈振新部在漣水城,國民黨張靈蒲部在城外,此次戰役漣水城毀壞嚴重)。
清雍正本《安東縣誌》記載:“妙通塔,在能仁寺內,宋仁宗敕建,臥佛藏舍利處浮屠七級,皆磚石成,內中並無寸木支柱。
頂上望黃河如線。”宋仁宗皇帝為什麼要在這裡建塔呢?說起來還有一段故事。

寺院傳說

傳說,宋真宗趙恆年過四十膝下無子,眼看皇位無人繼承,心中非常著急。他到處求神拜佛,祈求上天賜子。玉皇大帝被其虔誠感動,派赤腳大仙下凡,傳說就是宋仁宗趙禎。趙禎降生後日夜啼哭不止。皇室御醫束手無策,宋真宗便命人在全國貼出榜文,以求名醫為太子看病。當時,漣水承天寺有個道行很高的和尚叫臥佛,他揭下榜文,以青石為舟,逆流而上,趕往京城為太子看病。一到皇宮,便抱過太子,舉起巴掌就朝太子屁股上“叭叭叭”地打了起來,而且口中念念有詞。臥佛越說越快,越打越凶。皇后看了心高疼,上前奪過太子,臥佛見狀,用手按摩太子頭頂說“止”。說也奇怪,太子真的不哭了。皇帝皇后皆感驚訝。臥佛說:“我打他四十一下,他將來做四十一年皇帝”。皇后聽他說得神乎其神,又忙將太子送過去請他再打,臥佛說:“開機已泄,再打不靈了”。真宗皇帝心裡十分高興,賜號臥佛為“證因大師”。宋仁宗接位後,臥佛已乘鶴歸天,他聽母后講述上面的故事,便命令在臥佛的家鄉漣水建一座寶塔,賜名“妙通塔”,對臥佛加贈諡號,叫“蹈寶華如來”。宋仁宗在位41年,寶塔41年方建成,老百姓稱她為“神塔”。關於妙通塔的傳說還有很多。

寺院建設

為繼承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豐富城鄉人民的文化生活,發展旅遊事業,1992年8月漣水縣決定成立“能仁寺妙通塔復建工作委員會”,復建能仁寺和妙通塔。1998年5月勘探地宮,挖掘出土了金棺銀槨、佛牙舍利、石碑銅鏡、瓷瓶古幣等珍貴文物18件,海內外媒體進行了廣泛報導,引起轟動。有關地宮出土文物待會請各位領導、各位佳賓觀看圖片展覽。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了解妙通塔出土文物的有關情況後,非常重視,在住院期間欣然為“妙通塔”、“能仁寺”題寫了匾額。1999年6月1日舉行了妙通塔復建工程奠基典禮。2002年4月妙通塔竣工。
妙通塔由上海同濟大學建築設計院專家路秉傑教授規劃設計,漣水建築公司承建。寶塔基礎直徑22米,塔高68.88米,其中塔剎14米。地上七層,內有樓梯供遊人攀登外,還配有電梯可達塔頂觀白鷺飛翔、覽城區全景;地下一層為地宮,面積400平方米,用於文物珍寶的展出。妙通塔總建築面積1719平方米,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塔基塔高比例協調,層與層面積高度各不相同,避雷消防設施齊備,建成後的妙通塔內置佛像68尊。塔內鈎心鬥角,塔外飛檐走壁。遠看氣勢巍峨,近觀氣度不凡。既有古建特色,又具現代風格。
能仁寺,於2004年8月開工建設,到2007年10月建成。能仁寺占地48.8畝,總建築面積近萬米,總投資約2400萬元。寺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臥佛殿、寶藏經閣、功德碑林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