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律
- 作用:漢代治國重要依據
漢律是漢代法律的總稱。漢承秦制,西漢建國初期,依然繼承秦朝各項基本制度。隨著戰亂的逐漸平息,統治者冷靜下來認真總結秦朝興亡之得失,開始對治國之策作出許多重大...
定義:漢律名。謂朝廷大臣與諸侯交通,幫助諸侯王獲取非法利益。 出處:《漢書·諸侯王表》記載:“作左官之律,設附益之法,諸侯王唯得衣食稅租,不與政事。” 師...
《漢律六十篇》是一篇古代律法類型的文言文。...... 漢律六十篇包括:(1) 《九章律》:丞相蕭何參照秦律制定,在秦律的基礎上增加了《戶律》、《興律》、《...
《晉律》是晉武帝司馬炎在泰始三年(267年)完成並於次年頒布實施的,但在他的父親司馬昭輔佐魏政期間就開始了。當時司馬昭命賈充、羊祜、杜預等人參考漢律、魏律...
《出土秦律漢律所見封君食邑制度研究》是2007年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董平均。...
高中文化,中共黨員,沙洋漢律監獄工會主席,沙洋縣第一屆人大代表。1968年12月參加工作,曾在荊門沙洋糧管所、長航枝城港務局、沙洋農場工交支隊生產科、沙洋漢律監獄...
盜律漢律中的盜律 編輯 漢承秦制,1983年在湖北省江陵縣張家山考古發掘出土的《張家山漢墓竹簡》即為漢初所施行的法律文書,其中有明確的《盜律》名目,更是...
魏律是三國時魏國的法律。魏明帝時下詔改定刑制,命陳群、劉劭等人參酌漢律制訂《新律》18篇,於229年(太和三年)頒行。於漢九章律外,另增劫掠、詐偽、毀亡、...
葭灰占律是古代漢族人民測量曆法中的中氣是否到來的做法。在冬至前三日,將長短不一的十二律管擺好,放入“葭灰”(即蘆葦灰)。據古籍記載,只要擺放正確,用十二個...
新律指我國歷史上曹魏政權的法律。魏明帝時,鑒於漢朝律令繁雜,在太和三年(公元229年)下詔改定刑制,作《新律》十八篇,也叫《魏律》、《曹魏律》。三國時期,...
根據漢律,參酌魏、晉和南朝的律令,先後經過九次修訂法律。孝文帝曾親自主持修律。於太和十九年(495年),由律學博士常景等撰成,共20篇。以後雖續有纂修,但變化...
九章律也稱《漢律九章》。漢高祖統一中國以後頒行的法典。相國蕭何依照秦法,適應新形勢,制訂盜律、賊律、囚律、捕律、雜律、具律、戶律、興律、廄律九篇。...
建立西漢王朝以後,面對新的形勢,劉邦感到“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於是命丞相蕭何參照秦律制定漢律.蕭何在秦六律的基礎上增加《戶律》、《興律》、《廄律》三...
九朝律考書名,近人程樹德著,1925年出版考證漢、魏、晉、梁、陳、後魏、北齊、北周、隋九朝法律制度並依朝代次序分類輯錄,先後著為《漢律考》、《魏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