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漁鼓道情
- 批准時間:2011年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編號:Ⅴ-105
- 遺產類型:曲藝
- 申報地區:安徽省蕭縣
漁鼓道情又稱道情、漁鼓,是一種河北省的傳統戲曲藝術。主要流行於冀南、冀中地區,在石家莊市及元氏、贊皇、高邑、趙縣、欒城、寧晉、藁城、柏鄉一帶曾一度盛行。...
漁鼓道情又稱梆梆筒子,是一種安徽省的漢族戲曲劇種。敲打漁鼓配上說唱,就成了漁鼓道情這種演藝形式。漁鼓從清末開始盛行,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 其形式是用三尺...
簡介吉安道情,又稱“吉安漁鼓道情”。鄉村民間俗稱為“打嘣嘣”。於明朝萬曆47年前在廬陵縣(吉安縣)養濟院(聖恩堂)形成,並向吉水、永豐、峽江等地流傳開去,是...
道情是中國曲藝品種的一個類別。淵源於唐代的《承天》《九真》等道曲。南宋始用漁鼓、筒板伴奏,故又稱道情漁鼓。至清代,道情同各地民間音樂結合形成了同源異流...
花腔漁鼓是一種流傳於安徽省蕭縣的傳統曲藝藝術形式,也稱漁鼓道情,是蕭縣最古老的傳統戲曲劇種。由蕭縣藝人薛本信吸收當地民歌號子和其他曲種音樂,自創多種花腔,豐富...
漁鼓又稱道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戲曲劇種。原是道士們唱的曲調。源於唐代九真、承天等道曲,歷代相沿,成為比較流行的曲藝形式,山東境內的不少地區,常有藝人演唱。...
高安道情是江西省高安市頗具地方特色的一種傳統說唱藝術。它源於民間藝乞,為瞽者走街串村說唱謀生的漁鼓。目前高安道情曲藝隊還有二十餘人,這些藝人在艱辛而執著地...
江西道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曲藝形式,屬於道教宣傳教理教義為道教服務的一種民間演唱曲藝。最初宣揚道家的修身養性,改惡從善為宗旨,也是道家所說的“點化”。周至縣...
黃驊漁鼓是一種河北省的傳統戲曲劇種,屬於板腔體曲藝形式。起源於清乾隆晚期,距今約200年的歷史。相傳,由一位因災荒而流落於鹽窪地帶的外鄉漁鼓藝人所傳授,之後...
漁鼓皮影戲,俗稱“皮影子”,又稱沔陽皮影戲,它是由湖北沔陽漁鼓(即湖北漁鼓)行腔與方言道白及皮影戲完全合流而融為一體的民間藝術,成為獨具特色的漁鼓腔皮影戲。...
蕭縣漁鼓又稱漁鼓道筒子,是一種安徽省的傳統戲曲劇種。盛於清代,漁鼓藝人演唱,向來衣冠整潔、莊嚴肅穆;其口本世代口授,曲詞文雅,字句不得任意改動,凡淫詞濫調,皆...
周口漁鼓又叫道情,或者又叫漁鼓道情,有時也稱仙戲,周口老百姓叫“梆梆筒子”,其形式是用三尺三寸長的竹筒,蒙上豬護心皮,配上木筒板拍打發出響音說唱,一人邊...
漁鼓墜,曲藝曲種。產生並流行魯西南一帶。據傳系漁鼓道情藝人受弦子鼓(山東大鼓)影響,為增強其藝術表現力,結合曹縣一帶流行的鶯歌柳書,加上絲弦伴奏而形成。時在...
漁鼓又稱道筒、竹琴。宋代已出現,是一種流行於湖北、湖南、山東、廣西等地區的傳統樂器,常用於戲曲表演。蘇漢臣所繪《雜技孩戲》畫面中(《中國音樂史圖鑑》IV—9...
黃驊漁鼓是一種河北省的傳統說唱藝術,屬於板腔體曲藝形式,發祥於河北黃驊渤海灣畔的馮家堡,傳唱於當地沿海漁村。黃驊漁鼓起源於清乾隆晚期,相傳,由一位因災荒而...
山東漁鼓是源於道情的一種傳統說唱藝術形式。道情源於唐代“九真”、“承天”等道曲。南宋始用漁鼓簡板伴奏,元明以來流傳益廣,與各流行地區民間俗曲相結合形成...
祁東漁鼓是湖南衡陽的傳統民間曲藝。採用長二尺四寸,圓周九寸大的無節竹筒,蒙上豬皮膜做成的“漁鼓筒”為主要演奏樂器,配合說唱的一種表演形式。衡陽漁鼓不僅地方...
漁鼓也叫漁鼓道情,當地老百姓叫“梆梆筒子”,其形式是用三尺三寸長的竹筒,蒙上豬護心皮,配上木筒板拍打發出響音說唱。一人邊演唱邊伴奏,右手拍擊漁鼓,左手...
湖北漁鼓原稱沔陽漁鼓,是一種湖北省的四大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最廣、民眾熟悉和喜愛的曲藝走唱形式。沔陽漁鼓職業藝人代代相傳,並有豐富的傳統曲目和唱腔,1940...
隴劇原名隴東道情,是甘肅省獨有傳統戲曲藝術。起源於漢代的道情說唱,唐宋時期由宮廷走向民間。紮根於隴東的漁鼓道情,逐漸吸收了當地民間音樂營養,增加二股弦等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