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節日名稱:滕王閣國際文化節
- 節日別名:環鄱陽湖聯合國文化峰會等
- 節日類型:文化類節日
- 舉辦地點:江西省南昌市
中國乃漢語詩歌辭賦之國度,歷史人文,關於王勃·南昌·滕王閣,關於《滕王閣序》·南昌·中華辭賦,關於朱耷·南昌·中國書畫藝術,鄱陽湖生態產業文化,
中國乃漢語詩歌辭賦之國度
中國漢語詩歌從《詩經》、《楚辭》以降,到唐宋己成為世界文化之奇觀,始終是國際詩歌的主流。漢語詩歌盪氣迴腸,美不勝收,餘味綿久,怡情、養性、啟智、勵志,喚醒著人們積極進取精神、創造精神以及科學實驗精神,從而為社會的文明進步與和諧發展開闢了道路。中國漢語詩歌代表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先進方向。在整個世界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是中華語言文化之淵源,是中華民族文化之瑰寶,實乃人類文明之巨大財富。
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升華語詩歌在全球化時代的影響力,促進在世界範圍內的漢語詩歌文學創作的長遠影響;為探求漢語詩歌文化思潮與理論思考,格局變化與領域拓展,以及學術的演進與方法論的變革;為開展國際學術交流,提高創作質量和理論水平,促進漢語詩歌與國際上其他語言詩歌之間的交流,推動漢語詩歌深入發展。於2007年9月在江西南昌舉辦“中國(滕王閣)國際漢語辭賦詩歌論壇”及詩辭書畫大賽,邀請海內外享有盛譽的著名詩人、詩評家、詩歌翻譯家、書畫家及文化人士參與交流,並就漢語詩歌現狀、發展趨勢等進行深入研討。
南昌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譽稱。漫漫歷史長河,川流不息。勤勞智慧的中華民族創造了星光璀璨的古代文明,描繪了濃墨重彩的近代畫卷,譜寫了可歌可泣的現代篇章。為弘揚中華文化,擬於2007年在江西南昌舉辦“中國(滕王閣)國際漢語辭賦詩歌論壇”,設立詩、詞、曲、賦、聯、書、畫賽項,邀請海內外著名人士參賽。南昌城水一體,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南昌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它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還是一個正走向現代化的國際旅遊城市,是國內國際旅遊觀光,休閒度假、投資興業的人間天堂。
南昌滕王閣文化豐厚,歷為文人題詠、四野崇拜和嚮往的風景勝地。南昌從歷史到如今,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騷客、藝術大師遊覽閣道,從它的神奇與美麗之中獲取了創作的靈感,是文者吟詩作詞的最佳環境。基於(滕王閣)的名氣和影響,且與此次國際漢語辭賦詩歌論壇論壇交相互應。邀請海內外當代著名的詩人、作家、學者集聚南昌,既是眾多辭賦家、詩人、文學家、藝術家的夙願,又是繁榮民族文化、發展中華漢語辭賦詩歌文化的一件盛事,更是推動中國(滕王閣)國際文化傳衍,在更高層面上提高南昌的知名度、美譽度、公信力,提高南昌(滕王閣)國際知名度之大舉。
南昌從歷史到如今,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騷客、藝術大師遊覽閣道,從它的神奇與美麗之中獲取了創作的靈感,是文者吟詩作詞的最佳環境。基於(滕王閣)的名氣和影響,且與此次國際漢語辭賦詩歌論壇論壇交相互應。邀請海內外當代著名的詩人、作家、學者集聚南昌,既是眾多辭賦家、詩人、文學家、藝術家的夙願,又是繁榮民族文化、發展中華漢語辭賦詩歌文化的一件盛事,更是推動中國(滕王閣)國際文化傳衍,在更高層面上提高南昌的知名度、美譽度、公信力,提高南昌(滕王閣)國際知名度之大舉。
首屆中國(滕王閣)國際漢語辭賦詩歌論壇以獨步於世界的詩詞歌賦書畫的藝術形態,來為南昌打造文化新精品,蘊育與開發辭賦文化新格勢,體現中華文化之尊嚴,促進和推動國際和諧發展,必將成為國際上一個亮麗的滕王閣辭賦品住,不僅能為南昌市的可持續發展增添人文和文化藝術新內涵與新亮點,同時也打造成每年一度的詩詞歌賦書畫國際大獎賽盛事,可為南昌豐富多彩文化增添一張世界頂尖級且獨有的名片。以獨步於世界的詩詞歌賦書畫的藝術形態,來為南昌打造文化新精品,蘊育與開發辭賦文化新格勢,體現中華文化之尊嚴。
歷史人文
南昌,錦繡雋儷,人文底蘊深厚,蘊含著巨大的拓展空間,形成了最鮮明、最集中的標誌性社會文化競爭持續力。南昌,始於西漢,意“昌大南疆”之寓。南昌,城池多次變遷興廢,城名數易,漢稱“豫章郡,隋唐稱洪州,南唐建南都於此,稱南昌府,宋稱“隆興府,元改隆興路,明初改豫章道,定名為南昌。1926年北伐軍攻克南昌後開始設市。公元前 202年,漢高祖劉邦命潁陰侯灌嬰駐守南昌一帶。南昌文化昌盛,經濟繁榮,“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歷代郡、州、府均在此設治。古代南昌在青瓷器的燒造,漆器、紡織品的生產,銅器製造,以及金、銀手飾的生產工藝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聲譽,一度是江南的冶煉、紡織、造船中心和商業都市。北宋時,是全國五大造船中心之一, 唐代洪州窯”是當時全國六大名瓷窯之一。
南昌鐘靈毓秀。春秋戰國時期,孔丘弟子澹臺滅明“南遊至江”,中原文化開始傳入。西漢至清代,南昌孕育了西漢高士徐稚(徐孺子),晉代治水專家許遜,五代南唐的丹青家董源,宋代詞宗晏殊,元代散曲作家劉時中,航海家汪大淵,明代天文學家歐陽斌元,明末清初“四大畫僧”之一的八大山人(朱耷)和“三大醫家”之一的喻嘉言,清代《四庫全書》編輯彭元瑞、裘曰修和曹秀先等傑出人物。歷代許多名士文人,如澹臺滅明、梅福、王勃、張九齡、孟浩然、白居易、杜牧、韓愈、歐陽修、蘇轍、朱熹、辛棄疾、陸游、楊萬里、文天祥、唐寅、湯顯祖、宋應星等,在南昌留下了傳誦千古的佳話軼事和不朽詩文,豐富了我國的文化寶庫。南昌處江西省中部偏北,贛江、撫河下游,濱臨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南昌地處長江中下游,鄱陽湖西南岸,是唯一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東南經濟區相毗鄰的省會城市,承東啟西,縱貫南北。京九、浙贛、皖贛三條鐵路線交匯於此,是京九線上唯一的省會城市。南昌是一座濱江城市、綠色城市、生態城市,具備建設現代花園城市的良好環境。南昌的自然環境優美,山環水繞,風光綺麗。西挽西山,北望梅嶺,贛江穿城而過。
關於王勃·南昌·滕王閣
王勃(650-676),字子安,隋末文中子王通之孫。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人,初唐四傑之一。隋末大儒王通的孫子,王通生二子,長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縣令、六合縣令、齊州長史等職。勃六歲能文,未冠應幽素科及第,授朝散郎,為沛王(李賢)府修撰。因作文得罪高宗被逐,漫遊蜀中,客於劍南,後補虢州參軍。父福畦受累貶交趾令。渡南海省父,溺水受驚而死。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其詩氣象渾厚,音律諧暢,開初唐新風,尤以五言律詩為工;其駢文繪章絺句,對仗精工,《滕王閣序》極負盛名。於“四傑”之中,王勃成就最大。詩文集早佚,明人輯有《王子安集》。《春思賦》載:王勃“鹹亨二年(671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據此推算,則當生於論壇永徽元年(65O年)。多數學者認為王勃生於永徽元年(650年),卒於上元三年(676年),生年27歲。王勃是初唐詩壇上一位非常有才華的詩人,令人痛惜只活了27歲。
王勃自幼聰慧好學,為時人所公認。《舊唐書》本傳謂王勃:“六歲解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與兄才藻相類,父友杜易簡常稱之曰:此王氏三珠樹也。”又有楊炯《王勃集序》說:“九歲讀顏氏《漢書》,撰《指瑕》十卷。十歲包綜六經,成乎期月,懸然天得,自符音訓。時師百年之學,旬日兼之,昔人千載之機,立談可見。”太常伯劉公稱王勃為神童。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書右相劉祥道,中有“所以慷慨於君侯者,有氣存乎心耳”之語,求劉祥道表薦。劉即表薦於朝,王勃乃應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對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職。此時的王勃,才14歲,尚是一少年。 《舊唐書·楊炯傳》說:“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傑。”
初唐四傑,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個非常著名的集團。作為一個集團,他們反對六朝以來頹廢綺麗的風氣,提出一些革新意見,開始把詩文從宮廷引向市井,從台閣移到江山和邊塞,題材擴大了,風格也較清新剛健,對於革除齊梁餘風、開創唐詩新氣象,起了重要的作用。講中國文學史,尤其是唐代文學史,沒有不講到王楊盧駱的。
王勃詩文俱佳,不愧為四傑之首,在扭轉齊梁餘風、開創唐詩上功勞尤大,為後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他的五言律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為中國詩歌史上的傑作,久為人們所傳誦,“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已成為千古名句,至今常被人們引用。而王勃最為人所稱道、千百年來被傳為佳話的,是他在滕王閣即席所賦《滕王閣序》。
關於《滕王閣序》·南昌·中華辭賦
滕王閣序
王勃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層台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盱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虹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俯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游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運不濟,命運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安貧,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懷報國之心;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晨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誠,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滕王高閣臨江渚, 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 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 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 檻外長江空自流。
漢賦以誇張鋪陳為特徵,已經演變為一種介於詩文之間以狀物為主要功能的特殊文體。這種辭賦,成為漢代文人之正宗和主流。東漢時代大賦的崛起具有強烈的時代性,及其後期抒情小賦的勃興,其在內容上都有著時代性上的文學時空轉換,西漢後期大賦模仿風習之成風,融會於社會時代形象之中。
兩漢的許多大賦作家同時又是文字學家,如司馬相如、揚雄、班固等。東漢中至漢末大賦創作減少,抒情小賦興起,即是漢賦的衰落,也是漢賦的轉型。明清兩代受各個時期的文學發展、嬗變和文藝思潮趨動,文學的歷史分期也有其時代思想特點,這個時期的辭賦由是也就產生和湧現了一些辭賦的新特點和新題材。一篇好的辭賦必然是:語言精練,簡約含蓄,雋永傳神,辭詞典雅,用典生動。漢賦乃有韻之散文,散韻結合,事以鋪敘。在漢武、宣、元、成帝時代,漢賦達到全盛期。寫法上大多豐辭縟藻,窮極聲貌而大肆鋪陳,為文治武功歌贊與諷諫之意。魏晉南北朝是繼戰國“百家爭鳴”以後歷史上又一個思想解放之時代。
玄學之興起,佛教之興盛,道教之風行,亦是文的重要發展階段。時之辭賦、駢文與散文在藝術形式上比一般駢體文,更蘊寓著其時代的文化嬗變。其使藻飾、聲律、駢偶、用典這四種修辭手段被大量地使用,語言也特別工整精麗。藻飾、駢偶、聲律、用典,成為普遍使用的手段。以曹氏父子為中心之“鄴下集團”,以阮籍、嵇康為代表之“竹林七賢”,以陸機、左思為代表之“二十四友”,以沈約、謝朓為代表之“竟陵八友”等促進了文學亡興盛,促成新的文學之現象產生江南風格文學之多樣化。建安文人胸襟開闊、抱負遠大、質樸剛健,人生通脫,直抒胸臆、形成了建安詩歌所特有的婉約與悲涼之慷慨風貌,並確立了“建安風骨”之美學風範。王粲《登樓賦》情景交融,曹植《洛神賦》理想曲折,向秀《思舊賦》欲吐還忍,阮籍《大人先生傳》鋒芒畢露。范曄《後漢書》駢體論贊,劉勰《文心雕龍》乃駢體之文論巨著。陶靖節在辭賦散文諸方面取得高出時輩之成就,其最負盛名當是《歸去來兮辭》與《桃花源記》。齊梁新變,四聲協調,趨向格律,有韻曰文,無韻曰筆。江淹《別賦》、《恨賦》,情為主線,布局空間,追求新變。孔稚圭《北山移文》俳諧嘲弄,賦詩化彩。充滿趣味。又丘遲、吳均、陶弘景之山水文字,皆清朗疏朴,清新優美。又謝靈運之山水賦新,重巧清似。又顏延之之駢文,典故繁博,修辭巧麗。其時代之賦,融樂觀、悲觀、慷慨、頹放、嬉笑、譏諷、自得、內疚,沉潛、感悟,賦式工麗均可盡意傾注於筆端。現代詩歌的崛起,有效地增強了詩的情感濃度與語言力度,造成一種宏闊與澎湃的氣勢,使得現代自由詩歌這種詩體產生了較強的藝術表現力。並將這股熱情融會於有血有肉的生活形象之中。
中華辭賦吸納外來和時代養分,有的從我國古代辭賦中借鑑聯辭結采的特點,結合現代漢語時代規律,創造了許多新詩體式,或短句或長排,表達壯闊的思想感情,鼓舞和推動著現代詩歌歷史前進。現時有了一大群具有強烈的時代性和社會責任感的青年詩者時代詩愛。(引自:張友茂文論·辭賦與時代認知之散說)
“普天雅士共登南天第一樓”。
文學家韓愈撰文述“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麗絕特之稱”,故有“江西第一樓”之譽,王勃《滕王閣序》,為不朽名篇。王勃於南昌閻都督宴上賦《滕王閣序》的佳話。乃中國文學史上最為動人的故事。王勃題為《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全賦運思謀篇,緊扣文題。構思精絕,文氣通順暢達,而又縱橫交錯。全文共分四段,歷敘洪都雄偉的地勢、珍異的物產、傑出的人才以及尊貴的賓客,緊扣題中“洪府”二字來寫;序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閣秋景圖,近觀遠眺,都是濃墨重彩,寫出了滕王閣壯美而又秀麗的景色,緊扣題目“秋日”、“登滕王閣”六字來寫。全文層次井然,脈絡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謂絲絲入扣,層層扣題。
《滕王閣序》作為一篇優秀的駢文,作者調動了對偶、用典等藝術手段,在精美嚴整的形式之中,表現了自然變化之趣;尤其是景物描寫部分,文筆瑰麗,手法多樣,以或濃或淡、或俯或仰、時遠時近、有聲有色的畫面,把秋日風光描繪得神采飛動,令人擊節嘆賞。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聯,動靜相映,意境渾融,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滕王閣序》譽滿天下,為千古名篇。
江南名樓滕王閣坐落在南贛江之濱東岸,臨江而立。“飛閣流丹,下臨無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是王勃盛讚滕王閣的名句。滕王閣建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與湖南嶽陽樓、湖北黃鶴樓並稱江南三大名樓。滕王閣因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即《滕王閣序》)名揚四海,序因閣流芳百世,南昌古城也因此平添不少文採風流。繼王勃之後,唐代王緒寫《滕王閣賦》,王仲舒寫《滕王閣記》,史書稱之為“三王記滕閣”佳話。
《滕王閣序》作為一篇優秀的駢文,作者調動了對偶、用典等藝術手段,在精美嚴整的形式之中,表現了自然變化之趣;尤其是景物描寫部分,文筆瑰麗,手法多樣,以或濃或淡、或俯或仰、時遠時近、有聲有色的畫面,把秋日風光描繪得神采飛動,令人擊節嘆賞。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聯,動靜相映,意境渾融,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關於朱耷·南昌·中國書畫藝術
“拙規矩於方圓,鄙精研於彩繪”!朱耷,明寧王朱權後裔,既八大山人。清代傑出書畫家。與清弘仁、髡殘、石濤並為“清四僧”。取法自然,筆墨簡練,大氣磅礴,獨具新意,為僧為道,,才氣橫溢,創造了高曠縱橫的書畫藝術風格。錚錚以末,三百年多來以來,凡中國之寫意畫派畫家,都或多或少受了朱耷的影響。朱耷(1626-約1705)清代傑出畫家,江西南昌人,原名統。明寧王朱權後裔,既八大山人。字雪個,別號甚多。又字個山、人屋、驢漢、驢屋驢、個山驢、刃庵、道朗、良月、破雲樵等。明宗室,甲申後,結束了他早年的貴胄生活,為躲避災禍,隱姓埋名,寄悲憤淒涼之情於書畫。明亡,清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削髮為僧。在耕庵老人處受戒。後又返俗,不久又做道士,在南昌建青雲譜道院。
八大山人在構圖上頗受董其昌影響,但用筆乾枯,一片荒涼氣象。他在明清中期的畫家中,是出類拔萃者,與清弘仁、髡殘、石濤並為“清四僧”。筆墨精練,含蓄蘊藉,豐富多彩、淋漓痛快、自成一格。畫山水,大都是荒嶺怪石,表現了“殘山剩水,地寒天荒”的境界。畫花卉多寫芭蕉、枯荷、古松;畫鳥,多無名之鳥;畫魚,多無名之魚,大都形象怪誕,表情奇特,冷酷逼人。表現出作者的高傲、冷漠和仇視現實的精神狀態。他的書法亦能博採眾美,獨標一格,具有點劃流美、挺稻遒勁的風神。其代表作有:《河上花圖卷》、《藤月圖》、《魚鳥》、《松下鳴禽圖》、《荷花水鳥圖》、《山水圖》等。
朱耷在藝術上有著傑出的成就。他以繪畫為中心,對於書法、詩跋、篆刻也都有很高的造詣。在繪畫上,他以大筆水墨寫意畫著稱,善於潑墨,尤以花鳥畫稱譽於世。在創作上,,他取法自然,筆墨簡練,大氣磅礴,獨具新意,創造了高曠縱橫的風格。三百年來,大凡寫意畫派都或多或少受了朱耷的影響。清代張庚評朱耷的畫達到了“拙規矩於方圓,鄙精研於彩繪”的境界。朱耷作畫主張“省”,有時滿幅大紙只畫一鳥或一石,寥寥數筆,神情畢具。他的書法勁健秀暢。篆刻形體古樸,獨成格局。
朱耷在形成自己風格的發展過程中,繼承了前代的優良傳統,又自辟蹊徑。他的花鳥畫,遠宗五代徐熙的野逸畫風和宋文人畫家的蘭竹墨梅,也受明林良、呂紀、陸治的技法影響,尤致意於青藤白陽的粗放畫風。他的山水畫,遠尚南朝宗炳,又師法董、巨、米芾、倪、黃,以至董其昌等人的江南山水。在書法方面,他精研石鼓文,刻意臨寫漢、魏、晉、唐以來的諸家法帖,尤以王羲之的為多。
朱耷繪畫藝術的特點,大致說來是以形寫情,變形取神;著墨簡淡,運筆奔放;布局疏朗,意境空曠;朱耷精力充沛,氣勢雄壯,他的形式和技法是他的真情實感的最真裾的一種表現。 朱耷對藝術修養與功力鑄鍛,正如他自己所說的:“讀書至萬卷,此心乃無惑;如行路萬里,轉見大手筆。”他認為,畫事有如登高,“必頻登而後可以無懼”,映照了他對藝術不斷磨鍊的精神。八大山人在清初畫壇革新與保守的對峙中,在革新派“四大畫僧”中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南昌為了紀念朱耷這位偉大畫家,解放後在南昌市青雲譜建立了“八大山人紀館”。朱耷的藝術已經在東方尤其在日本以至在世界畫壇引起了很大的反映。如:《荷塘戲禽圖卷》、《河上花並題圖卷》、《魚鴨圖卷》、《魚樂圖卷》、《雜花圖卷》以及《楊柳浴禽圖軸》、《芙蓉蘆雁圖軸》、《大石游魚圖軸》、《雙鷹圖軸》、《古梅圖軸》、《墨松圖軸》、《秋荷圖軸》、《芭蕉竹石圖軸》、《椿鹿圖軸》、《快雪時晴圖軸》、《幽溪泛舟圖軸》、《四幀絹本淺絳山水大屏》,以及許多條幅,冊頁中的花鳥魚鴨,山水樹石等。書法方面,有《臨蘭亭序軸》、《臨“臨河敘”四屏》,以及臨各大家法帖和行草詩書軸冊作品等,都為國內外的博物館、院中所珍藏。八大山人的書畫有少作品,已不復得見。
鄱陽湖生態產業文化
著名學者張友茂先生說:“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合作背景要素。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直接關係到你我他的自身健康,更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石。生態環境是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基於生態環境與生活環境的這一密切關係,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就必須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組成的生態環境系統,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並間接地、潛在地、長遠地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產生影響。生態環境並不等同於自然環境。自然環境的外延比較廣,各種天然因素的個體皆可以說是自然環境,具有一定生態關係構成的系統整體才能稱為生態環境。農林業生態產業問題是國內外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由於我國農業生態產業指標體系尚不健全,生態產業技術與評價方法不統一,相關資料可比性不足,農業生態產業質量家底不清等原因,在農業生態產業開發和資源整合上,存在技術零散,部門分割,培肓與集成技術缺乏的現象。”。下府岸人生態觀,在《聯合國治沙方案》中還有具體論述。產業項目運作,反哺文化;以文化為導引,促進產業運作。以國際峰會為平台,促進產業事業實現;依靠國際人力資源,擴大鄱陽湖生態產業延伸。新建縣大塘萬畝退湖田林統合,進入鄱陽湖產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