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氣象工作關係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做好氣象工作意義重大、責任重大。湖口縣氣象局以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重要指示和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根據《江西省氣象發展“十四五”規劃》《九江市氣象發展“十四五”規劃》《湖口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和二Ο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編制了《湖口縣氣象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規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湖口氣象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任務、重點工程和保障措施,是未來五年湖口氣象事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行動綱要和重要依據。
二、發展現狀和面臨形勢
(一)氣象事業發展現狀
1.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提升。“十三五以來”,我縣完善了“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災害防禦機制,縣、鄉(鎮)均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的氣象災害防禦組織體系,氣象防災減災納入地方公共服務體系,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納入政府公共財政預算,納入鄉(鎮)政府權責清單,列入對各鄉(鎮)政府的高質量考核。實現災害性天氣監控報警一體化和公共氣象服務產品一鍵式發布,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完成硬體建設,預警信息發布機制進一步最佳化,氣象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逐步提高,突發性災害天氣預警準確率和提前量穩步提高。公眾氣象科學素質、防災減災意識明顯增強,氣象災害風險區劃、評估、預警能力持續提升,初步建立了氣象災害風險轉移機制。氣象災害致死人數、直接經濟損失占GDP比重均呈下降趨勢。
2.公共氣象服務保障有力。公共氣象服務在質量、科技含量、效益等方面明顯提高。一是服務方式更加多元化。預警大喇叭、顯示屏、電視、簡訊等傳統渠道持續發揮作用,政務微博、微信等新型媒體不斷打開新局面。二是服務內容更加精細化。開展春運、春節、兩會、春播、中高考、國慶節等專題氣象服務。三是服務產品更加專業化。聯合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森林火險等級氣象預報等。四是氣象科普工作成效明顯。建成氣象科普教育基地1個、校園氣象站1個,常態化開展世界氣象日、防災減災日、科技日、“首席預報員進校園”等主題氣象科普活動。
3.生態環境氣象服務主動融入。建成農田小氣候、土壤水分等生態自動監測站。積極推動特色農產品氣候品質評價,打造特色農產品優質品牌。人影增雨抗旱和改善空氣品質作業成效顯著,得到了黨政領導的高度肯定,各級媒體多次報導。
4.氣象為農服務成效顯著。建立與各涉農、涉災部門的“六聯合”機制,針對水稻、棉花、油菜、早熟梨等農產品開展“靶向式”的氣象監測和服務,聯合開展農業病蟲害氣象等級預報,保障生態農業生產。開展重要農事季節、作物關鍵生育階段的專項氣象服務,加強對春季低溫連陰雨、暴雨洪澇、高溫逼熟、農業乾旱、寒露風等的災前預測預警、災中跟蹤監測和災後調查評估。以“江西微農”服務載體為基礎,開展本地化服務套用和平台研發,強化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靶向式、智慧型、信息化服務。開展了糧食產量動態預報預測服務,以及糧食安全氣象綜合決策服務,促進農業增產增收。開展了精細化農業氣候資源區劃、農業氣象災害風險區劃,建立水稻、棉花、油菜等農產品專題服務產品。提高農業氣候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和農業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挖掘糧食等作物增產的氣候潛力,開展集約化的區域性特色農業氣象服務發展模式,加強農業氣象服務集約化能力建設。
5.綜合氣象監測網日益完善。綜合氣象觀測網路日益完善,完成國家站氣象觀測站探測環境改善工程,建設國家級地面天氣站1個、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質災害站以及其它預報檢驗站點14個、自動土壤水分監測站1個,所有預報檢驗站點改造為四要素以上站點,提高了區域氣象觀測站觀測數據質量,實現了主要人口聚集區每10平方公里有一個站點,鄉鎮全覆蓋。氣象信息化支撐能力不斷提升,完成氣象廣域網和高清視頻會商系統升級改造,建立了雙鏈路、雙路由、雙核心氣象廣域網路架構。
6.預報預測預警能力顯著提升。以數值預報產品為基礎,完善鄉鎮精細化常規要素預報和暴雨、強對流等災害性天氣落區預報系統,基本形成集約化、現代化氣象預報預測預警業務體系。通過了ISO9001觀測質量管理體系外審。完成了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硬體建設,建成農村預警大喇叭122套,電子顯示屏45塊,專項服務產品2小時到達鄉鎮,預警信息5分鐘到達行政村,著力將氣象信息向“最後一公里”延伸,實現預警信息發布多渠道、廣覆蓋,預警信息的客群面和時效性得到全面提升。
7.氣象依法行政能力不斷加強。積極貫徹落實省市出台的《江西省氣候資源保護和利用條例》《九江市防雷減災重點單位管理辦法》《關於調整防雷裝置設計審核等權力事項的通知》,明確了監管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責任,規範防雷重點單位防雷安全管理,釐清了住建、電力、通信等各專業部門的許可和監管職責。“放管服”改革深入開展。完善了縣級氣象部門權責清單,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事中事後監管能力進一步強化。加強防雷安全社會監管,常態化開展片區防雷安全檢查和部門聯合檢查,依法依規推進“雙隨機一公開”執法檢查。氣象普法教育進一步增強,在安全檢查期間、世界氣象日和安全生產月等重要時節,開展專題普法宣傳活動,將氣象法律法規列入氣象幹部職工普法內容,利用“網際網路+”多方位立體式面向公眾宣傳法律法規,公眾法律意識得到進一步提升。
8.氣象事業發展環境更加最佳化。縣委縣政府更加重視氣象工作,縣政府與市氣象局召開了局縣合作聯席會議,簽署了合作協定書,形成了政府主導氣象防災減災、共推共建氣象現代化的新格局。中央和地方財政投入快速增長,雙重計畫財務體制進一步落實,氣象建設項目納入政府規劃。
(二)主要矛盾
“十三五”期間,我縣氣象事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與我縣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仍然存在較大差距,一些問題與矛盾仍亟待解決:一是極端性、突發性、局地性天氣預報預測準確性、時效性不能完全滿足服務需求,預警精細化程度需進一步提高。二是氣象監測網路保障和穩定運行水平不高,生態氣象站布局不夠完善。三是氣象服務保障能力難以滿足湖口重大戰略實施、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嚮往的新需求。四是氣象信息化基礎比較薄弱。氣象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大數據套用能力和網路安全防控能力有待提高。五是氣象科技創新和人才支撐能力不夠強,科技創新對事業發展的引領作用發揮得不夠。六是氣象台站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台站部分基礎設施達不到高質量發展要求。
(三)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1.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重要指示和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為氣象工作指明方向。黨中央高度重視氣象工作,新中國氣象事業7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專門作出重要指示,指明了氣象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根本方向,氣象工作關係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戰略定位,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的戰略重點,加快科技創新,做到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的戰略任務。2019 年 5 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發表重要講話,提出江西要“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上勇爭先”的目標定位和“五個推進”的更高要求。
2.新發展階段對氣象事業發展提出新要求。在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歷史節點上,湖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給氣象事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氣象部門要著力發揮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部署,深入貫徹落實《湖口縣人民政府關於推進高質量氣象現代化助力湖口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沿著“構建環形格局,加快創新融合,實現趕超倍增,挺進全省十強” 奮鬥路徑,奮力開創湖口氣象事業發展新局面。
3.新發展理念對推動氣象事業發展提出新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發展理念是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回答了關於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我們黨關於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氣象部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引領,順著“生態立縣,工業強縣,文旅活縣,實幹興縣”的奮鬥指向,著力解決氣象保障服務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4.新發展格局對拓展氣象事業發展提供新空間。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氣象事業服務於本地經濟社會發展,面對“工業倍增、鄉村建設、產城融合、改革創新、共建共享”的重點任務,氣象部門要主動對接,創新服務形式和內容,提升服務效益,為湖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氣象力量。
三、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重要指示和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湖口縣人民政府關於推進高質量氣象現代化助力湖口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實施意見》,做到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不斷提升氣象服務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能力,為描繪好新時代湖口改革發展新畫卷提供堅強氣象保障。
(二)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服務人民。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重要指示和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推動黨建和業務深度融合,圍繞湖口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做好高質量氣象保障服務。
堅持創新驅動,培養人才。堅持創新在氣象事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中的核心地位,以培養高素質綜合型人才為抓手,聚焦氣象核心業務,強化氣象科技成果轉化套用,構建布局合理、開放高效、服務有力的氣象科技創新體系。
堅持深化改革,完善機制。全面深化氣象業務、服務、科技、管理等體制改革,建立健全適應更高水平氣象現代化的多元開放發展機制,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
堅持規劃引領,重點發展。融入全省、全市氣象事業發展總布局,堅持氣象服務地方的核心任務,遵循氣象事業發展規律,全面規劃“十四五”事業發展目標任務和重大工程,確保紮實有序、科學規範推進完成工程建設,推動規劃落地落實。
(三)發展目標
通過規劃實施,到2025年,基本建成服務於湖口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氣象現代化體系,在氣象保障服務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達到全市、全省領先水平。
1.氣象監測預報預警能力顯著提升。綜合氣象觀測要素齊全、種類多樣,預報預警及時精準、覆蓋全面,監測預報預警智慧型化水平顯著提高,協同能力顯著增強,安全性顯著提升。
2.氣象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氣象人才隊伍整體素質顯著提升,科技成果轉化套用能力顯著增強,科研能力邁上一個新台階。
3.氣象服務保障能力顯著提升。充分發揮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進一步提高氣象服務保障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的能力。
4.氣象治理效能顯著提升。建成權責明確、協調高效、監管有力的現代氣象治理體系,氣象法治建設進一步完善,氣象發展活力顯著增強,氣象發展改革領域取得新突破。
四、重點任務
(一)提升氣象監測預報預警能力
1.發展全時空、多要素、廣領域的綜合氣象觀測。深化地面氣象觀測業務改革,健全廣覆蓋、立體化的多要素氣象觀測站網,最佳化山水林田湖草綜合生態氣象觀測布局。設立縣級氣象裝備分庫,健全氣象觀測綜合保障網路。加強省級資源池的套用,強化氣象防災減災數據、行業與社會數據和地理空間數據等融合套用。充分利用衛星遙感等技術和手段,加強對森林、湖泊、濕地等重點生態區域的生態環境氣象監測。完善太陽能、風能資源專業觀測網,氣溶膠監測網。
2.發展全覆蓋、精準化、智慧型型的氣象預報預測。持續完善智慧型格線預報業務,不斷提高氣象要素預報客觀化、定量化水平。以突發災害性天氣預警為重點,提高短時臨近預報快速滾動更新能力。提高中短期預報準確率和精細化水平,建立逐3小時鄉鎮氣象要素訂正。完善短臨格線預報預警業務,預警信號精細到鄉鎮。開展基於市縣兩級集約統一的天氣預報預警業務,套用大風、強降水、冰雹等強對流智慧型監測識別模型,提升中小尺度惡劣天氣識別跟蹤及臨近預報技術,開展科學化、標準化、客觀化、定量化的預報預警檢驗評估。
3.發展協同套用、智慧型高效的氣象服務。提升服務需求精準感知能力,基於開放式基礎框架的智慧氣象服務業務平台,提供跨部門、跨行業氣象服務產品。基於用戶信息識別管理系統和氣象服務精準供給體系,提供重點行業全過程、全鏈條的氣象服務業務。套用5G+物聯網氣象服務平台,發展以基於5G、用戶大數據、語音互動、量身打造為顯著特徵的多終端伴隨式無感氣象服務供給模式。
4.發展更加集約、更加安全的氣象信息網路。夯實氣象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基於省級中心通用基礎信息技術資源的觀測、預報、信息等業務和科研套用機制。推進氣象大數據融合套用,融入市級虛擬資源池,與智慧城市建設對接,全方位提高氣象信息供給能力。提升網路綜合治理,推動氣象內外網物理隔離,建立網路、數據和業務一體的整體安全管理與風險防控機制,提升信息網路安全主動防護能力。
(二)提升氣象保障服務能力
1.提升防災減災氣象保障服務能力。進一步完善氣象災害防禦指揮機構運行機制,健全部門聯動、社會回響的工作機制,建立健全重大工程建設、重大社會活動和重大突發事件氣象保障服務機制,完善移動氣象應急指揮系統。推動氣象防災減災納入綜合防災減災、基本公共服務和基層格線化社會治理體系,推進氣象信息員與災害信息員、社區格線員共建共享,聯合創建綜合減災示範單位。進一步健全氣象災害防禦重點單位管理機制,建立氣象災害防禦重點單位信息庫,壓實氣象災害防禦重點單位主體責任。提升氣象災害風險管理能力。完成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和精細化風險評估及區劃,推動風險評估和區劃產品在城鄉建設、金融保險等領域套用。發展研究型服務型氣象業務,建立災害性天氣風險預警服務體系,開展精細到鄉鎮的強降雨影響預報和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質災害、城鄉內澇等預警服務,建立基於災害風險影響的人員轉移應急聯動機制。
2.提升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能力。深度對接地方格線化管理平台、農村應急廣播等傳播渠道,整合、擴大預警信息簡訊發布渠道,完善重大突發事件預警信息傳播“綠色通道”和全網免費發布機制,建立完善與省市縣一體化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相適應的管理機制,建立標準化、規範化的預警業務服務體系,完善預警信息發布監控機制。
3.提升生態文明氣象保障服務能力。圍繞鄱陽湖和城鄉生態功能區,拓展現有氣象站網生態氣候觀測能力,填補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脆弱區和敏感區等監測空白。依託衛星、雷達、無人機等多源遙感生態氣候監測產品,完善旅遊景區自然景觀、氣象景觀預報服務業務。建立完善生態氣象業務服務體系,開展工業園區主要污染物環境氣象監測服務,強化重污染天氣監測、預報、預警服務,完善森林火險氣象等級預報預測業務,提升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植被恢復、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庫蓄水、河湖補水、空氣品質改善等人影作業能力,融入氣候變化影響和碳中和研究,提高生態文明試驗區氣象保障服務能力。
4.提升鄉村振興氣象保障能力。完善與“三區三園”相適應的農業氣象觀測站網,建設棉油主導農業和特色農業氣象示範園區。做好春耕春播、秋收秋種等關鍵農事季節及災害性、關鍵性天氣農用天氣預報服務,開展特色農產品精細化農業氣象服務和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評估服務。加強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服務技術研究套用,開展特色農業氣象災害風險預警服務。開展農作物種植區劃、農業氣象風險區劃、農產品品質區劃,常態化氣候品質評價服務。
5.提升公共氣象服務能力。推進基本公共氣象服務均等化,豐富面向公眾生活、娛樂等民生熱點的氣象服務產品。發展基於位置和需求的智慧型公眾氣象信息推送服務,滿足公眾精細化、個性化、便捷性需求。運用融媒體公眾氣象服務矩陣和平台,實現政務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互聯互通,擴大氣象信息覆蓋面。加強氣象科普能力建設,強化氣象科普信息化建設,加強氣象科普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能力,加強武山鎮氣象科普基地“網際網路+”氣象科普能力。
6.提升雷電災害防禦能力。強化防雷公共安全監督和防雷減災社會管理,切實維護防雷公共安全。加強雷電災害風險區劃、雷電災害調查與鑑定、雷電防護技術研究等基本業務。加密布設大氣電場儀,提升雷電監測預警業務能力,開展易燃易爆場所等重點單位雷擊風險精細化預報服務。加大面向農村的雷電災害防護知識普及,著力提升民眾防雷減災意識。
7.提升專業氣象服務能力。加強航運、交通、水電、水利、生態、農業、林業、旅遊、能源、保險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專業氣象服務能力建設,開展城市內澇、城市空氣污染等公共事件的氣象影響預報和應急保障服務。深化部門合作,建立多層次、寬領域、廣覆蓋的部門合作機制,建立重點行業氣象服務技術規範和指標體系,開展基於天氣影響的行業氣象服務業務。發展以氣象數據為核心的專業氣象服務,提升產品專業水平。推進專業氣象服務規模化集約發展,資源要素向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集約,提升專業氣象服務科技含量。
8.提升氣候資源開發利用能力。落實《江西省氣候資源保護和利用條例》,挖掘湖口特色氣候資源,推進“江西避暑旅遊目的地”“特色氣候小鎮”等品牌創建。開展風能、太陽能等氣候資源評估,加強城鄉規劃、重點建設工程、重大區域性經濟開發項目等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
(三)提升氣象科技創新能力
1.完善氣象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完善以業務需求為導向,以業務能力提升為目標的研究型業務體制。強化基層科研服務屬性,建立“研究型服務型”氣象業務模式,積極融入省市級重點實驗室、創新平台建設,積極對接省市級科技成果轉化套用,開展本地化服務。改進創新激勵機制,激勵科研人員提升研究型業務能力,建立與研究型業務配套的績效措施,制定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分類評價體系,完善激勵政策,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增強創新活力。
2.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套用。圍繞交通、生態環境、能源、水利、農業、保險等氣象服務需求,建立科技成果套用機制,積極套用氣象新技術、新標準,加強科技成果向氣象服務效益的有效轉化。建立科研成果業務轉化考核機制,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政策,加強與相關部門聯合推廣示範,提升防災減災、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等協同保障能力。
3.加強氣象人才隊伍建設。加強青年人才和高級職稱人才培養,支持業務人員參與更高層次的創新團隊建設。正確用人導向,加強優秀年輕幹部選拔使用推薦力度,加強幹部黨性修養和專業知識培訓。促進業務科研融合發展。充分利用各種培訓資源,完善氣象人才發展體制機制,著力培養綜合型人才。
(四)提升氣象高效治理能力
1.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深化業務技術體制重點改革,推動業務服務從以氣象防災減災為重點向以趨利避害並舉的新格局轉型。深化服務體制改革,強化政府在公共氣象服務中的作用,推動建立政府購買公共氣象服務機制;完善氣象服務市場監管機制,規範氣象服務市場秩序。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完善雙重領導管理體制和雙重計畫財務管理體制,健全高質量發展考核氣象災害防禦考評機制。完成事業單位改革。深入貫徹落實九江市氣象局和湖口縣人民政府合作協定,提升氣象現代化建設水平。健全聯動工作機制,深化與應急管理、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農業農村、水利等部門合作,進一步擴大氣象服務領域,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2.加強氣象法治建設。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推行“網際網路+政務”,落實證照分離、承諾告知制、網上辦理,壓縮審批時間,減少審批環節,提高審批效率。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加強氣象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規範性檔案落實情況監管,全面落實氣象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全面落實信用體系建設任務。圍繞生態文明建設,落實《江西省氣候資源保護和利用條例》重點任務。加強氣象標準的實施套用,落實氣象地方標準與氣象重大工程建設、科研項目掛鈎機制。加大氣象普法力度,推動幹部職工帶頭學法用法,提高法治意識,增強履職能力。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要求,推進氣象法律知識進機關、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學校,營造有利氣象事業發展的良好法治氛圍。
3.加強新時代氣象文化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氣象文化建設。加強氣象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氣象文化宣傳,建設湖口特色氣象文化品牌。充分發揮氣象文化對事業發展的導向作用,繼續挖掘建站以來獲得的各項團體和個人榮譽,進一步增強全省氣象部門榮譽庫中的湖口聲音,充分發揮氣象文化對激勵、教育、凝聚人才的作用,不斷提升湖口氣象文化的影響力和凝聚力。
4.最佳化台站發展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按照氣象台站建設有關規範和標準,大力改善台站道路、圍牆、護坡等配套基礎設施,適應全面實現氣象現代化和氣象業務技術體制改革新要求。加強氣象探測環境保護,依法加強氣象設施和探測環境保護管理工作,切實落實避免危害氣象探測環境行政審批,實現台站氣象探測環境長期、有效保護,保持台站氣象探測環境綜合考核現有評分。
(五)重點工程
1.生態文明建設氣象保障工程
(1)綜合生態智慧型監測站網建設子工程。在現有觀測站網基礎上,拓展站網布局和觀測要素,實現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脆弱區和敏感區的生態氣象觀測網路全覆蓋,生態氣象及生態氣象災害監測能力基本適應生態文明建設氣象保障服務需要。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污染物流向監測系統和鄱陽湖區域濕地、水體監測站。
(2)生態遙感業務建設子工程。加強省級、市級遙感產品套用服務,開展洪澇、水體、地面高溫、污染物流向、植被覆蓋、鄱陽湖濕地生態、大氣環境污染、森林火災等氣象業務服務,強化地面生態敏感區、生態脆弱區、重點生態功能區和城市、重要農業開發區等生態狀況動態監測評估業務能力建設。
(3)生態型人影綜合保障能力提升子工程。建立改善空氣品質、森林防火、水庫增蓄、抗旱降溫、涵養改善等生態型人影作業服務常態化機制,開展人影作業生態效益評估。推進標準化作業點建設,加強人影安全信息化能力,升級高性能火箭作業裝置,完善作業裝備庫房、彈藥庫房、值班室、休息室、作業平台及相應的保障設施。
2.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提升工程
(1)氣象監測能力提升子工程。升級改造現有觀測站網,建立滿足天氣、氣候、生態和大氣環境、防雷安全觀測業務要求的觀測系統;建立重點區域立體監測體系和智慧城市氣象觀測系統;建設大氣電場監測系統。
(2)氣象預報能力提升子工程。建立集約高效的精細化無縫隙、智慧型化氣象災害預報預測業務體系,運用基於人工智慧的短臨預報預警系統,實現災害性天氣的全天候、全類型監測預報預警。構建現代天氣預報業務平台,運用基於人工智慧的客觀預報技術體系,不斷提高格點化預報的準確率和預報預警的時效。
(3)公眾氣象服務能力提升子工程。提升旅遊氣候資源開發服務能力。在石鐘山4A級景區和部分3A級景區建設大氣電場儀和降水自動觀測站,融入全市景區雷電、暴雨等氣象災害觀測網,開展景區雷電、中小山洪預警安全氣象保障服務。建設2套負氧離子站和1套藍天指數儀。
(4)專業氣象服務能力提升子工程。建設水運航線氣象安全保障系統。建設1個風力和能見度觀測站,建設1個浪高觀測站,開展航運氣象安全保障服務。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生態安全氣象保障系統。配合全省工業園區空氣品質監測網建設,建設1個空氣品質監測站。
(5)氣象信息化能力提升子工程。升級氣象通信網路。推進非業務網路向電子政務網遷移,最佳化升級網路頻寬。構建“全業務、全要素、開放性、一體化、可視化”的氣象綜合業務運行監控體系。升級信息安全系統。全面落實信息安全等級保護2.0有關要求。採用先進技術,提升網路安全威脅感知與預警能力,加強對基於網際網路套用的監測、預警。針對不同信息安全風險,完善應急處置機制。
(6)氣象台站基礎設施支撐能力提升子工程。健全氣象台站設定,加強氣象台站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湖口國家氣象觀測站台站道路、圍牆、護坡等配套基礎設施改善。
3.鄉村振興氣象保障工程
(1)農業氣象觀測站網建設子工程。開展農田小氣候、土壤溫濕度、作物長勢等自動化綜合觀測,套用作物遙感觀測技術,構建天地空一體化的農田生態觀測網,提升農業氣象觀測自動化水平。圍繞水稻、油菜等主導作物和中藥材等特色農產品,建立完善1個特色農業氣象示範園區,實現特色農作物農田小氣候、作物實景觀測和農業氣象科研成果轉化套用和服務能力。
(2)重大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能力建設子工程。針對水稻、油菜主導農作物,開展基於網際網路的自動化農業氣象觀測、遙感與作物模型多源資料耦合的作物動態監測、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技術研究與套用。
(3)重大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能力建設子工程。開展農業氣象災害致災機理及災變過程、農業氣象災害影響評估與風險預警技術研究,建立多時間尺度,覆蓋關鍵農事活動的全程跟蹤服務機制,開展農業氣象數值預報產品本地化套用與服務,為現代農業生產提供精細化、定量化、智慧型化農業氣象災害風險預警與風險評估技術服務。
(4)智慧農業氣象服務系統建設子工程。套用5G、物聯網、大數據技術,匯聚特色農業氣象示範園區作物觀測和試驗數據以及棉油品種、物候期、農業氣象災害數據,建立農田小氣候、實景監測、農作物生長狀況、社會化農情災情、專家知識庫等基礎數據集。建設本地智慧型化農業氣象服務系統,強化農業氣候資源分析與評價、農作物氣候適宜性評價、新品種引進氣候可行性論證、作物產量預報、農業氣象災害風險管理、農作物氣候品質評價、數據管理、農業氣象指標研製、病蟲害氣象條件智慧化預報等能力。開展氣象災害遠程診斷與技術指導等服務,打造智慧農業氣象服務品牌。
(5)集約化特色農產品氣候品質服務平台建設子工程。建立以綠色生態農產品氣候品質監測與評價、農產品氣候品質逐日滾動預報、農產品氣候品質區劃等為主要內容的農業氣候資源開發利用產品體系。開展特色農作物的種植區劃、農業氣象風險區劃、農產品品質區劃。
(6)糧食安全氣象保障服務能力建設子工程。強化糧食安全氣象保障服務,創新再生稻、節水抗旱稻等新型種植模式的氣候風險分析服務能力。開展水稻播種面積、收穫面積遙感動態監測方法研究,完善糧食產量動態預報技術,提升糧食產量動態預報產品精細化水平。加強與保險公司合作,開展農業巨災保險氣象保障服務。
五、規劃實施和評價
(一)堅持黨的領導。全面發揮黨總攬全局的作用,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層層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為湖口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推進黨建與業務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為加快推進新時代湖口氣象事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和組織保障。
(二)強化公共財政保障。進一步完善雙重計畫財務體制,科學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氣象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建立健全以公共財政為主、其他資金為輔,穩定增長的氣象事業投入機制,落實業務發展經費。充分發揮重點工程對規劃實施的支撐作用,落實規劃重點項目建設配套經費,保障重點項目的實施。加強對項目經費的監督管理,嚴格財務監管制度,提高投資效益。
(三)強化科技創新支撐。圍繞“強基礎、調結構、重科技、創特色、優管理”目標,以數據融合套用為基礎,以最佳化拓展氣象服務為重點,以研究型服務型業務為核心,以生態文明建設氣象保障為特色,以提升氣象管理效能為保障,全面建立新時代氣象業務技術體制。完善氣象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建立和完善人才考核評價機制、人才激勵機制,為湖口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業務技術支撐和人才培養保障措施。
(四)強化規劃實施管理。加強對規劃實施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成立規劃實施領導機構,明確職責分工,落實目標任務,加強督導、嚴格考核,形成工作合力。科學制定年度實施計畫,保障規劃目標和任務的完成。建立本規劃實施的監測評估制度,健全規劃實施評價標準。加強相關專項規劃、區域規劃之間的銜接聯動。建立健全規劃實施保障措施和動態評估評價機制,科學制定年度推進計畫,強化規劃實施評估工作,通過開展客觀評價評估,及時發現問題,總結經驗,督促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確保紮實有序推進規劃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