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套用電子技術系

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套用電子技術系

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套用電子技術系即原電機工程系,創建於1932年。大批基礎紮實、知識面寬、適應能力強的畢業生已成為我國各條戰線上科技和管理方面的棟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該系早已突破了傳統的學科範圍,在電氣工程的基礎上,擴展到計算機、電子技術、自動控制、系統工程、信息科學等新科技領域,開拓了許多新的研究方向。

根據電機系學科結構和發展的需要,1988年電機系系名改為“電機工程與套用電子技術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套用電子技術系
  • 英文名: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Tsinghua University
  • 簡稱:電機系
  • 創辦時間:1932年秋
  • 類別:公立
  • 學校類型:211,985,C9
  • 屬性:教育部直屬,副部級大學
  • 所屬地區:北京
  • 專職院士:盧強、韓英鐸
院系簡介,師資力量,科學研究,歷史沿革,管理機構,歷屆領導,人才輩出,獲獎情況,主要論著,主要專利,地圖信息,

院系簡介

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套用電子技術系擁有一級學科電氣工程”下屬的全部五個二級學科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電機與電器電工理論與新技術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五個二級學科均各自首批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權,前四個在1989年和2002年均被評為全國重點學科
1996年,該系成為國家首批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的試點單位。在2003年電氣工程一級學科評估中,該系電氣工程學科不僅整體水平獲得全國第一,並在學術隊伍、科研成果、人才培養、學術聲譽所有四個單項中均名列全國第一。2006年該系電氣工程學科又以滿分100分的成績獲得一級學科評估全國第一。
該系擁有“電力系統與發電設備控制與仿真”國家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在2003年的評估中被評為優秀。

師資力量

電機系擁有中科院院士1位(盧強,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1位(韓英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1位(宋永華),IEEE Fellow 5位 (盧強、何金良、宋永華、張伯明,梅生偉),IET(IEE) Fellow 12名(關志成、董新洲、宋永華、趙爭鳴何金良梅生偉孫宏斌康重慶曾嶸閔勇、王贊基、梁曦東),國家級教學名師1位(孫宏斌),國家“千人計畫” 教授1名(宋永華),長江學者特聘教授4位(孫元章、何金良、梅生偉、孫宏斌),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7 人(孫元章、梁曦東、何金良、梅生偉,孫宏斌、康重慶、曾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1人(袁建生),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0人(周遠翔、孫宏斌、曾嶸、劉文華、康重慶、姜齊榮、沈沉吳文傳於歆傑肖曦)。另外還聘請16位兼職教授,3名客座教授。

科學研究

該系在科研方面不僅重視基礎和套用基礎研究,並且重視面向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發展橫向科技協作,促進技術成果轉化。資料顯示,該系具有國家級的“電力系統及發電設備控制和仿真”重點實驗室(與熱能系聯合建立)和教育部批准的“清華大學電力電子工程研究中心”。此外,該系還與多個國內外著名企業建立了聯合研究所和研究開發聯合體。
適應著國家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形勢需要,該系在重視基礎理論研究的同時,從國情出發,密切與企業合作,用新的科技改造傳統的產生,為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服務,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和巨大的社會效益。全系其承擔“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關項目40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9項,其中重點基金3項,各部委科學基金60多項,橫向科技合作項目數百項,其中經費在100萬元以上的有17項。截至2010年,全系共獲得國家級科技三大獎24項,省部委級科技獎96項,國家專利55項。全系獲得的科研經費逐年增長。

歷史沿革

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套用電子技術系(簡稱電機系)原名電機工程系,成立於1932年秋。建系之初,系主任由工學院院長顧毓琇兼任。第一年由外系轉來二年級學生七人,招收一年級新生31人。1934年秋確定為電力和電訊兩個組,並動工興建電機工程館,1935年落成。這時期全系學生最多時共103人,1935年度第一屆畢業生3人,1935~1937年的三年中畢業生總數為27人。
1937年七七事變後,電機系隨校南遷,先立長沙組成長沙臨時大學,後於1938年1月再遷往昆明,1938年5月在昆明成立了西南聯合大學。聯大電機系1939年附設了電訊專修科,學制為兩年,培養了抗戰時期急需的電訊人才。聯大電機系造就了大批人才。很多人在新中國建立後擔任中科院學部委員、研究員、教授、各部委和廠礦負責人,成為知名專家。在海外也有不少校友取得出色的成績,如美國最早的電子管計算機賓夕法尼亞大學研製成功,就有陳同章校友的重要貢獻。
抗戰勝利後,電機系隨校於46年8~10月間回到清華園。學校受到了日本侵略者的嚴重破壞。電機系館外觀依舊,內部已空無一物。全系首項工作就是恢復系館、恢復實驗室。1946年清華大學恢復全國招生,電機系錄取的學生最多,共一百幾十人。
當時電機系在工學院有較大的影響,名氣很大,有“土木系老、電機系難考”之說。考入既不易,功課又難,學生負擔相當重。這一時期電機系設有電機研究所,招有研究生。當時社會黑暗、物價狂漲、生活朝不保夕,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師生仍投入了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鬥爭。朱自清先生等清華大學110名教職員工發明嚴正聲明,斷然拒絕美國的“救濟”麵粉,退還了“配購證”。在嚴正聲明上籤字的電機系教職工有王先沖、王遵華、曹愷孫、張漢、黃敞、陳湯銘、郭涌生、童詩白等人。
1948年12月15日清華園解放。電機系廣大師生的滿腔熱情投入了慶祝解放、報名參加“南下工作團”、參加土改、投入抗美援朝的學習和宣傳、參加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捐獻飛機、參軍參乾、參加三反五反等活動和運動。這個時期電機系共產黨員是全校各系中最多的,有10多名。也有許多教師加人民盟和九三學社。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一批青年學生迅速成長。如朱鎔基在1951年3月至9月期間擔任學生會主席,在組織學生參加建國初期的各項政治運動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朱鎔基同志1997年首選國國務院總理。按照1951年11月全國工學院院長會議提出的“今後工學院招收新生應有二分之一以上是專修科學生”的精神,電機系從1952年起辦了發電和輸配電兩個專修科,共招生120人,為國家培養了急需的人才。這一時期電機系的學生專業方向仍分為電力組和電訊組。
1952年6月25日政務院公布了《全國工學院調整方案》。經過院系調整,電機系中的電訊組於1952年獨立成立了無線電工程系。調整後的電機工程繫於1952年9月19日正式成立。北京大學工學院的電機工程系併入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設電機及電器(招生60人)、發電廠配電網及配電系統(招生60人)和工業企業電氣化(招生60人)三個專業,另設發電廠(招生60人)和輸配電(招生60人)兩個專修科,全系共招新生約300人。設立“電力機械”、“發電及輸配電”、“工業企業電氣化”、“基本電工”、“電工學”等五個教研組。
院系調整之後,學校立即開始了以“學習蘇聯先進經驗”為主的教學改革。經過三年時間,到1955年秋,電機系的專業設定調整為“電機及電器製造”、“發電及輸配電工程”、“高電壓工程”、“工業企業電氣化”等四個專業,並且完成了一輪五年制本科教學的各個主要環節。教研組設定也調整為8個,分別是“電機”、“電器”、“發電”、“輸配電”、“高壓”、“工企”、“基本電工”和“電工學”。其中“電器”教研組於1955年成立,“高壓”教研組於1956年成立。以上專業設定和教研組建制基本延續到1966年文革爆發之前。在學習蘇聯經驗過程中,自1953年起蘇聯先後派出巴然諾夫、斯捷潘諾夫、翟可夫、奧梅里頓柯、紹爾達特金娜和日裡興等6位專家來電機系工作,在教學、實驗室建設、科研和指導研究生等方面給了無私的援助。在這期間,電機系也派了許多教師赴蘇進修和留學。1956年秋,高景德先生從蘇聯獲得博士學生回國,擔任了清華大學科學研究處處長,後來成為全國電工學科著名的學術帶頭人。他於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5年當選國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特級會員(IEEE Fellow)並獲得該學會一百周年獎,1996年獲香港柏寧頓教育基金會(中國)第二屆孺子牛全球獎傑出獎,1997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他1983年至1988年期間任清華大學校長。
1956年周恩來總理主持了我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的討論和制定,部署搞兩彈。電機系與工物系、無線電系等一道為發展相關新專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先後建立了“自動學遠動學”、“運籌學”兩個教研組,擔任了計算機專業主要專業課的教學任務,參加了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籌建工作,在錢學森先生的指導下開辦了“運籌學”專業,招收了兩個班的學生,開辦了“自動化”研究班,招收了90外學員。這些專業和教研組於1958年7月獨立成立了自動控制系。
1958年學校貫徹“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電機系師生參加了十三陵水庫勞動、開展勤工儉學、自行設計製造交流計算台、建設電工廠、參與建設土電廠、參與程控立式銑床設計製造等,還派出小分隊到河南登封具去“支援地方工業化,技術下廠,與工農結合,改造思想”。周恩來總理來學校參觀了“應屆畢業生和紅專躍進展覽”,對電機系王伯翰等畢業設計製作的土開關大加誇獎。1960年“電力系統動態模擬實驗室”建成投入運行。1961年電機系又研製了當時技術上是領先的雙水內冷發電機。1963年經原高教部批准成立了“電工科學研究所”。這段時期,本科生學制有所變化。1958屆與1959屆為五年制,1961屆與1962屆為五年半制,1964至1966屆為六年制。1958至1959年還為當時產業部門舉辦了兩期幹部進修班,學制為二年,學員為各大電廠、電業局和電機廠等單位的領導幹部。這段時期本科生每年招生180~200人,此外還招收了一批朝鮮、越南和寮國等國的留學生。自1953年起,電機第重新開始招收研究生,但未建立學位制度。截止1966年文革爆發時為止,這時期共招收研究生約150名。1958年東西主樓落成,電機系從電機館遷入西主樓。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爆發,清華大學成為重點區,教學與科研遇到嚴重破壞。1968年7月27日,中央派工人、解放軍宣傳隊迫接,一方面制止了武鬥,穩定了局勢,另一方面全面接管了校、系領導權。1970年8月原電機系的“工業企業電氣化教研組”及“工企專業”和“電子學教研組”與原動力機械系的“熱工儀表自動化教研組”及“熱工專業”組建了工業自動化系;原電機系“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機製造”、“高電壓工程”、“基本電工”和“電工學”等五個教研組民原動力機械系的“鍋爐”、“燃氣輪機”和“熱工學”等三個教研組組建了電力工程系。1970年6月27日中央批轉了北大、清華招生問題的請示報告。從1970年至1976年電機系共招收六屆“工農兵學員”917名,每屆約150名。還招收了非洲國家的3名留學生。招生專業為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機、高電壓工程。學生文化程度參差不齊,有的只有國小文化程度,給教學帶來極大困難。
1976年10月,“四人幫”被粉碎,清華大學從此獲得新生。1978年11月電力工程系分為電機工程系與熱能工程系。原電機系的五個教研組和三個專業恢復為電機工程系。
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電機系招收電工師資班一個班,於1978年2月入學。學制為四年半,1978年電機系三個專業開始招生,每年招生約120名,其中電力系統專業兩個班約60外,電機專業一個班約30外,高電壓技術專業一個班約30名。學制為五年。與此同時,電工學教研組的教師在做好面向全校的電工學和電子技術課教學的基礎上,積極在生物醫學工程領域開展科研、籌辦新專業。1982年經當時的教育部批准,電機系正式設立“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專業,並招生一個班約30名本科生。從此,電機系的本科生招生規模一直維持在150多名至今。1978年恢復研究生招生控制,電機系當年招收研究生22名。
1981年底,電機系的“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機及其控制”、“高電壓技術”、“理論電工”四個二級學科點獲得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和首批博士學位授予權。1989年這四個博士點被評為全國重點學科點,並且名列全國同類學科點第一名。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學科點分別於1981年和198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和博士學位授予權。電機系電力電子技術學科點分別於1991年和199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和博士學位授予權。1995年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於按一級學科學位授權和綜合評估中,電機系電工學科點在全國綜合評估中,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綜合水平各項成績均名列全國第一名。1996年6月,電機系電工學科點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宣布為首批按一級學科授權的試點單位。1997年全國學科調整中,電工一級學科改名為電氣工程工學科,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學科改名為生物醫學工程學科,並上升為一級學科。電機系目前每年招收研究生100多名,其中博士研究生約占三分之一。1997年研究生入學人數達到150多名,首次與本科生入學人數持平。1991年國家教委首次表彰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碩士學位獲得者695名中,電機系占有7名。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電子、計算機、信息技術等新興學科對傳統電工學科的交叉滲透,使電工學科各個專業具有更廣泛的共同基礎,並且專業界限變得模糊。另一方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也需要具有更寬專業口徑的高層次電工學科的人才。為些,自80年代初開始,電機系就不斷進行專業改造,並於1989年正式將原電力系統自動化、高電壓技術、電機三個專業全並為一個寬口徑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得到了國家教委的認可,列入了全國專業推薦目錄。
此外,為了適應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形勢,適應在生產、科研和教育第一線廣大科技工作者知識更新的需要,電機系積極開展大學後繼續教育。例如,受當時水利電力部的委託,1985年電機系連續舉辦了五期電力設計院院長、總工程師修研班,共有168名參加學習。從1988年起,又連續開辦了電力系統調度員研討班共4期,電力系統調度科科長1期,共有130人參加學習。從1995年起,又在全校中率先舉辦研究生課程進修班,每期學習一年,其中一部分學員結業後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取得資格後直接進入了工程碩士論文工作。此外,電機系還與西門子公司合作舉辦多次靈活交流輸電高級研討班,與中電聯合作舉辦系列電力系統新技術講習班等等,為經濟建設主戰場服務。
80年代初以來,電機系的科學研究有很大的發展。以科研方向為基礎的科研組成為科研活動的細胞,在電機系的科研迅速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礎上,80年代未電機系與熱能系開始籌建“電力系統及發電設備控制和仿真”國家重點室,1995年10月建成,通過了國家的驗收。1999年,電機系還與自動化系、核研院、微電子所等單位共建了“電力電子工程研究中心”。
根據電機系學科結構和發展的需要,1988年電機系系名改為“電機工程與套用電子技術系”。

管理機構

行政
主任:
副主任:
主任助理:
劉瑛岩
黨委
書記:
副書記:
黃瑜瓏、鄭澤東
委員:
王家福、王善銘、牛犇、陳啟鑫、閔勇、鄭澤東、趙偉、黃瑜瓏、董嘉佳
學術委員會
主任:
副主任:
委員:
盧強,韓英鐸,閔勇,梁曦東,趙爭鳴王贊基,趙偉,關志成,曾嶸,夏清,袁建生張伯明何金良梅生偉蔣曉華宋永華
學位委員會
主席:
夏清
副主席:
秘書:
委員:
夏清、趙爭鳴、柴建雲、姜齊榮、劉衛東沈沉王黎明王新新肖曦袁建生曾嶸、趙偉、閔勇

歷屆領導

歷屆系主任
歷屆系主任
任職時間
1932.1~1935.1
1935.1~1937.1
趙友民
1938.5~1940.4
倪俊
1940.4~1942.5
1942.4~1945.5
1945.4~1945.11
葉楷(未到任)黃眉(代理)
1945.4~1948.5
章名濤
1948.4~1966.5
楊秉壽
1978.11~1984.5
吳維韓
1984.5~1989.3
1989.3~1995.5
1995.5~2001.6
2001.6~2008.1
2008.1~2014.5
2014.5~今
歷任系黨委(總支)書記
歷任系黨委(總支)書記
任職時間
楊秉壽(教工支部)
1953.1~1955.1
呂森
1955.1~1957.8
1957.8~1957.11
1957.12~1962.10
王遵華
1962.10~1966.6
張思敬(代理)
1965.1~1965.8
蔣企英
1971.11~1978.11
文學密
1978.11~1984.5
楊秉壽
1984.5~1987.7
周子壽
1987.7~1993.2
1993.2~1993.11
1993.11~1995.9
1995.9~2000.4
2000.4~2006.12
趙偉
2006.12~今

人才輩出

朱物華
章名濤
錢鐘韓
馬大猷
呂保維
陳力為
曹建猷
常迥
楊嘉墀
洪朝生
高景德
吳全德
夏培肅
黃宏嘉
吳佑壽
王守覺
張履謙
王眾托
陸建勛
金怡濂
馬福邦
張鈸
嚴陸光
盧強
顧國彪
韓英鐸
李衍達
陳清泉
鄭健超
周孝信
張鐘華
吳澄
馬偉明

獲獎情況

年份
項目名稱
人員
級別
2006
HVDC系統地中回流對交流系統影響的機理分析及防範措施研究
曾嶸何金良張波、牛犇
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6
江蘇電網無功電壓最佳化控制系統
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6
我國第一條750KV輸變電示範工程
中國電力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6
基於軟分區的網省級電網無功電壓最佳化控制系統
孫宏斌、張伯明
中國電力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6
±500KV直流輸電外絕緣特性研究
關志成
中國電力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6
大型地網狀態評估研究
中國電力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6
HVDC系統地中電流對交流系統的影響及防範措施研究
曾嶸、何金良、張波
中國電力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6
±800KV特高壓直流合成絕緣子研製
梁曦東
中國電力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6
故障電流對城市通信設施的影響和工頻磁場測量的研究
中國電力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5
序列運算理論研究及其在電力系統中的套用
康重慶、夏清、相年德
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5
體外特高頻UHF)感測的GIS局部放電線上檢測、定位和診斷
陝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5
廣東省地區電網外網等值自動生成系統
中國電力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5
大型風力發電場接入電力系統問題的研究
周雙喜、陳壽孫
中國電力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4
電力系統非線性魯棒控制理論及工程套用
盧強、梅生偉孫元章、黎雄、胡偉
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04
電網能量管理和培訓仿真一體化系統
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4
大型發電機定子繞組內部故障分析及其主保護的定量化設計
王維儉、王祥珩、桂 林、孫宇光、王善銘、畢大強、蘇鵬聲
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4
低壓三電平變頻調速系統
趙爭鳴、孟朔、劉建政、孫曉瑛
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4
三峽輸變電前期科研-三峽500kV雙回同塔新技術研究
黃煒綱
中國電力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4
電力市場交易與電網調度管理技術支持系統
夏清、康重慶張伯明
中國電力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3
基於CC-2000支撐平台的EMS高級套用軟體
王心豐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3
大型發電機與變壓器放電性等故障的線上監測與診斷技術
朱德恆、談克雄、姜建國、李福祺、高文勝、高勝友
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3
基於小波變換的輸電線路暫態行波分析和故障測距理論研究
董新洲
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2
電力系統新型靜止無功發生器(ASVG)的研製
王仲鴻、劉文華、姜齊榮、韓英鐸、梁旭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2
中長期電力需求分析與預測系統
夏清、康重慶、劉梅、寧波、沈瑜
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2
運行合成絕緣子檢測技術和耐雷電衝擊特性的試驗研究
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2
電力系統四大參數建模和參數資料庫建立
朱守真、沈善德
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2
電廠報價輔助決策系統
何光宇、陳雪青
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2
貴陽市北電網EMS系統
孫宏斌
貴州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主要論著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時間
電力電子與電機系統集成分析基礎
趙爭鳴、袁立強
2009年8月
電力系統自組織臨界特性與大電網安全
梅生偉、薛安成、張雪敏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9年4月
大型專業工具書《中國電氣工程大典》第一卷第四篇
趙偉,黃松嶺,胡毅飛,邵海明,王雪,侯國屏,張貴新,雷銀照吳靜李繼東,劉家新,王學偉,徐和平
2009年1月
電力電子技術基礎
2009年1月
《電力系統非線性控制(第二版)》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9月
虛擬儀器設計基礎教程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9月
《現代魯棒控制理論及套用(第二版)》
梅生偉申鐵龍、劉康志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8月
電力系統控制理論與方法
2008年6月
Modern Power Systems Analysis
X.F. Wang, Y.H. Song, M. Irving
Springer Verlag
2008年5月
Nonlinear Control Systems with Discontinuity: Theory and Practice
Tielong Shen, Yuanzhang Sun, Yu Yao and Yasuhiko M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7年12月
電力系統非線性魯棒控制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7年10月
電廠事故的可靠性預測與防範
2007年8月
電力系統負荷預測
康重慶、夏清、劉梅
中國電力出版社
2007年7月
混成動態系統引論
宋永華孫元章,秦世引,譚民 譯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7年5月
電路原理
於歆傑朱桂萍、陸文娟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7年3月

主要專利

年份
專利名稱
發明人
2008
200610011810.2
一種無隔離環節的三相統一電能質量控制器
2007
02 1 03873.2
補償動態三相不平衡負荷的方法及補償裝置
逯帥、張海波、劉秀成、陳建業王贊基、趙廣
2007
2004 1 0008462.4
電壓陷落浪涌動態補償器
2007
2006 1 0011113.7
基於光伏電池的電網功率振盪抑制器
孫元章,李國傑等
2007
2004 1 0009536.6
電能質量無功補償綜合控制器
孫元章,李國傑,黎雄
2007
2005 1 0012068.2
一種基於壓頻變換和光電隔離模數轉換方法及系統
龐浩、王贊基
2007
20041007814.1
2007
03102062.3
可以並聯工作的正弦波逆變器
2007
2005 1 0012125.7
高溫超導雙螺旋電流引線結構
蔣曉華,何業冶等
2007
2005 1 0012198.6
超導儲能用電流並聯型電壓補償器的穩態控制方法
朱曉光,蔣曉華,任曉鵬,程志光
2007
200410078143.0
分散式連續無功發生器
2007
200710100324.2
一種快速穩定實現最大功率跟蹤的光伏三相併網控制方法
周德佳、趙爭鳴、趙志強、馮博、趙晶
2007
2003 1 0115395.1
高壓輸電用有源直流濾波器的近似逆系統控制方法及系統
2007
03 1 43110.0
逆變電容和支路電抗解耦控制的有源電力濾波方法及系統
龐浩、王贊基
2007
200710063247.8
一種套用於三電平高壓變頻器的混合調製方法
張永昌、趙爭鳴、楊志、白華
2006
200610164923.6
基於三維有限元神經網路的缺陷識別和量化評價方法
黃松嶺、趙偉、宋小春、崔偉
2006
200610164920.2
雙電機冗餘控制系統
蔣 棟、趙爭鳴、郭偉、王世靜、孫曉瑛
2006
200610165591.3
一種可減小共模電壓的兩相PWM調製方法
陸海峰,瞿文龍,樊揚,程小猛,張星,伍理勛,蔣時軍,陳建明,王征宇
2006
2004 1 0006177.9
液氦冷卻的高溫超導儲能磁體系統
2006
200610012289.4
大面積鋼板缺陷漏磁檢測方法
黃松嶺、趙偉、宋小春
2006
03150349.7
基於電荷平衡的三電平變頻器中點電壓平衡方法
趙爭鳴、孟朔、白華、劉建政、孫曉瑛
2006
200410068973.5
管道腐蝕缺陷類型識別方法
黃松嶺張偉、趙偉、郭景濤
2006
200620069536.X
一種用於功率器件的散熱器(實用新型)
唐東明、楊志、錢詩寶、胡炫、張延安、桑春、趙爭鳴
2006
200620069537.4
一種基於IGCT的中高壓三電平變頻器一體式結構(實用新型)
楊志、楊志勇、唐東明、馮驥、吳新兵、莊榮、袁立強
2006
200610038467
一種功率電阻插片式模組化結構(實用新型)
楊志勇、唐東明、李冰、竇旺、袁立強、趙爭鳴
2006
03 1 37633.9
有直流源的支路阻抗解耦控制的有源電力濾波方法及系統
龐浩、王贊基
2006
03102677.X
水上牽引訓練的控制方法及其可程式控制系統
孫曉瑛、榮鍵
2005
200510086918.3
基於單級逆變器的太陽能高壓鈉燈控制器
張強、劉建政、趙爭鳴、吳理博、王健
2005
02 1 30953.1
採用柱面二維坐標系的二維運動模擬器
蔣曉華,賴永傳,姜新建,蘇鵬聲,王桂華,周頤,蒲一平
2005
200510086610.9
套用於三電平變頻調速系統起動過程中的直流預勵磁
白華、趙爭鳴、袁立強、張海濤、張延安
2005
200510086549.8
電力系統外網等值自動生成方法
2005
200510086296.4
磁鋼輔助勵磁的粘結式軸向跌片同步磁阻電機PMSM)
郭偉、趙爭鳴、王世靜、孫曉瑛、張穎超
2005
200510086297.9
橡膠永磁體輔助勵磁的粘結式同步磁阻電機(SRPM)
郭偉、趙爭鳴、張穎超、孫曉瑛、蔣 棟
2005
200510086300.7
套用於中高電壓電力裝置的智慧型數據採集與過壓保護系統
劉樹、趙爭鳴、劉建政、張懷晟、楊志勇
2005
200510092984.1
基於混成狀態估計的電力網路拓撲錯誤辨識方法
2005
200510092983.7
數據挖掘中一種基於混合互信息的特徵選擇方法
孫宏斌,張伯明,吳文傳,王皓
2005
200510086343.5
基於IGCT的中高電壓三電平變換器中安全封脈衝方法
袁立強、崔志良、張懷晟、白 華、楊 志、趙爭鳴
2005
200510086299.8
一種適用於強電磁干擾環境下的高性能光纖CAN通訊系統
張海濤趙爭鳴、錢 珏、孫曉瑛、錢詩寶
2005
200510086299.8
一種適用於強電磁干擾環境下的高性能光纖CAN通訊系統
張海濤、趙爭鳴、錢 珏、孫曉瑛、錢詩寶
2005
02 1 17085.1
低壓配電網擴頻通信網路系統及其通信方法
郭靜波王贊基、呂海峰、李剛、趙宇明、王喬晨
2005
200510098527.3
電力系統中基於軟分區的電壓控制方法
孫宏斌張伯明吳文傳,郭慶來,李欽
2005
200510011431.9
兼備無功與諧波補償功能的光伏併網裝置
劉建政、王健、趙爭鳴、吳理博、劉樹
2005
02123442.6
一種地埋鐵磁性管道檢測方法
李路明、黃松嶺、施克仁
2005
200510011116.6
一種漏磁檢測腐蝕缺陷的量化方法
黃松嶺、趙偉、崔偉、吳靜、王珅
2004
1 53874.3
採用柱面二維坐標系的全步進電機式二維運動模擬器
蔣曉華,朱曉光,賴永傳,張曉英,曹旭東,沈康
2004
3100611.6
一種應力或疲勞造成的活動缺陷的檢測方法
李路明、黃松嶺
2004
2004 1 0009718.3
採用電壓閉環實現異步電機轉子磁場準確定向的控制方法
陸海峰,瞿文龍
2004
200410009627.X
基於諧波倒相原理的具有諧波抑制功能的電力變壓器
王善銘,王祥珩,李隆年,楊青,謝鵬
2004
01 1 36260.x
晶閘管投切電容器的分散式觸發控制裝置
逯帥、趙廣、陳建業、劉秀成、張海波王贊基
2004
2004 1 0009718.3
採用電壓閉環實現異步電機轉子磁場準確定向的控制方法
陸海峰,瞿文龍
2004
02 1 16443.6
一種基於數字濾波無功功率測量方法
龐浩、俎雲霄、李東霞、王贊基
2004
02 1 16885.7
一種頻率和相位的數字測量方法
龐浩、俎雲霄、李東霞、王贊基
2004
01130657.2
配電網繼電保護與故障定位系統
2004
03 2 45068.0
用於超導儲能裝置的主控制器
褚旭,蔣曉華,吳學智
2004
01118471.X
小電流接地系統故障選線方法和裝置
2003
01143448.1
高精度故障錄波器及其輸電線路組合故障測距方法
2003
01143449.X
輸電線路數字式行波保護方法及其繼電器與保護系統
2003
01123977.8
利用地磁場檢測鐵磁性材料表面缺陷的方法
李路明、黃松嶺、汪來富、楊海青
2003
01 1 42025.1
一種狀態轉移時序邏輯的信號鑒相方法
龐浩、王贊基
2003
01 1 31096.0
一種基於相位的正弦電壓脈寬調製波形數據的產生方法
龐浩、王贊基
2003
01 1 31095.2
一種數字鎖相方法
龐浩、王贊基、陳建業
2003
02238029.9
地埋鐵磁性管道檢測儀
李路明、黃松嶺、王曉鳳、曹益平
2003
01 1 36252.9
一種電力電子設備的控制脈衝的發生方法
龐浩、王贊基陳建業、劉秀成
2003
01143445.7
應力分布的磁檢測方法
李路明,黃松嶺,王曉鳳,陳行
2003
00 1 35865.0
低壓配電網三相電力線擴頻通信收發裝置
郭靜波、王贊基
2003
02 2 37537.6
三維數字式霍爾磁場測量儀
朱磊,蔣曉華,楊宏
2003
03150089.7
一種減少三電平變頻器開關損耗的方法
孟朔、趙爭鳴
2003
03150349.7
基於電荷平衡的三電平變頻器中點電壓平衡方法
趙爭鳴、孟朔、白華、劉建政、孫曉瑛
2003
00109127.1
高速同步數/模轉換模板及其數據處理控制方法
2003
01120138.X
暫態行波保護測試儀及其試驗方法
2003
02238026.4
攜帶型應力分布檢測儀
李路明、黃松嶺胡斌、霍雪亮、曹益平
2002
02129368
瞿文龍
2002
01233127.9
多通道攜帶型漏磁材料缺陷檢測儀
李路明、黃松嶺、楊海青、汪來富
2000
00103055.8
太陽能揚水與照明綜合套用系統
趙爭鳴、盧強、劉雲峰、孟朔、袁立強、陳崑崙
2000
00103055.8
太陽能揚水與照明綜合套用系統
趙爭鳴、盧強、劉雲峰、孟朔、袁立強、陳崑崙
2000
00100151.5
變頻調速交流異步電機
趙爭鳴、孟朔、袁立強
2000
00100151.5
變頻調速交流異步電機
趙爭鳴、孟朔、袁立強
1996
962019550
大型發電機安全監視裝置
沈善德,朱守真,楊常府,韓冬梅
1995
95101583
大功率電晶體快速短路保護電路
瞿文龍
1993
932004237
電力系統參數綜合測試裝置
朱守真等
1988
85204302
電力系統微計算機穩定優控裝置

地圖信息

地址:雙清路30號清華園清華大學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