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敞

黃敞

黃敞(1927年5月-2018年5月9日14時01分),生於遼寧瀋陽市,祖籍江蘇省無錫縣。197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國際半導體器件學科的先行者,我國積體電路發展的引領者,航天微電子與微計算機技術的奠基人,全國政協第五屆、第六屆委員,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俄羅斯宇航科學院外籍院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原航天部科技委常委,航天工業部七七一所副所長,驪山微電子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委員。

2018年5月9日14時01分,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敞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遼寧省瀋陽市
  • 出生日期:1927年5月1日
  • 逝世日期:2018年5月9日14時01分
  • 祖籍:江蘇省無錫縣
  • 性別:男
人物生平,技術成就,

人物生平

1934年9月入南京五台山國小學習,後隨父母搬遷,先後就讀於湖南長沙下馬嶺國小、香港中華中學附小;
1938年9月考入香港中華中學,後又轉學至昆明中法中學、昆明南菁中學;
1943年7月高中畢業,9月考取昆明西南聯合大學電機系,
1946年隨清華大學遷回北京,
1947年7月畢業,獲工學學士學位,留清華大學電機系任助教;在此期間在朱自清先生倡議的聲明上籤字,斷然拒絕美國的“救濟”麵粉,退還了“配購證”。
1948年6月,自費赴美實習、學習;10月在美國奇異公司任測試工程師;
1949年9月至1952年12月,在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院工程科學及套用物理系攻讀研究生;
1950年獲碩士學位後,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併兼任助教和助理研究員,
1953年獲博士學位。
1953年至1958年期間,黃敞先生受聘於雪爾凡尼亞半導體廠,相繼擔任高級工程師、專家工程師和工程經理,從事半導體前沿科學研究工作。
1958年6月,黃敞先生取得在美永久居留權,這位思想進步、生活樸實的學者即與愛人楊櫻華一起申請環球旅行,巧妙而隱蔽地辦妥了行裝轉運等手續,由歐洲經香港返回祖國。
1959年7月,黃敞先生被分配到北京大學物理系,任副教授,併兼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機技術研究所11室主任、副研究員,同時開始培養研究生。
1965年3月,調至同年組建的中國科學院156工程處,即七七一所前身,開始從事航天微電子與微計算機事業。曾任航天工業部七七一所副所長、驪山微電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科技委員會主任、黨委委員。
2018年5月9日14時01分,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技術成就

1953年獲得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後,1953年至1958年期間,黃敞先生受聘於雪爾凡尼亞半導體廠,相繼擔任高級工程師、專家工程師和工程經理,從事半導體前沿科學研究工作。他還在美國麻省東北大學研究任兼職教授,講授微波學原理及套用。夫人楊櫻華博士畢業後也受聘於麻省Datamatic Corporation電子計算機工廠。
20世紀50年代國中期,當時國際的半導體、電晶體理論與工藝技術處於研究開發階段,亦是飛速發展時期。這一時期,身在美國的黃敞先生把研究重心放在了電晶體理論及製作工藝等半導體前沿科學上,通過在美國多家著名企業和院校進行電晶體理論與技術的探索研究,系統論述了電晶體理論和套用,發表論文20餘篇,獲得美國專利10項。這些成果至今仍是世界半導體、電晶體和抗輻射積體電路開發研製的重要基礎。
中國積體電路領域的引領者
受新中國成立的召喚,這對熱愛祖國的學者夫婦,毅然決然地放棄永久居留權和豐厚的待遇,排除險阻,於1959年繞道回到國內,在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任職、任教。期間,黃敞先生提出了 “載流子總量分析方法”,可系統分析器件內部載流子的運動規律,為電晶體模型、積體電路的研究提供了一種科學的分析方法。這一開創性成果對半導體器件理論和超大規模積體電路理論的發展起到了開拓性的引領作用。
由他主編的《大規模積體電路與微計算機》一書,系統闡述了關於積體電路、微計算機方面的理論研究成果,總結了多年來研製成果和經驗,對業內外的科技人員都具有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在此基礎上,黃敞先生不斷深入開展半導體器件物理和積體電路新器件、新結構研究,不斷豐富和完善“載流子總量分析方法”,開發了LADES器件模擬軟體、LINDECIRSIM 器件與線路結合的仿真軟體。發表了《電晶體器件理論及線性電路理論的進展》、《注入型電路的器件物理》、《組件計算機》等文章。這些成果在我國積體電路與微計算機事業發展初期,對推動技術發展、科技人才培養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航天微電子與微計算機技術的奠基人
1965年,為發展航天微電子與微計算機事業,黃敞先生調至同年組建的中國科學院156工程處,即771所前身,開始從事航天微電子與微計算機事業。當時制導計算機的小型化作為衛星與運載火箭控制系統的關鍵設備,要求具備體積小、性能高等特點,特別是飛行環境條件下可靠工作,研製任務落在了年青專家黃敞身上。
面對十分薄弱的工業基礎和艱苦的物質條件,黃敞先生帶領科技人員邊組建機構,邊調集與培養科技隊伍,邊開展科研。他將自己十多年來在電晶體、積體電路領域積累的知識與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青科技人員,完成了我國第一個航天TTL雙極積體電路B系列產品,成功套用於我國研製的衛星和運載火箭的制導計算機。
1969年,黃敞先生遷赴至陝西臨潼山溝的新研製基地——771研究所。隨後成功研製出固體火箭用CMOS積體電路計算機,使我國衛星運載技術跨上了新台階,也為後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1975年,主持研製的大規模積體電路、大規模集成的I2L微計算機,獲得了1978年全國第一次科學技術大會質量金獎。1985年,作為運載火箭專用計算機主要完成人之一的運載火箭項目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80年代,為了完成航天型號的三項重點任務,諸多關鍵技術需要突破。面對嚴峻的形勢和巨大的壓力,時任驪山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的黃敞先生絲毫沒有怠慢,這位被稱為“工作狂”的專家,以勇士的剛毅品格,用其堅實的足跡和敏捷的思維,解決了一個個難題,攻克了一道道險關隘口,主持研製成功了多種運載火箭專用積體電路及計算機,創造了中國航天微電子、微計算機事業的輝煌成就,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中國航天微電子與計算機人才培養的巨匠
早在1959年回國後,黃敞先生即開始培養研究生,“文化大革命”期間中斷。1978年,我國恢復研究生教育制度後,黃敞先生率先在771所組建導師團隊,招收培養研究生,同時又在北京師範大學低能核物理研究所帶博士研究生。
在培養研究生工作中,十分注意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嚴格要求,逐個指導學生的科研和論文,抓論文的科學性、嚴謹性以及套用性,在他與楊櫻華等導師團隊的帶領下,先後培養出研究生、博士生150餘人。這些人有的成為我國微電子技術研究的中堅力量,有的已揚名國內外微電子業界。這是黃敞先生貢獻於我國微電子、微計算機事業所馳騁的另一個戰場,而且更具戰略性和長遠的意義,為我國微電子、微計算機事業的新長征奠定科技人才基礎的做出了重要貢獻。
黃敞先生是一位學術思想活躍的學者,擔任過多個國內外積體電路與材料學術會議的大會主席,帶領團隊積極參加國內外召開的積體電路與材料等的學術會議和技術交流活動。擔任過國務院電子振興領導小組顧問組成員和積體電路專業組成員、中國電子學會半導體與積體電路專業學會副主任委員、全國青聯委員、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半導體科學評審組成員、陝西省科協常委、副主席等。並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理工大學等高校兼任教授。
2010年10月,年逾84歲的黃敞先生回到當年奮鬥過的771所,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講,鼓勵年輕人為我國航天事業的壯大發展做出更大貢獻,並將與夫人楊櫻華先生等一起在退休後研究取得的“偶載場效應管及其積體電路”、“三維場效應管及積體電路”等專利和成果贈給了771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