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博(西安郵電大學研究員)

馮博研究員,陝西省鹹陽市人,1954年5月出生。1977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空間物理系電波傳播與天線專業,同年畢業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先後在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和國家無線電頻譜管理研究所工作過。 2000年被中國科學院評為研究員。任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中國電子學會電波傳播分會委員、中國電子學會微波分會微波測量專業委員會委員、陝西省電子學會微波與電波傳播專業委員會委員。曾擔任過國家授時中心博士答辯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客座研究員。2002年調入西安郵電學院電信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馮博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陝西省鹹陽市
  • 出生日期:1954年5月
  • 畢業院校武漢大學
  • 主要成就: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
    中國科學院研究項目3項
    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
    信息產業部研究項目2項
  • 代表作品:《天文因素與地球環境變化研究》
人物經歷,研究成果,

人物經歷

馮博,陝西鹹陽市人,電磁場與電磁波教授,1977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物理系電波傳播與無線專業,1977年-1996年在中國科學院陝西天文台工作,1996年-2002年在國家無線電頻譜管理研究所工作,2002年調入西安郵電學院電信系至今,任中國電子學會微波測量專業委員會委員,陝西電子學會微波與電波傳播專業委員會委員。

研究成果

馮博研究員主持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中國科學院研究項目3項, 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信息產業部研究項目2項。主要參加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參加過多項國防科工委的型號任務。現在正在主持有2項,一項是工信部研究項目——《中國無線電頻譜資源的開發和有效利用研究》,另一項是中國科學院黃土與第四紀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課題(批准號為SKLLQG0922)——《太陽活動的長周期變化對樹木年輪的影響》。
先後為本科生講授過《電磁場與電磁波》、《電動力學》、《微波技術》、《天線與電波》、《電信新技術》、《移動通信》、《數位訊號處理》和《微波電路》課程。
在《中國科學》、《天文學報》、《天體物理學報》、《電波科學學報》、《時間頻率學報》、《移動通信》、《西安郵電學學報》和“GEODESY AND PHYSICS OF THE EARTH"等國內外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30多篇,被SCI和EI各收錄2篇。還有一篇文章被收入由朱光亞和周光昭主編的《中國科學技術文庫》叢書。
他在電波傳播、日地關係、小波分析、無線電頻譜管理等領域進行了辛勤耕耘。並取得了以下成果:
在中國科學院解決了我國大氣折射指數梯度對長波地波的影響問題,其研究結果收入了長波授時台國家級鑑定技術檔案。並被苗永睿院士、葉叔華院士和金文敬教授聯合撰稿向第21屆IAU大會第31組提交的報告中作了介紹;在日地關係研究中研究了太陽活動與地球自轉、太陽活動與大旱,特別是對太陽活動與地球自轉的研究在國內外都有一定的影響,美國NASA地球物理研究所的B.Feng,CHAO教授認為他在太陽活動與地球自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德國GFZ的H.Montag教授在一篇評述中特別提到他的研究。多篇論文的被著名太陽物理學家林元章教授的專著《太陽物理導論》所採用。在中國天文系統首先引入小波分析方法,並推動了這一領域的套用研究,為國家授時中心指導了小波方面的2名博士生。還對電離層對GPS信號的影響作了研究,得到了一個TEC經驗公式,可以改進單頻GPS用戶的定時和定位精度。
在國家無線電頻譜管理研究所對1-10GHz微波通信系統頻譜有效利用的做了研究,為中國微波通信系統的設計和無線電管理部門制定法規和標準提供了科學依據。還對低頻電離層垂直極化反射問題作了研究,求得了一個反射係數的解析式(以前還沒有這方面的解析式)。對短波自適應系統的頻率指配進行了研究,在保護海上急救頻率、射電天文頻率和無線電授時頻率的前提下,得到了在遠距離、短距離和擾動條件下的頻率分配方案,為這項新業務在中國的運行提供了技術依據。
在西安郵電學院後參加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的首席科學家韓延本研究員承擔的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課題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天文因素與地球環境變化研究》,具體負責太陽活動與氣候變化研究,目前已經結題。其中有1篇文章已在《中國科學》雜誌發表。還對微蜂窩的電波模型做了研究,在《移動通信》《西郵學報》和《無線電工程》發表了一組文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