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列傳》是2007年4月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閻崇年。本書主要介紹清朝皇帝的身世、家庭、性格、素質、情感、悲喜、業績、成敗。
基本介紹
- 書名:清朝皇帝列傳
- 作者:閻崇年
- ISBN:9787800476051
- 頁數:455
-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4-1
- 裝幀:平裝
- 字數:490000
- 紙張:膠版紙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清十二帝,努爾哈赤,皇太極,福臨順治,玄燁康熙,胤禛雍正,弘曆乾隆,顒琰嘉慶,旻寧道光,奕寧鹹豐,載淳同治,載恬光緒,溥儀宣統,
內容簡介
本書寫清朝皇帝,分解開柬,是清代十二位皇帝的傳記;整合起來,又是一部二百九十六年清朝的歷史。
歷史是鏡子,也是藝術;歷史可以借鑑,更可以欣賞。閱讀清朝十二位皇帝的傳記,看到的是輝煌、或晦暗,是傑作、或敗筆,是謀略、或詭詐,是爭戰、或宴樂,是狂濤、或微瀾,是宮闕、或茅舍,是社稷、或親情、是欣笑、或哀淚;欣賞清朝二百九十六年的歷史,得到的是增長學識,激發智慧,愉悅心境,陶冶情操,明辨善惡,砥礪意志,恢弘格局,坦蕩胸懷。
作者簡介
閻崇年 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研究滿洲史,清代史,兼及北京史。倡議並創建第一個專業滿學研究機構——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北京滿學會和北京滿學研究基金會。倡議並主持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和第五屆國際滿學研討會。北京市政府授予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享受國務院頒發特殊津貼。
主要著作:論文集有《滿學論集》、《燕史集》、《袁崇煥研究論集》和《燕步集》共4部;專著有《清朝皇帝列傳》、《清朝通史?太祖朝》、《清朝通史?太宗朝》。《正說清朝十二帝》、《袁崇煥傳》等22部。主編《20世紀世界滿學著作提要》.《滿學研究》(一至七輯)。《袁崇煥學術論文集》、《戚繼光研究論集》等15部。先後發表滿學、清史,北京史論文200餘篇。在中央電視台科學教育頻道CCTV—10“百家講壇”欄目主講“清十二帝疑案”。
圖書目錄
序/鄭欣淼
前言
天命大汗:開創時代
遠古神話 先世顯赫
幼年喪母 經歷坎坷
身披遺甲 含恨起兵
三次大捷 奠定局面
十大貢獻 開創事業
內外時勢 鑄造英雄
性格因素 決定命運
晚年僵化 悲苦謝世
家庭生活 亦喜亦悲
治策失誤 留下遺憾
天命汗小議
崇德皇帝:固本鼎新
天潢貴胄 少年坎坷
追隨父汗 戎馬成才
費盡心機 奪取汗位
革除弊政 銳意創新
四向拓疆 強根固本
設反間計 除袁崇煥
外攻內誘 降祖大壽
族名滿洲 建號大清
多妃多子 盛年逝世
崇德帝小議
順治皇帝:定鼎燕京
皇位爭奪 少年天子
清軍入關定鼎北京
睿王攝政 學習騎射
十四親政 定罪睿王
興利除弊 整頓吏治
傾心漢化 親蒙治藏
攻滅南明 中原一統
尊崇教士 篤信佛教
愛妃病逝 遺詔罪己
順治帝小議
康熙大帝:統一版圖
幼喪雙親 陶冶素質
沖齡繼位 擒鰲親政
削平三藩強化皇權
統一台灣 設府置縣
善治蒙古民族協和
抗禦外侵 同俄締約
中西之爭 親自測驗
酷愛讀書 吸納西學
重農治黃 興修水利
移天縮地 興建園林
表彰清官 嚴肅吏風
教育皇兒 望子成龍
皇位爭奪 你死我活
家庭生活 酸辣苦甜
康熙帝小議
雍正皇帝:改革積弊
皇四阿哥 勤奮學習
藩邸生活 韜光養晦
皇位爭奪 工於心計
繼位登極 殺兄害弟
初政銳利 改革積弊
勤於政事 勵精圖治
崇佛重道 期盼長生
表面儉約 內在奢侈
宮廷生活 喜中有憂
死亡之謎 眾說紛紜
雍正帝小議
乾隆大帝:全盛高峰
皇祖喜愛 皇父信任
青年登極 初政不凡
蠲免賦稅 重視民生
主持編纂 四庫全書
用兵西陲 鞏固新疆
親自製定 西藏章程
六次南巡 勞民傷財
大興園林 藝術傑作
英使來訪 承德謁見
詩文書畫 一代文才
后妃子女 家庭生活
盛世之下 潛伏危機
乾隆帝小議
嘉慶皇帝:由盛轉衰
平庸皇子 幸運皇帝
大喪之期 懲治和珅
教民烽火 燃遍五省
大內遇刺 有驚無險
天理教眾 攻入皇宮
禁止開礦 查禁鴉片
平淡生活 守成天子
嘉慶帝小議
道光皇帝:喪權辱國
中年登極 鐍匣風波
鞏固皇權 用兵回疆
禁菸銷煙 搖擺不定
鴉片戰爭 戰和兩端
南京條約 喪權辱國
家庭生活 悲劇性格
道光帝小議
鹹豐皇帝:內憂外患
瘸腿皇子 智巧登極
太平軍興 下詔罪己
聯軍入京 熱河避難
園明三園 慘遭焚劫
寵信慈禧 青年病死
鹹豐帝小議
同治皇帝:政出懿旨
六齡即位 年號祺祥
辛酉政變 改變祖制
皇帝傀儡 太后垂簾
生活放蕩 十九歲崩
同治帝小議
光緒皇帝:痛失機遇
醇親王子 入繼皇位
維新元首 瀛台被囚
聯軍入京 帝後逃難
家庭事業 雙重悲劇
光緒帝小議
宣統幼帝:清朝終結
三歲登極 不祥之兆
末代皇帝 體面退位
北京政變 溥儀出宮
家庭生活 末帝身後
宣統帝小議
附錄一 清興於合而亡於僵
附錄二 滿學大家閻崇年
清十二帝
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姓愛新覺羅,號淑勒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衛蘇克素護部赫圖阿拉城(遼寧省新賓縣)的一個滿族奴隸主的家庭。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不屈奮起,以父,祖遺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稱王”。他率領八旗子弟轉戰於白山黑水之間,臨大敵不懼,受重創不餒,以勇捍立威,受部眾擁戴,歷時30多年,統一女真各部,推動了女真社會的發展和滿族共同體的形成。萬曆四十四年(1616),在赫圖阿拉建元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努爾哈赤兵勢漸強,勢力日增,萬曆四十六年(1618)以“七大恨”祭天,誓師征明,開始了為清王朝的建立艱苦創業。在中華民族的歷史典冊中,他的英明和業績將與世長存。與明將袁崇煥在寧遠交戰中,大敗而回並受傷,於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終年68歲,葬於瀋陽城東,稱之“福陵”。廟號“太祖”。
皇太極
愛新覺羅·皇太極,是清朝開創者努爾哈赤的第八子,其母葉赫那拉氏。皇太極生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爾哈赤寧遠戰敗身亡後即後金汗位,在位17年,卒於清崇德八年(1643)。廟號“太宗”。即位不到十年,他統一整個東北,並南下朝鮮,西征蒙古,屢挫大明官兵。天聰十年(1636)四月,改稱帝號,建立起關東一統的大清帝國,將族名改稱“滿洲”。他雄心勃勃地揮師西進,兵鋒所指,京畿震驚。經過松錦兩次決戰,盡殲明軍精銳,山海關外,僅存寧遠一座孤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皇太極博覽群史,氣度恢弘,軍事上有勇有謀,政治上極富開拓精神,既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又十分嚮往漢族文化,興利除弊,優禮漢官,勘稱“上承太祖開國之緒業,下啟清代一統之宏圖”的創業之君。他促死於清軍入關前夕,未能實現奪取全國政權的夙願。
福臨順治
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1638-1661)是清太宗的第九子,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戊時(晚七點至九點)生,其母為永福宮莊妃,博爾濟吉特氏,即孝莊文皇后。崇德八年(1643年)二月十六日承襲父位,時年六歲,由叔父睿親王多爾袞及鄭親王濟爾哈朗輔政。第二年甲申,正值明朝崇禎十七年正月,改元順治。九月自盛京遷都北京,十月初一日即皇帝位於武英殿。順治七年(1650年)攝政王多爾袞死,世祖始得親政。在其母孝莊文皇后的幫助下,他勵精圖治,宵旰靡倦。他整頓吏治,注重農業生產,提倡節約,減免苛捐雜稅,廣開言路,網羅人才,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後因愛子、寵妃的相繼病亡,福臨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擊,身體每況愈下,後又染上了天花,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日子刻崩於紫禁城內的養心殿,年僅24歲。1663年葬入河北遵化清東陵的孝陵內。順治有8子、6女。
玄燁康熙
愛新覺羅·玄燁,清朝第二代皇帝。順治十一年(1654年)生於景仁宮,為表世祖順治帝第三子。順治十八年(1661年)即位,時年八歲,由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臣共輔政,年號康熙。康熙六年(1667年)親政。八年,年僅十六歲的康熙暗結內大臣索額圖等人智捕鰲拜,奪回大權。親政後,宣布永停圈地,準許壯丁“出旗為民”,又獎勵墾荒,益錢免糧,任用靳輔,陳潢治理黃河,規定“額外添丁,永不加賦”;設立南書房掌票擬諭旨,加強皇權;又平定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繼茂之子耿精忠長達八的三藩之亂,派兵攻入台灣;平定準噶爾部噶爾丹叛亂,鞏固了國家統一;又巡行東北,兩次發起雅克薩反擊戰,沉重打擊沙俄勢力侵略,派索額圖、佟國綱赴尼布楚與沙俄談判邊境問題,行前確定黑龍江流域的廣大領土“皆我所屬之地,不可棄之於俄羅斯”的原則,簽定《尼布楚條約》,劃定中俄東段邊界,使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得到鞏固發展。他一生苦研儒學,表倡程朱理學、開博學鴻儒科,設館纂修《明史》,編纂《古今圖書集成》、《全唐詩》、《佩文韻府》、《康熙字典》等。同時,屢興文字獄,殘酷鎮壓反清思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死於暢春園,葬於清東陵之景陵。享年六十九歲,在位六十一年,廟號清聖祖。
胤禛雍正
清世宗,名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戊午年)1735年10月08日(甲寅年)】康熙皇帝第四子,康熙病死後繼位,1722—1735年在位,在位13年年號雍正,廟號清世宗,為清代入關第3帝。,傳說為俠女呂四娘報家仇所暗殺,終年58歲;一說為正常死亡,葬清西陵之泰陵。去世後諡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
雍正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會出現停滯的形式下登上歷史舞台的。複雜的社會矛盾,為雍正提供了施展抱負和才幹的機會。他有步驟地進行了多項重大改革,高瞻遠矚,又惟日孜孜,勵精圖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業績,雍正在位時期,平定了羅卜藏丹津叛亂,設定軍機處加強皇權,實行“改土歸流”、“火耗歸公”等一系列鐵腕改革政策,對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為後代的乾隆打下了紮實雄厚的基礎,使“康雍乾盛世”(俗稱“康乾盛世”)在乾隆時期達到了頂峰。他的歷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遜色。儘管他為人冷峻,猜忌多疑,統治嚴酷,但比起他的業績來,畢竟是次要的。
弘曆乾隆
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子時生於雍和宮邸。是雍正帝的第四子。康熙六十一年命養於宮中,時年十二歲。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密建皇儲,將弘曆名字寫好放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雍正十三年九月即位,年號乾隆,時年二十五歲。乾隆在位六十年,在祖父康熙,父皇雍正兩朝的基礎上,奮發有為,勤於政事,政治上,繼續平定國內叛亂,抗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加強民族團結並大力整頓吏治。在經濟上,減免賦稅,興修水利,屯田墾荒。在文化上提倡漢學,編纂大量圖書。在他統治期間,我國是一個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把“康乾盛世”時期推向了頂峰。乾隆在位六十年後,自動讓位給兒子嘉慶,自稱太上皇,但仍舊主持朝政,一直到嘉慶四年他死去為止,實際掌權統治中國達六十三年四個月,不僅是歷代封建帝王執政時間最長的一位,也是歲數最大的一位,卒年八十九歲。乾隆於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死於養心殿,葬入清東陵的裕陵,廟號:高宗。有子17人、女10人。
顒琰嘉慶
嘉慶愛新覺羅·顒琰(原名愛新覺羅·永琰)·,清高宗弘曆的第十五子。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為嘉親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慶,在位25年。卒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終年61歲。廟號“仁宗”。
嘉慶帝是一位勤政圖治的守成君主。他親政後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對於改變乾隆後期的種種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扭轉清代中衰之勢。從嘉慶帝個人來說,他始終開不出一個根治日趨嚴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藥方,對一大批“尸祿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嚇,最終徒呼奈何而已。他對西方殖民主義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認識,但對於一個日趨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國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對付外來侵略者,此後只能沿著衰敗的道路滑下去。
旻寧道光
才智平庸的道光帝徒以儉德著稱。他處於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守其常而不知其變”。來自東南海上的鴉片流毒和英軍入侵,使他寢食不安。他想嚴厲禁菸,也曾下決心抗擊侵略者,但他不知英國來自何方,不知殖民主義為何物。平素無知人之明,臨危無應變之策,以至戰守茫然,毫無方略,只能在自恨自愧中頓足嘆息,結果忍辱接受英國的城下之盟,簽定了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江寧條約》。
道光帝柄政30年。朝綱獨斷,事必躬親,但內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運,禁菸等均無起色。勤政圖治而鮮有作為,正是他一生的悲劇所在。
奕寧鹹豐
愛新覺羅·奕寧,生於1831年,死於1861年,清朝第七世皇帝。1850-1861年在位。年號鹹豐,廟號文宗。為清宣宗道光的第四子。道光三十年正月即皇帝位,時年二十歲,第二年改元。鹹豐帝在位11年,內憂外患,戰亂頻繁,幾年沒有一天安寧的日子,最後還死在出奔逃避之中。鹹豐十一年七月(1861年8月),鹹豐帝病逝於承德避暑山莊的煙波致爽殿內,卒年31歲,葬入清東陵的定陵。有子女3人,子2人,女1人。是清朝有子女皇帝中最少者。
載淳同治
愛新覺羅·載淳(1856-1875年)清朝第八代皇帝。1861-1875年在位,年號同治。鹹豐十一年七月鹹豐帝駕崩,群臣忙著治理喪事,同時也為新登極的六歲皇帝操辦政務,改元的年號為“祺祥”。遵照文宗遺命由八大臣輔政,兩太后是不乾予朝政的。權欲薰心的慈禧發動了一場宮延內部的奪權鬥爭。鹹豐十一年九月肅順等人扶文宗梓宮回京,兩太后挾小皇帝另程返京。慈禧一行先抵率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八大臣拿獲,以“圖謀不軌”之罪,斬首的斬首,賜死的賜死,革職的革職,廢除了“祺祥”年號,十月九日載淳即帝位,改元“同治”,寓兩太后同時治理天下之意,兩太后破祖制,實行垂簾聽政,真正執掌國政的是慈禧。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同治帝崩,親政兩年,終年十九歲,是清朝皇帝中壽命最短的一個。葬於清東陵惠陵。
載恬光緒
光緒帝載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於北京宣武門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這種特殊的家庭環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後被指定為皇帝,他在位34年,光緒十三年病死,終年38歲,廟號德宗,葬於河北易縣崇陵。
光緒帝19歲親政,他富有年輕人的進取精神,願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國之君”,積極支持變法,一度成為維新派心中的“救世主”。但變法危及封建守舊勢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為主的清室貴族的阻撓。戊戌變法的失敗,使清王朝改變舊章的一線生機被扼殺。光緒帝沒有勇氣衝破封建倫理思想的束縛,“天顏戚戚,常若不悅”,心境悲愴,終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劇命運。八國聯軍占領北京時,慈禧只好挾光緒帝倉皇逃到西安。義和團運動後,各地反清武裝起義此起彼伏,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國廣泛傳播,清王朝瀕於覆滅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