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帝:努爾哈赤》是《正說清朝十二帝 》作者閻崇年的又一力作。書中展示的清太祖努爾哈赤是我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民族英雄。他的姓名與功績,不僅垂諸於中國典籍,而且載記於世界史冊。
基本介紹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編輯推薦
在我國五十五個少數民族歷史人物的星漢中,有兩顆最明亮的民族英雄之星——一顆是蒙古族的元太祖成吉思汗,另一顆是滿族的清太祖努爾哈赤。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奠基的清帝國,綿祚二百六十八年,他是我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民族英雄。他的姓名與業績,不僅垂諸於中國史籍,而且載記於世界史冊。他活躍在中華統一多民族大家庭的歷史舞台上,他一生十功四過,瑕不掩瑜。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民族英雄。本書就全方位立體描述了努爾哈赤的一生,圖文並茂,資料翔實,生動感人,引人入勝。
豐富軍事經驗:努爾哈赤自二十五歲起兵,至六十八歲去世,戎馬生涯長達四十四年,史稱他“用兵如神”⑦,是一位優秀的軍事統帥。他締造和指揮的八旗軍,號令嚴肅,器械精利,紀律整肅,賞罰嚴明,兵馬精強,勇猛拼搏,在十七世紀前半葉,不僅是中國一支最富有戰鬥力的軍隊,而且是世界上一支最強大的騎兵。努爾哈赤統率這支軍隊,先後取得古勒山之役、哈達之役、輝發之役、烏拉之役、撫清之役、薩爾滸之役、葉赫之役、開鐵之役、沈遼之役和廣寧之役十次大捷。他在軍隊組織、軍隊訓練、軍事指揮、軍事藝術等方面,都為軍事史的發展作出了貢獻。特別是他在作戰指揮藝術上,對許多軍事原則——重視偵察、臨機善斷、誘敵深入、據險設伏、巧用疑兵、驅騎馳突、縱向強攻、橫向卷擊、集中兵力、各個擊破、一鼓作氣、速戰速決、用計行間、裡應外合等,都能熟練運用並予發揮,極大地豐富了我國古代軍事思想的寶庫。
制定撫蒙政策:努爾哈赤制定綏服蒙古的政策是清廷對蒙古治策的基石。先是,自秦、漢以降,匈奴一直是中央王朝北部的邊患。為此,秦始皇連線六國長城而為萬里長城。至有明一代,己巳與庚戌,京師兩遭北騎困擾,蒙古問題始終未獲徹底解決,故而徐達與戚繼光又大修長城,包城磚,建敵台。努爾哈赤興起後,對蒙古採取了完全不同於中原漢族皇帝的做法。他先綏服漠南東部蒙古,後皇太極又解決了漠南西部蒙古。康熙時綏定了漠北喀爾喀蒙古。經康、雍、乾三代,再定漠西厄魯特蒙古。而清廷對蒙古的基本政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制定的,這是中央政權(元朝除外)對蒙古治策的重大創革。努爾哈赤用編旗、聯姻、會盟、封賞、入圍、賑濟、朝覲、重教等政策,加強對蒙古上層人物及部民的聯繫與統治。漠南蒙古編入八旗,成為其軍政的重要支柱;喀爾喀蒙古實行旗盟制;厄魯特蒙古實行外扎薩克制。聯姻不同於漢、唐的公主下嫁,而是互相婚娶,真正成為兒女親家。重教也是一樣,清尊奉喇嘛教,以加強同蒙、藏的聯盟。清朝對蒙古的綏服,“撫馭賓貢,復越漢唐”①。似可以說,中國兩千年古代社會史上的匈奴、蒙古問題,到清朝才算解決。後康熙帝說:“昔秦興土石之;工,修築長城。我朝施恩於喀爾喀,使之防備朔方,較長城更為堅固。”②而清朝對蒙古的撫民固邊政策,其濫觴者是努爾哈赤。
發展社會生產:努爾哈赤認為建州女真不同於食肉衣皮的蒙古,而是以種田吃糧為生。他重視種糧植棉,規定出征不違農時,如牛馬毀壞莊稼,牧者要受懲罰,部民收成好或壞的額真受到獎勵或懲處,按丁授田種植糧棉等。他注重採獵經濟,發明人參煮曬法,使部民獲得厚利,“滿洲民殷國富” ③。他關注采煉業,萬曆二十七年(1599),建州“始炒鐵,開金、銀礦”④ ,開始較大規模地採礦、冶煉。他尤重手工業生產,包括軍器、造船、紡織、制瓷、煮鹽、冶鑄、火藥等。明朝也稱其“製造什物,極其精工”⑤。他對進入女真地區的工匠“欣然接待,厚給雜物,牛馬亦給”⑥。他曾說:“ 有人以為東珠、金銀為寶,那是什麼寶呢!天寒時能穿嗎?飢餓時能吃嗎?… …收養能製造出國人所製造不出物品的工匠,才是真正之寶。”⑦他還關切商品交換,加強建州同明朝、蒙古和朝鮮的貿易,促進內外經濟交流,推動其經濟發展。
重視社會改革:努爾哈赤在四十四年的政治生涯中,不斷地進行著社會改革。在政權機制方面,他逐步建立起以汗為首,以五大臣、八大貝勒為核心的領導集團,並通過固山、甲喇、牛錄三級組織,將後金社會的軍民統制起來。爾後,創立八和碩貝勒共議國政制——並肩同坐,共議大政,斷理訴訟,舉廢國汗,即實行貴族共和制,但其死後未能實施。在經濟體制方面,他先後下令實行牛錄屯田、計丁授田和按丁編莊制度,將牛錄屯田轉化為八旗旗地,奴隸制田莊轉化為封建制田莊,從而形成封建八旗軍事土地所有制。在社會文化方面,隨著八旗軍民遷居遼河流域,女真由牧獵經濟轉化為農耕經濟,初步實現了滿洲社會由牧獵文化向農耕文化的轉變。
清太祖努爾哈赤像一切走完其事業歷程的傑出人物一樣,他一生的事業有準備期、興起期、發展期、鼎盛期和衰暮期。努爾哈赤在二十五歲起兵之前,是其政治軍事生涯的準備時期。從萬曆十一年(1583)含恨起兵,至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挫敗聯軍,攻克圖倫,統一建州,遷佛阿拉,大敗海西,是其政治軍事生涯的興起期,從萬曆二十一年(1593)大破聯軍,到萬曆四十四年(1616)登極稱汗,統一海西,綏服蒙古,創建八旗,創製滿文,是其政治軍事生涯的發展時期。從天命元年(1616)黃衣稱朕,至天命七年(1622)進占廣寧,大敗楊鎬,奪取遼瀋,遷都遼陽,進兵遼西,是其政治軍事生涯的鼎盛時期。從天命七年(1622)遼西移民,至天命十一年(1626)兵敗身死,強令剃髮,遷民占田,遼民反抗,寧遠兵敗,是其政治軍事生涯的衰暮時期。
後金汗努爾哈赤的晚年,即他生命的最後五六年間,犯下了嚴重錯誤。
濫施威權,治策失當,是努爾哈赤晚年的一個錯誤。八旗軍攻陷沈、遼後,占據遼東,進兵遼西,所向披靡,十分順利。但是,他在順境之中,實行了兩項失當之策:一是命令漢人剃髮,另一是強令漢人遷移。先是金初女真進占漢人居住區後,並未以漢人剃髮作為降服的標誌。後金汗努爾哈赤占領遼東後,強迫漢人剃髮①,引起鎮江等地漢民的反抗,遼東漢民成千上萬地遭到屠殺。後多爾袞在關內強行剃髮易服之策,造成了一場民族的大悲劇。先是建州兵每攻破一部,即毀其城而遷其民。對遷來的部民,編丁人旗,均作安置。後金汗努爾哈赤占領廣寧後,強迫遼西的漢民背井離鄉,扶老攜幼,哭聲震野,遷往遼東。這就既損害了遼民利益,又破壞了正常秩序,從而引起遼東地區社會的動亂。
分田占房,清查糧食,是努爾哈赤晚年的又一個錯誤。八旗軍攻占沈、遼後,下令在遼海地區實行“計丁授田”,即將漢民農田以所謂“無主之田 ”為名,加以沒收,分給八旗官兵。這種做法,雖給移居遼東地區的廣大八旗官兵以田地,但對遼東眾多漢民自耕農無疑是一種剝奪。後多爾袞率清軍入關,沿襲乃父遺策,在京師占房,在京畿圈地。前述遼西漢民東遷後,無親無友,無房無糧,命大戶同大家合,小戶同小家合,“房合住,糧合吃,田合耕”。實際上,大量遷居的漢民,耕無田,住無房,寒無衣,食無糧。
他們“連年苦累不堪”①,生活甚為悲慘。同時又命令清查糧食,申報存糧,按口定量,不許私賣。遼東漢民地區為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房、田、糧是他們最基本的生存手段。’後金汗在這三項關係漢民生計的重大問題上舉措輕率失誤,造成社會動盪。
輕薄文士,屠殺漢儒,是努爾哈赤晚年的另一個錯誤。後金汗努爾哈赤弓馬起家,崇尚騎射。他雖主持創製滿文,但厚武薄文,對巴克什珍視不夠。額爾德尼創滿文,兼通蒙古文、漢文,賜號“巴克什”,為滿洲之“聖人 ”,後被殺②;滿文另一始創者噶蓋,也在創製滿文的同年被殺③。他們是否有該殺之罪,姑且不論,即或有之,高牆圈禁,讓其繼續研究滿洲文字與滿洲文化,教書授徒,翻譯漢籍,亦會對社會更有益處。努爾哈赤進入遼瀋地區後,雖對漢族工匠加以保護,給以優遇;但對漢族儒士未能給予特殊的保護與重用,屠殺過多,吃了大虧。史稱努爾哈赤“誅戮漢人,撫養滿洲” ④。撫養滿洲,重用滿員,於理可通;而誅戮漢人,屠殺漢儒,實為錯舉。
皇太極承襲汗位後,才調整了對漢官、漢儒的政策,他們逐漸受到重用。後來漢族知識分子受到清廷重用並參與決策,這是清奪取並鞏固全國政權的一個重要因素。
驕傲輕敵,兵敗寧遠,是努爾哈赤晚年的再一個錯誤。後金汗努爾哈赤一生戎馬馳騁四十四年,幾乎沒有打過敗仗,可謂歷史上的常勝統帥。但他占領廣寧後,年事已高,體力衰弱,深居簡出,怠於理政。他對寧遠守將袁崇煥沒有真知灼見,對寧遠城守炮械也沒有偵知實情。他只看到明經略易人等因素,而未全面分析彼己,便貿然進兵,圖刻期攻取。但是,寧遠不同於廣寧,袁崇煥也不同於王化貞。努爾哈赤以矛制炮,以短擊長,以勞攻逸,以動圖靜,吞下了驕帥必敗的苦果。後金一位叫劉學成的人上書分析寧遠之敗的原因,他說:“因汗輕視寧遠,故天使汗勞苦”①。劉學成直言陳明:後金汗努爾哈赤驕傲輕敵,兵敗寧遠。《左傳》日:“君以此始,必以此終 ”②。努爾哈赤以兵馬起家稱汗,又以兵敗寧遠身死,這是歷史的偶然,還是歷史的必然?! 清太祖努爾哈赤於十六世紀後期和十七世紀初期,活躍在中華統一多民族大家庭的歷史舞台上,他一生十功四過,瑕不掩瑜。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民族英雄。
內容簡介
本書全方位立體描述了努爾哈赤的一生。從他的成長過程寫起,直至統一女真各部、創建八旗制度,促進滿族形成、建立後金政權、制定撫蒙政策等,並告訴您努爾哈赤如何成長為一個傑出人物所必備的素質:一位政治家應有的智慧和韜略;一位軍事家應有的勇敢和計謀;一位民族英雄應有的襟懷和遠略……
作者簡介
閻崇年,1934年4月24日出生,山東蓬萊人,中共黨員。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從事滿學研究。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 、歷史學者,研究滿洲史、清代史,兼及北京史。倡議並創建第一個專業滿學研究機構——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北京滿學會和北京滿學研究基金會。倡議並主持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和第五屆國際滿學研討會。先後到美國、日本、蒙古、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講學,多次出國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市政府授予其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
主要著作:論文集有《滿學論集》、《燕史集》、《袁崇煥研究論集》和《燕步集》共4部;專著有《清朝皇帝列傳》、《清朝通史·太祖朝》、《清朝通史·太宗朝》。《正說清朝十二帝》、《袁崇煥傳》等22部。主編《20世紀世界滿學著作提要》.《滿學研究》(一至七輯)。《袁崇煥學術論文集》、《戚繼光研究論集》等15部。先後發表滿學、清史,北京史論文200餘篇。在中央電視台科學教育頻道CCTV—10“百家講壇”欄目主講“清十二帝疑案”。
目錄
第一章 先世家族
一、元猛哥帖木兒的後裔
二、建州左衛指揮使世家
第二章 早年生涯
一、明嘉靖朝的困擾
二、青少年時期生活
第三章 壯志初展
一、父祖蒙難
二、含恨起兵
三、整合建州
四、開始稱王
第四章 統一海西
一、歷史的機遇
二、古勒山之役
三、攻破哈達
四、滅亡輝發
五、並取烏拉
六、吞滅葉赫
第五章 東征北討
一、統一東海諸女真
二、進兵黑龍江女真
三、對“野人”女真政策
第六章 征撫蒙古
一、遼東蒙古的衰落
二、同科爾沁部姻盟
三、同內喀爾喀會盟
四、向察哈爾部進擊
第七章 制定滿文
一、滿文的初創
二、滿文的改進
第八章 創建八旗
一、建立八旗
二、八旗制度
第九章 建立後金
一、萬曆皇帝的腐敗
二、對明的兩面政策
三、在赫圖阿拉稱汗
四、後金的社會結構
五、後金法制與宗教
第十章 薩爾滸大捷
一、“七大恨”誓師
二、計襲撫順城
三、巧拔清河堡
四、薩爾滸之戰
第十一章 進兵遼瀋
一、智取開、鐵
二、善待時機
三、奪取沈、遼
四、占領廣、義
第十二章 “計丁授田”
一、建州社會經濟的發展
二、“計丁授田”汗諭的頒布
第十三章 遼瀋治策
一、遷都瀋陽
二、遼瀋弊政
三、遼民反抗
第十四章 寧遠爭局
一、袁崇煥營築寧遠城
二、後金汗寧遠城兵敗
第十五章 汗位之爭
一、幽弟殺子
二、改革政體
第十六章 憂憤而死
一、疽發身亡
二、后妃子女
第十七章 一代英傑
附 錄
努爾哈赤大事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