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豐起義

海陸豐起義

海陸豐起義(Haifeng-LufengUprising)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廣東省海豐、陸豐兩縣領導農民武裝舉行的起義。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相繼背叛了革命後,廣東汕尾市海陸豐 等地的農民在彭湃領導下,於9月和10月先後舉行了三次起義。第三次起義占領海豐、陸豐地區(今汕尾市),建立我國第一個工農政權。後在國民黨反動派的進攻下,起義隊伍轉入山區進行游擊戰爭。1927年4月26日,廣東東江地區的農民自衛軍為反擊國民黨右派的反共屠殺,在中國共產黨東江特別委員的領導下舉行了武裝起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陸豐起義
  • 外文名:The sea of lufeng uprising
  • 所屬地區:廣東省汕尾市
  • 電話區號:0660
  • 地理位置:東南沿海地區的丘陵地帶
  • 面    積:5271平方公里
  • 氣候條件: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 起義:1927年
  • 參與人員:海陸豐福佬、客家人
歷史背景,海陸豐第一次起義,起義背景,起義綱領,起義經過,起義結局,海陸豐第二、第三次起義,起義背景,起義經過,建立政權,領導人,簡介,經歷,附註,

歷史背景

早在大革命時期,海豐、陸豐兩縣的農民運動,在中共中央委員彭湃等人領導下就有很大的發展。1927年5月1日,以張善銘為書記的中共海陸豐地委曾領導海豐、陸豐兩縣農民自衛軍和農民民眾1000餘人,舉行過武裝起義。“八一”南昌起義後,為接應南昌起義部隊南進東江地區,9月7~17日,中共海陸豐縣委(由中共海陸豐地委改稱)領導農民赤衛軍和農民民眾3000餘人,再次舉行武裝起義,攻占了海豐、陸豐兩縣城。25日,國民黨軍第8路軍第18師第3團及保全團隊4000餘人進行反撲,起義武裝撤到海豐、陸豐、惠陽3縣交界的山區。10月5日,南昌起義部隊第24師1300餘人進入海陸豐地區,11日整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2師。30日,中共海陸豐縣委根據中共廣東省委關於利用粵、桂軍閥即將公開衝突之機開展暴動的指示,領導T農革命軍第2師和農民赤衛軍共5000餘人,按照先占醫多、後占縣城的計畫,又一次舉行武裝起義。駐海陸豐地區的國民黨軍第18師第3團撤至惠陽一帶。11月1~5日,工農革命軍和農民赤衛軍收復海豐、陸豐兩縣城。至此,海豐縣全境,陸豐縣除上沙鄉外,均由工農武裝占領。中旬,在彭湃主持F,兩縣先後成立蘇維埃政府,領導農民開展土地革命和政權建設。1928年1月5日,由廣州起義部隊改編的中國工農革命軍第4師1000餘人進入海豐縣城,與工農革命軍第2師會台,加強了海陸豐蘇區的革命武裝力量。

海陸豐第一次起義

起義背景

廣東東江地區的海豐、陸豐(今汕尾市)、惠陽和紫金等縣,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共影響較大的地區。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廣東的右派勢力也開始對革命力量實行大屠殺,東江地區處於白色恐怖之中。

起義綱領

謀農民生活之改善;謀農業之發展;謀農村之自治;謀農民教育之普及

起義經過

中共東江地區黨的組織為了挽救革命,在汕頭召開緊急會議,成立中共東江特委,由張善銘任書記,並決定在東江地區組織武裝起義。4月21日晚,中共黨的負責人派劉琴西秘密到紫金縣同當地中共黨人和進步分子劉乃宏鐘靈鐘子廉、鐘樂善、傅森霖、繆冠、戴耀田等,研究組織起義問題。劉乃宏系國民黨左派、國民黨紫金縣縣黨部書記,掌握著30多人的武裝。劉乃宏以設在譚公祠內的縣黨部為起義指揮部,並派戴錫琪、陳運業、鐘敬祖等分別深入民眾,聯絡農民武裝,配合武裝起義。25日,國民黨右派對起義有所覺察,紫金縣縣長郭民發派人到處搜捕劉琴西。劉等果斷決定,將原計畫於4月30日晚在海豐、陸豐、紫金3縣同時起義的時間提前於26日深夜在紫金舉行。是日深夜,各路農民武裝1000多人,突然包圍紫金縣城,配合城內的劉琴西劉乃宏率領的起義隊伍順利地繳了國民黨右派掌握的軍警全部武器,逮捕了縣長郭民發等10多人,釋放了被監禁的無辜民眾。在海豐,以吳振民為起義總指揮,率起義民眾於4月30日黎明進攻縣城,收繳了國民黨右派掌握的游擊隊及第1警察署的槍械,汕尾鹽警隊100多人也被繳械。
同日,陸豐開始起義,縣長李秀藩參加了起義,收繳了右派武裝的槍械;與此同時,惠陽縣革命武裝在平山舉行起義;五華普林等地的民眾也先後舉行起義。東江地區第1次農民武裝起義取得了勝利。5月1日,海豐、陸豐、紫金3縣同時召開了萬人民眾大會,各自成立了縣人民政府。紫金縣人民政府以劉琴西戴耀田、鐘樂善、陳鶴九等9人為政府委員。劉琴西、戴耀田兼任縣工農革命指揮部正副指揮;海豐縣人民政府由劉沛霖陳舜儀楊其刪、劉志雲等人組成;陸豐縣人民政府由張威林鐵史莊夢祥等人組成。3縣還分別發表聲討蔣介石的文告。
東江地區第1次農民武裝起義,使國民黨右派十分驚慌,他們集中3個團的兵力配合當地民團,向起義軍反撲。起義部隊與之進行了英勇的鬥爭。

起義結局

為了保存實力,在中共東江特委的領導下,由劉琴西林道文張佐忠等率領海豐、陸豐、紫金、惠陽高譚區的起義軍,轉移到海、陸、惠、紫四縣交界的中洞,整編為海陸惠紫工農救國軍,劉琴西、林道文分任正副指揮,“七一五”汪精衛反共後,又改稱工農討逆軍

海陸豐第二、第三次起義

起義背景

在中共廣東省委和海陸豐縣委(今汕尾市)的領導下,繼1927年5月1日舉行第1次武裝起義後,海陸豐起義軍民在同年9月7日、10月底又舉行了第2次、第3次起義,創建了全國第一個工農民主政權
海豐縣陸豐縣,位於南海之濱,是廣州、惠州通向汕頭的交通要道,為兵家必爭之地。這裡又是軍閥陳炯明的巢穴,官僚和新興地主眾多,土地兼併非常嚴重,農民深受壓迫剝削,階級鬥爭非常激烈。1922年10月,彭湃在海陸豐組織農會,農民運動得到迅速發展。兩縣有共產黨員4000餘人,有農民自衛軍400餘人槍,還有數以萬計的農軍。4月15日,廣東的國民黨當局步蔣介石後塵,在廣州、汕頭等地進行反革命大屠殺。4月20日,中共海陸豐地委獲悉反革命政變訊息,隨即決定武裝起義回擊國民黨反動派。5月1日凌晨,海豐、陸豐兩縣同時舉行起義,農軍包圍縣、區公署,收繳了保全隊和警察的槍枝,逮捕反動派。當天上午,海豐、陸豐分別在縣城舉行慶祝“五一”民眾大會,宣告成立縣臨時人民政府。東江特委將各縣農軍編為工農討逆軍兩個團,由劉琴西林道文任正、副總指揮。海陸豐地委亦改稱為海陸豐縣委,以後又成立海陸豐暴動委員會。南昌起義爆發後,中共中央指示廣東省委在東江組織起義,以策應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廣東。中共海陸豐縣委根據中央和廣東省委的指示精神,積極發動民眾,擴大農軍隊伍,籌集槍械彈藥,準備再次舉行起義。9月7日,海陸豐第2次武裝起義打響。

起義經過

劉琴西率領工農討逆軍和工農民眾,攻占陸豐縣大安鎮。8日占領陸豐縣城。
林道文率領另一支工農討逆軍和工農民眾,於8日攻下海豐縣的青坑圩,接著占領梅隴。駐公平的國民黨軍一個排,開到黃羌向農軍投誠。10日,農軍又攻下汕尾。從10日至15日,海陸豐起義隊伍協同惠陽、紫金兩縣農軍分三路圍攻海豐縣城,城內的國民黨軍、保全隊和民團,抵擋不住革命軍民的攻擊,於16日晚趁夜暗逃循,起義隊伍占領海豐。17日,海豐、陸豐兩縣(今汕尾市)分別成立工農臨時革命政府,區鄉政權由農民協會接管。臨時革命政府宣布沒收地主的土地和反革命分子的財產,鎮壓反革命,擴充革命武裝。東江特委為了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作長期武裝鬥爭,把繳獲的重要物資運往山區,在海豐、陸豐、惠陽三縣結合部的公平、黃羌新田、激石溪、高潭、中峒一帶建立革命根據地。25日,駐惠州的國民黨軍胡謙部派一個團夥同海陸豐保全大隊進犯海陸豐縣城,起義隊伍主動撤出兩縣城,海陸豐縣委遷駐黃羌。接著,東江革命委員會在黃羌成立。9月30日,南昌起義軍由於湯坑戰鬥失利,潮州失守,決定撤出汕頭,向海陸豐轉移。10月2日,南昌起義軍指揮部派員來海陸豐募兵,海陸豐縣委迅速動員700人應募出發。3日,南昌起義軍指揮部轉移到普寧縣流沙鎮,在周恩來的主持下召開會議,決定領導人員分散轉移,部隊到海陸豐與農民結合。當天下午,部隊在離開流沙不遠的多年山遭敵截擊,再次受挫。此後,周恩來、葉挺賀龍聶榮臻等先後到達陸豐縣的甲子、金廂,在當地黨組織和民眾掩護下先後渡海去香港。
葉挺部第24師1300多人在董朗顏昌頤率領下進入海陸豐地區,與鄭志雲張威取得聯繫,於7日進入農軍根據地激石溪。9日進入朝面山、中峒。隨後按中共中央南方局指示改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2師(簡稱紅2師),轄兩個團。董朗任師長兼第4團團長,顏昌頤任師黨代表兼第4團黨代表,王備任師參謀長。由海陸豐工農革命軍中挑選人員成立第5團,劉立道任團長,張壽征任黨代表。10月下旬,中共海陸豐黨組織收到省委關於利用軍閥矛盾開展暴動的指示,決定在十月革命紀念節即將來臨之際舉行第3次武裝起義。為適應形勢,海豐、陸豐分別建立縣委,由東江特別委員會統一領導。
特委計畫在10月底組織農軍全面進攻,紅2師第4團配合作戰,先奪取區鄉,後攻占縣城。駐海陸豐的國民黨軍陳學順團獲悉農軍企圖,決定先發制人,於10月28日向根據地黃羌發起進攻。農軍和紅2師部隊英勇反擊,將敵擊退。接著乘勝追擊,向海豐的公平、梅隴、汕尾及陸豐的大安等地長驅直進。
陳學順團面對聲勢浩大的工農武裝起義隊伍,十分驚慌,於11月1日凌晨向惠陽逃竄,起義隊伍當天收復海豐城。11月5日,工農革命軍和農民赤衛軍收復海豐、陸豐兩縣城。至此,海豐縣全境,陸豐縣除上沙鄉外,均由工農武裝占領。中旬,在彭湃主持下,兩縣先後成立蘇維埃政府,領導農民開展土地革命和政權建設。1928年1月5日,由廣州起義部隊改編的中國工農革命軍第4師1000餘人進入海豐縣城,與工農革命軍第2師會台,加強了海陸豐蘇區的革命武裝力量。

建立政權

新政權成立後,積極籌集糧款,編練武裝,建設後方基地。在紅2師的配合下,19日,起義隊伍攻克海豐縣國民黨軍和保全隊的頑固據點捷勝城。12月中旬,又先後拔除陸豐的碣石、河口兩個堡壘。12月27日,一艘英艦竄入汕尾港。起義軍立即加強戒備,封鎖輪渡,制止艦上人員登岸。英艦見無隙可乘,詭稱要載回英籍傳教士。汕尾市蘇維埃政府把違法的外籍傳教士驅逐出境,復函嚴正警告英艦:“再擅越吾界自由出入本港”,“吾人自有相當對待,莫謂言之不預也!”一掃近代史上統治階級喪權辱國、屈膝投降的歷史陳跡,顯示了新生的蘇維埃政權的尊嚴和維護國家主權的威力。

領導人

簡介

彭湃(1896.10.22-1929.8.30),乳名天泉,原名彭漢育,曾用過王子安、孟安等化名,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城郊橋東社人。出身於一個工商地主家庭。中學時代他受到反帝反封建的教育,對當時的社會現實產生了不滿情緒。1917年,他東渡日本留學,努力閱讀馬列主義著作,積極參加中國留學生的救國運動。回國後,他團結一些進步青年,在海豐成立了“社會主義研究社”,想從文化教育入手,實現社會革命。
1921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初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早期農民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海陸豐農民運動和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被毛澤東稱之為“中國農民運動大王”。

經歷

民主革命時期,早年在海豐第一高等國小、汕尾市海豐中學、廣州廣府中學等校讀書。1917年夏去日本求學,期間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反帝反封建的鬥爭。1921年回到廣州,組織社會主義研究社,同時任海豐縣教育局局長。積極從事農民運動,同年10月在海豐縣赤山建立中國第一個農會。1923年元旦,領導成立海豐縣總農會並任會長。
參加兩次東征。1925年5月當選為廣東省農民協會執行委員會常委、副委員長。中共廣東區委成立後,任區委委員,1926年10月任中共海陸豐地委書記兼潮梅海陸豐辦事處主任。1927年3月到武漢農講所工作。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7年8月1日參加了南昌起義,任中共前敵委員會委員。在“八·七”會議上缺席當選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1月領導海陸豐武裝起義,任海陸豐工農民主政府委員長和中共東江特委書記。1928年7月,在中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同年冬任中央農委書記兼江蘇省委軍委書記,被譽為農民運動的大王、中國農民運動的領袖。
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白鑫出賣而被捕,30日在上海龍華與楊殷顏昌頤邢士貞4人同時英勇就義,時年僅33歲。其著作編為《彭湃文集》。

附註

中共中央很快得到彭湃等四同志就義的噩耗。當晚,周恩來含著眼淚代表黨中央起草了《告全國工人農民及其他勞苦民眾書》,油印後,於翌晨發往各地黨組織,並通知各級黨組織舉行哀悼。1930年8月30日,彭湃等四烈士犧牲一周年時,周恩來以冠生的筆名在《紅旗日報》上發表了題為《彭揚顏邢四同志被敵人捕殺經過》一文,文章寫道:“革命領袖的犧牲,有他不可磨滅的戰績,照耀在千萬民眾的心中,熔成為大革命的推動之力,燃燒著每一個被壓迫民眾熱情,一齊奔向革命的火原,所以我們在四難的烈士前面,不需要流淚的悲哀,而需要更痛切的繼續著死難的烈士的遺志,踏著死難烈士的血跡,一直向前努力,一直向前鬥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