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一平(1906年-1945年10月15日),廣西天河(今屬羅城)人,壯族。早年積極投身工農運動,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5年10月15日,韋一平在完成掩護兄弟部隊渡江的任務後,率部800餘人乘“中安”輪最後一批北撤,在全力組織部隊泅渡上岸時,輪船突然傾覆,韋一平和700多名指戰員光榮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韋一平
- 別名:韋家惠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廣西天河
- 出生日期:1906年
- 逝世日期:1945年10月15日
人物生平,人物紀念,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入國民革命軍,後調到葉挺獨立團,參加了北伐戰爭。1927年12月參加廣州起義和海陸豐起義,曾在海陸豐根據地擔任區委書記。1929年被派回廣西從事秘密革命工作,同年12月參加百色起義。1931年隨中國工農紅軍第7軍轉戰到湘贛蘇區。曾任中共永新縣委軍事部部長、湘贛軍區動員部部長。戰鬥中,他總是身先士卒,先後4次負傷。在第三次反“圍剿”中,左腳跟被子彈擊穿致殘。
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長征後,韋一平任中共萍(鄉)宜(春)安(福)中心縣委書記,在湘贛邊區堅持了極其艱苦的三年游擊戰爭。在他的領導下,萍宜安地區的游擊戰爭蓬勃開展,根據地基本連成一片,成為湘贛臨時省委、軍政委員會領導機關的主要活動基地。湘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譚余保曾稱讚他是“無產階級的硬骨頭”。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韋一平任新四軍駐吉安通訊處副主任、主任,兼吉安中心縣委組織部長、宣傳部長,參與聯絡和組織湘贛游擊隊改編工作,大力開展抗日救亡運動。
1939年,韋一平赴江蘇,任中共蘇北特委書記,領導蘇北軍民開展抗日鬥爭。後任中共蘇北區委會組織部部長兼泰興中心縣委書記、蘇中第3地委書記兼蘇中軍區第3軍分區政治委員、第1地委書記兼第1軍分區政治委員,蘇中軍區教導第1旅政治委員,蘇浙軍區第4縱隊政治委員兼中共浙西地委書記。他先後參加了郭村、黃橋、天目山等戰役戰鬥,為鞏固和發展蘇北抗日根據地和開闢浙西抗日根據地作出了重要貢獻。
1945年10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位於長江以南的新四軍分批向江北轉移。15日晚,韋一平在完成掩護兄弟部隊渡江任務後,率部800餘人乘“中安”輪最後一批北撤,輪船行至泰興天星橋西南江面時,由於風大浪急,加之超載過重,船底漏水,傾沉在即。警衛員找來救生器材,要韋一平立即離船。但他想到的是如何使數百名指戰員脫險,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全力組織部隊泅渡上岸。不料輪船突然傾覆,韋一平和700多名指戰員光榮殉職。
人物紀念
廣西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鎮裡樂村短洞屯,農家小院裡有四間泥瓦房,加起來不過100多平方米,小院經常有黨員幹部和民眾前來參觀。這是革命烈士韋一平的故居。四把鎮韋一平故居旁有一座兩層樓的紀念館,館前立著韋一平的半身塑像。
人物評價
韋一平等800餘人遇難,是共產黨軍隊的重大損失。他們生前為奪取中國革命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譜寫了光輝篇章。800英烈犧牲的第2天,粟裕同志接見了遇難倖存者,並說,“將來中國要為犧牲的同志建立紀念碑”。為緬懷先烈、教育後代、寄託哀思、永資紀念,江蘇省人民政府決定為烈士們修墓遷葬,立碑建館。1986年7月,烈士墓穴先期竣工,7月8日,將原安葬在天星橋江邊的烈士忠骨遷至泰興北郊安葬,泰興縣委、縣政府舉行了隆重的忠骨安葬儀式。就在1987年10月15日800英烈犧牲42周年之際,中安輪紀念館建設到位,省、市、縣的有關負責同志和各界代表隆重舉行了中安輪遇難烈士紀念碑揭幕和紀念館開館儀式。此後,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2003年,結合泰興公園建設,市政府對中安輪遇難烈士紀念館進行了適當整修,對館藏資料進行了完善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