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鐵史

林鐵史(1898年—1928年7月11日)革命烈士。廣東海豐人。出生於世代書香家庭。1904年,在林祖祠國小讀書。1914年,考入海豐中學。1920年到廣州廣府中學讀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938年
  • 別名:又名修家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廣東海豐人
  • 出生日期:1898年
  • 逝世日期:1928年7月11日
  • 職業:  革命者
  • 畢業院校:早稻田大學
  • 信仰:共產黨
  • 主要成就:革命烈士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

1921年暑假,回海豐參加彭湃創辦的“社會主義研究社”,開始接受馬列主義。1921年10月,赴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在校期間,參加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被選為中國留日本學生東京團支部書記。1924年回國。192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根據黨組織安排,擔任海豐縣教育局長。1926年,在海豐中學增設高中程度的“社會科學專修班”,開設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為海陸豐培養一批革命人才。1927年4月至10月,參加海陸豐三次武裝起義,當選為海豐臨時革命政府委員。同年11月16日,擔任陸豐縣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兼秘書長,主持蘇維埃政府的日常工作。1928年2月,國民黨集中軍隊進攻海陸豐根據地,擔任中共陸豐縣委西北特委負責人。4月12日,縣委主要領導人犧牲。5月10日,他和西北特委領導人舉行會議,成立中共陸豐臨時縣委,他擔任縣委常委、臨時書記。6月28日,正式成立縣委,他任縣委常委兼軍委主任,負責全縣軍事鬥爭。1928年7月6日,到碣石一帶傳達中共東江特委組織夏收暴動的工作指示時被捕。7月11日,被敵人殺害。

人物事跡

1914年,他與彭湃等一批同學,參加了海豐反對袁世凱投降賣國的“二十一條”而舉行的“五七”國恥紀念周年集會暨反日愛國示威遊行。1920年轉學廣州廣府中學就讀,參與創建進步組織“群進會”。
1921年,林鐵史由廣州返回海豐,參加彭湃創辦的“社會主義研究社”,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薰陶。這是林鐵史一生中的重大轉折。同年10月,他赴日本留學,就讀於早稻田大學。期間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被選為中國留日學生東京團支部書記。
1924年,林鐵史從日本留學回國後,返回家鄉,與彭湃及鄭志方等人取得了聯繫。此時,國內形勢有了新的發展,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一次合作,廣東成為國內革命的中心,工農運動蓬勃地發展。在中國共產黨的支持和參與下,廣東革命政府於1925年2月出師討伐盤踞於東江一帶的軍閥陳炯明。在此期間,彭湃回到海豐,創建了中共海豐特別支部,林鐵史經彭湃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時,林鐵史除擔任海豐縣教育局長職務外,還根據黨組織的安排,在海豐縣農民協會工作,以農協會員身份開展革命鬥爭。從此時起,他施展了自己的才能,與其他戰友互相配合,做幾件令人稱快的大事。
第一件大事,奪回教育財權。林鐵史回到海豐後,經過調查研究,了解到海豐的教育經費一向被一小撮官僚所霸占、挪用,教育事業深受摧殘。他擔任縣教育局長後,取得了合法身份,立即深入學校,發動與組織廣大師生,揭露馬笠川一夥挪用、剋扣教育經費的種種事實,迫使海豐政府將馬撤職。同時,他又提出將全縣鄉級神產、儒租等封建產業收歸作教育產業,從而大大擴充了教育經費,使海豐城鄉學校猛增至300多間,鄉民男孩子都能讀書了。老百姓對此非常高興。
第二件大事,開設馬克思主義課程。林鐵史認為,要想奪取革命的徹底勝利,人才是關鍵;要培養一批有一定文化水平,政治素質較高,具有相當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人才,才能適應革命發展的形勢要求。為此,他決定在海豐中學開設“社會科學專修班”和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林鐵史採用課堂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學生不但學習理論知識,還要參加農運活動,使學到的理論知識和革命鬥爭實踐相結合。他還組織海豐中學畢業班參加“潮汕參觀旅行團”,深入街道、鄉村和農軍,宣傳革命道理,同時向工人農民學習。這一活動深受人們的好評,也加速了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
第三件大事,碣石重獲解放。碣石是陸豐縣的一個重鎮,1925年2月第一次東征時,被農軍解放,人民獲得了自由。但不久,又為軍閥反動勢力占領。林鐵史利用擔任龍山中學校長的合法身份,在民眾中秘密開展建黨工作,積極組織革命力量。1927年5月1日,在中共海陸豐地委的領導、組織和指揮下,海陸豐人民第一次武裝起義成功。林鐵史立即帶領革命民眾,配合解放了碣石。海陸豐起義勝利後,分別成立了海豐、陸豐縣人民政府,林鐵史當選為海豐縣臨時人民政府委員。9月上旬,海陸豐人民舉行了第二次武裝起義。9月下旬,國民黨反動派胡謙部又對海陸豐發動了進攻,海陸豐重新陷入敵人手中。11月,在黨領導下,海陸豐人民又成功地進行了第三次武裝起義。林鐵史選為陸豐縣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兼秘書長,主持蘇維埃政府日常工作,隨即,開展了土地改革,將全縣四成的土地分給無地的農民。赤貧農民興高采烈,人民民眾拍手稱快,共產黨的威信空前提高。
1928年2月,國民黨反動軍隊第四軍第十一師對海陸豐根據地發動了瘋狂的反革命“圍剿”。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林鐵史與縣委其他成員全面權衡,認為暫時撤退,保存革命實力,擇機再戰乃是上策,於是毅然決定主動撤出縣城。2月29日,陸豐縣城為敵人所占領。革命力量主動撤出縣城之後,決定建立西北、東南兩個特委,接替縣委堅持指揮全縣農運和武裝鬥爭,林鐵史率領工農武裝在陸豐西北地區堅持鬥爭。此時,原陸豐縣委成員相繼犧牲,革命鬥爭處境十分困難。同年5月10日,在東江特委楊望主持下,西北特委與各區委舉行聯席會議,決定成立陸豐縣臨時縣委,林鐵史擔任書記,指揮全縣人民堅持反“圍剿”鬥爭。為儘快將東江特委暨新縣委組織夏收武裝暴動的決定傳達到基層,以便統一認識,堅持鬥爭,林鐵史親自深入各點,逐一落實黨的指示。7月6日,林鐵史在碣石、金廂一帶的九更寮遭到敵人埋伏,在組織突圍的戰鬥中,頭部負重傷而被俘。5日後被敵人殺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