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牙和平會議
- 外文名:Hague Peace Conferences
- 又稱:海牙會議
- 召開時間:1899年和1907
海牙和平會議(Hague Peace Conferences),1899年和1907年在荷蘭海牙召開的兩次國際和平會議,又稱海牙會議。19世紀末,各大國為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歐洲和世界霸權,...
1899年第一次海牙和平會議後,帝國主義國家軍備競賽愈演愈烈。...... 在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軍事集團鬥爭日益加劇的情況下,第二次海牙和平會議於1907年6月15日至10...
第一次海牙和平會議,根據俄國皇帝尼古拉二世的建議,1899年5月18日至7月29日在海牙召開的世界上第一次討論和平解決爭端、限制軍備以及戰時國際法各項問題的國際會議...
《海牙公約》1899年和1907年兩次海牙和平會議通過的一系列公約、宣言等檔案的總稱。亦稱"海牙法規"。1899年和1907年兩次海牙會議所編纂的公約許多至今仍然有效,為嗣後...
海牙密使事件,又稱海牙特使事件(韓語:헤이그 특사 사건),是指1907年大韓帝國皇帝高宗李熙派密使前往荷蘭海牙,企圖在第二屆萬國和平會議(海牙和平會議...
參加國際會議的國家日益增加,維也納會議有53個國家及邦參加,第二次海牙和平會議的參加者包括世界44個國家的代表。經過長期的實踐,國際會議的組織和程式日臻完善,形成...
紅獅日曾是國際紅十字會的標誌之一,1899年海牙和平會議起草關於把1864年日內瓦公約原則用於海上戰爭的公約時,波斯(即現在的伊朗)國代表提議採用另一種保護標誌——“...
海牙常設仲裁法院(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PCA,也稱海牙仲裁法院,而一些中國網民誤稱為海牙常設仲裁法庭,其實法庭是courtroom):是依據1900年第二屆海牙和平...
因此,"馬頓斯條款"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馬頓斯是俄國出席第一次海牙和平會議的代表,他在會上發表了一項聲明:"凡遇有本條文中未規定之事項,則有種種國際法之原則...
1907年2次海牙和平會議 目錄 1 基本介紹 2 飛彈問題 3 裁軍談判 4 裁軍會議 國際裁軍問題基本介紹 編輯 裁軍一般指為銷毀或減少戰爭手段,消除戰爭威脅而採取...
1907年,受日本再次偷襲旅順港俄國太平洋艦隊的刺激,各國迫切希望規範戰爭法規,第二次海牙和平會議(The Hague Convention)召開。會議上,英國提出的《關於戰爭開始的公約...
出席第一次海牙和平會議的美國代表馬漢上校(Captain Ma-han)直言不諱地聲稱:“現在美國生死攸關的利益不再在南方和北方,而是在東方和西方;最近將來的重大問題是...
涅利多夫 米蘭·里希 趙雙城 俄國代表,海牙和平會議議長 喬特 米洛斯拉夫·卓納爾 彭勃 海牙和平會議的美國代表 韓圭卨 崔大植 徐雁 愛國大臣 閔泳煥 崔昌洙 苑曉...
戰爭與和平法兩次海牙和平會議日內瓦四公約及其附加議定書...... 戰爭與和平法 兩次海牙和平會議 日內瓦四公約及其附加議定書中文名 武裝衝突法 外文名 law of ar...
1911年,他(和阿爾弗雷德炒)在常設仲裁法院第一次海牙和平會議(1899年)的仲裁地位,為他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打下了基礎。阿賽爾主要貢獻 編輯 ...
在1899年第一次海牙和平會議和1907年第二次海牙和平會議上,形成了一系列海牙公約和宣言。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國際間主要在限制作戰手段和戰爭權方面締結了一些條約,...
1897-1899年,他又返回前線擔任北美和西印度洋海軍站司令,1899年又作為英國海軍的利益代表參加第一次海牙和平會議,同年他晉升為海軍中將以後,又擔任了地中海方面總...
帝國主義各國軍備競賽與海牙和平會議英德矛盾激化與英德海軍軍備競賽第二節 美國的殖民擴張美西戰爭美國侵略中國的“門戶開放”政策“大棒政策”與“金元外交”...
1907年,高宗甚至派密使海牙和平會議,向全世界宣布《乙巳條約》締結的真相。此事在日本的阻撓下失敗,高宗也因海牙密使事件而被逼退位。1992年,韓國首爾大學近代史研究...
1907年代表塞爾維亞參加海牙和平會議。1908年任外交大臣,1911年任首相兼外交大臣,協商建立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同盟,為在1912年成立巴爾幹同盟奠定了基礎。 [1] ...
1907年6月,日本藉口朝鮮國王李熙(高宗)派密使出席海牙和平會議控訴日本的事件,迫使高宗退位。7月,強使朝鮮締結《丁未七款條約》,朝鮮的行政權和司法權全部由日本...
兼海牙和平會議公斷院公斷員。辛亥革命後,袁世凱復起,胡維德以外務部副大臣署理外務大臣。民元後,歷任外交總長,駐法、日、西、葡公使。曾與巴黎和會,主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