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海牙和平會議,根據俄國皇帝尼古拉二世的建議,1899年5月18日至7月29日在海牙召開的世界上第一次討論和平解決爭端、限制軍備以及戰時國際法各項問題的國際會議...
海牙和平會議(Hague Peace Conferences),1899年和1907年在荷蘭海牙召開的兩次國際和平會議,又稱海牙會議。19世紀末,各大國為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歐洲和世界霸權,...
1899年第一次海牙和平會議後,帝國主義國家軍備競賽愈演愈烈。...... 1899年第一次海牙和平會議後,帝國主義國家軍備競賽愈演愈烈。在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軍事集團鬥爭...
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第一次海牙和平會議於1899年5月18日~7月29日在海牙舉行,參加會議的有中國、俄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義大利、美國、奧匈帝國等26個國家...
海牙密使事件,又稱海牙特使事件(韓語:헤이그 특사 사건),是指1907年大韓帝國皇帝高宗李熙派密使前往荷蘭海牙,企圖在第二屆萬國和平會議(海牙和平會議...
參加國際會議的國家日益增加,維也納會議有53個國家及邦參加,第二次海牙和平會議的參加者包括世界44個國家的代表。經過長期的實踐,國際會議的組織和程式日臻完善,形成...
因此,"馬頓斯條款"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馬頓斯是俄國出席第一次海牙和平會議的代表,他在會上發表了一項聲明:"凡遇有本條文中未規定之事項,則有種種國際法之原則...
1999年5月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出席聯合國在荷蘭海牙召開的第一次海牙和平會議和常設國際仲裁法院100周年紀念大會;2000年4月為全國人大常委會作題為《國際法與國際...
1907年2次海牙和平會議 目錄 1 基本介紹 2 飛彈問題 3 裁軍談判 4 裁軍會議 國際裁軍問題基本介紹 編輯 裁軍一般指為銷毀或減少戰爭手段,消除戰爭威脅而採取...
在1899年第一次海牙和平會議和1907年第二次海牙和平會議上,形成了一系列海牙公約和宣言。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國際間主要在限制作戰手段和戰爭權方面締結了一些條約,...
1907年,受日本再次偷襲旅順港俄國太平洋艦隊的刺激,各國迫切希望規範戰爭法規,第二次海牙和平會議(The Hague Convention)召開。會議上,英國提出的《關於戰爭開始的公約...
馬頓斯條款是指馬頓斯是俄國出席第一次海牙和平會議的代表,他在會上發表了一項聲明:“凡遇有本條文中未規定之事項,則有種種國際法之原則,從文明人民之慣例上,...
關於戰時海軍轟擊公約,1907年10月18日簽訂于海牙的海牙第九公約。關於海戰中海軍能否轟擊不設防城市、港口的問題。在第一次海牙和平會議上未取得一致意見。在第二...
1899年第一次海牙和平會議,以美國代表團顧問身份及美國海軍作戰委員會委員出席,堅決反對裁軍。1902至1903年馬漢被選為美國歷史學會的會長。...
出席第一次海牙和平會議的美國代表馬漢上校(Captain Ma-han)直言不諱地聲稱:“現在美國生死攸關的利益不再在南方和北方,而是在東方和西方;最近將來的重大問題是...
1911年,他(和阿爾弗雷德炒)在常設仲裁法院第一次海牙和平會議(1899年)的仲裁地位,為他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打下了基礎。阿賽爾主要貢獻 編輯 ...
“萬國禁菸會”,是世界上第一次國際禁毒會議,會議催生了首部國際禁毒公約——...會上主席勃倫脫摘錄1907年海牙和平會議上美國代表提交的一份報告,並簡述了萬國...
1897-1899年,他又返回前線擔任北美和西印度洋海軍站司令,1899年又作為英國海軍的利益代表參加第一次海牙和平會議,同年他晉升為海軍中將以後,又擔任了地中海方面總...
金元外交 英布戰爭 海牙和平會議 英日同盟 摩洛哥危機 阿爾赫西拉斯會議 日俄戰爭 三國協約 波士尼亞危機 卡塔赫納協定 《彼得堡宣言》 巴爾幹同盟 巴爾幹戰爭 第一次...
1 列強的軍備競賽與兩次海牙和平會議 2 波士尼亞危機與摩洛哥危機 3 意土戰爭和巴爾幹戰爭 第二節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國際關係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1 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