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市落實2022年青海省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工作實施方案

《海東市落實2022年青海省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工作的實施方案》已經海東市政府研究同意,海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10月21日印發,請認真組織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東市落實2022年青海省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工作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22年10月21日
  • 發布單位:海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

全文

為認真貫徹落實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2022年青海省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工作要點的通知》(青政辦函〔2022〕160號),紮實推進數字經濟工作,增強發展新動力,現結合2022年省考市目標任務,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部署,以新海東發展定位為統攬,樹立戰略眼光,科學謀劃,尊重價值導向、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超前謀劃的思路。有序推進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全面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積極發揮數字經濟在“四地”建設中的乘數效應,加速城市數位化進程。
  (一)具體目標
——數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到2022年底,力爭建成1300座5G基站,基本實現政務、教育、金融、醫療等垂直行業套用區域、交通樞紐、產業園區、旅遊景區等重點區域5G網路全覆蓋,大數據產業有序發展,大數據中心機架數超過5000個。
——製造業數位化轉型全面提速。智慧型製造和工業網際網路加快發展,到2022底年,培育形成6家以上具備較強實力的工業網際網路典型示範類企業,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運用工業網際網路新技術、新模式實施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升級,進一步降低信息化構建成本。
——服務業數位化水平穩定發展。到2022年底,數字經濟對服務業的轉型提升作用顯著,電商、物流、金融等行業以及交通、醫療、教育等民生服務加快向數位化、智慧型化發展。在數位化商貿業、服務業等領域形成一批亮點突出的示範套用,全市網路零售額同比增長10%。
  二、重點工作
  (一)夯實基礎,最佳化數字經濟發展環境
1. 完善基礎通訊網路建設。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深化共建共享,推進社會各類資源與通信基礎設施的開放共享,促進通信設施建設與城市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驗收”,減少重複建設。積極推進光纜路由最佳化改造,降低出市路由延時。部署支持IPv6(網際網路協定第六版)的LTE(長期演進)移動網際網路和固定寬頻接入網路。(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數字經濟發展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大數據服務中心、市內基礎電信運營商、國網供電公司)
2. 加快“新基建”建設。加快5G網路、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率先開展5G規模組網建設。加快城市物聯網建設進度,推動移動通信行業與交通、市政等其他城市公共設施共享。推進公路、電力、建築等基礎設施智慧型化改造,提升城市基礎設施服務能級;加快城市市政基礎設施物聯網建設,全方位普查各類設施基礎信息,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數據準,為城市數位化治理提供有力保障。(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數字經濟發展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大數據服務中心、市內基礎電信運營商、國網供電公司)
(二)創新驅動,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
3. 做大做強大數據產業園。緊抓國家“東數西算”戰略布署及零碳產業園建設等契機,加快推動項目建設,依託大數據產業園著力推動工業、農業、交通、電子政務、惠民服務、網路安全等領域大數據示範套用工程。大力推進中國電信(國家)數字青海綠色大數據中心、中國移動(青海)高原大數據中心二期項目、易華錄城市數據湖等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承接軟體開發、基礎電子材料等行業的產業轉移,引進培育大數據服務企業,建設完善數據採集、存儲、加工處理服務體系。(責任單位:海東工業園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發展和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數字經濟發展局)、市大數據服務中心)
4. 著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加快提升智慧型終端產業集群發展水平。重點培育和引進一批軟體企業、加快基礎軟體、套用軟體、工業軟體等產品的解決方案研發,大力發展信息系統集成、信息技術諮詢和套用、設計開發等信息技術增值服務。加快區塊鏈和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推動集成創新和融合套用。(責任單位:海東工業園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數字經濟發展局)、市大數據服務中心)
(三)融合發展,推動傳統產業數位化轉型
5. 推進青海拉麵產業大數據平台建設。依託我市拉麵產業發展基礎,建設青海拉麵產業總部基地。通過搭建青海拉麵數位化平台總體架構,賦能拉麵供應鏈企業和門店組織升級,推進拉麵產業運營數位化,帶動我市及全省的拉麵食材、特色產品通過拉麵終端門店和渠道,運用大數據基礎和網際網路,對分布全國各地的我市拉麵企業和從業人員,實現面向全國的異地管理和服務。同時以拉麵經濟輻射帶動我市土特產外銷;以“黃河彩籃”現代菜籃子生產示範基地、牛羊肉育肥基地和現代化農畜產品加工基地建設為依託,促進拉麵經濟和特色產業的共同發展;扶持建立農畜產品保鮮、冷藏配送基地建設,延伸拉麵經濟產業鏈。(責任單位:海東工業園區管委會,市地方品牌產業培育促進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6. 推進農林牧商品交易平台建設。鼓勵青海農林牧商品交易中心利用交易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5G物聯網及AI鑒真防偽等技術,通過“線上現貨電子交易平台+線下產地交易集配中心”的一體化運營模式,建設線上線下融合的收購網運營體系,採用線下展銷中心、實體專賣店、商超渠道、網紅直播帶貨和數字平台展銷等多種銷售模式,打造不同消費場景,促進平台經濟發展。(責任單位:河湟新區管委會、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文體旅遊和廣電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大數據服務中心)
(四)數字賦能,建設宜居宜業智慧城市
7. 提升政府數位化治理水平。完善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體系,依託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台,實現與省級共享平台互聯互通,強化信息化在不動產登記、市場監管、生態環保、食品安全監管、公共區域監管監控、公共安全等領域的套用,持續推進“天眼”“雪亮工程”等建設,提高綜合分析、指揮調度、輔助決策、群防群治等能力,實現對城市立體防範處置。通過大數據提升事中事後監管規範化、精準化和智慧型化水平。(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務服務監督管理局、市公安局、市應急管理局)
8. 推進生態大數據平台建設。立足青海省“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經濟、培育生態文化”的生態立省戰略,結合海東實際,套用物聯網、技術實時感知環境質量、環境業務過程等信息,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全覆蓋的數字生態平台建設,實現智慧環保雲支撐平台、支撐污染源監控、環境預測預報、環境監察、公眾參與的全程智慧型、數位化管理平台。(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生態環境局、市財政局、市大數據服務中心)
9. 推進河長制大數據平台建設。以河湖數據資源庫為核心,充分整合利用自然資源、水利、生態環境、城市管理、市場監管、公安等各部門河湖數據資源,整合建立“河長制”運行監管平台、信息發布平台、日常工作管理平台,形成圍繞河長辦公室為指揮調度核心的“一中心、N平台”信息化監管體系,開展河湖治理績效監管,提升各級河長決策指揮的科學性和精確性。(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水務局、市財政局、市大數據服務中心)
10. 做優河湟文旅平台。推進文旅產業數位化發展。發揮全市自然資源、民族資源、文化資源特色優勢,依託河湟文旅平台,加大“一部手機游海東”套用深度,運用網際網路積極宣傳海東旅遊資源,形成較為完善的智慧化旅遊管理、旅遊服務與旅遊行銷體系。充分利用平台經濟,發揮好文化旅遊推動青繡產業創新發展,推進青繡從展品向商品轉變、產品向產業轉變。(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文體旅遊廣電局、市財政局、市大數據服務中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海東數字經濟協調推進工作領導小組的職責,統籌推進全市數字經濟發展工作。各縣區、各責任單位要根據實際成立相應工作機構,制定本年度數字經濟發展的目標,並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數字經濟發展局)。
(二)促進數字人才引育。支持青海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開展數字經濟相關學科建設。鼓勵各類教育機構與企業聯合建設人才實訓基地,培訓數字經濟各細分領域實戰人才。定期從全市選送數字經濟重點領域科技及管理人員前往東部發達地區學習交流,及時跟蹤掌握最新前沿技術、商業範式、治理模式。鼓勵引進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智慧型製造、生態環保等領域高端人才來我市工作創業。
(三)營造數字經濟發展生態。大力推進大數據產業項目招商,通過舉辦推介會、主動拜訪溝通等方式,積極宣傳海東水電資源豐富、電價低廉穩定、氣候適宜、政策優惠等優勢,力爭國內外大數據企業在海東設立區域性總部、研發機構、結算中心、雲計算和數據中心,吸引更多大數據企業簽約落地海東。加強與大數據行業協會和已入駐網際網路企業的溝通聯繫,推進關聯企業招商、抱團發展。
(四)健全安全保障體系。針對數據採集、存儲、傳輸、共享和套用過程中的安全問題,加強雲平台安全管理,加強網路空間實體身份管理。完善數字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健全網路安全風險預警、情報共享、研判處置和應急協調機制。建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體系,提升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網路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增強網路信息安全防護能力,落實網路安全責任制,建立網路信息安全防線,加強重要網路基礎設施的安全防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