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域使用論證
海域使用論證中海洋水文調查
包括水溫、鹽度、海流、海浪、
潮汐、透明度與水色和海冰。
海域使用論證中海域使用基礎調查
包括:社會經濟調查、自然條件調查、海域環境質量調查、海洋資源狀況調查、海域使用現狀與利益相關者調查、海洋功能區劃與規劃調查和海洋
自然災害。
海域使用論證工作流程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規範以及海洋功能區劃、海洋開發與建設規劃,進行項目用海需求分析;
調查與信息採集:資源、環境、開發利用現狀、社會和經濟;
海域使用適宜性分析:自然環境適宜性分析、利益相關者分析、綜合效益分析和用海合理性分析 ;
提出科學、合理用海的措施和建議,論證結論;
專家評審,補充、修改論證報告;
海域使用動態監測
定義
海域使用動態監測是以海域變更調查的數據急圖件為基礎,通過“3S”與網路技術的綜合使用,提取並提供海域使用變化信息,為海域使用管理與開發利用規劃提供決策服務。
海域使用動態監測的意義
實現我國海域科學有效管理的必要技術支撐;
海洋資源安全開發的技術保證;
遏制違法用海、減少或者避免用海糾紛的有效技術手段;
開展國際、國內海域劃界的重要技術保證;
掌握沿岸海域污染的重要技術支撐;
避免對生態系統資源破壞的有效技術手段。
海域使用分類定級
定義
沿海省、市根據海洋功能區劃統一划定的用海類型,視其海域的區位、自然、環境條件、資源豐度、周邊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及利用效益的差異,對同一類型用海劃定不同的級別。
我國海域使用分類定級的程式及其技術方法
定級程式
(1)根據沿海各地的自然和經濟屬性,綜合考慮海域區位、自然環境、資源及周邊社會經濟與海洋產業的發展水平等狀況,選擇對不同類型用海起控制作用的主導因素來劃分海域級別
(2)依據定級主導因素對海域級別的影響程度,計算權重值。
(3)按照各主導因素的分部變化規律,確定各因素的指標值。由於各指標的單位不一致,無法直接代入公
(4)以海洋功能區劃為基礎,選擇不同類型海洋功能區為定級單元,將單元各因素作用分值加權求和,按總分部排列和實際情況,劃分不同類型用海級別。
(5)編制不同類型用海級別圖、表。
定級技術方法
(1)根據沿海各地的自然和經濟屬性,用相對統一的標準對影響不同類型用海的諸多因素進行巨觀評價,採用多因素綜合評定法,選擇主導影響因素。
(2)採用Delphi法、因素成對比較法、層次分析法,計算各因素權重值。
(3)採用相對值法計算各因素的作用分,按照0~100分封閉區間賦值
(4)採用因素分值加權求和計算總分值。
(5)根據運算結果和集聚形態,採用總分數軸法確定定級閾值,從定量和定性兩個方面綜合劃分海域使用級別。
我國海域使用管理法要確定的制度
內容
海域權屬制度—海域屬於國家所有;
海域使用登記發證制度—登記、核發海域使用證書、確認海域使用權;
海洋功能區劃制度—保證海域使用的合理性;
海域有償使用制度—體現海域國有原則,杜絕資源浪費和流失;
海域使用管理體制—通過立法,建立國家統一管理與地方分級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
我國海域使用管理中海域勘界的一般規定
1、勘界工作底圖
勘界工作底圖由最新版1:50000海圖和地形圖編繪。
2、勘界調查範圍
(1)調查中間線起始點
一般海岸以海岸界點作為調查中間線起始點。
自調查中間線起始點沿海岸線向兩側各延伸50~100km。
(3)、陸域調查範圍
自調查中間線起始點沿海岸線垂直於調查中間線向兩側各延伸10km,由海岸線向陸域延伸1km。
(4)、海域調查範圍
自調查中間線起始點沿海岸線垂直於調查中間線向兩側各延伸10km,垂直海岸主體走向向海一般延伸12海里。
3、確定海岸主體走向
海岸主體走向指通過海岸界點的海岸整體延伸方向。
4、調查中間線的確定方法
等距離線法:償試誤差法、側界線推導法;
等比例線法;
經線分割法和緯線分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