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解釋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海內,指的是大陸內的地區,對應的辭彙是
海外,海外指的則是大陸外的地區,不包括港澳台。
[within the four seas;throughout the country] 古人認為中國疆土四面為海所環抱,因而稱國境以內為海內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詳細解釋
《孟子·梁惠王下》:“海內之地,方千里者九。”
焦循 正義:“
古者內有
九州,外有四海……此海內,即指四海之內。”
宋 曾鞏 《熙寧轉對疏》:“海內智謀之士,常恐天下之勢,不得以久安也。”
明
董其昌《
節寰袁公行狀》:“蘇故海內大郡,機巧成俗,府吏胥徒之屬善陰陽,上官百相欺騙也,即座師陸公為公慮之。”
《東周列國志》第一百零八回:“
李斯議曰:‘周封國數百,
同姓為多,其後子孫,
自相爭殺無已。今陛下
混一海內,皆為郡縣,雖有功臣,厚其
祿俸,無尺土一民之擅,絕
兵革之原,豈非
久安長治之術哉?’”
魯迅 《<朝花夕拾>後記》:“不知海內博雅君子,以為何如?”
相關詞語
【解釋】:鼎沸:比喻局勢不安定,如同鼎水沸騰。形容天下大亂。
【出處】:《後漢書·
袁術傳》:“今海內鼎沸,劉氏微弱,吾家四世公輔,百姓所歸,欲
應天順民,於諸何如?”
【解釋】海內:四海之內,舊指漢地
九州,現亦指世界各地。四海之內獨一無二。
【出處】漢·東方朔《
答客難一首》:“好學樂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為智慧型海內無雙,則可謂博聞。”
【示例】論富貴
京都為上,數繁華~,風流人物貌堂堂。◎元·胡用和《粉蝶兒·題金陵景》
相關詩句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解釋】:四海之內有知己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感覺象
鄰居一樣近。
【出處】: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語法】:複句式;作賓語;含褒義
【示例】:中國有一句老話講,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我覺得這樣的一種,在古代這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但是在今天,在二十一世紀,通過寬頻網路,真的我們可以說是天涯若比鄰了,隨時你們都可以在網上看到我們的節目,我們也經常收到觀眾給我的EMAIL,有的是給我們支持的,也有的是跟我們討論問題的,也有的是批評的,所有這些就我個人來說都非常歡迎,因為這是非常好的一種互動。
全詩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賞析
離愁別緒,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一種主題。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離,再會難期,就連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這些送別或
留別的詩里,難免染上淒涼、傷感的色彩。
江淹《
別賦》所謂“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在古代確乎是這樣的。但也不可一概而論,古人寫的
別詩,也有明朗樂觀之作。初唐詩人
王勃的名作《送
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這樣的一首好詩。
王勃,字
子安,
絳州龍門人。14歲時應舉及第,當了一名
朝散郎,沛
王召為修撰,但不久就被
唐高宗貶黜了。於是王勃便漫遊蜀中,一度任
虢州參軍,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他的官職還是丟掉了。他的父親受他牽累,貶為
交趾令。他
渡海省親,不幸溺水而死。年僅25歲。
“
城闕輔
三秦,風煙望五津。”開頭兩句分別點出送別的地點和行人的去向。“城闕”,指京城長安,闕是宮門兩邊的望樓。“三秦”,泛指長安附近。
項羽破秦後,把
秦國原來的地盤分為雍、塞、翟三國,封秦朝的三個降將為王,稱為“三秦”。“城闕輔三秦”,是說京城長安周圍有三秦夾輔著。“
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
岷江從灌縣到
犍為這一段有白華津、萬里津等五個
渡口,稱“五津”。長安是詩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宮闕,氣象雄偉,歷歷在目。杜少府離開這裡,自然是戀戀不捨。而將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風煙
渺渺,極目望去不免產生幾分惆悵。這兩句通過一近一遠兩處景物的對照,襯托出行者、送行者雙方依依惜別的感情。
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
縣尉這樣一個小官,長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個很不得志的知識分子。
王勃自己遊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當他們走出
都城,遠望
五津的時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會溝通在一起。“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這兩句詩把兩人之間感情的共鳴寫了出來。這兩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離鄉遠遊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長安,去和留雖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別之意卻是一樣的啊!這兩句表現的感情很真摯,態度很誠懇,一種體貼關注的語氣,從字裡行間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是很動人的。
五六句忽然將筆鋒一轉,轉而去寬慰那即將遠行的友人:“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意思是說:我們分手之後,雖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傷。海內有知心的朋友,即使遠隔天涯,也像是近鄰一樣。最後兩句就此再推進一層說:“無為在
岐路,兒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離別而悲傷,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樣地
別淚沾巾。以上四句是從
曹植的《
贈白馬王彪》
脫化出來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
曹彪分離時寫道:“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又說:“憂思成疾 ,無乃
兒女仁!”但
王勃的詩更凝練、更鮮明。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長期以來膾炙人口的詩篇,特別是“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至今還常被人們引用。這首詩寫得樂觀開朗,沒有一般贈別詩常有的那種哀傷和悱惻。我想,這正是它受人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它的情調和唐朝前期經濟文化走向繁榮、
封建社會上升發展的時代精神是一致的。
樸素無華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也正是它的好處。從
齊梁到初唐,浮華艷麗的詩風一直占據著詩壇的統治地位。王勃和
楊炯、
盧照鄰、
駱賓王等人扭轉了齊梁詩風,為詩歌創作開創了新的風氣。王、楊、盧、駱,“以文章名天下”,稱“
初唐四傑”,在
中國文學史上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杜甫在《
戲為六絕句》里說:“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說那些嗤笑“四傑”的人只能“身與名俱滅”,而“四傑”卻像萬古長流的
江河,他們的美名永遠不會泯滅。杜甫對“四傑”的推崇是一點也不過分的。就拿
王勃這首詩來說吧,並不堆砌辭藻和典故,只是用質樸的語言,抒寫壯闊的胸襟。但在質樸之中又有警策,在
豪語中又包含著對友人的體貼,絕不是一覽無餘、
索然寡味。詩人本來是要勸慰杜少府的,勸他不要過於感傷。但並不是一上來就勸他,而是先用環境的描寫襯托惜別的心情,表示自己是和他一樣的
宦遊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種離開親友遠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說,
山高水遠並不能阻隔知己的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溝通,“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遂成為全篇的警策。直到最後才勸他不要在分手的時候過於悲傷。這樣寫來多么委婉!杜少府一定會感到親切,他那點纏綿悱惻的感情也一定可以排解開了。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全詩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賞析
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邊疆的詩。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為統轄西域地區而設的
安西都護府的簡稱,治所在
龜茲城(今新疆
庫車)。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從長安往西去的,多在
渭城送別。渭城即
秦都鹹陽故城,在長安西北,
渭水北岸。
前兩句寫送別的時間,地點,環境氣氛。清晨,渭城客舍,自東向西一直延伸、不見盡頭的驛道,客舍周圍、驛道兩旁的柳樹。這一切,都仿佛是極平常的眼前景,讀來卻風光如畫,抒情氣氛濃郁。“
朝雨”在這裡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
下得不長,剛剛潤濕塵土就停了。從長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車馬交馳,塵上飛揚,而現在,朝雨乍停,天氣清朗,道路顯得潔淨、清爽。“浥輕塵”的“浥”字是濕潤的意思,在這裡用得很有分寸,顯出這雨澄塵而不濕路,恰到好處,仿佛
天從人願,特意為遠行的人安排一條輕塵不揚的道路。客舍,本是羈旅者的伴侶;楊柳,更是離別的象徵。選取這兩件事物,自然有意關合送別。它們通常總是和羈愁別恨聯結在一起而呈現出
黯然銷魂的情調。而今天,卻因一場朝雨的灑洗而別具明朗清新的風貌——“
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
路塵飛揚,路旁柳色不免籠罩著灰濛濛的塵霧,一場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說“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來。總之,從清朗的天宇,到潔淨的道路,從青青的客舍,到翠綠的楊柳,構成了一幅色調清新明朗的圖景,為這場送別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環境。這是一場深情的離別,但卻不是黯然銷魂的離別。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種輕快而富於希望的情調。“
輕塵”、“青青”、“新”等詞語,聲韻輕柔明快,加強了讀者的這種感受。
絕句在篇幅上受到嚴格限制。這首詩,對如何設宴餞別,宴席上如何頻頻舉杯、殷勤話別,以及啟程時如何依依不捨,登程後如何矚目遙望,等等,一概捨去,只剪取餞行宴席即將結束時主人的勸酒辭:再幹了這一杯吧,出了
陽關,可就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詩人象高明的攝影師,攝下了最富表現力的鏡頭。宴席已經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釀滿別情的酒已經喝過多巡,殷勤告別的話已經重複過多次,朋友上路的時刻終於不能不到來,主客雙方的惜別之情在這一瞬間都到達了頂點。主人的這句似乎脫口而出的勸酒辭就是此刻強烈、深摯的惜別之情的集中表現。
三四兩句是一個整體。要深切理解這臨行勸酒中蘊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陽關”。處於
河西走廊盡西頭的陽關,和它北面的
玉門關相對,從漢代以來,一直是內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國勢強盛,內地與西域往來頻繁,從軍或出使陽關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嚮往的壯舉。但當時陽關以西還是窮荒絕域,風物與內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陽關”,雖是壯舉,卻又不免經歷萬里長途的跋涉,備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因此,這臨行之際“
勸君更盡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詩人全部豐富深摯情誼的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這裡面,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著對
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包含著前路珍重的殷勤祝願。對於送行者來說,勸對方“更盡一杯酒”,不只是讓朋友多帶走自己的一分情誼,而且有意無意地延宕分手的時間,好讓對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陽關無故人”之感,又何嘗只屬於行者呢?臨別依依,要說的話很多,但千頭萬緒,一時竟不知從何說起。這種場合,往往會出現無言相對的沉默,“勸君更盡一杯酒”,就是不自覺地打破這種沉默的方式,也是表達此刻豐富複雜感情的方式。詩人沒有說出的比已經說出的要豐富得多。總之,三四兩句所剪取的雖然只是一剎那的情景,卻是蘊含極其豐富的一剎那。
相關文獻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司馬光《
赤壁之戰》:“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江東。”
焦循 正義:“
古者內有九洲,外有四海……此海內,即指四海之內。”
宋
曾鞏 《熙寧轉對疏》:“海內智謀之士,常恐天下之勢,不得以久安也。”
清
田蘭芳《明河南參政袁公墓志銘》:“(
袁可立子
袁樞)文雅通博,為海內物望所歸。”
魯迅 《<朝花夕拾>後記》:“不知海內博雅君子,以為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