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十洲記

海內十洲記

《海內十洲記》,古代志怪小說集。一卷。又稱《十洲記》。舊本題漢東方朔撰。《海內十洲記》記載漢武帝西王母說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鳳麟洲聚窟洲十洲﹐便召見東方朔問十洲所有的異物﹐後附滄海島方丈洲扶桑蓬丘崑崙五條﹐明顯地模仿《山海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內十洲記
  • 別稱:十洲記
  • 作者:東方朔
  • 年代:漢代
  • 體裁:志怪小說
簡介,全文,瀛洲·宋詞,唐詩,

簡介

《十洲記》所載漢武帝華林園射虎事﹐據《文選應貞《晉武帝華林園集詩》李善注引《洛陽圖經》﹐“華林園在城內東北隅﹐魏明帝起名芳林園﹐齊王芳改為華林”﹐可見漢武帝時還沒有這個名稱﹐顯然此書非東方朔所著。然而《隋書?經籍志》已著錄﹐李善注《文選》多次引用其文﹐據此可知是六朝人依託之作。書中稱武帝不能盡東方朔之術﹐故不得長生﹐以及篇首記載東方朔自謂“韜隱逸而赴王庭﹐藏養生而侍朱闕”云云﹐似是方士“藉以震眩流俗﹐且自解嘲之作”(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有《漢魏叢書》本﹑《古今逸史》本﹑《龍威秘書》本﹑《說郛》本等。
書中對道教宮室、道教人物敘述頗為詳細,其他奇事異聞亦充滿道教氣息,故清代有人指出它“好言神仙,字字脈望”,乃“道家之小說”。
本書現存版本,有《道藏》本、《顧氏文房小說》本、《說郛》本、《百子全書》本等多種。今以《顧氏文房小說》本為底本,校以其他諸本進行標點,錯訛處據之徑改,不出校記。
漢書·東方朔傳》未提及此書,估計也是“後世好事者”假託東方朔之名集撰而成者。其成書時間,《四庫全書總目》以為當在六朝時,但從書中多涉道教來看,則成於漢末道教熾盛時的可能性居多。
《海內十洲記》 一卷。或題《十洲記》、《十洲三島記》、《十洲三島》、《海內十洲三島記》、《十洲仙記》等等。作者偽。舊題漢東方朔撰。
委託者大約是東漢六朝的方士,因東方朔長於文辭,又喜詼諧,是委託著述的理想人物。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說:“班固《贊》言:‘朔之詼諧,逢占射覆,其事浮淺,童兒牧豎,莫不眩耀,而後好事者,凶取奇言怪語附著之朔。’豈此書之類乎?”陳振孫、胡應麟亦證其偽,見本書《神異經》條。《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更指出了書中不少地方存在訛誤:“其言或稱臣朔,似對君之詞,或稱武帝,又似追記之文。又盛稱武帝不能盡朔之術,故不得長生,則似道家誇大之語,大抵恍惚支離,不可究詰。考劉向所錄朔書無此書名。書中載武帝幸華林園射虎事,案《文選》應貞晉武帝《華林園集詩》李善注引《洛陽圖經》日:‘華林園在城內東北隅,魏明帝起名芳林園,齊王芳改為華林’,武帝時安有是號?蓋六朝詞人所依託。觀其引衛叔卿事,知出《神仙后傳》,後引《五嶽真形圖》事,知出《漢武內傳》後也。然自《隋志》已著於錄,李善注張衡《南都賦》、宋玉《風賦》、鮑照《舞鶴賦》、張衡《思玄賦》、曹植《洛神賦》、郭璞《遊仙傳》第一首、第七首、江淹《擬郭璞遊仙詩》、夏侯玄《東方朔畫贊》、陸任《新刻漏銘》並引其文為證,足見其詞條豐蔚,有助文章。”這裡從敘述體例、著錄情況、地理歷史沿革以及援引他書情況等幾個方面詳細證實了屬偽托之書,是可信的。
《海內十洲記》的內容為:漢武帝聞西王母說八方巨海之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鳳麟洲、聚窟洲,遂向東方朔詢問其所在及所有之物名,東方朔就詳細地向武帝介紹了十洲及滄海島、方丈山、蓬萊山、崑崙山之所在物產、神仙。
該書模仿《山海經》、《神異經》,屬地理博物類作品,卻重在記仙家故事,一味稱道仙家,文字縟麗,鋪飾頗多,不似《山海經》、《神異經》那樣文字簡潔。敘事上章法較嚴謹,十洲三島娓娓道來,每洲的故事,均是一個獨立的整體,次序井然。但本書多寫神仙方家之事,荒誕不經,充滿迷信,無多少社會意義,內容也不甚新鮮,缺少應有的情致,難及《神異經》、《洞冥記》。
該書有《寶顏堂秘笈》本、《說郛》本、《五朝小說》本、《古今說部叢書》本。

全文

《海內十洲記》
祖洲在東海 瀛洲在東海
炎洲在南海 玄洲在北海
長洲在東海 元洲在北海
流洲在西海 生洲在東海
鳳麟洲在西海 聚窟洲在西海
漢武帝既聞王母說八方巨海之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鳳麟洲、聚窟洲,有此十洲,乃人跡所稀絕處。又始知東方朔非世常人,是以延之曲室,而親問十洲所在,所有之物名,故書記之。方朔云:“臣,學仙者耳,非得道之人。以國家之盛美,將招名儒墨於文教之內,抑絕俗之道於虛詭之跡。臣故韜隱逸而赴王庭,藏養生而侍朱闕矣。亦由尊上好道,且復欲抑絕其威儀也。曾隨師主履行,比至朱陵扶桑蜃海冥夜之丘,純陽之陵,始青之下,月宮之間,內游七丘,中旋十洲。踐赤縣而遨五嶽,行陂澤而息名山。臣自少及今,周流六天,廣陟天光,極於是矣。未若凌虛之子,飛真之官,上下九天,洞視百萬。北極勾陳而並華蓋,南翔太丹而棲大夏。東之通陽之霞,西薄寒穴之野。日月所不逮,星漢所不與。其上無復物,其下無復底。臣所識乃及於是,愧不足以酬廣訪矣。”
祖洲近在東海之中,地方五百里,去西岸七萬里。上有不死之草,草形如菰苗,長三四尺,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皆當時活也,服之令人長生。昔秦始皇大苑中,多枉死者橫道,有鳥如烏狀,銜此草覆死人面,當時起坐而自活也。有司聞奏,始皇遣使者齎草以問北郭鬼谷先生。鬼谷先生云:“此草是東海祖洲上,有不死之草,生瓊田中,或名為養神芝。其葉似菰苗,叢生,一株可活一人。”始皇於是慨然言曰:“可採得否?”乃使使者徐福童男童女五百人,率攝樓船等入海尋祖洲,遂不返。福,道士也,字君房,後亦得道也。
瀛洲在東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是對會稽,去西岸七十萬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味甘,名之為玉醴泉,飲之,數升輒醉,令人長生。洲上多仙家,風俗似吳人,山川如中國也。
玄洲在北海之中,戌亥之地,方七千二百里,去南岸三十六萬里。上有太玄都,仙伯真公所治。多丘山,又有風山,聲響如雷電。對天西北門上,多太玄仙官宮室,宮室各異,饒金芝玉草。乃是三天君下治之處,甚肅肅也。
炎洲在南海中,地方二千里,去北岸九萬里。上有風生獸,似豹,青色,大如狸。張網取之,積薪數車以燒之,薪盡而獸不然,灰中而立,毛亦不焦。斫刺不入,打之如灰囊。以鐵錘鍜其頭,數十下乃死。而張口向風,須臾復活;以石上菖蒲塞其鼻,即死。取其腦和菊花服之,盡十斤,得壽五百年。又有火林山,山中有火光獸,大如鼠,毛長三四寸,或赤,或白,山可三百里許,晦夜即見此山林,乃是此獸光照,狀如火光相似。取其獸毛,以緝為布,時人號為火浣布,此是也。國人衣服垢污,以灰汁浣之,終無潔淨。唯火燒此衣服,兩盤飯間,振擺,其垢自落,潔白如雪。亦多仙家
長洲一名青丘,在南海辰巳之地。地方各五千里,去岸二十五萬里。上饒山川及多大樹,樹乃有二千圍者。一洲之上,專是林木,故一名青丘。又有仙草靈藥,甘液玉英,靡所不有。又有風山,山恆震聲。有紫府宮,天真仙女游於此地。
元洲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南岸十萬里。上有五芝玄澗,澗水如蜜漿,飲之長生,與天地相畢。服此五芝,亦得長生不死,亦多仙家。
流洲在西海中,地方三千里,去東岸十九萬里。上多山川積石,名為昆吾。冶其石成鐵,作劍光明洞照,如水精狀,割玉物如割泥。亦饒仙家
生洲在東海醜寅之間,接蓬萊十七萬里,地方二千五百里。去西岸二十三萬里。上有仙家數萬。天氣安和,芝草常生。地無寒暑,安養萬物。亦多山川仙草眾芝。一洲之水,味如飴酪。至良洲者也。
鳳麟洲在西海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繞之,鴻毛不浮,不可越也。洲上多鳳麟,數萬各為群。又有山川池澤,及神藥百種,亦多仙家。煮鳳喙及麟角,合煎作膏,名之為續弦膠,或名連金泥。此膠能續弓弩已斷之弦、刀劍斷折之金,更以膠連續之,使力士掣之,他處乃斷,所續之際終無斷也。武帝天漢三年,帝幸北海,祠恆山。四月,西國王使至,獻此膠四兩,吉光毛裘,武帝受以付外庫,不知膠裘二物之妙用也。以為西國雖遠,而上貢者不奇,稽留使者未遣。又,時武帝幸華林園射虎,而弩弦斷。使者時從駕,又上膠一分,使口濡以續弩弦。帝驚曰:“異物也!”乃使武士數人,共對掣引之,終日不脫,如未續時也。膠色青如碧玉。吉光毛裘黃色,蓋神馬之類也。裘入水數日不沉,入火不焦。帝於是乃悟,厚謝使者而遣去,賜以牡桂乾薑等諸物,是西方國之所無者。又蓋思東方朔之遠見。周穆王時,西胡獻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滿杯。刀長一尺,杯受三升。刀切玉如切泥,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冥夕,出杯於中庭以向天,比明而水汁已滿於杯中也。汁甘而香美,斯實靈人之器。秦始皇時,西胡獻切玉刀,無復常滿杯耳。如此膠之所出,從鳳麟洲來,劍之所出,必從流洲來,並是西海中所有也。
聚窟洲在西海中,申未之地。地方三千里,北接崑崙二十六萬里,去東岸二十四萬里。上多真仙靈官,宮第比門,不可勝數。及有獅子辟邪,鑿齒天鹿,長牙銅頭鐵額之獸。洲上有大山,形似人鳥之象,因名之為神鳥山。山多大樹,與楓木相類,而花葉香聞數百里,名為反魂樹。扣其樹,亦能自作聲,聲如群牛吼,聞之者,皆心震神駭。伐其木根心,於玉釜中煮,取汁,更微火煎,如黑餳狀,令可丸之。名曰驚精香,或名之為震靈丸,或名之為反生香,或名之為震檀香,或名之為人鳥精,或名之為卻死香。一種六名,斯靈物也。香氣聞數百里,死者在地,聞香氣乃卻活,不復亡也。以香熏死人,更加神驗。征和三年,武帝幸安定。西胡月支國王遣使獻香四兩,大如雀卵,黑如桑椹。帝以香非中國所有,以付外庫。又獻猛獸一頭,形如五六十日犬子,大似狸,而色黃。命國使將入呈帝見之,使者抱之,似犬,羸細禿悴,尤怪其非也。問使者:“此小物可弄,何謂猛獸?”使者對曰:“夫威加百禽者,不必系之以大小。是以神麟故為巨象之王,鸞鳳必為大鵬之宗。百足之蟲,制於螣蛇。亦不在於巨細也。臣國去此三十萬里,國有常占東風入律,百旬不休,青雲乾呂,連月不散者。當知中國時有好道之君,我王固將賤百家而貴道儒,薄金玉而厚靈物也。故搜奇蘊而貢神香,步天林而請猛獸,乘毳車而濟弱淵,策驥足以度飛沙。契闊途遙,辛苦蹊路,於今已十三年矣。神香起夭殘之死疾,猛獸卻百邪之魅鬼。夫此二物,實濟眾生之至要,助政化之昇平。豈圖陛下反不知真乎?是臣國占風之謬矣。今日仰鑒天姿,亦乃非有道之君也。眼多視則貪色,口多言則犯難,身多動則淫賊,心多飾則奢侈。未有用此四者而成天下之治也。”武帝恧然不平。又問使者:“猛獸何方而伏百獸?食啖何物?膂力何比?其所生何鄉耶?”使者曰:“猛獸所出,或生崑崙,或生玄圃,或生聚窟,或生天路。其壽不竊,食氣飲露,解人言語,仁慧忠恕。當其仁也,愛護蠢動不犯虎豹;當其威也,一聲叫發千人伏息。牛馬百物,驚斷絙系,武士奄忽,失其勢力。當其神也,立興風雲,吐嗽雨露,百邪迸走,蛟龍騰騖。處於太上之廄,役御獅子,名曰猛獸。蓋神光無常,能為大禽之宗主,乃玃天之元王,辟邪之長帥者也。靈香雖少,斯更生之神丸也。疫病災死者,將能起之。及聞氣者,即活也。芳又特甚,故難歇也。”於是帝使使者令猛獸發聲,試聽之。使者乃指獸,命喚一聲。獸舐唇良久,忽叫,如天大雷霹靂。又兩目如□磹之交光,光朗沖天,良久乃止。帝登時顛蹶,掩耳震動,不能自止。侍者及武士虎賁,皆失仗伏地,諸內外牛馬豕犬之屬,皆絕絆離系,驚駭放蕩,久許,鹹定。帝忌之,因以此獸付上林苑,令虎食之。於是虎聞獸來,乃相聚屈積如死虎伏。獸入苑,徑上虎頭,溺虎口,去十步已來,顧視虎,虎輒閉目。帝恨使者言不遜,欲收之。明日失使者及猛獸所在,遣四出尋討,不知所止。到後元元年,長安城內病者數百,亡者太半。帝試取月支香燒之於城內,其死未三月者,皆活。芳氣經三月不歇,於是信知其為神物也。乃更秘錄余香,後一旦又失之,檢函,封印如故,無復香也。帝愈懊恨,恨不禮待於使者。益貴方朔之遺語,自愧求李君之不勤,慚衛叔卿於階庭矣。明年,帝崩於五柞宮。已亡月支國人鳥山震檀卻死等香也。向使厚待使者,帝崩之時,何緣不得靈香之用耶?自合命殞矣。
滄海島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岸二十一萬里。海四面繞島,各廣五千里。水皆蒼色,仙人謂之滄海也。島上俱是大山,積石至多。石象八石,石腦石桂,英流丹黃子石膽之輩百餘種,皆生於島。石服之神仙長生。島中有紫石宮室,九老仙都所治,仙官數萬人居焉。
方丈洲東海中心,西南東北岸正等,方丈方面各五千里。上專是群龍所聚,有金玉琉璃之宮,三天司命所治之處。群仙不欲升天者,皆往來此洲,受太玄生籙,仙家數十萬。耕田種芝草,課計頃畝,如種稻狀,亦有玉石泉,上有九源丈人宮主,領天下水神,及龍蛇巨鯨陰精水獸之輩。
扶桑在東海之東岸,岸直,陸行登岸一萬里,東復有碧海。海廣狹浩汗,與東海等。水既不鹹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扶桑在碧海之中,地方萬里。上有太帝宮,太真東王父所治處。地多林木,葉皆如桑。又有椹樹,長者數千丈,大二千餘圍。樹兩兩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為扶桑仙人。食其椹而一體皆作金光色,飛翔空玄。其樹雖大,其葉椹故如中夏之桑也。但椹稀而色赤,九千歲一生實耳,味絕甘香美。地生紫金丸玉,如中夏之瓦石狀。真仙靈官,變化萬端,蓋無常形,亦有能分形為百身為十丈者也。
蓬丘蓬萊山是也。對東海之東北岸,周回五千里。外別有圓海繞山,圓海水正黑,而謂之冥海也。無風而洪波百丈,不可得往來。上有九老丈人,九天真王宮,蓋太上真人所居。唯飛仙有能到其處耳。
崑崙,號曰昆崚,在西海之戌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三萬里。又有弱水周迴繞匝。山東南接積石圃,西北接北戶之室。東北臨大活之井,西南至承淵之谷。此四角大山,實崑崙之支輔也。積石圃南頭,是王母告周穆王云:鹹陽去此四十六萬里,山高,平地三萬六千里。上有三角,方廣萬里,形似偃盆,下狹上廣,故名曰崑崙山三角。其一角正北,乾辰之輝,名曰閬風巔;其一角正西,名曰玄圃堂;其一角正東,名曰崑崙宮;其一角有積金,為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樓十二所。其北戶山、承淵山,又有墉城。金台、玉樓,相鮮如流,精之闕光,碧玉之堂,瓊華之室,紫翠丹房,錦雲燭日,朱霞九光,西王母之所治也,真官仙靈之所宗。上通璇璣,元氣流布,五常玉衡。理九天而調陰陽,品物群生,稀奇特出,皆在於此。天人濟濟,不可具記。此乃天地之根紐,萬度之綱柄矣。是以太上名山鼎於五方,鎮地理也;號天柱於珉城,象網輔也。諸百川極深,水靈居之。其陰難到,故治無常處。非如丘陵而可得論爾。乃天地設位,物象之宜,上聖觀方,緣形而著爾。乃處玄風於西極,坐王母於坤鄉。昆吾鎮於流澤,扶桑植於碧津。離合火生,而火獸生於炎野;坎總眾陰,是以仙都宅于海島。艮位名山,蓬山鎮於寅醜;巽體元女,養巨木於長洲。高風鼓於群龍之位,暢靈符於瑕丘。至妙玄深,幽神難盡,真人隱宅,靈陵所在。六合之內,豈唯數處而已哉!此蓋舉其標末爾。臣朔所見不博,未能宣通王母及上元夫人聖旨。昔曾聞之於得道者,說此十洲大丘靈阜,皆是真仙隩墟,神官所治。其餘山川萬端,並無覿者矣。其北海外,又有鐘山。在北海之子地,隔弱水之北一萬九千里,高一萬三千里,上方七千里,周旋三萬里。自生玉芝及神草四十餘種,上有金台玉闕,亦元氣之所舍,天帝居治處也。鐘山之南,有平邪山,北有蛟龍山,西有勁草山,東有束木山。四山,並鐘山之枝幹也。四山高鐘山三萬里,官城五所,如一登四面山下望,乃見鐘山爾。四面山乃天帝君之城域也。仙真之人出入,道經自一路,從平邪山東南入穴中,乃到鐘山北阿門外也。天帝君總九天之維,貴無比焉。山源周回,具有四城之高,但當心有觀於崑崙也。昔禹治洪水既畢,乃乘蹺車,度弱水,而到此山,祠上帝於北阿,歸大功於九天。又禹經諸五嶽,使工刻石,識其里數高下。其字科斗書,非漢人所書。今丈尺里數,皆禹時書也。不但刻剫五嶽,諸名山亦然。刻山之獨高處爾。今書是臣朔所具見,其王母所道諸靈藪,禹所不履,唯書中夏之名山爾。臣先師谷希子者,太上真官也。昔授臣崑崙鐘山、蓬萊山及神洲真形圖。昔來入漢,留以寄知故人。此書又尤重於岳形圖矣。昔也傳授年限正同爾。陛下好道思微,甄心內向,天尊下降,並傳授寶秘臣朔區區,亦何嫌惜而不止所有哉!然術家幽其事,道法秘其師。術泄則事多疑,師顯則妙理散。願且勿宣臣之意也。
武帝欣聞至說,明年遂復從受諸真形圖。常帶之肘後,八節當朝拜靈書,以書求度脫焉。朔謂滑稽逆知,預觀帝心,故弄萬乘,傲公侯,不可得而師友,不可得而喜怒,故武帝不能盡至理於此人。

瀛洲·宋詞

正在十洲殘夢,水心宮殿斜陽。 ──《清平樂(西池菸草)》· 晏幾道
畫屏天畔,夢回依約,十洲雲水。 ──《留春令(畫屏天畔)》· 晏幾道
不用引離聲,便登榮、十洲三島。 ──《驀山溪(出門西笑)》· 葛勝仲
身到十洲三島,心游萬壑千岩。 ──《清平樂(斷崖流水)》· 蘇庠
著向十洲三島,入海何妨登入。 ──《喜遷鶯(憑高寓目)》· 史浩
如今向、仙家覓得,挈來十洲東畔。 ──《永遇樂(鄞有壺天)》· 史浩
三島煙霞,十洲風月,四明古號仙鄉。 ──《夜合花(三島煙霞)》· 史浩
暫馭青鸞紫鳳,來玩十洲三島,旌旆卷芙蓉。 ──《水調歌頭(河漢湛秋碧)》· 王質
有蒼崖喬木,石磴鳴泉,塵不到,掩映十洲三島。 ──《洞仙歌(東樓佳麗)》· 盧祖皋
十洲縹緲何許,風引彩舟行。 ──《憶舊遊慢(望紅渠影里)》· 趙以夫
三島十洲無限景,穩駕鸞輿鶴馭。 ──《賀新郎(天上神仙路)》· 夏元鼎
遙想十洲三島,對冰輪、寒光依舊。 ──《水龍吟(去年看月詩成)》· 曾敦
坐嘯蓬宮,移旌天府,往來三島十洲。 ──《滿庭芳(坐嘯蓬宮)》· 魯訔

唐詩

安得乘槎更東去,十洲風外弄潺湲? ──《京口江際弄水》· 徐鉉
鸞鳳戲三島,神仙居十洲。 ──《牡丹》· 李商隱
好共靈龜作儔侶,十洲三島逐仙翁。 ──《》· 李中
三島路歧空有月,十洲花木不知霜。 ──《王道者》· 韋莊
霓裳曲罷天風起,吹散仙香滿十洲。 ──《上清辭五首》· 李九齡
清占月中三峽水,麗偷雲外十洲春。 ──《句》· 沈彬
宮闕通群帝乾坤到十洲。 ──《玉台觀》· 杜甫
琴彈三峽水,屏畫十洲春。 ──《獻中書潘舍人》· 李中
鳳去鸞歸不可尋,十洲仙路彩雲深。 ──《悼亡姬》· 韋莊
城礙十洲煙島路,寺臨千頃夕陽川。 ──《憶山陽》· 趙嘏
欲問靈蹤無處所,十洲空闊閬山遙。 ──《尹喜宅》· 韋莊
萬里誰能訪十洲,新亭雲構壓中流。 ──《奉同諸公題河中任中丞新創河亭》· 李商隱
又聞求桂楫,載月十洲行。 ──《贈天台逸人》· 廖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