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洲三島
- 神話體系:中國道教神話
- 所屬:中國道教
- 地名:神話傳說
- 三島:崑崙島,方丈島,蓬萊島
- 地名:道教仙境
- 前五洲:瀛洲,玄洲,長洲,流洲,聚窟洲
- 後五洲:生洲,祖洲,炎洲,鳳麟洲,元洲
簡介,十洲,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鳳麟洲,聚窟洲,三島,崑崙島,方丈島,蓬丘島,另一種說法,
簡介
十洲三島是兩組意義相似的道教仙境名稱。源於戰國秦漢間方士們的“三神山”說。據《史記·封禪書》等記載,東方燕齊方士傳稱蓬萊、方丈和瀛洲三神山在渤海中,山上有仙人和不死之藥,仙人宮闕皆黃金白銀構造。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和秦始皇先後派人入海求之,漢武帝亦望祀蓬萊,冀求仙人。此說之出現,蓋受更古老的西方崑崙仙山神話的影響。託名東方朔集的《十洲記》,所謂“漢武帝既聞西王母說八方巨海之中有……十洲”,其基本結構是以中國為核心,列出相關洲、島的方位、範圍及離中國若干萬里,生仙芝,出醴泉,有仙人主治,島上的人如何長生不老,等等。也有以崑崙為中心者,如《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云:“十洲三島、五嶽諸山皆在崑崙之四方、巨海之中,神仙所居,五帝所理,非世人之所到也。”
“十洲三島”說大約形成於東晉以後。葛洪《抱朴子內篇·對俗》稱“或棄神州而宅蓬瀛”,猶承秦漢舊說;《金丹》篇稱,若不得登名山合藥,海中大島嶼亦可,“若會稽之東翁洲、亶洲、紵嶼,及徐州之莘莒洲、泰光洲、郁洲,皆其次也”。而《明本》所云“或造玄洲”《祛惑》所云“造長洲而伐木”,即為十洲中的二洲。託名葛洪撰、大約作於南朝宋初的《元始上真眾仙記》也提到“扶桑”、“玄洲”、“方丈”、“蓬萊山”、“崑崙玄圃”等名,並謂“玄洲、萬丈,諸群仙未升天者在此”。具體描述十洲三島的則為《十洲記》。
秦漢時,相傳海中有三島,而十洲位列其中:上島三洲,為蓬萊、方丈、瀛洲;中島三洲,為美蓉、閬苑、瑤池;下島三洲,為赤城、玄關、桃源。三島九州鼎峙洪蒙之中。三島之間有紫府州,為東華帝君別理統傳靈官職位,較量群仙功行,自地仙而至神仙,神仙而至天仙,天仙而轉真聖,入虛無洞天的地方。凡此三遷都是由東華帝君主管。
十洲
祖洲
在東海之中,地方五百里,離西岸七萬里。上有不死之草。
瀛洲
在東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對會稽,離西岸七十萬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出醴泉,飲之數升輒醉,令人長生。洲上多仙家,風俗似吳人,山川如中國。
玄洲
炎洲
長洲
一名青丘,在南海辰巳之地,地方五千里,離岸二十五萬里。多山川、大樹,仙草靈藥、甘液玉英,靡所不有。有紫府宮,天真仙女游於此地。
元洲
在北海之中,地方三千里,離南岸十萬里。上有五芝、玄澗,水如蜜漿,飲之長生,與天地相畢;服五芝亦得長生不死。
流洲
在西海中,地方三千里,離東岸十九萬里。上多山川,積石為昆吾,作劍光明洞照,如水精狀,割玉如泥。亦多仙家。
生洲
在東海醜寅之間,接蓬萊十七萬里,地方二千五百里,離西岸二十三萬里。天氣無寒暑,芝草常生地。上有仙家數萬。
鳳麟洲
在西海之中,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環繞,鴻毛不浮,不可超越。洲上多鳳麟,數萬各自為群。又有山川池澤,神藥多種。亦多仙家。
聚窟洲
在西海中未申地,地方三千里,北接崑崙二十六萬里,離東岸二十四萬里。上多真仙靈官,宮第比門,不可勝數。又有各種奇獸。大山形似人鳥之像,故命名為“人鳥山”。山多反魂樹,能自作聲,如群牛吼,聞之心震神駭;伐其根心煮汁為丸,名為“驚精香”或“震靈丸”、“返生香”、“震檀香”、“人鳥精”、“卻死香”。
三島
崑崙島
在西海戌地,北海之亥地。方圓1萬里,距岸則遠達13萬里,又有弱水繞島流轉。島上正東方有一崑崙宮,為西五母所治,真宮仙靈之所宗。崑崙是天地這根紐,萬度之維負。島上還住著仙官四萬。崑崙島顯然是由崑崙山演化而來的。
方丈島
在東海中心,西南東北岸正等,四周各5000里。上面有金玉琉璃之宮,是三天司命所治之處。各路神仙都相升天成為天仙,都要先來這島受太上玄生錄。上面住著仙家數十萬家,芝草仙藥成片地生長如人間種稻麥。
蓬丘島
也就是蓬萊山,與東海的東北岸遙遙相望,周圍5000里,北到鐘山北阿門外,乃天帝總領九天之維。島的四周有四座城池。其中間則為一座高山,形狀類似於崑崙山。從前大禹治理洪水大功靠民後,就到此山的北阿祭祀上帝,歸大功於九天。
另一種說法
方丈:在東海中,正方形。三天司命所治,群仙不願升天者,皆往此受太玄籙。仙家數十萬,耕田種芝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