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由於缺乏史料記載,長洲早年歷史今已不可考。但是根據考古出土文物,以及在1970年於長洲東南部發現的
長洲石刻,可推斷至少在3,000年以前,已有先民到達長洲。與香港其他地方發現的史前石刻一樣,長洲石刻可能與商朝先民祭祀天氣和祈求風平浪靜有關。
最早在明朝的時候,長洲已經發展成為
漁船集散的地方。及至清朝
乾隆年間發展成為墟市。長洲本為廣東省
寶安縣(舊稱
新安縣)所管轄,可是由於長洲地處偏僻,朝廷鞭長莫及,難於治理,因此在乾隆年間,廣東省
布政司向當地
黃姓大戶發出《承墾長洲田莆執照》,將長洲中部土地歸黃家所有,並代為管理,惟稅收一半須上繳朝廷。
長洲在乾隆年間得到很大的發展,現時島上的主要廟宇如北社天后古廟(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大石口天后古廟(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西灣天后宮(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及
玉虛宮(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都是在那個時候興建,可以見到當時捕漁業的重要性。
在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時值
第一次鴉片戰爭,清廷在島上設定長洲汛,由大鵬協水師右營
東涌守備派遣駐右哨頭司把總及外委各一名,並且率領45名守兵駐守當地。及至
同治年間,長洲商業興旺,
粵海關於同治九年(1870年)在島上設立關口征取
厘稅。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清廷與英國訂立《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長洲在內的200多個
離島及
新界租予英國99年,長洲遂成為了
英屬香港之一部份。
英國接管後,原本屬於黃氏的土地業權繼續獲得港府承認,但島上其餘土地悉數列為皇室官地。港府在1907年設立
理民府管轄新界及離島地區,為了方便執行及落實地方事務、領導鄉民,以及與理民府建立溝通渠道,長洲島民又設立選舉,每兩年選出四位總理,以作為居民代表。在1919年,港府曾在長洲中部立界石15塊,以劃出外籍人士專享的高尚住宅區域,但這些界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已失去法律效力,在1980年代,
古物古蹟辦事處等曾派員尋找長洲界石,迄今只尋回其中10塊。
在1941年至1945年的
日治時期,長洲隨香港全境落入日本手中。日本皇軍曾經在長洲官立中學一址設立總部。為了維持和平,日軍又以長洲維持會取代舊有選舉,作為長洲的地方管理組職。在1945年
香港重光後,長洲維持會旋即被港府解散,而地方事務的執行工作則先後由居民協會及華商會所負責。然而,由於長洲在戰後急速發展,原有的理民府附設機構已不能應付日益繁重的工作。有見及此,理民府早於1955年令華商會所參與發展地方行政;到1961年,理民府更將權力移交至新成立的獨立法定組織長洲鄉事委員會,由此退出長洲的地方行政管理事務。雖然如此,港府曾在1969年專門分拆出離島理民府,作為官民溝通渠道;而時至今日,長洲島民如需要聯絡官員,可前往位於
香港島中環的離島民政事務署。
港府在1982年引入
香港區議會後,長洲被劃入十八區的
離島區內。長洲鄉事委員會原有的部份權力亦被轉移至區議會。現時長洲有兩個區議會分區,分別為長洲北和長洲南,各分區均選出一名離島區議員。另外還有一席當然議席,由長洲鄉事委員會主席擔任。
除了傳統的捕魚業和
造船業外,長洲已發展成為香港的著名旅遊熱點,島上的旅遊業有相當的發展。在香港主權移交初期,長洲旅遊業一度因多宗
度假屋住客自殺事件和2003年SARS疫情等等而受到打擊,但事後已經回復。長洲也是著名
滑浪風帆運動員
李麗珊的家鄉,李麗珊在長洲土生土長,她在1996年阿特蘭大奧運會奪得香港歷史上首面奧運會金牌,從而聲名大噪,當年李麗珊返回長洲後,島民大肆慶祝,並隆重其事地舉行萬人祝捷會,成為了一時佳話。
由大嶼山銀礦灣濾水廠輸往長洲的食水由直徑為5百毫米的海底水管輸送,為長洲唯一的供水來源,萬一發生故障,長洲食水供應就會中斷。對此,水務署認為有需要儘快改善。至2013年,香港政府計畫投資逾2億5千4百萬港元以進行海底食水管敷設工程。
水務署計畫於同年3月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將長洲食水供應工程由乙級提升至甲級,工程範圍包括由
大嶼山至長洲,橫跨
北長洲海峽,以定向鑽挖敷設一條長約1點4公里、直徑為500毫米的海底食水管道,以及在大嶼山和長洲敷設一條長約2百米、直徑為450毫米的食水管道。工程計畫於同年9月展開,預計於2015年9月竣事。
張保仔是清代
嘉慶年間的著名海盜,活躍於粵東一帶,後來獲朝廷
招安。根據傳說,現位於長洲西灣崖邊的一個天然
山洞,乃當年張保仔躲避朝廷追捕的藏身之所,也是他收藏寶藏的秘密地點之一。這個被後人稱之為
張保仔洞的山洞,現今已毫無寶藏的痕跡。由於洞身狹窄,僅可供一人通過,因此遊客須從洞的一邊進入,再由另一邊離開。而要進入山洞,遊客亦須沿鐵梯而下,並要帶備電筒以供照明。
儘管有不少人認為張保仔洞僅為後人穿鑿附會,惟該洞已經成為了長洲一處著名名勝,不少人在提起長洲歷史時,也會提起張保仔洞。。
地理
在地理學上,長洲原本是兩個小島,但是受到島嶼形狀及
季候風影響,海浪將海沙帶到兩島之端,形成
沙咀。經過千萬年來日積月累的沉積,兩條沙咀不斷延長,最終連線起來,形成
連島沙洲。正因如此,現今長洲南、北的形狀闊而大,但中部則窄而長,形狀呈
啞鈴狀,故長洲又稱作啞鈴島。
長洲南、北本為小島,因此地質由花崗岩構成;至於中部由海洋沉積物組成,屬於地表沉積物;正因為此原故,加上受到鄉村條例所監管,所以長洲大部分的建築物均只有3層高。長洲南、北皆山丘,中部為平坦土地,北部山丘較高,最高點有95米高。
西灣長年風平浪靜,因此成為了天然的
避風塘,而長洲碼頭亦設於西灣。至於
東灣則長年因海浪帶來沉積物,而形成了著名的東灣泳灘。除了東灣泳灘外,長洲其他主要的沙灘則座落於西灣、
觀音灣、大鬼灣和東灣仔等地,但這些沙灘較細小、沙質較遜、位置亦要比東灣偏僻。在長洲西南的𫚙魚灣和白鰽灣,以及南部及東南部一帶,由於海浪較大,亦以滿布奇石聞名。較著名的奇石有
五行石、
龍王石、鰻魚石、坦克石、花瓶石和人頭石等等,故當地又名長洲趣石林。
自然生態方面,長洲南、北都有樹林,在那裡一帶有黃室弄蝶和
角翅弄蝶等出沒。此外,在長洲還可以見到香港市花──
洋紫荊,在
長洲關公忠義亭附近更種了十多棵
櫻花樹,是全香港最具規模的櫻花群。這些櫻花樹屬於
山櫻,最初於1975年從台灣引入35棵,但是由於土壤欠佳,現時所余不多。
人口
香港開埠初期,長洲約有600餘戶,及至長洲在1898年租借英國,陸上居住人口約為3,000人,艇戶人口也有近5,000人;及至1930年代,人口仍維持在7,000人左右。在日本占領香港前,曾一度有大量難民湧入長洲,使人口突破10,000。長洲人口雖然在日治時期有所回落,但
香港重光以後,難民再度湧入,使人口再一次超過10,000人。長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口不斷上升,至1990年代時達至高峰的40,000人,此後人口回落,在2000年代跌至大約30,000人。根據政府於2006年進行的《中期人口普查》,長洲陸上人口則為24,312人,是離島區人口最稠密的一個島。
截至2006年,長洲華人約占總人口的95.58%,其他亞裔人士及外籍人士占總人口的不足百分之5。當地華人人口絕大多數說廣東話,並且來自本地(舊稱
寶安縣)、東莞、
四邑和
惠陽及
潮州四大地區。除此之外,也有來自各地定居的艇戶及商旅。當地有一
黃姓大族,在島上擁有不少土地。
社區
根據政府於2006年進行的《中期人口普查》,長洲居民依次以居住村屋、
公共屋邨、傳統村屋及私人樓宇為主,另外還有艇戶等等。為了安置艇戶,長洲最早於1960年興建圓桌第一村,後來又於1967年至1972年興建圓桌二、三村、信義第一、二村、應善良美經援村和自助美經援村。後在1984年及2001年,政府又興建了長貴邨和雅寧苑兩個公共屋邨,以徙置島上居民。
長洲雖小,但島上社區設施齊全。現時島上有一所長洲市政大廈,入面置有
街市等社區設施,另外,島上還有郵政局、一所建於1913年的長洲分區警署,以及啟用於1934年的
長洲醫院(又稱聖約翰醫院)。長洲本來還有一所開辦於1906年的方便醫院,但已於1988年停用。在教育方面,除了有1908年創校的長洲官立學校外,其他學校還包括長洲漁會公學(已在2009年停辨)、長洲佛教慧因法師紀念中學和建道神學院等等。
政府在長洲也進行不少社區改善工程,例如在西灣興建長洲西堤道,以連線長洲灣及美經援村一帶的地方;另外又在東灣建立風帆紀念碑,以及附近的小長城(芝麻坑家樂徑)。
經濟
傳統上,長洲島民以捕魚為生,因此漁業曾經為當地的主要經濟命脈。由於捕漁業的繁盛,當地的
造船業及漁業製造業亦曾隨之而興。相反,長洲山多平地少,加上水源缺乏,因此當地一直難以發展農業。此外,長洲的傳統經濟活動還包括食品加工業,當中又以
鹹魚和蝦膏最為普遍。
隨著經濟轉型,自1970年代開始,旅遊業漸漸成為長洲的主要經濟支柱。不過,在1990年代末及2000年代初,當地的主要出租渡假屋
東堤小築發生連串燒炭自殺事件,使渡假屋及旅遊業務一度受到打擊。事後,當地的旅遊業慢慢轉營,令長洲成為以歷史文化為主題的旅遊熱點。
除了出租渡假屋外,長洲在2000年代還引入新式的歐美式渡假旅館(B&B);至於位於東灣的
華威酒店則是當地唯一一所酒店,島上也有一些青年旅舍。
學校
中學
佛教慧因法師紀念中學
長洲官立中學
明愛聖保祿中學(已停辦)
明愛陳震夏郊野學園
國小
長洲聖心學校
中華基督教會長洲堂錦江國小
長洲公立學校(已停辦)
國民學校
香港長洲順德公立學校(已停辦)
長洲漁會公學(2009年停辦)
幼稚園
長洲聖心幼稚園
中華基督教會長洲堂錦江幼稚園
長洲花地瑪幼稚園(已停辦)
路德會陳恩美幼稚園
德穎幼稚園(已停辦)
路德會呂君博幼稚園
國民學校漢師中英文幼稚園
文化
旅遊名勝
長洲擁有不少著名的旅遊名勝,其中位於東灣華威酒店旁的
長洲石刻更是
香港法定古蹟之一。此外,島內的廟宇亦多不勝數,除了有一所大型的
玉虛宮外,還有四所天后廟,分別是北社天后古廟、南氹天后古廟、大石口天后古廟和
西灣天后宮。長洲另外亦有一所洪聖古廟(嘉慶十八年,1813年)、一所水月宮(創建年份不明)和建於1973年的關公忠義亭。
其他著名名勝,還包括前述的
張保仔洞和東灣泳灘;以及長洲趣石林、豫章草廬(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大石口的義冢(同治十二年,1873年)及摩崖石刻(約20世紀初)、方便醫院(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山頂地界石(1919年)和東南面的小長城等等。在西灣長洲碼頭一帶,則布滿海鮮食肆。
傳統節日
除了香港的公眾假期外,長洲保留了不少慶祝傳統節日的習慣。值得注意的是,長洲的
天后誕訂於農曆三月十八,比其他地方的三月廿三早五天。長洲的傳統節日包括:
日期 | 節日 |
---|
農曆正月初一 | |
農曆正月十五 | |
| |
農曆三月十八 | |
| |
| |
農曆六月廿四 | |
| |
長洲太平清醮
長洲太平清醮來源於長洲另一段重要的歷史。據聞在清代
乾隆年間,長洲發生嚴重
瘟疫,後來居民得到
玄天上帝指引,延僧設壇,超渡亡魂,並捧神像遊行,瘟疫才告平息。自此以後,為了酬謝神恩,長洲居民每年農曆四月都會舉辦
太平清醮,並在今玉虛宮外建醮慶祝。
時至今日,長洲太平清醮已成為當地每年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並吸引大批遊客慕名到訪參觀,把長洲擠得水泄不通。一般而言,在日間,長洲會有會景巡遊、
醒獅及麒麟表演,以及
飄色巡遊等等;到午夜時份在玉虛宮外更有聲勢浩大的
搶包山活動。據稱,吃到包山上的
平安包,將可保一年平安。搶包山活動在1978年曾因為包山意外倒塌,而被港府禁止,至2005年經官民交涉後,搶包山活動才告重新恢復。
此外,在打醮期間,居民不可殺生,所以長洲當天只會有素食供應。即使是島上的連鎖快餐店麥當勞也不例外,只供應香菇包、
薯條和蘋果批等無肉之食物。
交通
除了提供予安老院的電動小型車輛運輸服務及緊急服務車輛如
消防車、警察車和
救護車外,長洲沒有其他陸上公共運輸服務,對外交通則完全依靠
渡輪:
新渡輪
來往長洲公眾碼頭及大嶼山的澄碧村。
另有不定期的貨運街渡來往大嶼山及九龍。
島上設有租賃腳踏車的店鋪,來往島內各處可以選擇以腳踏車代步。
著名居民
李麗珊:著名
滑浪風帆運動員,在1996年阿特蘭大奧運會為香港奪得歷史上首枚奧運金牌。
呂君博:殖民地時代四大探長之一
呂樂的父親,長洲有路德會呂君博幼稚園以之命名。
梁乃江:1954年畢業於長洲官立中學,考上灣仔書院的英文班,1966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1975年開創瑪嘉烈醫院兒科部,現為
香港演藝學院校董會主席,獲香港特區政府頒贈
銅紫荊星章鄺國威:長洲官立中學及長洲國民學校校友會主席,鐘錫熙長洲安老院有限公司永遠董事,
香港童軍總會離島區區務委員會主席,
香港旅遊業議會來港旅遊委員會及內地來港旅遊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