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島沙洲

連島沙洲是一種由沉積作用形成的地形。它的外形與沙咀沙洲相似,但它的形態,卻是連線兩處陸地的沉積地形,其中一端原是一個島嶼,或者兩面都是島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連島沙洲
  • 外文名:tombolo 
  • 又稱:連島沙壩
  • 釋義:連結相鄰島嶼或與大陸的沙壩
  • 位置:陝窄的海峽
  • 舉例:山東煙臺的芝罘島
簡介,形成,舉例,其他海岸堆積地形,

簡介

連島沙壩又稱連島沙洲。連結相鄰島嶼或大陸與鄰近島嶼的沙壩。由礫石、沙及貝殼碎屑組成。大陸與鄰近島嶼之間為一波影區,沿大陸和島嶼沿岸運動的泥沙,逐漸堆積于波影區便形成連島沙壩。與大陸相連的島嶼稱為“陸連島",以山東煙臺的芝罘島最為著名。

形成

連島沙洲形成的地方通常都是位於陝窄的海峽。海浪因受島嶼的形狀以及季候風的影響,形成兩股季節性相反的沿岸漂移。因為水流較慢的關係,沿岸漂移便有機會把岸邊的沙石堆成沙咀。隨著時間的發展,兩邊沙咀不斷延長,最後接在一起,形成連島沙洲。而海平面上升或地面抬升亦可增加連島沙洲形成的機會。
在外海的小島也會受到波浪的侵蝕。當沙洲的一端與陸地相連,另一端和島嶼相接,則稱為連島沙洲(tombolo);連線的島嶼為陸連島(land-tied island )。連島沙洲和陸連島合成為沙頸岬(廣意的連島沙洲),蘇澳附近的南方澳,就是典型的沙頸岬。

舉例

山東煙臺的芝罘島;中國香港的長洲、馬屎洲;中國澳門氹仔(大小二氹);泰國披披群島的Koh Phi Phi Don島 、中國台灣南方澳和平島

其他海岸堆積地形

海岸堆積地形是海岸帶鬆散物質在波浪、潮流和風的搬運下堆積而成的各種地形形態。根據海岸的物質組成和形態,海積地形可分為:
(1)沙礫質海岸地形發育在岬角、海灣相間的海岸。其主要地形形態有:泥沙橫向(向岸或離岸)運動形成的海灘、沿岸沙堤和水下沙壩等泥沙縱向(沿岸)運動形成的——一端與岸相連,一端向海延伸的狹長堆積體——沙嘴、連島壩(也稱連島沙洲)等。
(2)淤泥質海岸地形:形成於潮汐作用較強的河口附近和隱蔽的海灣內,其主要地形為形態單一、平緩寬淺的泥質潮間帶海灘。
(3)三角洲
海岸地形發育在河口,由河流攜帶的泥沙堆積而成。其主要形態有鳥足狀、尖嘴狀和扇狀等。
(4)生物海岸地形主要形成於熱帶、亞熱帶地區、其主要地形形態有:珊瑚礁海岸地形——岸礁(與陸相連,並向海中生長)、堡礁(與岸平行,礁體與海岸之間有舄湖相隔,如舉世聞名的澳大利亞東北岸外的大堡礁)和環礁(環繞一個礁湖,呈橢圓形,如我國西沙群島大多為環礁);紅樹林海岸地形,如我國海南島沿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