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近岸海域生態環境陸海統籌治理機制研究》是2023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浙江近岸海域生態環境陸海統籌治理機制研究
- 作者:胡求光,余璇,過夢倩等
- 出版時間:2023年5月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22723334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浙江近岸海域生態環境陸海統籌治理機制研究》是2023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浙江近岸海域生態環境陸海統籌治理機制研究》是2023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基於浙江近岸海域生態治理面臨的現實困境,重點圍繞現行的海洋生態環境治理績效、存在問題以及制度根源展開深層次分析,立足陸海...
《浙江省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2022—2025年)》是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及生態環境部等 7 部門聯合印發的《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加強海陸協同治理,深化分區精準施策, 進一步提升近岸海域水質,改善生物棲息環境,協同打好長江口—杭州灣綜合治...
四是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監管不斷強化。整合最佳化近岸海域生態環境監測站位,統一監測頻次和評價方法,對沿海設區市實施差別化海水水質考核。組建浙江省海洋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擴充人員力量,提升裝備水平。建立海域污染監視監測系統,5萬噸級以上油碼頭均已安裝溢油監控報警系統。嚴管船舶違章排污,在寧波-舟山港建成2個國家...
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以改善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壓減入海氮磷超標因子為重點,按照“打通陸海,統籌河海,最佳化近岸”的要求,深入開展“入海河流氮磷減排、排海污染源規範整治、沿岸生態修復擴容”三大行動,積極探索構建流域與海域相協調,區域評價與界域管控相銜接的新型海洋水環境評價與管理體系,...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22年5月 27日 條例全文 浙江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 (2022年5月27日浙江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六次會議通過) 目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污染防治 第三章 碳減排和生物多樣性保護 第四章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第五章 監督管理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七章 ...
健全完善陸海污染防治體系 1.加強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加快落後船舶淘汰,推廣綠色修造船。加強沿海碼頭環衛設施與城市污染防治設施銜接。實施船舶污染防治行動,建立完善船舶污染物處置體系,有效實施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聯合監管機制。深化水產養殖污染防治,大力推廣水產健康養殖模式,努力實現海水養殖清潔化、生態化。2...
第三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機制和地上地下、陸海統籌的生態環境治理制度,督促有關部門依法及時查處生態環境違法案件,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修複製度,維護生態環境安全。第三十六條 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堅持陸海統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建立健全近岸海域管控協調機制和聯合執法制度...
陸海統籌、綜合治理。堅持陸海統籌、區域聯動、綜合施策,注重流域和海域生態環境關聯性、相鄰河口海灣自然生態聯繫,實施沿海、流域、海域協同一體的綜合治理,推動重點海域生態環境改善見實效。系統保護、協同增效。實施“一灣一策”的重點海灣生態環境系統保護,強化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整體提升重點...
第六條 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環境保護等有關部門,根據海洋功能區劃和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擬定本省海洋環境保護規劃和重點海域環境整治與修復規劃,經省計畫行政主管部門銜接平衡,報省人民政府批准。沿海市、縣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環境保護等有關部門,根據省海洋環境保護規劃和重點海域環境整治與修復規劃,...
研究方向 海洋生態環境管理研究 科研成就 承擔的項目 1、國家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重點專題研究;2、近岸海域“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技術說明(試行);3、海洋環境保護法修訂重點專題研究;4、陸海統籌的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和污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研究;5、山東省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研究;6...
築牢海洋生態環境家底,鞏固海洋碳匯能力。加強陸海統籌,深入實施河長制,探索建立流域、河口(海灣)、海域協同一體的綜合治理體系。推進入海流域污染綜合整治,實施入海河流氮磷減排行動,開展入海排污口“查、測、溯、治”,提升入海河流水質,降低海水富營養化程度。(省生態環境廳)強化沿海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建設...
《規劃》按照黨中央關於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的總體要求,從五個方面部署了相關重點工作:一是強化精準治污,以近岸海灣、河口為重點,分區分類實施陸海污染源頭治理,深入打好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陸海統籌持續改善近岸海域環境質量;二是保護修復並舉,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理念,更加...
《廣州市陸海統籌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機制研究》是2021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雯。內容簡介 陸海統籌是解決近岸海域生態退化和污染加重等環境問題的根本途徑,是一項國家戰略。為發揮廣州的區位優勢,破解陸域發展瓶頸,支持海陸統籌生態系統保護,落實生態環境相關措施,亟須對陸海統籌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機制進行探索研究...
生成理論、技術/裝備方面取得了原始創新成果,創建了•OH高效綠色防控理論與工程技術體系,實現了流域藻華、海水養殖動物寄生蟲病和海洋赤潮災害防控的工程科技創新,在福建省九龍江流域-近岸海域和天津市海河流域-近岸海域工程套用,大幅減少陸源營養物質輸入到台灣海峽和渤海海域,為中國“陸海統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提供...
中國立足增強陸海污染防治協同性和生態環境保護整體性,把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納入國家生態環境保護體系,逐步打通陸地與海洋,強化陸海生態環境保護職能的統籌協調,建立健全陸海統籌的海洋生態環境治理體系。通過持續加強海洋環境污染防治,積極開展海洋生態保護和修復,深入打好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中國的海洋環境質量大幅改善...
中國共產黨浙江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時期發展環境的基本特徵,認為“十三五”是強化創新驅動、完成新舊發展動力轉換的關鍵期,是最佳化經濟結構、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關鍵期,是加強制度供給、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期,是協同推進“兩富”“兩美...
生態經濟成為我省經濟成長新亮點;“五水共治”有力推進,垃圾河、黑河、臭河整治成效顯著,近岸海域污染治理有效推進,縣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大於90%;“三改一拆”工作持續深入開展,大氣環境治理取得成效,耕地土壤污染有所遏制,基本建成污染物收集處置環境基礎設施體系,城鄉生態環境質量在全國保持領先...
自貿試驗區土地開發利用須遵守土地利用、環境保護、城鄉規劃法律法規,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符合節約集約用地的有關要求;涉及海域的,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有關規定和國務院印發的《全國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國務院批覆的海洋功能區劃、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浙江省出台的海洋生態紅線制度;涉及無...
——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繼續減少,大氣環境質量、重點流域和近岸海域水環境質量得到改善,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80%以上,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森林覆蓋率達到23%以上,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到56%,濕地面積不低於8億畝,50%...
第4章 北部灣經濟區海岸帶環境關鍵制約因素分析 第5章 北部灣經濟區驅動力與壓力分析 第6章 北部灣經濟區海岸環境承載力量化與評價 第7章 海洋環境影響預測與生態風險評估 第8章 北部灣經濟區重點產業發展調控建議 第9章 主要結論與展望 附錄 北部灣經濟區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摘錄 參考文獻 ...
通過陸源污染防控和近岸海域綜合治理,實現“水清、岸綠、灘淨、灣美、物豐”保護目標。五、更加科學踐行濱海生態恢復性司法理念。堅持環境有價、損害擔責、全面賠償原則,監督支持行政機關開展海洋生態損害索賠,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訴訟,以法治手段保障修復責任落實。注重因地因時制宜、分區分類施策,科學運用勞務代償、...
整治修復後具有自然海岸形態特徵和生態功能的海岸線納入自然岸線管控目標管理。第三條 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應遵循保護優先、節約利用、陸海統籌、科學整治、綠色共享、軍民融合原則,嚴格保護自然岸線,整治修復受損岸線,拓展公眾親海空間,與近岸海域、沿海陸域環境管理相銜接,實現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建立水生態考核機制,加強水源涵養區和生態緩衝帶保護修復,保障河湖生態流量,維護水生態系統健康。繼續抓好長江十年禁漁措施落實,做好跟蹤評估。堅持陸海統籌、河海聯動,持續推進重點海域綜合治理。以海灣為基本單元,“一灣一策”協同推進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和岸灘環境整治,不斷提升紅樹林等重要海洋生態...
因地制宜開展內源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基本消除城鄉黑臭水體並形成長效機制。建立水生態考核機制,加強水源涵養區和生態緩衝帶保護修復,強化水資源統一調度,保障河湖生態流量。堅持陸海統籌、河海聯動,持續推進重點海域綜合治理。以海灣為基本單元,“一灣一策”協同推進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和岸灘...
我國已明確公布的內水和領海面積38萬平方公里,是海洋開發活動的核心區域,也是堅持陸海統籌、實現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關鍵區域。(一)最佳化開發區域。包括渤海灣、長江口及其兩翼、珠江口及其兩翼、北部灣、海峽西部以及遼東半島、山東半島、蘇北、海南島附近海域。該區域的發展方向與開發原則是,最佳化近岸海域空間布局,...
因地制宜開展內源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基本消除城鄉黑臭水體並形成長效機制。建立水生態考核機制,加強水源涵養區和生態緩衝帶保護修復,強化水資源統一調度,保障河湖生態流量。堅持陸海統籌、河海聯動,持續推進重點海域綜合治理。以海灣為基本單元,“一灣一策”協同推進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和岸灘環境整治,...
根據不同地區和海域的自然資源稟賦、生態環境容量、產業基礎和發展潛力,按照以陸促海、以海帶陸、陸海統籌、人海和諧的原則,積極最佳化海洋經濟總體布局,形成層次清晰、定位準確、特色鮮明的海洋經濟空間開發格局。充分發揮環渤海、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個經濟區的引領作用,推進形成我國北部、東部和南部三個海洋經濟...
加快推進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構建流域-河口-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聯動機制,推進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防範海上溢油、危險化學品泄露等重大環境風險,提升應對海洋自然災害和突發環境事件能力。完善海岸線保護、海域和無居民海島有償使用制度,探索海岸建築退縮線制度和海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第三節...
3.2 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及其方法 73 3.2.1 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的意義和現狀 73 3.2.2 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的基本概念 74 3.2.3 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的劃分和調整的原則 75 3.2.4 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分的方法 77 第4章 海岸帶空間規劃與綜合管理時代理念 79 ...
我國已明確公布的內水和領海面積38萬平方公里,是海洋開發活動的核心區域,也是堅持陸海統籌、實現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關鍵區域。(一)最佳化開發區域。包括渤海灣、長江口及其兩翼、珠江口及其兩翼、北部灣、海峽西部以及遼東半島、山東半島、蘇北、海南島附近海域。該區域的發展方向與開發原則是,最佳化近岸海域空間布局,...